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案

合集下载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合花》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百合花》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学习词:雪白雪白、透明。

3、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仿编散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难点:能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1、录音,课件:百合花2、实物百合花,花、叶子的标记3、正在开展“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一、实物感知百合花(闻、看、说百合花)。

1、师把花藏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香味?2、出示花,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3、对,是百合花,喜欢吗?为什么?二、欣赏散文。

1、幼儿听录音。

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欢百合花,她把它写成了一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

2、提问:(1)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样的?(像喇叭一样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图一)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请幼儿学一学。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纸、雪白的墙壁)三、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谁吸引来了?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

播放动画。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虫吸引来了。

(师出示图二、图三)2、蜻蜓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纸)怎么样叫展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请一组幼儿学一学。

3.他们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

4.瓢虫也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颗红豆,停在百合花长形的绿叶上休息)请另一组幼儿表演。

5.老师这里有一朵百合花,这里有一朵绿叶,请男小朋友学蜻蜓飞到花上,请女小朋友学瓢虫飞到绿叶上。

《百合花》精品教案

《百合花》精品教案
2、了解第一人称视角
《百合花》这篇短篇小说中,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与小通讯员的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交流最充分,比起其他人,“我”似乎更有优势去讲述这个故事。
同学们,我们不妨以“通讯员护送我去包扎所”这部分内容为范例,来研究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度对于本文的意义。请同学们圈划出5-23小节的第一人称。
女同志下连队有什么困难呢?我们不难知道,因为男女有别,女同志在连队里大家觉得不太方便,尤其是年轻的男女不知道该如何拿捏这样的关系。这就再一次点出叙述者女性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作家茹志鹃不仅设定了第一人称,她还巧妙地在战争背景下把“我”特意设定为与年轻通讯员容易在性别意识上产生冲突的女性文工团战士,这又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情节更有趣。
二、细读文本,了解文中不同的视角
1、了解叙述视角
英国的乔纳森·雷班在《现代小说写作技巧》一书中说:“我认为,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角起着决定作用——所谓视角即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从小说叙述者的限制分类角度来说,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叙述、限知叙述等。限制叙述具体可分为“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其特点是用“我”的视角来观察、讲述整个故事,并参与到故事之中。
3、了解第一人性女性视角
请大家注意文中的两个细节。小说第1小节中,就点出了“我”女性的特殊身份。前线部队中绝大多数是男人,女子很少,所以连团长都没有经验该怎么安排我,他只能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把我安排到包扎所。但这里还只是用了“大概”一词。第8小节,两人暂作休息的时候,通讯员却背对着我,“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凭经验”,“一定”,这里则是非常肯定地凸显了部队里女同志的特殊身份。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百合花》文本:复印或电子版,每人一份。

2. 相关参考资料:有关《百合花》的解读、评论或其他相关文章。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背景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并提供拓展阅读的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课文的理解,写一篇短文,阐述课文主题思想及其对他们的启示。

2. 选取一篇与《百合花》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读后感。

八、拓展阅读1. 推荐阅读:《百合花》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有关百合花的文学作品。

《百合花》教案(共三课时)

《百合花》教案(共三课时)
朗读指导
在欣赏优美语句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等朗读技巧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增强学生 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03
写作技巧探讨与实践
借鉴本文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尝试
01
02
03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加深理解记忆
梳理《百合花》的情节脉络和 人物形象特点,强调作品的主 题和意义。
回顾课堂讲解的文学理论和批 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文本。
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检验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01
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
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探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2
针对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有效的解决
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互相点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03
相互阅读并点评彼此的作品,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
中肯的改进意见,帮助彼此提升写作水平。
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进行 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人物分析等;布置课后 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阐述
文本结构梳理
《百合花》以顺叙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发展,将小说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四个部分。通过梳理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人物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学创作的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提高自己的人生感悟。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百合花》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写作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花有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讲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帮助学生提高人生感悟。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3. 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文章,或者画出课文中的重要场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百合花》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百合花》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学习词:雪白雪白、透明。

3、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仿编散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难点:能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1、录音,课件:百合花2、实物百合花,花、叶子的标记3、正在开展“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一、实物感知百合花(闻、看、说百合花)。

1、师把花藏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香味?2、出示花,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3、对,是百合花,喜欢吗?为什么?二、欣赏散文。

1、幼儿听录音。

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欢百合花,她把它写成了一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

2、提问:(1)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样的?(像喇叭一样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图一)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请幼儿学一学。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纸、雪白的墙壁)三、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谁吸引来了?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

播放动画。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虫吸引来了。

(师出示图二、图三)2、蜻蜓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纸)怎么样叫展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请一组幼儿学一学。

3.他们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

4.瓢虫也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颗红豆,停在百合花长形的绿叶上休息)请另一组幼儿表演。

5.老师这里有一朵百合花,这里有一朵绿叶,请男小朋友学蜻蜓飞到花上,请女小朋友学瓢虫飞到绿叶上。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提升道德素养;(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内容;(2)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2)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写作练习:(2)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百合花》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百合花》的解析、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有关《百合花》的在线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百合花》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军民的深情厚谊,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赏析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赏析情节结构之巧。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茹志鹃的资料,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个跟女同志说话都会满脸是汗,衣服刮破却不肯让缝,枪筒里插菊花的小通讯员,是多么的腼腆、羞涩、执拗又热爱生活呀!可恰恰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救护群众放弃了自己的性命。

同样淳朴善良的新媳妇一针一线地为已经牺牲的小通讯员缝着衣服,最后将自己唯一的嫁妆,那条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那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上。

何其伤感,作者又是怎样巧用心思,达到这一效果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小说《百合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茹志鹃(1925—1998),当代女作家。

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祖籍浙江杭州。

1925年9月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

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2.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撂(liào)讷(nè)憨(hān)讪(shàn)嬷(mó)砦(zhài)磕(kē)瞅(chǒu)拗(niù)虔(qián)髻(jì)忸怩(niŭ ní)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张皇:恐慌,慌张。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憨憨:傻气,难为情。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四、课堂活动过程活动一:欣赏美文,理清文章思路。

同学们,首先我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美,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的情节。

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

高潮→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2.我会找出能够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3):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4—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46—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61-62):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活动二:书声琅琅,合作探究同学们,优美的文章需要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深入体会,现在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的旁批对描写小桃树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自主探究下面问题: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人物。

2.“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

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如何理解这句话?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此时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拭着身子作了一个铺垫。

3.“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难过的心情。

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

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通讯员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

4.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5.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6.课文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什么寓意?“百合花”是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它情态淡雅、气味芬芳。

作者以此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活动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细读课文,说说这篇小说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怎样美好的形象。

小通讯员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新媳妇的形象: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

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擦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

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活动四:合作交流,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1.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2.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有几处?加以分析,概括细节描写的作用。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2)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睹物思人,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

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4)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

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3.写作特点分析(1)选材上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表现主题本文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