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培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样本
合集下载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2.为什么要讲礼貌?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78《买书》的情境事件(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学生阅读后思考如下问题:
①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②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有什么感受?(生答)
③甲、乙两人的行为分别给学生带来什么后果?(生答)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礼貌显魅力》
姓名
李军和
学科
思想品德
学校
凉州区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的、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的关系,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止端庄的魅力
师: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它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活动五:反思自我
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一下自己在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1、教法由讲授法变成了参与式
2、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互动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1.制定计划开会研讨具体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制定目标。选定课例、授课人。
2.授课人初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备课,形成教案。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78《买书》的情境事件(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学生阅读后思考如下问题:
①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②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有什么感受?(生答)
③甲、乙两人的行为分别给学生带来什么后果?(生答)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礼貌显魅力》
姓名
李军和
学科
思想品德
学校
凉州区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的、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的关系,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止端庄的魅力
师: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它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活动五:反思自我
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一下自己在于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1、教法由讲授法变成了参与式
2、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互动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1.制定计划开会研讨具体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制定目标。选定课例、授课人。
2.授课人初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备课,形成教案。
2014国培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三)指导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意。让学生掌握:“再汤走趋或卒假敝”等文言词语的意思
(四)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教师检查下列重要句子的解释。看学生是否学会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余则缊袍敝衣出其间,略无慕艳意。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四、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师生共同问题探究:巩固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表达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将课文的重点讲解中插入学生的讨论环节,让老师放开手,让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习的领路人。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一)、通过磨课,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框架已经构建。五个环节比较明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二)、教师理念的转变通过磨课老师们能够大胆放手了,能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老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相信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数课给了学生自学时间,学生能动起来了。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姓名
程志强
学科语文学校Fra bibliotek索堡中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的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把教师设置情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宋濂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珍惜现有的优越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形成健全人格。
(四)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教师检查下列重要句子的解释。看学生是否学会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余则缊袍敝衣出其间,略无慕艳意。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四、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师生共同问题探究:巩固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表达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将课文的重点讲解中插入学生的讨论环节,让老师放开手,让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习的领路人。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一)、通过磨课,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框架已经构建。五个环节比较明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二)、教师理念的转变通过磨课老师们能够大胆放手了,能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老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相信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数课给了学生自学时间,学生能动起来了。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姓名
程志强
学科语文学校Fra bibliotek索堡中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的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把教师设置情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宋濂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珍惜现有的优越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形成健全人格。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3、你认为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生自由汇报)
二、目标任务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通过找一找、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四边形的
(包含教师活 动、学生活动、 特征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技
术应用等) 学习任务:
独立在书中 79 页完成:
把自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用铅笔圈出来。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作业要求: 1. 参考模板来填写; 2. 作业字数不少于 400 字; 3. 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课题 姓名 学校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认识四边形》
高静
学科
太京学区刘家庄小学
年级
数学 三年级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辨认四边形; 通过比较和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教学重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分类。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学过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学生说出它的名字。
2、提问: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认为哪些是四边形?到底你们说的对不对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边形。(板书课题)
三
备
两
磨
岗
位
实
践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 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 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 入考核。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
(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二)、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1)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练习一)
(2)划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课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二、学习字词。(幻灯)
注音:
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
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
(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
(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二)、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1)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练习一)
(2)划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课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二、学习字词。(幻灯)
注音:
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
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
(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观看并思考】
1、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要使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燃烧,我们该怎么办?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
2、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单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也是存在的,于是利用课后时间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们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过磨课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现总结一下:
1、通过磨课,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
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观看并思考】
1、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要使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燃烧,我们该怎么办?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
2、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单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也是存在的,于是利用课后时间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们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过磨课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现总结一下:
1、通过磨课,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磨课活动小结
纵观本次磨课过程, 是一个由普通逐渐发展到优秀的 过程。第一次试教,由于教学设计坡度较大,学生思维受 到制约,导致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教师手忙脚乱;第二次 试教,坡度是放小了,但教师还是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扶的较多;第三次试教,由于教学内容安排的较 多,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小,课堂动态资源也未能很好
教学设计初稿 的修改点
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 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努 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 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 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可 以引导学生: 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么读呀?随机进行句 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 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通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 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 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 们应该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 怎么梳理呢?我 似乎也无从下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要求他们会 概括课文,所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元元怎么
生:不对。 师:老师告诉大家,在特殊的情况下,1=20,甚至还 可能大于 20 呢。不信?不信咱们打开书,翻到 31 页,我 们来看看。 (二)课文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看自己会不会读 (2)读文时不能随意,加字减字。 (3)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注意停顿。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 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 的交流会促进学生读的更认真、更有实效)。 2、认读生词。 3 朗读感悟 (1)听录音朗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 了课文朗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 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 一分钟就好了” 的时候, 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自读感悟。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 钟重要吗?为什么?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 20 分钟; 使他感到非常后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一分钟 是从哪里来的? ◆元元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 20 分钟
纵观本次磨课过程, 是一个由普通逐渐发展到优秀的 过程。第一次试教,由于教学设计坡度较大,学生思维受 到制约,导致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教师手忙脚乱;第二次 试教,坡度是放小了,但教师还是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扶的较多;第三次试教,由于教学内容安排的较 多,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小,课堂动态资源也未能很好
教学设计初稿 的修改点
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 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努 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 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 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可 以引导学生: 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么读呀?随机进行句 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 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通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 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 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 们应该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 怎么梳理呢?我 似乎也无从下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要求他们会 概括课文,所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元元怎么
生:不对。 师:老师告诉大家,在特殊的情况下,1=20,甚至还 可能大于 20 呢。不信?不信咱们打开书,翻到 31 页,我 们来看看。 (二)课文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看自己会不会读 (2)读文时不能随意,加字减字。 (3)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注意停顿。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 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 的交流会促进学生读的更认真、更有实效)。 2、认读生词。 3 朗读感悟 (1)听录音朗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 了课文朗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 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 一分钟就好了” 的时候, 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自读感悟。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 钟重要吗?为什么?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 20 分钟; 使他感到非常后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一分钟 是从哪里来的? ◆元元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 20 分钟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9、大家再看看刚才课前竞赛第二组题能不能用刚才归纳的方法进行简算:280÷(7×5)7200÷25÷4
学生交流简算方法后,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这两个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时,如果后面两个除数相乘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数,或者正好是被除数的前几位,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700÷25÷4○700÷(25×4)
16÷(2×4)○16÷2÷4
7、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8、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规律,大家会不会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规律呢?
a÷b÷c=a÷(b×c)a÷(b×c)= a÷b÷c
7200÷25÷47200÷(25×4)汇报答案,有的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呢,第一组的题比较简单。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观察两组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180÷(3×6)=180÷3○6
3、240÷5÷8=240÷8○5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81÷3÷3=81÷(3×3)()
②210÷(7×6)=210÷7×6()
③a÷b÷c= a÷(b×c)()
④1300÷25÷4=1300÷(25×4)()
(三)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000÷125÷8 480÷(48×5)540÷5÷9 1280÷16÷8
一、教学数学必须遵循学生数学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交流简算方法后,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这两个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时,如果后面两个除数相乘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数,或者正好是被除数的前几位,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700÷25÷4○700÷(25×4)
16÷(2×4)○16÷2÷4
7、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8、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规律,大家会不会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规律呢?
a÷b÷c=a÷(b×c)a÷(b×c)= a÷b÷c
7200÷25÷47200÷(25×4)汇报答案,有的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呢,第一组的题比较简单。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观察两组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180÷(3×6)=180÷3○6
3、240÷5÷8=240÷8○5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81÷3÷3=81÷(3×3)()
②210÷(7×6)=210÷7×6()
③a÷b÷c= a÷(b×c)()
④1300÷25÷4=1300÷(25×4)()
(三)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000÷125÷8 480÷(48×5)540÷5÷9 1280÷16÷8
一、教学数学必须遵循学生数学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_2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在备课中必须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何分散、降低难点让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接受;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磨课磨出让学生喜欢的课,从而完成教学认务,提高教学成绩。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小青蛙找家》
姓名
鲁疆华
学科
音乐
学校
巴彦套海农场学校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3.学习声势“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2.感受歌曲情绪: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随歌曲做动作。
3.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朗读歌词。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在念白处创编动作。
(3)逐句学唱歌曲,随老师做动作,边唱边表演。
(4)强调速度和音准及念白节奏。
4.表现歌曲
(1)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青蛙的叫声变化,表现小青蛙找家时的焦急心情。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动,好模仿,让学生边唱歌曲边表演,学习兴趣高,学得快。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小青蛙的动作表演。
2.按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念白。
教学过程
活动反思
在备课中必须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何分散、降低难点让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接受;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磨课磨出让学生喜欢的课,从而完成教学认务,提高教学成绩。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小青蛙找家》
姓名
鲁疆华
学科
音乐
学校
巴彦套海农场学校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3.学习声势“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2.感受歌曲情绪: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随歌曲做动作。
3.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朗读歌词。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在念白处创编动作。
(3)逐句学唱歌曲,随老师做动作,边唱边表演。
(4)强调速度和音准及念白节奏。
4.表现歌曲
(1)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青蛙的叫声变化,表现小青蛙找家时的焦急心情。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动,好模仿,让学生边唱歌曲边表演,学习兴趣高,学得快。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小青蛙的动作表演。
2.按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念白。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汉互译:
soccer ball_____________ tennis racket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球________排球____________篮球____________网球____________乒乓球_________球拍
(二)根据句意及首字补全单词
3.复习这节课的新单词。
4.适应本课的重点句型进行会话练习,并写一篇小短文(自由发挥)。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首先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课程教学中,既让老师的知识引导发挥作用,又使得学生收获到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体育用品的名称,以及询问他人物品拥有的情况。可以运用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导入,也可以用物品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状态。通过几个任务的完成来掌握目标语言和词汇句型。布置课前任务,使学生主动学习,查找资料,并分类,如打球,小球等。通过找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很多知识背景,了解体育文化。课堂上学生不仅展示自己的资料,还可以运用目标语言和其他同学分享资料,交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喜欢做运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有兴趣谈论自己的过去,并且也愿意跟别人交流自己的过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句型Do you have -----?以及其回答Yes, I do. /No, I don't.
2、学会就有关人与物所属关系进行问答的句子。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2.按照课文进行拓展对话练习:
You want to join one of your school sports clubs.你想加入你们学校的一个体育运动俱乐部。want想,想要
1) want + sth./sb.“想要……”例如:I want two soccer balls.
2) want to do sth.“想要做……”例如:He wants to join the reading club. 3) want sb. (not) to do sth.“想某人(不)做什么”例如:My mother wants me to play sports every day. He wants that boy not to play soccer in the street.
(1)Is that her e________(2)This is a pencil c_______(3)What's this ? It's a r______(4)E______me. Is this your pencil?.
1.句型剖析:
Let's play sports !我们做运动吧。这是一个以动词Let开头的祁使句,表示建议。let后跟一个名词或宾格代词,再接一个动词原形,表示“让某人做某事”,即let sb. do sth.祁使句子都是以动词开头,省略主语。Let's是let us的缩写形式,us译为“我们”,放在动词let后作宾语,被称作宾格代词。如:Let him go.让他走吧。Let's go to the park.我们去公园吧。Let me / him / us play soccer.让我/他/我们踢足球吧。总结:let后面要用。例如:Let's TV.(watch). Let her (sing) a song. 1.同桌两个人进行“Do you have a…”句型的操练。对1a部分进行问答训练。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ball?
姓名
王晓霞
学科
学校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句型Do you have -----?以及其回答Yes, I do. /No, I don't. 2、学会就有关人与物所属关系进行问答的句子。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等一些活动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和能力,再通过通过独学和小组合作,学会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
soccer ball_____________ tennis racket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球________排球____________篮球____________网球____________乒乓球_________球拍
(二)根据句意及首字补全单词
3.复习这节课的新单词。
4.适应本课的重点句型进行会话练习,并写一篇小短文(自由发挥)。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首先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课程教学中,既让老师的知识引导发挥作用,又使得学生收获到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体育用品的名称,以及询问他人物品拥有的情况。可以运用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导入,也可以用物品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状态。通过几个任务的完成来掌握目标语言和词汇句型。布置课前任务,使学生主动学习,查找资料,并分类,如打球,小球等。通过找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很多知识背景,了解体育文化。课堂上学生不仅展示自己的资料,还可以运用目标语言和其他同学分享资料,交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喜欢做运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有兴趣谈论自己的过去,并且也愿意跟别人交流自己的过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句型Do you have -----?以及其回答Yes, I do. /No, I don't.
2、学会就有关人与物所属关系进行问答的句子。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2.按照课文进行拓展对话练习:
You want to join one of your school sports clubs.你想加入你们学校的一个体育运动俱乐部。want想,想要
1) want + sth./sb.“想要……”例如:I want two soccer balls.
2) want to do sth.“想要做……”例如:He wants to join the reading club. 3) want sb. (not) to do sth.“想某人(不)做什么”例如:My mother wants me to play sports every day. He wants that boy not to play soccer in the street.
(1)Is that her e________(2)This is a pencil c_______(3)What's this ? It's a r______(4)E______me. Is this your pencil?.
1.句型剖析:
Let's play sports !我们做运动吧。这是一个以动词Let开头的祁使句,表示建议。let后跟一个名词或宾格代词,再接一个动词原形,表示“让某人做某事”,即let sb. do sth.祁使句子都是以动词开头,省略主语。Let's是let us的缩写形式,us译为“我们”,放在动词let后作宾语,被称作宾格代词。如:Let him go.让他走吧。Let's go to the park.我们去公园吧。Let me / him / us play soccer.让我/他/我们踢足球吧。总结:let后面要用。例如:Let's TV.(watch). Let her (sing) a song. 1.同桌两个人进行“Do you have a…”句型的操练。对1a部分进行问答训练。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ball?
姓名
王晓霞
学科
学校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句型Do you have -----?以及其回答Yes, I do. /No, I don't. 2、学会就有关人与物所属关系进行问答的句子。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等一些活动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和能力,再通过通过独学和小组合作,学会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