2019-突发环境事件案例-文档资料
施工环境事故案例

施工环境事故案例事故背景2019年某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施工环境事故。
该现场正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土方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环境监测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一系列的事故发生。
事故经过在该施工现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责任严重失职的环节:1. 土方开挖: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开挖之前,没有进行周边地质勘测和土壤检测。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未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土方开挖时土体失稳,引发坍塌事故。
2. 混凝土浇筑:由于施工单位未安排好混凝土泵车的位置和安全距离,泵车操作人员误判了距离,致使倾倒的混凝土覆盖了周围的工人,造成多人受伤。
3. 通风设备: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安装通风设备,导致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有害气体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1. 监测措施不到位: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未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害气体浓度的异常等情况。
2. 安全措施缺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落实安全措施,如土方开挖时未进行支护措施、混凝土浇筑时未设置合理的安全距离等。
3. 人员培训不足:施工单位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导致工人缺乏对危险环境的识别能力和自救能力。
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该事故导致多名工人受伤,其中几人伤势严重,甚至有人因伤过重不幸身亡。
2. 生产停工: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被勒令停工,直到事故原因查明并严格整改后方可复工,导致工期延误。
3. 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对施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赔偿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该起施工环境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与环保。
1. 严格遵守规定: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操作,比如进行地质勘测、土壤检测、安装通风设备等。
2. 加强培训与教育: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其能够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迅速反应和采取正确措施。
森林火灾事故案例2019

森林火灾事故案例20192019 年森林火灾事故影响了全球许多地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这篇文档将以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事故为例,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事故概况澳大利亚自2019 年的三月开始,经历了一场特大的森林火灾。
根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数据,这场森林火灾共造成超过30 人死亡、超过 3 亿动物死亡、数百万公顷土地受损,还有无数家庭被烧毁。
其中最严重的是在悉尼和海岸地区的山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1.气候变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澳大利亚的气候变得炎热、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为火灾的爆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人为因素:除了气候变化之外,人类活动对于火灾的发生贡献巨大。
这些人类活动包括肆意砍伐森林、乱扔烟蒂、乱放烟火等等,使得澳大利亚的森林很难避免火灾的发生。
3.应对措施不当:政府的应对措施可能不当,也导致了火灾的扩散。
比如,政府没有及时发出警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火势的蔓延。
三、灾难造成的影响1.人员和生物死亡:火灾烧毁了大量的树木和野生动物,导致超过 3 亿动物死亡。
而且,悲惨的是,火灾还造成了很多人员伤亡和死亡,震惊了整个世界。
2.经济影响:由于火灾烧毁了大量的财产,无数家庭和企业遭受重创,对澳大利亚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旅游业、森林业和农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受损程度难以估算。
3.生态影响:火灾对森林和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而且不可恢复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1.预防森林火灾:政府应该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比如应该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禁止在森林等容易火灾的地方吸烟、野营、游泳等。
2.及时救援:应尽可能及早救援灾区,提供人员和物资支持,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3.恢复生态:政府和民众应该共同努力,恢复火灾破坏的自然环境,不断改善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
4. 强调人类危机:通过森林火灾这个严峻的问题,引起更多人对防止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加倍开始采取有效的行动。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事例范文(2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为例,分析案件审理过程、判决结果及法律适用,以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2019年5月,某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活动。
该公司主要生产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和大气中,严重污染了当地生态环境。
当地居民对化工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举报,经调查核实,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环保部门对化工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化工公司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案件审理1. 审理过程化工公司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依法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向化工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证据材料和答辩状,并通知了环保部门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庭审中,化工公司辩称,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了污染治理措施,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同时,公司表示愿意接受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但认为罚款数额过高。
环保部门则认为,化工公司的违法行为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应依法予以严惩。
2.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化工公司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已构成违法。
同时,法院认为,化工公司的辩称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如下:(1)撤销环保部门对化工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2)责令化工公司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责令化工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突发环境事故案例

突发环境事故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吧。
你知道吗?在印度有个博帕尔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超级恐怖的事儿。
有个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那儿建了个农药厂。
这个厂呢,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恶魔的盒子。
1984年的一天夜里,这个盒子突然就炸了,不对,准确说是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
那毒气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怪兽,“呼呼”地就往四周跑。
这毒气叫甲基异氰酸酯,那可是个厉害的玩意儿。
住在周围的老百姓可就惨喽。
好多人正在睡觉呢,突然就被这毒气给包围了。
大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就像被火烧一样疼。
好多人慌乱地往外跑,可是能跑到哪儿去呢?那毒气到处都是。
这个事故啊,那伤亡数字可吓人了。
据说死了好多好多人,好几万呢,还有几十万人受伤。
那些受伤的人啊,有的身体就再也没好过,各种怪病都出来了。
就像有个人本来身体棒棒的,能跑能跳,结果被这毒气一折腾,整天病恹恹的,连走路都费劲。
这个农药厂呢,就因为一些管理上的漏洞,还有设备的老化啥的,就整出这么个大祸事。
你想啊,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个危险的东西,你不好好看着,结果它就“发威”了,把周围的邻居都给害惨了。
这事儿一发生啊,整个博帕尔就像被黑暗笼罩了一样,好多家庭都破碎了,真的是一场超级大悲剧啊。
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二、事故性质及造成的损失
(一)事故性质
从2007年12月14日15:30至15日晚23:45, 南康市第二水厂先后停水两次,共计26小时45分 钟。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江 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事件分级规定,此 次事故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二、事故性质及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损失
氰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氰化钠的理化性质:氰化钠( 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 在潮湿空气中, 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
分子量:49.02 熔点:563.7℃ 沸点:1496℃
易溶于水,水溶液为强碱性,微溶于乙醇,属I级剧毒品, 急性致死。
2、主要用途:从矿石中提取金、银(湿法冶金)及电镀(电 镀液)、金属淬火、制造农药、有机合成化工等行业均 可用到氰化钠。
上述两企业违法排污是造成此次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原因
(二)章江水环境脆弱
经查,当年干旱严重,9~11月份,降水量为78.5毫 米,仅为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32.34%;加之取水口上游 水库、电站过度蓄水,章江水系大余段建有各类水库40座, 机电排灌泵站48座,水电站7座,上述截水设施过度蓄水, 导致目前章江下游水流量只有每秒3立方米,不足往年的 三分之一。因此,章江目前水流量小,环境容量脆弱。另 外由于章江沿岸未建污水处理厂,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产 生的氨氮等有机物也加剧了水体的恶化。
四、经验教训
(四)进一步加强事故信息报送工作
本次事故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事故信息报送不 及时,部门间存在信息多头报送现象,由于信息公布不及 时,还存在个别新闻媒体信息报导有误现象。为此,一是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事故信息报送意识,按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向上一级政府和上一级对 应部门,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二是信息上报要做到统一、 同步、准确,不同部门之间要按照政府对事故的统一定性 上报信息,确保报告内容一致;三是要及时准确公开事故 信息,接受新闻的监督,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社会 稳定。
环境应急预案典型事故

一、事故背景XX化工厂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但在2019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废水泄漏事故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事故经过2019年5月15日,XX化工厂一生产线在进行设备检修时,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导致一根连接生产线的废水排放管道发生破裂。
大量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废水瞬间泄漏,沿着排水沟流入附近河流,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泄漏废水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三、事故处理1. 事故响应事故发生后,XX化工厂迅速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成立了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处置组、环境监测组、人员疏散组、医疗救护组等,各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展开工作。
2. 应急处理措施(1)现场处置组: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废水继续泄漏;同时,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避免人员进入。
(2)环境监测组:对泄漏废水进行监测,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周边河流、土壤等环境介质进行监测,确保事故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人员疏散组:对事故区域周边居民进行疏散,确保居民安全;同时,对受影响区域的动物进行转移,减少事故对生态的影响。
(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人员安全。
3. 事故调查与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安监部门等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经调查,事故原因为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管道破裂。
事故善后处理方面,XX化工厂积极与受影响的居民沟通,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修复,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事故总结1. 事故原因XX化工厂废水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管道破裂。
2. 事故教训(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操作规范;(2)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4)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19年安全事故10页word文档

广西贺州一矿洞发生中毒事件(造成4人死亡)4月1日上午9时许,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路花村观音山发生一起采矿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现场图片: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3月28日13时4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经进一步核查,初步确认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有153人被困井下。
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湖南、贵州4省籍农民工。
目前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已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要求全力组织抢救,加快排水进度,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
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正紧张进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就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抢救被困人员。
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已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4月4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第八天,由于透水引起的井下煤泥的淤积,使得抢险道路不畅,抢险队员紧急将一批垫煤泥的竹排运送到井下,以确保井下抢险通道的畅通。
4月4日,在山西省乡宁县王家岭煤矿矿难救援现场,尽管救援人员作出种种努力,但救援依然困难重重。
2日矿井下传出生命迹象后,截止今日上午10时45分记者发稿时,都未能收到来自井下的生命信息。
此前,中煤第一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煤一建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建立说,此次透水事故发生之前,出事区域确实存在滴水和流水现象。
中新社发刘玉明摄中新网王家岭4月4日电题: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困难井下情况复杂截至今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已经进入第8天,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依然生死不明。
抢险仍在继续,人们仍在企盼奇迹发生!记者今日在救援现场看到,由3000多人组成的援队伍云集现场,家属焦急等待,工人心急如焚,救援者昼夜不歇,事故仍在紧张援救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由于反应迅速,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措施得力,应急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南康市的供 水,确保了赣州市饮用水源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的平稳。 特别应表扬的是赣州市、南康市环保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于 14日16:50查找到了污染源并予以了关闭,防止了污染的 进一步加剧,同时在长约70公里的章江沿线布置9个监测 断面密切监测水质变化,为应急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水利 部门加强水量调度,从上游水库放水稀释污染水体,他们 为有效处置这次污染事故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南康市政府统计,并经调查组核定,此次 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656万元。
三、事故原因
(一)企业违法排污
经查,本次事故有两家企业违法排污,分别是大余县 境内的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公司)和大 余县金城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城公司)。海创公司 主要问题是设置旁路明渠长期偷排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 从9月份以来每天排放生产废水400多吨,其中约200吨 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偷排,废水中氨氮浓度最高达 328mg/L(排放标准为15mg/L),pH值为13.0以 上(排放标准为6.0~9.0);金城公司主要问题是试生 产阶段在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超标排放,经测算 10月份以来每天排放量约380吨,废水中氨氮浓度最高 在225mg/L以上,pH在12.0以上。
8、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将事故现场土壤全部清理运 到恒安金矿存放、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发生。
二、赣州南康市12.14 饮用水源
污染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经过
12月14日15:00,南康市第二水厂取水口附近发现 少量死鱼现象,南康市政府根据初步调查,判断是上游企 业排污所致,决定从15:30开始水厂停止取水、供水。经 当地环保部门监测,发现源水中pH值为9.40,氨氮浓度 为2.5mg/L,均超过饮用水源取水标准。考虑到这两项指 标超标幅度不大,可以通过制水工艺处理达标,南康市应 急领导小组和赣州市环保局专家共同研究决定从22:30 开始水厂恢复制水、供水。15日凌晨4:00(恢复供水后 5个半小时),经检测发现水厂取水口水源污染程度加重, 出厂水pH值、氨氮超标,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水厂再次 停止供水。15日晚23:45分,经各方应急处置,水厂取 水口水源污染缓解,出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水厂恢复 供水。两次停水时间共计26小时45分钟。
四、经验教训
(四)进一步加强事故信息报送工作
本次事故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事故信息报送不 及时,部门间存在信息多头报送现象,由于信息公布不及 时,还存在个别新闻媒体信息报导有误现象。为此,一是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事故信息报送意识,按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向上一级政府和上一级对 应部门,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二是信息上报要做到统一、 同步、准确,不同部门之间要按照政府对事故的统一定性 上报信息,确保报告内容一致;三是要及时准确公开事故 信息,接受新闻的监督,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社会 稳定。
同时,在对金城公司试生产现场检查工作中, 大余县环保局在金城公司环保设施不完善的情况 下,签署了同意试生产的建议。在金城公司试生 产后,大余县环保局既没有及时对金城公司排放 的污水进行监测,也没有督促金城公司对排放的 污水进行监测,发现金城公司超标排放后也没有 及时制止。
四、经验教训
赣州市、南康市、大余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 在处理本次饮用水污染事故中,反应迅速,措施 得力,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供水,控制了污染范 围扩大,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安全。但 “12·14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也给当地人民群众 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产生了不良 的影响和后果。为认真贯彻落实吴新雄省长“立 即落实相关措施,并举一反三,加强全省辖区内 的环保督查”的重要批示精神,针对事故应急处 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 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为尽快恢复南康市供水,确保赣州市饮用水源安全,应 急指挥部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调度章江南康市取 水口上游油罗口等水库放水,稀释污染水体,尽快解决取 水口的水质问题,恢复南康市的供水。调度上犹江水库放 水,加大章江赣州市取水口上游水的流量,确保赣州市饮 用水源安全;二是加大对章江、上犹江和南康市、赣州市 取水口水质监测频次,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密切注意水质 动向;三是增加市场纯净水供应,同时调集赣州市、南康 市的消防车辆向南康市运送自来水,保障市民基本饮用水; 四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稳定; 五是是加大对沿江、沿河工业企业污染排查,控制污染物 排放;六是统一信息发布渠道,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和手 机短消息群发公布事故情况,消除不利影响,维护社会稳 定。
氰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氰化钠的理化性质:氰化钠( 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 在潮湿空气中, 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
分子量:49.02 熔点:563.7℃ 沸点:1496℃
易溶于水,水溶液为强碱性,微溶于乙醇,属I级剧毒品, 急性致死。
2、主要用途:从矿石中提取金、银(湿法冶金)及电镀(电 镀液)、金属淬火、制造农药、有机合成化工等行业均 可用到氰化钠。
四、经验教训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
本次事故表明,由于历史原因,赣州市存在不少环境 影响评价不按程序审批、越权审批的项目的现象,全省也 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建议省环保局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的清查,对违规审批的项目,视情 况分门别类进行妥善处理。今后,凡是不按程序审批、越 权审批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潘
逸阳书记对事故处理作了多次批示,蔡晓明市长 赶赴现场指挥调度;省环保局闻讯后及时向省政 府领导和省应急办作了报告,许苏卉局长在南昌 指挥调度,并指示陈荣副局长迅速带领相关部门 组成的应急组连夜赶赴事件现场指导应急工作。 省水利厅孙晓山厅长也亲自布置,及时指派有关 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工作;南康市、大余 县政府以及赣州市、南康市、大余县环保、水利、 卫生、建设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要求积 极开展工作。
四、经验教训
(二)进一步加强水污染应急能力建设
本次事故表明,章江水域饮用水源污染应急能力比 较薄弱,一是赣州市、南康市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应急装 备,南康市环保部门连日常的监测能力都不具备,难于及 时监测水质状况;二是南康市自来水公司没有配备应有的 应急物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 对水质变化情况难于到科学判断,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三 是赣州市、南康市无备用水源,一旦水源出现污染,势必 停水。从全省来看此类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一是建议 各级政府要加强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环保 部门日常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大 江大河大湖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增强环境监控能力,防范 事故的发生;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强供水部门应急能力建 设,各水厂要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储备必 要的物资和设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议各级政府 加快城市备用水源的建设,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城市 不停水。
槽罐车将泄漏的氰化钠抽取运走。
开挖土坑和抽取泄漏的氰化钠
将下水道堵塞并抛洒漂白粉
6、为防止泄漏的氰化钠扩散,当地在已开挖 的下水道出口下游方向再开挖了一应急池,
防范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7、对泄漏处抛洒硫代硫酸钠和漂白粉进行氧化处置,并调集 消防车用清水自泄漏处向下水道反复灌水冲洗,冲洗的废水 排入下水道出口处开挖的土坑后,再用槽罐车运走,冲洗直 至无氰化钠检出后结束。
二、事故性质及造成的损失
(一)事故性质
从2019年12月14日15:30至15日晚23:45, 南康市第二水厂先后停水两次,共计26小时45分 钟。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江 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事件分级规定,此 次事故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二、事故性质及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损失
4、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表水进行 监测,严密监控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
5、根据氰化钠泄漏情况,当地迅速查清了泄漏 氰化钠的去向。经勘察事故现场周边地势及排水管 网的布设情况,判断出泄漏的氰化钠流入事发地东 侧一低洼的下水道,由于该段下水道只有约150米, 并未联通到周边的水系,出口处已被泥沙堵塞。当 地迅速在该下水道出口处开挖一土坑,发现有囤积 的液体,经检测正是泄漏的氰化钠,当地再次调来
江西省典型案例
一、弋阳县氰化钠泄漏事故 二、赣州南康市12.14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三、320国道宜春市西村段农药泄漏事故
一、弋阳县氰化钠泄漏事故
(一)案情介绍
2019年12月24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一辆装 载8吨30%浓度液态氰化钠的槽罐车(车牌为:皖 H04419)从安徽省安庆市前往弋阳县,在路经弋阳 县志敏大道与320国道圆盘交汇处时,因紧急避让前 方车辆而发生侧翻,致使氰化钠泄漏。据事发后现场 勘察,大约有4吨氰化钠经事故现场水泥路面流入东 侧下水道中 。
(二)事件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弋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 即启动《道路交通运输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和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上饶市环保局也立即派遣应急小组,于10时45分 到达事故现场参与处置。省环保厅在接上饶市环 保局报告后,也派遣环境应急人员于当晚11时到 达现场,对事故处置进行指导。
(三)氰化钠泄漏处置方法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标志,防止扩散。 在处置固体氰化钠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 正压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 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移至大量水 中处理。如大量泄漏,应覆盖,减少飞散,收集 回收无害化处理。液态氰化钠泄漏应设围堰防止 扩散。一般采用碱性氯化法处置,通常使用漂白 粉(次氯酸钙)分解较多。或加碱使水处于碱性 条件,再加过量次氯酸钠,液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