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合集下载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二、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三、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二)

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二)

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二)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弹簧的k值(弹性系数)是衡量弹簧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参数。

在弹簧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计算k值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列举几种常见的弹簧k值计算公式,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1. 无扭转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线圈弹簧(拉伸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G * d⁴) / (8 * D³ * n)其中:k:弹簧的k值(N/m)G: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N/m²)d:弹簧线径(m)D:弹簧直径(m)n:弹簧总匝数(个)例如,假设有一个线径为(5mm)、直径为(40mm)的线圈弹簧,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为80 × 10^9 N/m²,总匝数为10个。

那么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弹簧的k值:k = (80 × 10^9 * ()^4) / (8 * ()^3 * 10)≈ 15784 N/m因此,该线圈弹簧的k值约为15784 N/m。

扭转弹簧(扭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G * d⁴) / (32 * D³ * n)其中的符号意义与线圈弹簧的公式相同。

2. 有扭转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杆弹簧(压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E * d⁴) / (8 * D³ * n)其中:k:弹簧的k值(N/m)E: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N/m²)d:弹簧线径(m)D:弹簧直径(m)n:弹簧总匝数(个)例如,假设有一个线径为(5mm)、直径为(40mm)的杆弹簧,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 × 10^9 N/m²,总匝数为20个。

那么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弹簧的k值:k = (200 × 10^9 * ()^4) / (8 * ()^3 * 20)≈ 312500 N/m因此,该杆弹簧的k值约为312500 N/m。

总结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是根据弹簧的材料、几何尺寸和总匝数等参数进行推导的。

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压簧、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

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

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一、拉伸弹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1.拉伸弹簧一已知自由长度,弹簧刚度和初始拉力时,某一工作长度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P=(Rx F)+I.T.P是指负荷(磅);R是指弹簧刚度(磅/英寸);F是指距自由长度的变形量;I.T.是指初拉力。

例如:已知自由长度为1英寸、刚度为6.9磅/英寸和初始张力为0.7磅,工作长度为1.500英寸时,负荷计算公式如下:P= [6.9 x(1.500-1.000)l+0.7= (6.9x 0.500) +0.7= 3.45+0.7= 4.15磅2.如何计算刚度一弹簧刚度是指使弹簧产生单位变形的负荷,可通过以下步骤测试:1>弹簧变形约为最大变形的20%(自由长度藏去压并高度)时,测量弹簧负荷(P1)及弹簧长度(L1)。

2>弹簧变形不超过最大变形的80%时,测量弹簧负荷(P2)及弹簧长度(L2)。

务必确保弹簧长度为L2时任意两个簧圈(闭合收口除外)都没有发生接触。

3>计算刚度(R)(磅/英寸)R=(P2-P1)/(L1-L2)二、扭簧设计需要的技术参数扭簧的工作状态和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有所不同,其更为复杂和多变,其中包括了很多参数指标,下面一一讲解:d (弹簧线径) :该参数描述了弹簧线的直径,也就是我们说的弹簧钢丝的粗细,默认单位mm。

Dd (心轴最大直径):该参数描述的是工业应用中弹簧轴的最大直径,公差±2%。

D1 (内径): 弹簧的内径等于外径减去两倍的线径。

扭簧在工作过程中,内径可以减小到心轴直径,内径公差±2%。

D (中径): 弹簧的中径等于外径减去一个线径。

D2 (外径) : 等于内径加上两倍的线径。

扭簧在工作过程中,外径将变小,公差(±2%±0.1)mm。

L0 (自然长度):注意: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长度会减小,公差±2%。

Tum (扭转圈数):弹簧绕制的圈数,圈数的不同直接影响扭簧的性能。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kx
其中,F表示弹簧弹力,单位为牛顿(N);k表示弹簧的刚度,即单位长度下所受的弹力,单位为牛/米(N/m);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即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单位为米(m)。

这个公式描述了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刚度和伸长量成正比。

如果外力消失,弹簧将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弹簧的刚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到,伸长量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从而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弹簧的弹力。

圆柱螺旋弹簧一般计算公式

圆柱螺旋弹簧一般计算公式

1. 弹簧刚度:
2. 力值: 其中:G 为材料剪切模量,一般不锈钢取71500Mpa,碳钢取
78500Mpa ;
d 为材料直径;
D 为弹簧中径;
n 为弹簧有效圈数;
f 为变形量(拉压行程)。

3. 应力: K 为曲度系数,公式为: 其中C 为弹簧旋绕比,是弹簧中径与线径的比值,即
4. 下表是GB/T23935-2009(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表2-1
n D d G 34
,
8P =f 8f 34,
⋅==n D Gd P P K PC K ⋅=⋅=2
3d 8d 8PD ππτC
C C K 615.04414+--=d D
C =
比压簧多了初拉力,加上初拉力就行。

初拉力: 其中初拉力τ0按初切应力图选取,见下图。

三.扭簧:
1.计算刚度 Dn
Ed M 3670'4= Nmm/° 2.扭矩 ϕ⋅=Dn
Ed M 36704
Nmm 式中:d---材料直径;
E---材料的弹性模量,一般不锈钢丝取188000Mpa ,碳素钢丝
取206000Mpa ;
D---弹簧外径;
ϕ---弹簧的扭转行程(角度);
4. 应力: K1为曲度系数,顺旋向扭转取1,逆旋向扭转时按下式:
308τπ⋅=D d P 132
.10K d
M ⋅=σ
下表是GB/T23935-2009(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扭转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C
C C C K 4414221---=。

弹簧的弹力公式

弹簧的弹力公式

弹簧的弹力公式
弹簧是一种由许多物理参数决定的简单机械件,它能够在受力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方式变形,从而产生弹力。

本文介绍了如何计算弹簧弹力的公式,以便正确地设计和使用。

一、定义
弹簧由多根材料丝组成,它们被螺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状或线性的结构。

当这些结构受到外力时,可以产生弹力,使其回到原始状态。

根据物理定义,弹簧的弹力是指其受到的外力和被压缩的距离之比。

二、计算弹簧弹力的公式
计算弹簧弹力的公式是:
F = k * d
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单位为牛顿(N);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单位为牛顿/米(N/m);d表示弹簧被压缩的距离,单位也为米(m)。

三、计算弹簧弹力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金属弹簧,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00000N/m,在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了0.2米,则弹簧的弹力为:
F = k * d = 200000N/m * 0.2m = 40000N
四、应用
弹簧的弹力可以用于支撑负荷,如车辆和机械上的弹簧,可以支撑大量重力,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此外,弹簧还可以应用于开关装置,使机械组件在指定位置定位或改变摆动周期。

例如,它可以应用
于电子游戏机或乐器中。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如何计算弹簧弹力的公式,弹力F = k * d,其中k 是弹簧弹性系数,d是弹簧被压缩的距离。

弹簧的弹力可以用于很多方面,如支撑负荷,定位和改变摆动周期等。

正确理解和使用弹簧的弹力公式,有助于准确设计弹簧,并使用它牢牢地完成各种任务。

弹簧计算公式

弹簧计算公式

弹簧计算公式弹簧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弹簧的弹力的数学公式。

弹簧是一种用来存储和释放能量的弹性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和工具中。

根据弹簧的形状和用途,可以分为压簧、拉簧和扭簧。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1.压簧弹力计算公式压簧是一种用于承受压缩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压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压缩力有关。

压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是一个常数,称为簧系数,x是压簧的变形量。

压簧的弹力与其变形量呈线性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其压缩或拉伸的距离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2.拉簧弹力计算公式拉簧是一种用于承受拉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拉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拉力有关。

拉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是一个常数,称为拉簧的刚度系数或簧系数,x是拉簧的变形量。

拉簧的弹力与其变形量呈线性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其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3.扭簧弹力计算公式扭簧是一种用于承受扭转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扭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扭转力矩有关。

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T=k*φ其中,T表示弹簧的扭力,k是弹簧的刚度系数或簧系数,φ是弹簧的扭转角度。

扭簧的弹力与其扭转角度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公式都是基于线性弹性假设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

实际上,弹簧的变形行为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在计算弹力时需要考虑非线性效应,例如在变形量较大或载荷较高的情况下。

除了弹力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刚度系数、临界长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设计和选择弹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弹簧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耐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簧、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
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
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
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
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