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2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五章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材分析:《植物根的生长》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后的第三课时教学。
教学中指导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这对后续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初一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较强,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依然欠缺,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大,但缺乏一定的耐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通过设计这么不同以往常规的学习体验,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教学材料:萌发的黄豆种子,放大镜,显微镜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食物:萝卜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所吃的是萝卜的哪一部份呢?萝卜的根有些什么结构?萝卜的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回答: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出课题。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新课一、根的作用二、根尖的结构与功能1.根尖的结构无论是一颗小白菜还是一棵生长几千年的松树,他们都是由一粒种子萌发成长的。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根据资料分析得出:再渺小的力量,团结起来,作用 也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忽略自己在 集体中的作用。
拓展:【生活常识】为什么移栽植物时,要带一坨 土
课堂小结 根尖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 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1.根冠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 作用(保护) 2.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 作用(分裂、分化) 3.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 作用(伸长) 4.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其表皮细胞向外凸起, 形成根毛。 作用(吸收水和无机盐) 随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作业布置:课本 70 页思考题 1、2、3、4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植物根的生长》
称
“植物根的生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学习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根尖结构的知识是在细胞水平上学习的,较为抽
象,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知规律,感知、明白、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
重点,展开用心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
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
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带给学习目标,
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
等,学生应用心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 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 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 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1.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植物根的生长》名师教案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植物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吸收外界的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根的吸收作用与它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根对植物的重要性,并且向学生宣传保护好环境中的绿色植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生物学》这门课程,虽然有小学时《科学》的基础,但是仍然很薄弱,尤其现在的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就显得有些枯燥、抽象。
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在本节课中运用实物、模型结构及视频和动画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相互联系,对于根尖的结构这部分内容,采取观察“萝卜的根尖”、“豆芽的根尖”图片从宏观上认识根尖的结构,对于根尖的微观细胞结构采取自己读书及观看“根尖的结构”动画、观察根尖结构模型方式直观的认识根尖的结构及其作用;对于根的生长这部分内容,由于授课地点及时间的限制,教师直接将不同的两个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展示,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直观认识到植物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师生共同总结植物的生长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有关。
最后根的特性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
2描述植物根生长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关心植被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的生长部位和生长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的生长部位。
七、教学准备:根尖的结构模型、豆芽根尖、小葱、红薯,“植物为什么会长根”视频、“根尖的结构”动画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植物根的生长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二、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三、根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5-2 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图5-3
2、课前培养: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二)教师准备
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教学过程
5-2 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 3 -
5-2 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作业
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现状,谈一谈植物对黄土高原的保护作用,怎样才能重现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 5 -。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重点)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重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准备: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一、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二、根的生长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A.根冠和生长点B。
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
根冠和伸长区探究报告根的生长部位1.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

根的作用
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
根的作用
③根还有储藏、繁殖等功能
02 根的生长
讨论1:为什么在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
• 带土移栽,可保护根毛不受损,利于移栽成活。
讨论2:如何证明根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
幼根长到1.5cm 左右,在幼根 上画间距相等 细线,让幼根 继续生长。
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各部分 细胞大 细胞
名称 小
形状
排列 状况
主要 功能
根冠 较大 不规则 不整齐
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 较小 近正方形 紧密
分裂增生
伸长区 较大 长方形 比较疏松 快速伸长
成熟区
较大
向外凸起, 有根毛
疏松
吸收水和无机盐
根的作用
①固着、支持植物体,使茎能够挺立
➢ 一般都具备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根的生长
•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伸长的结果
• 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谢谢观看
特点:细胞体积较大, 形状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
根冠 功能:保护作用。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分生区
特点:细胞较小,近似正 方形,排列紧密,壁薄, 核大,质浓。
功能:分裂增生。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伸长区
特点:细胞体积 较大,呈长方形。
功能:迅速伸长。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成熟区
增大吸收面积
特点:体积大,停止伸长, 开始分化,形成导管、根毛。
分生区
24h后…
• 结论: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细胞体积增大)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

4.根尖结构的功能
① 根冠的功能:具有保护分生区的功能 ② 分生区的功能:具有分裂、增生的功能 ③ 伸长区的功能:具有生长、伸长的功能 ④成熟区的功能: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 能
讨论:根据P68页图5-3根尖模式图
填表5-2 根尖的结构比较及功能
根冠 分生区 较小 正方形 分裂增生 伸长区 较大 长方形 生长伸长 成熟区 较大 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 吸收
三、判断题
1.根毛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它增大 了根的表面积。( √ ) 2.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伸长区。( × ) 四、思维拓展 1.为什么要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 答:因为化肥面施容易流失、挥发,还容易烧伤作物。因
此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还有利于刺激 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更好的让农作物能从根系直接吸 收肥料,所以要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
本班学习精神
热爱生物 努力学习
实验探究 奋勇前进
苏教版
七年级(上)
植物根的生长
五里牌镇中学——段坤毅
导入:Biblioteka 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 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 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 地上部分的数千倍。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 11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 穗,约有150亿条根毛。根生长的速度为什么 这么快呢?这主要是根的哪种结构相关呢? 为什么根毛这么多呢?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成熟区
细胞停止伸长,
开始分化
根毛
分生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
壁薄,核大,质浓
3.根尖各结构的细胞的特点:
①.根冠细胞的特点: 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 列不整齐。 ②.分生区细胞的点: 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 紧密。 ③.伸长区细胞的特点: 体积较大,呈长方形。 ④.成熟区细胞的特点: 体积较大,表皮细胞向外突 起,形成根毛。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植物根的生长》
称
1.《植物根的生长》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二节,本节课分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学习植物根
尖的基本结构和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本节课在学习
了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基础上,接下来还要学习植物的生 教材分析
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理解根生长的原因。
1.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2.测量比较根的生长,进一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 教学目标
力。
3.形成关心植被,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已掌
握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他
学生学习能 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把生活中接触过的植物
一系列问题时,以 4 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既可以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提高他们观察、思考、解决问
题得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 [设计实验]:取一株幼根长约 2cm 的蚕豆幼苗(根
较直和粗壮,便于实验和观察)。将根平放,吸去水, 用圆珠笔轻轻地画四条横线(或用黑线轻轻地扎在幼根 上)。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填入实验记录表中。再将幼 根培养 24h 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将两次测量结 果进行比较,算出净增加长度。
根尖生长记录表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实验前长度
24h 后长度
净增加长度
课后完成根尖生长记录表,第二节课进行汇报。发 现:越接近根尖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横 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