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一)基本知识一【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就是验证 (1)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小车)的质量(M )不变,改变砂桶内砂的质量(m ),即改变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用图像法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
2、保持砂桶内砂的质量(m )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M ),即往小车内加减砝码,测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用图像法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
三【实验器材】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垫、小车、细线、小桶及砂、打点计时器、 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一套砝码)、毫米刻度尺、纸带及复写纸等。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0和m 0,并记录数值;2、按照要求安装实验器材,此时不把悬挂小桶用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薄木板,并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止。
4、记录小车及车内所加砝码的质量;称好砂子后将砂倒入小桶,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桶;此时要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绳与木板平行;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做好标记。
5、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均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中方法打好纸带,做好标记。
五【实验现象和数据】1、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分别计算出加速度值。
2、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g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3、保持砂和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需记录好数据),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1M,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了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大学物理(一)》2014秋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

《大学物理(一)》2014秋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doc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了解气垫导轨的使用和原理。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垫平台、小车、光门、计时器、电子天平、直尺等。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气垫导轨:利用气垫技术实现小车在导轨上的滑动。
由于气垫产生的气垫力,平衡了小车的重力,使其很容易平滑地在导轨上移动。
实验步骤:1. 在气垫平台上安装气垫导轨,将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
2. 将小车放置在导轨上,并使用金属卡夹将两个轮子夹紧。
3. 使用直尺测量小车的质量m,并将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4. 首先测量小车在静止状态下的重力G,即将小车放在气垫导轨上,放置好后记录其重量。
5. 用气泵将气垫导轨下面的气注满气,使气垫导轨处于气垫状态。
6. 开始对小车进行加速度的测量。
首先将小车推到一个适合的初始位置,在小车经过光门之前将其停住,然后用电子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加上一定的质量后总重力G1。
记录G1的值。
7. 在小车通过光门后立即按下计时器的启动键,记录下小车通过光门时刻t1。
8. 将小车加上一定的重物,再重复步骤6和步骤7。
9. 再将小车加上重物,重复步骤6和步骤7。
10. 根据公式a=(Gn-G)/m计算小车加速度,其中n代表每次增加质量之后的编号。
11.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测量物品:小车小车质量m=0.150kg静止状态下小车重力G=1.47N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小车+重物的重力G1、G2、G3:G1=(m+0.1kg)g=1.57NG2=(m+0.2kg)g=1.67NG3=(m+0.3kg)g=1.77N计算小车+重物的加速度a1、a2、a3:a1=(G1-G)/m=0.14m/s^2a2=(G2-G)/m=0.16m/s^2a3=(G3-G)/m=0.18m/s^2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可得出,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F=ma。
气垫导轨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气垫导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技术实现低摩擦力运动的实验装置。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气垫,从而有效减小了摩擦力,使滑块能够进行平稳运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滑块的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气垫导轨2. 滑块3. 光电计时器4. 配重5. 电脑6.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导轨平整、无杂物。
2.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调整滑块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3. 打开光电计时器,设置计时模式。
4. 在滑块上挂上配重,使滑块产生一定的加速度。
5. 启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多组数据。
7.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 = 0.10s,t2 = 0.12s,t3 = 0.11s,t4 = 0.13s,t5 = 0.14s2. 滑块质量:m = 0.20kg3. 配重质量:M = 0.10kg4. 滑块加速度:a = (M - m)g / m = (0.10 - 0.20) 9.8 / 0.20 = -0.49m/s^2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平均值:a_avg = (a1 + a2 + a3 + a4 + a5) / 5 = (-0.49 - 0.49 - 0.49 - 0.49 - 0.49) / 5 = -0.49m/s^2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_avg = (M - m)g / m = -0.49m/s^2,符合实验结果。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配重的作用,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发生变化,但总动量保持不变。
气垫导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气垫导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实验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力的导轨,它可以使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减小摩擦力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将物体放置在导轨上。
2. 通过调节气垫导轨的气压,使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3. 通过测量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和距离,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4.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计算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和距离,以及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物体的加速度,并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使用气垫导轨来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实验结果的验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原理,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2.4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2.4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学习气垫导轨的调节与使用;2、熟悉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使用;3、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或电脑通用计数器,托盘天平,微音洁净气泵等。
[实验原理]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某一理论结果已知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验证是指实验的结果和理论结果完全一致,但这种一致实质上是在实验装置、方法存在误差范围内的一致,若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之差超出了实验误差的范围,则不能说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此时或者否定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或者怀疑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但无论怎样由一次实验或一种实验装置得出这种结论都是非常困难的,要做大量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到科学正确的结论,切不可草率地下结论.即使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之差在实验的误差之内,也不能武断地认为一定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往往随着实验水平的提高而发现了理论上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了理论工作的不断发展.因此验证性实验是属于难度很大的一类实验.验证性实验可分两大类:一是直接验证,一是间接验证.本实验属于直接验证,所谓直接验证是对理论所涉及的物理量都能在实验中直接测定,并能研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a F = (2-3-1)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实验分两步进行:当保持物体的质量m 不变时,研究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之间关系;当保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不变时,研究加速度a 与物体质量m 之间关系。
图2-3-1取滑块质量为1m ,砝码和托盘的质量为2m ,细线(不可伸长)为一力学系统,如图2-3-1所示,T 为细线中的张力。
则有:221m g T m aT m a-=⎧⎨=⎩ (2-3-2)则系统受合外力为:212()F m g m m a ==+ (2-3-3)令21m m M +=,得F Ma = (2-3-4)气垫导轨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一种力学仪器,它利用气源将压缩空气打入导轨腔中,导轨表面的气孔喷出的压缩气流,使导轨表面和滑块之间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气垫”,将滑块托起,这样可以认为滑块在导轨表面上的运动看成近似无摩擦的直线运动。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之一,也称为“力的基本定律”。
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关系,即 $F=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进行。
气垫导轨实验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减少摩擦力来减小外部干扰,使我们更加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平面气垫导轨和一组滑块。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滑块的质量和加速度,并测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具体来说,实验流程如下:1.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气垫导轨的长度和坡度。
导轨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导轨的坡度越大,物体在同样的初始位置上会更快地加速。
2. 然后,我们确定实验用的滑块的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在滑块上加上不同的质量来改变滑块的重量,并在测量过程中记录滑块的质量。
3. 接下来,我们将滑块放在导轨的一端,对其进行一个恒定的初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给滑块一个初始推力来实现初速度。
4. 在滑块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测量它在导轨上的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从而得出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导轨上放置一组测力仪,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5. 测量完成后,我们将数据记录下来,并通过绘制图表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通常与理论结果非常接近,这表明牛顿第二定律是不可否认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一些物理量,如动量和能量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总之,气垫导轨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学习中心:提交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气垫导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了解光电计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定速度、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4.从实验上验证F=ma的关系式,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5.掌握验证物理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1.速度的测量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Δ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Δx(x~x+Δx),则该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
当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1)实际测量中,计时装置不可能记下Δt→0的时间来,因而直接用式(1)测量某点的速度就难以实现。
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只要取很小的位移Δx,测量对应时间间隔Δt,就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t时刻到达x点的瞬时速度。
本实验中取Δx为定值(约10mm),用光电计时系统测出通过Δx所需的极短时间Δt,较好地解决了瞬时速度的测量问题。
2.加速度的测量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
(1)由测量加速度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2)根据式(2)即可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2)由测量加速度设v1和v2为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S是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则加速度a为(3)根据式(3)也可以计算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的加速度。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实验(一)

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
(1)由 测量加速度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
三、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系统、滑块、砝码、质量块(铁块)等。
四、实验内容
1.调节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系统
调整气垫导轨水平,达到细调水平要求,即滑块往返一次 。调整光电计时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具体调节方法请参阅附录一和附录二。
2.验证物体系统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保证物体系统总质量不变,逐步增加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改变外力5次。每一外力下分别记录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 和 ,重复测量6次。
(4)
实验时固定初位置x0(光电门1的位置),改变不同的末位置x(光电门2的位置),使物体(滑块)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出相应的运动时间t,作 关系图线。如果是直线,说明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为 。
以上介绍了3种测量加速度a的方法。具体测量时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再使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一恒力的作用,那么滑块的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然后将其一端垫高h高度,使气垫导轨倾斜,滑块在倾角为θ的导轨上面下滑,其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5.掌握验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Δ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Δx(x~x+Δx),则该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当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
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气垫导轨
实验(一)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气垫导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了解光电计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定速度、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4.从实验上验证F=ma的关系式,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5.掌握验证物理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速度的测量
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Δ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Δx(x~x+Δx),则该物
体在Δt时间的平均速度为,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
当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
(1)
实际测量中,计时装置不可能记下Δt→0的时间来,因而直接用式(1)测量某点的速度就难以实现。
但在一定误差围,只要取很小的位移Δx,测量对应时间间隔Δt,就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t时刻到达x点的瞬时速度。
本实验中取Δx为定值(约10mm),用光电计时系统测出通过Δx所需的极短时间Δt,较好地解决了瞬时速度的测量问题。
2.加速度的测量
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
(1)由测量加速度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
(2)
根据式(2)即可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2)由测量加速度
设v1和v2为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S是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则加速度a为
(3)
根据式(3)也可以计算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的加速度。
(3)由测量加速度
还可以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位移S(S=x-x0)及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测量加速度。
据此计算加速度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式(4)由作图法求出加速度。
(4)
实验时固定初位置x0(光电门1的位置),改变不同的末位置x(光电门2的位置),使物体(滑块)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出相应的运动时间t,作关系图线。
如果是直
线,说明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为。
以上介绍了3种测量加速度a的方法。
具体测量时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再使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一恒力的作用,那么滑块的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然后将其一端垫高h高度,使气垫导轨倾斜,滑块在倾角为θ的导轨上面下滑,其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容,就是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本身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为
F=ma (5)为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考虑如图1所示一个运动物体系统,系统由(滑块)和(砝码)两个物体组成,忽略空气阻力及气垫对滑块的粘滞力,不计滑轮和细线的质量等。
图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将一定质量的砝码盘通过一细线经气垫导轨的滑轮与滑块相连。
设滑块部分的质量为,滑块本身所受重力为,气垫对滑块的漂浮力为N,此二力相平
衡,滑块在垂直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细线的拉力,此力为重物作用于细线所产生的力T,由于气垫导轨和滑块及细线所受的粘滞阻力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有
(6)
式中a为运动系统的加速度,根据式(6)有
(7)
在式(7)中,若令m=m1+m2表示运动物体系统的总质量,F=m2g表示物体系统在运动方向所受的合外力,则式(7)即为式(5)F=ma。
根据式(7),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分为以下两步来完成。
(1)当系统总质量m保持不变时,加速度a应与合外力F成正比,比值为常数,即
(8)
实验时,在保持总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合外力Fi=m2ig,即逐次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系统相应的加速度ai。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围式(9)成立,
(9)
则验证了m不变的情况下,a与F成正比。
还可以利用上述a和F数据作a~F关系图,若为直线,则可验证式(8),即a与F成正比。
(2)当保持系统所受合外力F=m2g不变时,加速度a的大小应与系统的总质量m=m1+m2成反比,即
(10)
同样,实验时保持合外力F=m2g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i=m1i+m2,即逐次向滑块增加不同重量的质量块,测出系统相应的加速度ai。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围式(11)成立,
(11)
则验证了F不变的情况下,a与m成反比。
还可以利用上述a和m数据作a~关系图,若为直线,则可验证式(10),即a与m成反比。
如果式(8)和式(10)均被验证,则式(7)即式(5)得到验证,也就是说,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三、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系统、滑块、砝码、质量块(铁块)等
1、调节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系统
(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导轨水平状态的调整是正确使用气垫导轨的重要容,许多测量都需要先将导轨调整到水平状态。
由于导轨较长,用一般的水平仪测量有困难,实验中常采用观察滑块的运动情况来判断导轨是否水平。
调整气垫导轨水平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地反复调整,常用的调整方法有下列两种。
(1)静态粗调
导轨通气后,滑块放置在导轨上的实验段,调整用于水平调节的底脚螺丝(图2中的“9”),直到滑块保持不动,或稍有滑动,但不总是向一个方向滑动,则可认为导轨基本调平。
(2)动态细调
先使滑块以中等速度平稳地从左端向右端运动,分别记录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和,仔细调节底脚螺丝,使和十分接近。
当导轨完全水平时,由于滑块与导轨间的粘滞阻力和滑块周围的空气阻力,使比稍长一些,一般应在第三位读数以下才有差别。
再使滑块以同样速度从右端向左端运动,分别记录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和,和也应十分接近。
这时可认为导轨调平。
(2)调节光电计时系统
将气垫导轨上的两个光电门引线接入MUJ电脑式数字毫秒计后面板的P1及 P2插口上,打开MUJ电脑式数字毫秒计电源开关。
将气垫导轨气源接通,用适当的力推动滑块一下,使它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看MUJ-613电脑式数字毫秒计是否能正常记录时间,若不正常请检查挡光杆是否挡光及检查光电管照明是否充分。
2.验证物体系统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保证物体系统总质量不变,逐步增加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改变外力5次。
每一外力下分别记录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和,重复测量6次。
3.验证物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总质量成反比
保持砝码盘部分的质量不变,即合外力不变,在滑块上逐步增加质量块,改变物体系统总质量5次。
每一总质量下分别记录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和,重复测量6次。
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系统质量的关系 m=7.97g S=0.5000m
M/g △t1/s △t2/s V1/ms-1V2/ms-1a'/ms-2a/ms-2M/kg 250.90 33.8 15.1 0.283 0.632 0.320 0.311 0.251 300.90 39.2 16.9 0.244 0.565 0.260 0.260 0.301 350.90 47.3 18.7 0.202 0.511 0.220 0.223 0.351 400.90 73.2 20.5 0.130 0.466 0.200 0.195 0.401 450.90 82.5 22.3 0.116 0.428 0.170 0.173 0.451 500.90 134.7 24.1 0.071 0.396 0.152 0.156 0.501
系统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M=253.9g △X=9.550mm
M/g △t1/s △t2/s V1/ms-1V2/ms-1a'/ms-2a/ms-2F/N
5.97 34.0 17.2 0.281 0.556 0.230 0.230 0.059
6.97 31.4 15.6 0.304 0.610 0.280 0.269 0.068
7.97 29.3 15.0 0.326 0.637 0.300 0.308 0.078
8.97 27.5 13.9 0.347 0.686 0.350 0.346 0.088
9.97 26.1 13.3 0.366 0.717 0.380 0.385 0.098
10.97 25.0 12.7 0.382 0.752 0.420 0.423 0.108
加速度与系统质量关系
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