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爱莲说》原文及课下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各词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各词翻译《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莲说原文及各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全文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原文及讲解

爱莲说原文及讲解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文言知识作品断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2)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香远益清(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参考赏析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爱莲说》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
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2)自李唐来
从
第1页 共8页
(3)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
(4)香远益清
更加
(5)陶后鲜有闻
少
(6)宜乎众矣
托物言志
第3页 共8页
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 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 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1. 简介《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兼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篇散文。
该作品以描写莲花的美丽和深刻的哲思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为您呈现《爱莲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作品。
2.《爱莲说》原文翻译我亲爱的朋友们,我非常喜欢莲花。
莲花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
它在水中生长,却不被水所染。
它的花瓣洁白如雪,花蕊粉嫩似玛瑙。
莲花的美丽令我心驰神往,仿佛它具有一种超凡的力量。
莲花通常生长在清澈的池塘中。
它在水中生长,却能在污浊的环境中守身如玉。
这种品质使它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喜爱的主题。
它所散发的气质和精神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莲花以其特有的方式生长。
它从泥泞中的淤泥中伸出纤弱的莲茎,朝向水面。
当它到达水面时,它便开始展示它的美丽。
莲花的花瓣如同舞蹈者的轻纱一般,随风摇曳。
它的花蕊则似乎是一颗小小的宝石,闪烁着光芒。
莲花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清新而芬芳。
当晨光照射下来,莲花绽放出灿烂的色彩,整个池塘都被其美丽点缀。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不禁产生了一种甘愿沉溺的念头。
3.注释3.1 词语注释•朋友们:指读者,对读者的称呼,用以增强亲切感。
•莲花:指作者喜欢的花卉,用以引出文章的主题。
•染:受到影响或污染。
•洁白如雪:形容莲花花瓣的颜色,表现其纯洁美丽。
•粉嫩似玛瑙:形容莲花花蕊的颜色,突出其娇嫩和珍贵。
•心驰神往:形容内心深深地向往和向慕。
•品质:品性和品德。
•文人墨客:指古代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气质:指莲花所散发出的独特氛围和精神。
•纤弱:细弱。
•轻纱:幼细和柔软的纱织品。
•闪烁着光芒:形容莲花花蕊的光彩和耀眼。
•甘愿沉溺: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不愿离开。
3.2 诗意叙述与意象描写该篇散文运用了诗意叙述的手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文中的意象描写形象鲜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莲花的美丽和作者对其的倾慕之情。
作者通过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示了莲花在污浊环境中保持纯洁的品质和独特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1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晋陶渊明独爱菊3。
自李唐4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7而不妖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9,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1焉12。
予谓菊,花之隐逸1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4;莲,花之君子15者也。
噫16!菊之爱17,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选自《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蕃:(草木)茂盛。
这里指繁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清涟而不妖: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高耸的样子。
植,立。
10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助词。
12隐逸:指隐居的人。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5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16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