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症
肘管综合征临床路径

肘管综合征临床路径一、肘管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肘管综合征(ICD-10:G56.205)行肘管松解术(ICD-9-CM-3:04.4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出现手部无力环小指麻木。
2.体格检查:夹纸试验阳性、手内在肌萎缩、Tinel征阳性。
3.辅助检查:肌电图、磁共振或者B超或者x线肘关节正侧位。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肘管直接切开减压术,或者尺神经前置,肘管扩大成形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5.经济情况耐可,可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56.205肘管综合征疾病编码。
2.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颈椎病、特发性周围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手外科肌电图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
2.手术方式:肘管切开减压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
4.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八)术后住院恢复≤14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CT。
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肘管综合征是指肘关节内尺骨神经受压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并改善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是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
1. 休息和活动调整: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并适当休息。
根据疼痛的程度,可能需要使用肘关节支撑物或绷带来限制运动。
2.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和电疗等。
热敷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超声波和电疗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减少炎症。
3. 拉伸和强化锻炼:进行肌肉拉伸和强化锻炼,以恢复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
常见的锻炼包括肌肉强化和稳定性练习,如手腕和手臂的屈伸运动,以及肌肉腱的牵拉。
4.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不良姿势和动作习惯,避免过度使用肘关节。
使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工作台高度和工具,以减少肘关节的负担。
5. 康复训练:进行功能性训练,包括日常生活动作的模拟训练,如握物体、抬重物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这有助于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训练,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康复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建议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首选方法是初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静止或限制受损肘部的运动,应用止痛剂和非甾体类消炎药以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
2.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媒介手段,如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可以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和疼痛缓解。
3.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疼痛无法控制,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等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选项包括:
(1)肘关节镜下切开: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也能减轻疼痛,加速康复。
(2)近皮肌切断术:适用于肘部疼痛有抑制作用的病人,可以切断近皮肌协同作用,缓解疼痛。
(3)肘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病变严重的病人,置换病变组织,重建肘关节结构。
总之,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早期保守治疗是首选,如果无法缓解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肘管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肘管综合症是怎么回事有许多人都特别羡慕白领和上班族每天的生活,觉得他们每天朝九晚五,平时不用风吹雨打的在外面辛勤劳动就可以赚到很好的薪水,我问往往都看到的是他们光鲜的一面,但是他们也有辛苦的一面,比如,整天坐在电脑前,不停的忙着工作,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比如肘管综合症,下面一起了解下肘管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肘管综合症医学上常说的肘管综合症又可以叫做肘管综合征,“手机手”也就是这种病症。
因肘部创伤性关节炎而出现尺神经受压,在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有一增厚的纤维带,压迫尺神经,称之为肘管综合征。
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咀之间有一弧形窄而深的骨沟,有深筋膜横架于上,形成一骨性纤维鞘管,即尺神经沟,也称肘尺管。
管内为尺神经及尺侧上副动、静脉。
病因肘关节骨折肘外翻畸形,尺神经受牵拉或骨折复位不良,肘管内骨质不平,尺神经受到磨损;肘管内的血管瘤、腱鞘囊肿等占位病变;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疾患如糖尿病、麻风病等都可以产生并发肘管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此病的早期症状就是,患者会感觉到自己的小手指的指腹麻木、不适。
有时写字、用筷子动作不灵活。
症状加重时,尺侧腕屈肌及环指、小指指深屈肌力弱,手内在肌萎缩,出现轻度爪形指畸形。
Froment症十。
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患病的早期、症状较轻者。
可调整臂部的姿势、防止肘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避免枕肘睡眠,戴护肘。
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物偶尔可缓解疼痛与麻木,但不提倡肘管内类固醇激素封闭。
手术治疗适用于手内在肌萎缩、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
以下手术术式常用:需要将尺神经从尺神经沟中解脱出来,然后移至肘前皮下。
尺神经前移时要往远、近端做充分游离,并需切断神经的关节支及1~2个肌支,以利向肘前移位,以防止移位后肌内卡压。
在屈肌起点处掀起一片深筋膜,将移位的尺神经控制在肘前部,以防伸肘时移位的神经滑回原位。
翻转的深筋膜要有一定的宽度及长度,防止对尺神经形成新的卡压。
一般不主张行神经束间松解,否则会使症状加重。
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一、肘管综合征的概述是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Parnas(1878)首先报道,又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迟发性尺神经炎等,Feirtdel及Stratford(1958)将其称为肘管综合征。
二、解剖与病因尺神经起自臂丛内侧束,由颈7、8及胸1神经纤维组成,在腋窝,尺神经位于腋动脉与静脉之间,并在前臂内侧皮神经后面,在上臂中近段,位于肱动脉内侧肱三头肌前面,远端与肱动脉分开穿过内侧肌间隔,达到肘后肱骨内上课与尺骨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在尺侧腕屈肌肱骨头与尺骨头之间进入前臂,沿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尺神经在前臂远侧较为表浅,位于尺动脉内侧、豌豆骨外侧、腕横韧带浅面,经腕尺管进入手掌,再次处分成两个终末支:1、浅支分布于小指内侧缘掌面和环、小指相邻侧皮肤。
2、深支为运动支,穿过小指短屈肌、小指外展肌和小指对掌肌沿着钩骨沟转向外侧,与掌深弓伴行,沿途发出分支,支配全部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内收肌及拇短屈肌深头。
任何使肘管容积绝对或相对减小的因素均可引起尺神经的卡压,常见的原因有:1.慢性损伤:肱骨内、外髁骨折和髁上骨折以及桡骨头骨折都可因畸形愈合产生肘外翻或其他畸形,使提携角增大、尺神经相对缩短,从而使尺神经受到牵拉、压迫和摩擦。
2.肘关节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或类风湿病变侵及肘关节滑膜,使之增生肥厚,晚期引起肘关节变形、骨赘增生从而亦可引起肘管容积减小。
3.肿块: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等,但较少见。
4.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肘外翻、尺神经沟变浅而致的尺神经反复脱位、Struthers弓形组织等。
5.其他:长期屈肘工作,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卡压。
枕肘睡眠引起的“睡眠瘫”。
三、病理肘管是一骨纤维性管道,尺神经伴尺侧副动脉通过肘管从肱骨后面至前臂屈侧。
肘管的底为肘内侧韧带,肘内侧韧带的深面即为滑车的内侧唇和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尺神经沟;顶为联结肱骨内上髁和鹰嘴内侧面的三角形的弓形韧带,因而弓形韧带也就桥接于尺侧腕屈肌的肱骨头和尺骨头之间。
肘管综合征(优质荟萃)

14
治疗
少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多数需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初发和症状轻微者可先用神经营养 药物(如维生素B1等)、局部封闭治疗(肘管 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用夹板维持肘关节屈 曲30-40度位。
专业分享
15
治疗
1.原位单纯减术 2.内上踝切除术 3.肘管加深及重建术 4.神经前置术
专业分享
16
专业分享
7
检查
下列检查有价值,检查时双侧对比:
➢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掌、背侧感觉异常,通常为麻木或 刺痛
➢出现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 ➢检查可见手部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及环、小指爪形指畸
形,前述区域皮肤痛觉减退,夹纸试验阳性及尺神经沟处Tinel 征阳性 ➢尺神经沟内尺神经压痛及尺神经增粗感 ➢电生理检查发现肘下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小鱼际肌及骨间肌 肌电图异常 ➢基础疾病表现:如肘外翻、尺神经沟处增厚或有包块 ➢X线片显示局部有移位骨块或异常骨化等
专业分享
8
1.Tinel试验:沿神经干由远及近地叩击,正常叩诊 时无感觉异常。若出现从肘关节远侧3cm处一直 放射到手的环指与小指的阵麻为阳性征象
2.Froment试验:亦称拇指夹纸试验。令病人拇指指 间关节伸直与示指中节侧方用力捏物(或纸)时, 若拇指末节屈曲即为阳性,说明拇收肌瘫痪而用 拇长屈肌来代替其功能
为主要表现,这与肘管综合症有相似之处,所以
经常会发生误诊。主要区别在于颈椎病时肘管区 无异常发现
3.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 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也会出现手指和手的尺神 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麻木等。主要区别在于胸
廓出口综合征还会出现正中神经卡压的表现,于 前臂内侧发生感觉异常
专业分享
肘管综合征名词解释

肘管综合征名词解释
肘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通常是由于肘部周围的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引起的。
该病症通常表现为手臂、手指和手掌的疼痛、麻木、刺痛和失去感觉。
在严重的情况下,肘管综合征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手指失去功能。
肘管综合征的症状通常由于肘部周围的三条神经受到压迫或损
伤引起的。
这些神经是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神经可以自由地通过肘部,向前臂和手部传递信号。
然而,当肘部周围的组织发生炎症、肿胀或损伤时,这些神经就会受到压迫,从而导致肘管综合征的发生。
肘管综合征的症状包括手臂、手指和手掌的疼痛、麻木、刺痛和失去感觉。
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和使用手臂时加剧。
在严重的情况下,肘管综合征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手指失去功能。
如果不及时治疗,肘管综合征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神经损伤和手部功能障碍。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使用止痛药、抗炎药和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解除肘部周围压迫神经的手术,并在必要时修复损伤的神经。
预防肘管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避免过度使用手臂和肘部。
此外,及时治疗肘部周围的炎症和损伤也可以减少肘管综合征的发生。
总之,肘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通常由于肘部周围的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引起的。
该病症通常表现为手臂、手指和
手掌的疼痛、麻木、刺痛和失去感觉。
预防肘管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避免过度使用手臂和肘部。
此外,及时治疗肘部周围的炎症和损伤也可以减少肘管综合征的发生。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保守治疗:如物理 治疗、药物治疗等, 适用于症状较轻的 患者
手术治疗:如肘管 松解术、神经松解 术等,适用于保守 治疗无效或症状严 重的患者
康复治疗:如功能 锻炼、日常生活活 动训练等,适用于 术后患者
心理治疗:如心理 疏导、支持治疗等, 适用于伴有心理问 题的患者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休息:避免过度使用 肘部,减少肘部活动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 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 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减轻焦虑情绪:帮助患者了解疾 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增强自信心:鼓励患者相信自 己能够战胜疾病,增强自信心
康复护理
定期进行康 复评估,调 整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进 行正确的关 节活动,避 症和疼
痛
药物治疗:使用非处 方抗炎药,如布洛芬
等
物理治疗:进行适当 的物理治疗,如热敷、
按摩等
护具:佩戴肘部护具, 保护肘部免受伤害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 的康复锻炼,增强肘 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 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 量
02
手术方式: 肘管松解术、 肘管成形术、 肘管重建术 等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肘 管 综 合 征 概 述 03. 护 理 措 施
02. 治 疗 方 法
肘管综合征概述
病因及症状
01
病因:肘部神经受压,如肘部骨折、关节炎等
0 2 症状:手部麻木、疼痛、无力,手指活动受限,夜间症状加重
03
诊断: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查等
04
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充足的睡 眠和健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称:肘管综合症疾病别名:迟发性尺神经炎疾病概述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为临床认识已有100多年历史,较为常见。
常见的病因:肘外翻程度轻者.可在数十年后发病,而程度重者一二年内即可发病。
尺神经半脱位,肱骨外上髁骨折,如骨折块向下移位,即可压迫尺神经;创伤性骨化,肘关节是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最易发生之处。
临床表现:麻木或刺痛,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尺神经沟处增厚或有包块等;尺神经前置术是基本治疗方法。
如术中发现该段尺神经较硬,则应切除神经外膜,并行束间松解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术后多能较快恢复正常感觉,但已萎缩的肌肉却较难恢复正常体积。
疾病描述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为临床认识已有100多年历史,较为常见。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1、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异常首先发生,通常为麻木或刺痛。
2、继发生感觉异常一定时间黑可出现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
3、检查可见手部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及环、小指正爪状畸形,前述区域皮肤痛觉减退,夹纸试验阳性及尺神经沟处Tinel征阳性。
4、电生理检查发现肘下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电图异常。
5、基础疾病表现如肘外翻、尺神经沟处增厚黑有包块。
X线片显示局部有移位骨块或异常骨化等。
疾病病因(查看内容)虽然肘管的的各种结构和形态异常均可使尺神经受到卡压,但以下几种原因临床较常见。
1、肘外翻这是最常见原因。
幼时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外髁骨骺损伤,均可发生肘外翻畸形,此时尺神经被推向内侧使张力增高,肘关节屈曲时张力更高,如此在肘管内反复摩擦即可产生尺神经慢性创伤性炎症或变性肘外翻程度轻者,可在数十年后发病,而程度重者一二年内即可发病。
2、尺神经半脱位此类是因先天性尺神经沟较浅或肘管顶部的筋膜、韧带结构松驰,在屈肘时尺神经易滑出尺神经沟外,这种反复滑移使尺神经受到摩擦和碰撞而损伤。
3、肱骨外上髁骨折如骨折块向下移位,即可压迫尺神经。
4、创伤性骨化肘关节是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最易发生之处,如肘外伤后这种异位骨化发生在尺神经沟附近,也是一种压迫尺神经的原因。
病理生理(查看内容)尺神经在上臂下段走行于肱二头肌筋膜浅面内侧,经肱骨内髁和内伤髁之间的尺神经沟到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
尺神经沟的浅面有尺侧副韧带尺侧屈腕肌筋膜和弓状韧带沟通形成的顶,两者之间的通道称为肘管,尺神经即被约束在肘管之中,当肘关节屈、伸时,尺神经在肘管内被反复牵张或松驰。
诊断检查(查看内容)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电生理检查诊断。
鉴别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型下颈段之颈椎病可因椎间孔狭窄而发生颈神经刺激症状,以手尺侧麻木、乏力为主要表现,这与肘管综合症有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颈椎病时肘管区无异常发现。
2、神经鞘膜瘤肘部尺神经鞘膜瘤与肘管综合症有同样表现,检查时多可扪及节段性增粗的尺神经,Tinel征阳性,而无肘部骨关节病变,有时鉴别困难需在手术中或经病理检查来回来诊断。
治疗方案(查看内容)尺神经前置术是基本治疗方法,如术中发现该段尺神经较硬,则应切除神经外膜,并行束间松解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术后多能较快恢复正常感觉,但已萎缩的肌肉却较难恢复正常体积。
以下内容参照骨科手术学(第二版,下册)1922~1923页:在肘部起于肱骨内上髁延伸到尺骨鹰嘴内侧界的腱膜鞘带,是造成尺神经受压的重要因素。
此腱膜带在肘关节伸直位时呈松弛状态,当肘关节屈曲时为紧张状态。
腱膜带近侧与从内侧肌间隔至肱三头肌腱的疏松薄层筋膜相连。
此筋膜并不构成尺神经受压的原因,但却是阻止尺神经向前方移位到肱骨内上髁的因素。
70%的人在距肱骨内上髁近端约8cm处的筋膜增厚形成腱弓,构成肱三头肌内侧头纤维的起点,有压迫尺神经的可能。
但临床上压迫尺神经的部位,主要在肘部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间的骨纤维鞘管,称为肘管。
由于神经纤维束的排列,感觉束和支配手内在肌的神经束最靠近肱骨内上髁,更容易受腱膜带的压迫。
以下情况可使尺神经严重受压产生症状:1.肘部陈旧骨折多在幼年时,肱骨外髁骨折向上移位并骨不连,引起肘外翻畸形。
尺神经在成角位收到牵扯、摩擦。
亦可在肱骨内髁处骨折后,骨痂形成刺激尺神经。
2.肘部骨关节炎在尺神经沟处因为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压迫尺神经。
3.异常肌肉如起于肱骨内上髁嵴肥大的肘肌等。
4.尺神经复发性脱位某些尺神经活动度较大,当屈肘时神经向前滑至肱骨内上髁前方。
5.因为局部的腱鞘囊肿、脂肪瘤等压迫。
【麻醉】臂丛阻滞。
【操作步骤】气囊止血带下手术。
作肘内侧弧形切口长7cm。
在肱骨内上髁后找到尺神经主干。
尺神经可因周围骨性或软组织嵌压而充血,水肿增粗。
在尺神经近端游离后,穿过一条橡皮条提起尺神经向远端游离,切开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间的骨纤维鞘管,如有束带组织压迫即予切除。
当游离至肘关节囊处,可见有小的神经分支进入,影响尺神经充分松解,可将尺神经进入尺侧腕屈肌处部分筋膜切开,使已游离的尺神经于伸直位和屈曲位都处于松弛状态。
向前移位之尺神经用切口附近之深筋膜缝合予以固定(图22-2-10)。
肘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神经嵌压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
人类对其认识经历了近两个世纪, 了解该病的发展史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本病。
笔者就其外科治疗史、肘管解剖的特殊性以及特殊类型肘管综合征等方面的近期文献进行综述。
一、肘管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史1. 探索阶段( 1816 ~1897 年) 1 :1816 年, Henry 首次报告1 例14 岁女孩因肘下尺神经支配区严重疼痛, 经过 3 年保守治疗无效后,施行了尺神经肘管近端切断术,术后患者的疼痛消失,但遗留严重的尺神经功能障碍。
1878 年, Photinos 首次报告4 例肘部尺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结果; 同年, Emle - Paul 用神经松解和延长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神经延长的理论基础是神经兴奋性的丧失。
当时认为尺神经麻痹大多是肘部创伤和肘关节炎引起,尺神经半脱位也是原因之一。
随着认识的深入, 半脱位作为致病因素受到质疑,因为仅少数尺神经半脱位的患者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尺神经炎;此外,大多数双侧半脱位患者, 仅一侧有症状,即使是现在,尺神经半脱位的病理机制仍在探讨中。
1888 年, Poncet 首次采用尺神经沟成形术治疗尺神经半脱位,术后效果良好。
2. 发展阶段(1898~1959 年) 1:1898年,Curtis 首次报告尺神经皮下前置移位术。
20 世纪初, 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尺神经沟再造、尺神经前移、肱骨髁上斜形截骨术,其中尺神经前移术被接受并得到发展。
这是因为肘部运动时的反复摩擦和牵拉是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的主要原因,故将尺神经从其原来的走行移到宽松的环境是合理的。
皮下前置术最大的缺点是尺神经易受到损伤,因此又发展了尺神经肌内前置术、肌下前置术。
1951 年, King 报告了内上髁切除术。
随后,Morgan 对内上髁切除术作了补充,并认为此术式避免了屈肌瘢痕的形成和肘关节运动对尺神经的拉伸,具有不干扰尺神经及其分支、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
1957 年Osborne 认为,尺侧屈腕肌两头之间的束带可致尺神经的压迫, 并提出肘部尺神经炎是由于压迫, 并非摩擦和牵拉所致,切除该韧带可解除其对尺神经的压迫。
1958 年, Feindel 等证实了尺神经在内上髁部位的压迫, 该部位尺神经通过一个孔隙进入深部肌间隙, 弓状腱膜在鹰嘴和内上髁之间, 肘关节的韧带形成了弓顶,此弓形结构称为肘管。
他们认为,肘部尺神经的压迫是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和体征的原因, 肘管切开是尺神经肘部卡压治疗的方法之一。
3. 大量验证和微创技术的发展阶段(1960 年至今) : 1960 年以后开始进行几种手术方式的大量临床验证, 并逐步提出了肘管综合征外科治疗的新观念。
Eisen 等提出了轻微肘管综合征的概念。
al - Qattan 等证实Struthers 弓可对尺神经造成压迫, 其发生率是68 % 。
随后,Ochiai 等报告首例由该卡压所致的肘管综合征,,并提出了高位尺神经卡压的概念。
Osterman 等认为, 皮下前置术适应证是肘部尺神经在其解剖路径的损伤,包括肿瘤、腱鞘囊肿、骨赘压迫;肘外翻畸形或肘外翻不稳等。
指出沿神经行径彻底解压,保护伴行的静脉丛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并切除前臂内侧肌间隔。
3~6 cm , 才能保证疗效, Lascar 等证实了同样的结果。
Glowacki 等的研究表明,肌内前置术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手术要点是将尺神经移位于深达屈肌- 旋前圆肌筋膜的肌肉浅沟内,尤其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的肘管综合征患者。
Leone 等认为,该方法对于年龄< 50 岁、神经变性严重或已经施行了皮下前置术后复发的患者疗效欠佳。
Siegel9 认为肌下前置术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实用于体形较瘦、皮下前置术失败的患者。
Tada 等提出内上髁切除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有利于肘关节外翻的稳定。
Kaempffe 等认为, 内上髁部分切除可避免术后肘关节外翻不稳。
Amako 等在神经解压的同时做内上髁部分切除与微小切除。
比较的结果表明, 尺神经解压同时行微小切除, 并发症少, 疗效好, 应避免做大块内上髁切除。
Gobel 等对66 例顽固性肘管综合征患者原位尺神经解压的同时行微小内上髁切除。
结果表明,该术式安全有效,并减少了肘内翻不稳和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
Tsujino 等对由于尺神经半脱位所致的肘管综合征采用尺神经沟成形术,认为半脱位是由于尺神经沟或肘管支持带发育不良所致,用传统的神经前移或内上髁切除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易被瘢痕卡压而复发。
Tsai 等首次报告85 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经内窥镜治疗,结果平均随访32 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他们认为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Nakao 等报告经内窥镜尺神经松解的新方法, 8 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出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肘管解剖的特殊性肘管是骨纤维性鞘管, 由内上髁的后侧份、滑车内侧嵴和内侧副韧带的后侧束带以及顶部的纤维腱膜组成。
该腱膜起于尺侧屈腕肌两头之间的纤维性筋膜组织,由尺骨鹰嘴的内侧缘延伸至内上髁,称为弓状韧带(Osborne 束带、肘管支持带、三角韧带) 。
尺神经穿过上臂后室时通过Struthers 弓形结构, 其由前臂远端深部筋膜增厚而成, 起于内上髁近端8~10 cm ,从肱三头肌内侧头延伸至内侧肌间隔,可对尺神经造成卡压尺神经穿过尺侧屈腕肌两头之间的腱膜弓后横跨屈肌- 旋前圆肌腱膜深层,腱膜位于指深屈肌浅层与尺侧屈腕肌、指浅屈肌深层之间,可对尺神经造成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