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研究

合集下载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甲状腺疾病病种繁多、复杂多变,有些表现无特异性。

对于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而言,对“内”往往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即甲状腺功能正常;对“外”往往不影响外观,即看不见摸不着,至于产生压迫等临床症状者更是少数,而且采用B超、CT、MRI及核素检查等也只能显示病变形态,临床诊断正确率较低。

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是临床常用的甲状腺结节的初始诊断方法,本文将向大家介绍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1、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诊断价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是在超声引导下,用22G细针(比平时打静滴的针尖还要细)插入甲状腺结节内,抽取部分病灶细胞,送至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辨别病灶的性质(良性?恶性?)。

近年随着穿刺技术的不断,在穿刺过程中会使用注射器负压锁定装置,其能够快速准确到达病灶,较传统使用徒手吸引活检针操作更经济、准确、周围组织损伤更小。

其次,与盲穿活检(没有影像学引导)相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更高,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目前在医院中已广泛开展应用。

通过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能够准确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而且对于恶性结节还可明确其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对手术方式指导以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什么样的甲状腺结节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当对甲状腺结节怀疑为恶性时,可以考虑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证据来确诊。

当前我国相关临床指南推荐直径≥5mm且怀疑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而在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制定的指南提出,当甲状腺肿瘤的最大直径>1.0cm时且中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具体内容如下:而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良恶性风险的具体内容,如下表:除了根据结节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考虑,若伴有吞咽时结节固定不移动,或声音嘶哑等恶性甲状腺癌临床表现,或者是甲状腺结节在短时间显著增大,或疑似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都需考虑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应用

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应用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月 第3卷第4期甲状腺结节作为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会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及肿块症状。

近年来我国恶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和检出率明显增加,主要是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有关,虽然对检出甲状腺结节作用明显,但部分患者仍难以检出,且难以分别良恶性,不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1]。

此时应加强活检方法应用,而为确保穿刺准确性,在B型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利于提高准确率[2]。

尤其随着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即使面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抽吸准确率,避免多次穿刺。

为此,本次研究对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作为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资料,共40例,细胞学阳性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28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4±4.15)岁,最大结节直径为2.7mm~50.0mm,平均直径(16.53±2.24)mm;排除严重心肺功能异常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及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等。

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选择SIMENSB超进行引导,设置探头频率5Hz,利用碘酒、酒精等进行颈部消毒处理,选择20ml一次性注射器及22号针头,随后利用转换器将位置固定,确保病变位置处于影像中心,沿着扫描平面斜行插入穿刺针,确保清晰观察到针尖和针干,当针尖达到病灶后抽吸,若取材不当则需重复穿刺。

1.3 观察指标统计患者重复穿刺次数,计算重复率;依据手术结果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等。

2 结果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重复穿刺,重复率为5.00%;手术结果中,40例患者良性肿瘤10(25.00%)例,恶性肿瘤30(75.00%)例,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良性肿瘤9(22.50%)例,恶性肿瘤31(77.50%)例,即准确率为95.00%、敏感性为96.77%,特异性为90.00%。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braf基因v600e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的临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braf基因v600e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的临
较。 结果:术前 FNAC 与 BRAF 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 90.57%,灵敏度为 93.94%,均高于单独的 FNAC 或
BRAF 基因检测( 均 P<0.05) 。 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也高于单独的 FNAC 或 BRAF 基因检测( P<0.05) 。
结论:甲状腺结节术前行 FNAC 与 BRAF 基因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B) 与丝 / 苏氨酸特异性激酶( BRAF)
基因 V600E 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 53 例
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分别行 FNAC 检查和 BRAF 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将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
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gene V600E detection for thyroid nodules
Chen Sheng ∗ ,Yang Zhimin,Zhou Binjing,Chen Jun,Zhang Qihe,Qu Zhaofu
(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Foshan,Guangdong 528200,China)
第 47 卷第 6 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年 12 月
Vol.47 No.6
Dec.2019
·临床研究·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 BRAF 基因 V600E 联
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任雪莲【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2(036)012【总页数】3页(P1100-1102)【作者】任雪莲【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FNAC检查尤其鉴别结节良、恶性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怀疑结节恶性病变者均应进行FNAC检查。

术前FNAC检查有助于术前明确癌症的细胞学类型,确定正确的手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FNA检查不能区分甲状腺滤泡和滤泡细胞腺瘤,应重复FNAC检查,这样可使其中30%~50%患者明确诊断,如果重复FNAC检查仍不能确诊,尤其是结节较大、固定者,需要手术治疗[1]。

现将200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65例患者FNAC检查资料进行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65例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1例(32.31%),男性3例,女性18例,年龄11~66岁,平均39.5岁;甲状腺囊肿15例(23.08%),女性13例,男性2例,年龄20~65岁,平均4l 岁;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16.92%),男性1例,女性1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8例(12.31%),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40.2岁;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7.69%),均为女性,年龄32~50岁;甲状腺腺瘤4例(6.15%),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32~52岁;滤泡性甲状腺癌1例(1.54%),男性,57岁。

1.2 方法细针穿刺活检的定位选择:B超可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及周围组织的回声,提供穿刺的最佳选择部位,故我院在超声引导下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阳性率进一步提高。

一般采用探头频率为5~10MHz的超声仪。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刘㊀宏ꎬ赵㊀亮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㊀新疆㊀乌鲁木齐㊀830011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甲状腺超声(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 ̄FNAB) ̄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癌(TC)中的价值ꎮ方法㊀选取我院检查的54例甲状腺结节病例资料ꎬ根据其病理诊断结果归为良性组(28例/30个结节)㊁恶性组(26例/28个结节)ꎻ分析患者结节的超声征象㊁US ̄FNAB及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ꎮ结果㊀超声声像图中ꎬ良㊁恶性结节病灶形态㊁边缘㊁钙化㊁回声性质㊁纵横比和病灶内血流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ꎻ以结节检测为Ⅴ㊁Ⅵ级则诊断TC阳性ꎬUS ̄FNAB检查诊断为TC的病例为24例(26个结节)ꎻBRAFV600E基因检测为突变的病例是22例(24个结节)ꎻ以病理诊断作金标准ꎬ三项联合的多层次诊断体系评估效能最高ꎬAUC达0.982ꎬ灵敏度是96.43%㊁特异度100%㊁准确率98.29%ꎮ结论㊀US ̄(US ̄FNAB) ̄BRAFV600E基因多层次诊断体系对检测TC有重要意义ꎮʌ关键词ɔ㊀超声检查ꎻ细胞学ꎻ基因突变ꎻ甲状腺癌中图分类号:R445.1ꎻR736.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2 ̄2193 ̄05Thyroidultrasoundꎬultrasound ̄guidedfine ̄needleaspirationbiopsyandBRAF~(V600E)genemutationinthediagno ̄sisofthyroidcancerLIUHongꎬZHAOLiangDepartmentofSonographyꎬAffiliatedTumorHospitalofXingjiangMedicalUniversityꎬUrumqi830011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analyzethevalueofmulti ̄leveldiagnosticsystemforthyroidultrasound(US) ̄ultrasonic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US ̄FNAB) ̄BRAFV600Egenemutationindetectionofthyroidcancer(TC).Methods㊀Thedataof54casesofthyroidnodulesexamined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to2018ꎬNovemberꎬ2019werereviewedandcounted.Ac ̄cordingtotheirpathologicaldiagnosisꎬtheywereclassifiedasbenigngroup(28cases/30nodules)ꎬmalignantgroup(26cases/28nodules)ꎻtheultrasonicsignsꎬUS ̄FNABandBRAFV600Egenedetectionresultsofnoduleswereanalyzed.USꎬUS ̄FNABꎬBRAFV600EgenedetectionandthediagnosticsensitivityꎬspecificityandaccuracyofthreecombinationsintheTCandtheareaundertheROCcurve(AUC)wereanalyzed.Results㊀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morphologyꎬmarginꎬcalcifica ̄tionꎬechogenicityꎬaspectratioandbloodflowinthelesionsofbenignandmalignantnodulesinultrasoundimages(P<0.05)ꎻTherewere24cases(26nodules)inwhichnodulesweredetectedTCVorVIꎬand24cases(24nodules)inwhichUS ̄FNABwerediagnosedasTCꎻ22cases(24nodules)inwhichBRAFV600EgenesweredetectedasmutationsꎻAccordingtothestand ̄ardofpathologicaldiagnosisꎬthethreecombinedmulti ̄leveldiagnosticsystemhadthehighestevaluationefficiencyꎬtheAUCwas0 982ꎬthesensitivitywas96.43%ꎬthespecificitywas100%ꎬandtheaccuracywas98.29%.Conclusion㊀US ̄(US ̄FNAB) ̄BRAFV600Egenemulti ̄leveldiagnosticsystemisextremelyvaluableforTCdiagnosisand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ʌKeywordsɔ㊀UltrasoundꎻCytologyꎻGenemutationꎻThyroidcarcinoma㊀㊀临床对于甲状腺癌(TC)检查主要有超声(ul ̄trasoundꎬUS)㊁CT㊁磁共振㊁穿刺活检等ꎬ既往文献对TC中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也较多ꎬ但对于US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 ̄guidedfine ̄needleaspirationbiopsyꎬUS ̄FNAB) ̄BRAF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7D01C394)作者简介:刘宏(1973 ̄)ꎬ女ꎬ宁夏人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V600E基因突变多层次诊断体系应用于TC中的研究较少见ꎮ基于此ꎬ本文则主要探讨US㊁US ̄FNAB㊁BRAFV600E基因突变三种检查技术在TC中的诊断和评估意义ꎬ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5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ꎬ根据纳入对象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3912良性组(28例)㊁恶性组(26例)ꎬ共有甲状腺结节58个(良性组30个㊁恶性组28个)ꎬ良性组:男性13例ꎬ女性15例ꎬ年龄22~70岁ꎬ平均年龄(46.19ʃ8.27)岁ꎻ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ꎬBMI)18~32kg/m2ꎬ平均(24.58ʃ5.31)kg/m2ꎻ结节直径为0 3~5.0cmꎬ平均(0.98ʃ0.88)cmꎮ恶性组:男性7例ꎬ女性19例ꎬ年龄20~68岁ꎬ平均年龄(45.28ʃ8.63)岁ꎻBMI指数为18~30kg/m2ꎬ平均(23.96ʃ5.25)kg/m2ꎻ结节直径为0.8~5cmꎬ平均(1.03ʃ0.92)cmꎮ两组平均年龄㊁BMI指数㊁性别构成以及结节直径等均无明显差异ꎬ有可比性ꎮ1.2㊀检查方法采用SuperSonicImagineAixPlorer超声仪ꎬ线阵探头:5~13MHzꎬ进行探查ꎻ常规扫查被检者甲状腺ꎬ观察其结节大小㊁形态ꎬ判断回声性质ꎬ观察病灶纵横比㊁钙化和血流状况ꎬ病变附近颈部区域有无淋巴结等ꎮUS ̄FNAB检查中超声引导仪器同US检查ꎬ细针为5ml一次性注射器配备7号针头(型号22Gˑ32mmꎬ外径0.7mmꎬ内径0.5mm)ꎻ首先让患者仰卧ꎬ使其颈部垫高ꎬ让颈前甲状腺位置暴露出来ꎬ实施常规消毒和铺巾后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0mg/kg)ꎻ麻醉成功后在超声监视下确定穿刺位置ꎬ不应触及神经大血管和重要组织ꎬ将细针穿刺进入被检者甲状腺结节中ꎬ同时要注意针头角度尽量保持斜入ꎬ在负压下调整细针方向抽取组织ꎬ重复操作并抽取5~7次并推于载玻片上ꎬ而后消除负压并退出细针ꎬ以棉球覆盖住穿刺部位ꎮ用2张载玻片反向均匀拉开ꎬ完成细胞涂片ꎬ待涂片半干放入95%乙醇中固定ꎬ行HE染色ꎬ光镜观察ꎮ将其余的细针穿刺标本快速注入装有液基保存液的离心管内ꎬ并且反复抽吸ꎬ保证针管内的穿刺物全部转移到保存液中ꎬ将含有穿刺细胞的一半保存液2000r/min离心10minꎬ弃上清液ꎬ将离心沉淀液放入全自动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BDSure ̄PartTM)上制片ꎬ巴氏染色ꎬ光镜观察ꎮBRAFV600E基因检测均用高通量建库试剂盒ꎬ被检者结节组织抽取步骤同US ̄FNAB检查ꎬ将组织标本注入装有酒精的病理标本瓶中ꎬ随后对组织进行DNA抽提和质量检测(琼脂糖电泳+NanoDrop2000)b检测BRAFV600E基因有无突变ꎮ1.3㊀观察指标以手术㊁病理检查为金标准ꎬ恶性TC为阳性ꎬ1)US检查评估指标:结节形态㊁边缘是否规则ꎬ有无微钙化ꎬ病灶是否为低回声ꎬ纵横比是否超过1ꎬ结节中是否存在主型或混合型血管ꎬ若存在以上指标ȡ3种则诊断为TC阳性ꎻ2)US ̄FNAB按Bethesda(200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推出的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共识 Bethesda系统)作出分析和判断ꎬ检测标本含6种不同恶性风险类别诊断ꎬ见表1ꎬ若结果为Ⅴ㊁Ⅵ级则诊断为TC阳性ꎻ3)BRAFV600E基因检测由1名10年经验医师进行操作ꎬ结果显示有突变则为阳性ꎮ表1㊀US ̄FNAB诊断标准Ⅰ级不能用于诊断/不满意Ⅱ级良性Ⅲ级性质不明/不典型的滤泡性病灶Ⅳ级(可疑)滤泡性Ⅴ级可疑恶性Ⅵ级恶性1.4㊀统计学分析本文以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ꎬ计数资料为(nꎬ%)ꎬ两组对比行连续校正/独立样本 2检验ꎻ计量资料记为( xʃs)ꎬ组间对比行t检验ꎻ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三种检查及多层次诊断体系对TC的诊断准确性ꎬ0.5<AUCɤ0.7表示准确性低ꎬ0.7<AUCɤ0.9为准确性中等ꎬAUC>0.9即准确性高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US检查影像特征根据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显示ꎬ不同性质结节的形态㊁边缘㊁钙化㊁回声性质㊁纵横比和结节内部血流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ꎬ见表2㊁(图1~6)ꎮ2.2㊀US ̄FNAB及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54例患者中US ̄FNAB检查为Ⅴ㊁Ⅵ级的病例为24例(26个结节)ꎬBRAFV600E基因检测显示突变的人数有为22例(24个结节)ꎬ58个结节诊断结果分布ꎬ见表3ꎮ2.3㊀病理检查结果54例患者(58个结节)的手术㊁病理检查结果(图7)ꎮ2.4㊀各种检查的诊断效能US㊁US ̄FNAB㊁BRAFV600E基因及三项联合诊断中ꎬ联合诊断的灵敏度㊁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ꎬ分别为96.43%㊁100%㊁98.29%ꎬ其诊断TC的AUC也最高ꎬ为0.982ꎬ见表4ꎬ5㊁(图8)ꎮ4912表2㊀US检查影像特征 n(%)ꎬ个结节超声特征良性结节(n=30)恶性结节(n=28) 2值P值形态不规则4(13.33)21(75.00)20.013<0.001规则26(86.67)7(25.00)边缘不规则5(16.67)26(92.86)30.797<0.001规则25(83.33)2(7.14)钙化微钙化2(6.67)19(67.86)20.903<0.001无/多钙化28(93.33)9(32.14)内部回声低回声16(53.33)24(85.71)5.6630.008高/等回声14(46.67)4(14.29)纵横比>11(3.33)20(71.43)26.202<0.001ɤ129(96.67)8(28.57)结节内血流血流丰富5(16.67)25(89.29)27.747<0.001无/少量25(83.33)3(10.71)表3㊀US ̄FNAB及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 n(%)ꎬ个BRAFV600E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总计基因突变16315824无突变28656734总计31496111558表4㊀各种检查的诊断效能 n(%)ꎬ例检查方法结果手术病理结果(TC)阳性(28)阴性(30)总计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US阳性18102864.29%66.67%65.52%阴性102030US ̄FNAB阳性1972667.86%76.67%72.41%阴性92332BRAFV600E基因阳性1862464.29%80.00%72.41%阴性102434三项联合阳性2702796.43%100%98.29%阴性13031表5㊀各种检查诊断TC的ROC曲线下面积检查方法AUC标准误渐近显著性水平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US0.6550.0730.0430.5120.797US ̄FNAB0.7230.0690.0040.5880.857BRAFV600E基因0.7210.0690.0040.5870.856三项联合0.9820.021<0.0010.94213㊀讨论㊀㊀甲状腺癌(TC)患者可处于任何年龄ꎬ但多数病例为青壮年ꎬ发病率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ꎬ多项研究指出ꎬTC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占比更多[6]ꎮ本文结合US㊁US ̄FNAB㊁BRAFV600E基因三项技术检测来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加以诊断ꎬ以期提高诊断效能ꎮ研究显示[10]ꎬ超声检查有无创㊁经济㊁可重复进行等多种特点ꎬ在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中是最佳选择ꎬ但是该检查作出的诊断存在不全面的缺点ꎬ加上不同病变结节超声显示出来的特征可能存在相似ꎬ而5912图1~6㊀所示:图1ꎬ3ꎬ5均为患者甲状腺左侧叶低回声结节ꎬ纵横比<1ꎬ边界欠清晰ꎬ形态不规则ꎬ出现数个微钙化ꎮ图2ꎬ4ꎬ6分别是对图1ꎬ3ꎬ5结节行UG ̄FNAꎬ显示针尖到达结节目标区域㊀图7㊀病理检查结果㊀图8㊀各种检查诊断TC的ROC曲线同一疾病患者结节的声像图也可能呈现差异ꎬ因而超声在TC患者检查中准确性并不高ꎮ徐海燕[11]指出ꎬ根据被检者超声所示甲状腺病灶大小㊁形态㊁位置㊁结节回声和其血流情况ꎬ可对TC作出鉴别诊断和评估ꎬUS诊断甲状腺结节准确率为70%左右ꎬ本文US检查中ꎬ恶性结节声像特征中病灶形态和边缘不规则㊁微钙化和病灶内部低回声㊁纵横比>1及病灶内血流情况与良性结节差异显著ꎬ与上述研究相似ꎬ另外ꎬ该检查方法诊断TC灵敏度是64.29%ꎬ特异度是66 67%ꎬ准确率为65.52%ꎬAUC为0 655ꎬ提示超声在TC中诊断价值不高ꎮTC细胞多为浸润性生长ꎬ包膜容易遭受损害且常使得附近组织受累ꎬ因而结节边界和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ꎻ微钙化(沙砾体<0.2cm)情况在良性结节中出现很少ꎬ多呈簇状或散在分布于癌细胞中ꎬ也是诊断和评估TC的一项重要指征ꎻTC病灶细胞体积较大且多重叠起来ꎬ病灶表面欠平滑ꎬ间质成分相对较少ꎬ超声波到达后容易被吸收ꎬ难以形成强反射ꎬ故而病灶多呈低回声ꎻTC细胞增值速度快ꎬ良性结节分裂则较慢ꎬ而癌细胞的分裂为前后径方向ꎬ横径上相对静止ꎬ故而癌细胞的纵横比相对更大ꎻ由于TC患者癌细胞活跃ꎬ其病灶内部有较多血管生成ꎬ声像图上常可观察到丰富血流ꎮ冯占武[13]研究显示ꎬ对于超声检查中疑似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予以US ̄FNAB检查ꎬ该研究纳入了104例研究患者ꎬUS ̄FNAB诊断TC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90%左右ꎬ灵敏度比本文数据要高ꎬ可能与该研究将Ⅳ型也纳入TC诊断范围有关ꎬ该研究还指出ꎬ临床医师穿刺经验㊁水平㊁对所取标本操作处理㊁病理医师解读均会使得FANB诊断出现不同ꎬ本文将US ̄FNAB结果为Ⅴ㊁Ⅵ级归为TC诊断阳性ꎬ统计显示ꎬ其诊断TC灵敏度ꎬ特异度ꎬ准确率ꎬAUC的结果提示US ̄FNAB对T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ꎬ与文献[14]报道的较为相似ꎮBRAF基因突变为TC患者常有现象ꎬ且被认为6912是与TC患者病变发生及进展密切关联的因素之一ꎬ其中最常见的是BRAFV600E发生改变ꎬ导致BRAF蛋白内V600E氨基酸相应出现改变ꎬ机体BRAF酶会一直处于活化状态ꎬ使得丝裂原活化蛋白酶也活跃起来ꎬ引发癌变现象ꎬ但该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乳头状TC患者中ꎬ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其它类型的TC者则缺乏特异性ꎮ本文在此基础上ꎬ以US ̄US ̄FNAB ̄BRAFV600E基因多层次诊断体系对TC进行诊断评估ꎬ结果显示ꎬ三项联合的多层次诊断体系对TC诊断效能最高ꎬ在甲状腺肿瘤性质鉴别中有特殊意义ꎮ综上所述ꎬUS ̄(US ̄FNAB) ̄BRAFV600E基因多层次诊断体系可对TC作出准确判断ꎬ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ꎬ值得临床应用ꎮ本文中选取样本量不大ꎬ故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㊁多中心病例来源的研究与分析ꎮ参考文献:[1]李斐ꎬ李舍予.全球甲状腺癌疾病负担[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8ꎬ21(26):3155 ̄3159.[2]游庆华ꎬ徐冬香ꎬ高晓芳ꎬ等.Galectin ̄3㊁Midkine和CK18诊断女性甲状腺癌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ꎬ2019ꎬ27(6):725 ̄728.[3]熊瑜琦ꎬ蒋莉莉ꎬ康宁.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ꎬ2018ꎬ33(12):73 ̄76.[4]王敬敏ꎬ李潜ꎬ黎海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㊁弹性成像及MRI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18ꎬ16(12):37 ̄40.[5]郝明瑜.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J].肿瘤研究与临床ꎬ2017ꎬ029(003):211 ̄213. [6]陈光裕ꎬ陈治龙ꎬ田永波.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ꎬ2017ꎬ32(2):177 ̄178. [7]孙浩ꎬ贺春雨ꎬ李潜ꎬ等.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7ꎬ52(6):746 ̄749. [8]王刚ꎬ谢丽娟ꎬ张明菊.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联合血清TSH㊁SIL ̄2R水平检测与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ꎬ2020ꎬ41(4):436 ̄439.[9]方鸿ꎬ周梦默ꎬ王晶晶ꎬ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超声特征[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ꎬ2017ꎬ21(19):121 ̄122. [10]刘洁ꎬ胡如英ꎬ张琼敏ꎬ等.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195例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6ꎬ26(10):1799 ̄1802.[11]徐海燕ꎬ张忠新ꎬ冯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8ꎬ28(3):385 ̄388.[12]王利娟.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穿刺标本临床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ꎬ2018ꎬ46(2):205 ̄207.[13]冯占武ꎬ丛淑珍ꎬ甘科红ꎬ等.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ꎬ2019ꎬ35(9):772 ̄775.[14]GuptaNꎬGuptaPꎬRajwanshiA.Trucut/corebiopsyversusFNAC:whowinsthematchthyroidlesionsandsalivaryglandle ̄sions:anoverview[J].JournalofCytologyꎬ2018ꎬ35(3):173 ̄178.(收稿日期:2020 ̄03 ̄10)(上接2192页)[5]丁红ꎬ张永ꎬ王蕴慧ꎬ等.基于图像识别的胎儿颈项透明层超声图像评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ꎬ2013ꎬ22(11):977 ̄980.[6]HsiaoCHꎬLiuWLꎬChenRCꎬetal.Thefetalfrontomaxillaryfa ̄cialangleinnormalandtrisomy21ultrasoundsat11 ̄13(+6)weeksofgestation:findingsamongtheethnicChinesecomparedwithCaucasian[J].PrenatDiagnꎬ2013ꎬ33(8):711 ̄715. [7]VosFIꎬdeJong ̄PleijEAꎬBakkerMꎬetal.FetalfacialprofilemarkersofDownsyndromeinthesecondandthirdtrimestersofpregnancy[J].UltrasoundObstetGynecolꎬ2015ꎬ46(2):168 ̄173.[8]deJong ̄PleijEAꎬRibbertLSꎬMantenGTꎬetal.Maxilla ̄nasion ̄mandibleangle:anewmethodtoassessprofileanomaliesinpreg ̄nancy[J].UltrasoundObstetGynecolꎬ2011ꎬ37(5):562 ̄569. [9]KoHSꎬLeeUYꎬChoiSKꎬetal.Craniofacialinclinationat14to39weeks'gestationinnormalKoreanfetuses[J].JUltrasoundMedꎬ2012ꎬ31(4):569 ̄576.[10]Manegold ̄BrauerGꎬBourdilLꎬBergCꎬetal.Prenasalthick ̄nesstonasalbonelengthratioinnormalandtrisomy21fetusesat11~14weeksofgestation[J].PrenatDiagnꎬ2015ꎬ35(11):1079 ̄1084.[11]SalomonLJꎬAlfirevicZꎬBilardoCMꎬetal.ISUOGpracticeguidelines:performanceoffirst ̄trimesterfetalultrasoundscan[J].UltrasoundObstetGynecolꎬ2013ꎬ41(1):102 ̄113. [12]CnotaWꎬBorowskiDꎬWochAꎬetal.Frontomaxillaryfacialanglemeasurementat11+0to13+6weeks'gestation.Applica ̄tionineverydayprenataldiagnosisoftrisomy21[J].GinekolPolꎬ2013ꎬ84(7):624 ̄629.[13]Manegold ̄BrauerGꎬMaymonRꎬShorSꎬetal.Down'ssyn ̄dromescreeningat11~14weeks'gestationusingprenasalthick ̄nessandnasalbonelength[J].ArchGynecolObstetꎬ2019ꎬ299(4):939 ̄945.(收稿日期:2020 ̄08 ̄18)7912。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
【关键词 】 甲状腺肿瘤 ;细针穿刺 ;病理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3— 635O(2OlO)24—O8 2
甲状 腺肿瘤 是常见 颈部肿 瘤 ,多见 于女性 。美 国 向 以及 深度视 甲状腺 肿瘤 位置 、大小而 定 。解 除负压
注 :有 5例患者在进行 操作 时穿破血管出现 出血情况 ,另有 2例患者出现晕针状况 ,均终止操作 。
在第 二次穿 刺 中确诊 为 甲状腺 癌 。
的鉴 别 中没 有好 的方 法 ,因此在 20世 纪 80年代 开始
1‘3 统 计 学 方法 所 有 计 量 资 料 均采 用 均 数-4-
在我 国采用 甲状腺穿 刺技术 鉴别 甲状腺 的 良、恶性肿 标准差 ( )表示 。
瘤 ,起初采用粗针穿刺,因其危险陛较大 ,因此 甲状腺 2 结 果
刺 入皮 下 抽 负 压 5 m1左右 后 进 人 甲状 腺 内 ,进 针 方 一 次 甲状 腺 穿 刺诊 断 为 甲状 腺 囊 肿 的患 者 中有 2例
作 者 简 介 :雷 晨 (1974一 ),男 ,满族 ,辽 宁省 沈 阳市 人 ,副 主任 医师 ,硕 士 研 究 生 。 · 84 ·
【摘要】 目的 探讨 甲状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 甲状 腺肿 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就诊 于我 院的405 例经彩 色超声检查确诊为 甲状腺肿瘤的患者进行甲状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进行病理学和病 因学诊断 。结果 40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有 23例经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癌 ,后经手术进一步 明确 ;同时在检查中仅有 7例患者出 现穿刺 出血和晕针的情况 ;在 118例囊性 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后无复发情况。结论 甲状腺 细针穿 刺可 以准确 、微创 的对 甲状腺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适用 于临床 ,具有较高 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药理学◇摘要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以及BRAF 、RAS 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 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AF/RAS 基因检测,2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NAC 、BRAF 、RAS ,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

结果:分析FNAC 诊断为非典型病变、且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BRAF/RAS 基因的阳性率为42.9%,其中超声TI-RADS 分类4B 以上的亚组,BRAF 的阳性率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6)。

单独应用FNAC 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0%,联合BRAF 基因检测,其敏感性可提高到89.3%、特异性为96.6%,诊断的准确率由82.8%提升到85.9%。

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通过超声TI-RADS 分类筛查出高危患者(尤其是4B 及以上的),联合FNAC 和BRAF 基因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RAF ;RAS ;TI-RADS 分类中图分类号:R736.1;R9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6-0653-05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07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可达到20%~76%,其中恶性肿瘤仅占7%~15%[1]。

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并予以合理治疗,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超声检查利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 )可筛查出高危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是目前公认安全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术前诊断技术,但对穿刺医师和病理医师要求较高,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通过细针穿刺吸取甲状腺肿物细胞学涂片的形态学分析,评价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本组210例患者进行FNA检查,并于术后病理学诊断做比较。

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151例(占71.9%),恶性肿瘤59例(占28.1%)。

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88.7%和91.5%。

22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腺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腺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

结论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对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甲状腺肿物的诊断方法之一。

【关键词】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4%~8%的成年人触诊发现甲状腺结节,超声发现人群约30%~50%有甲状腺结节,其中5%~6.5%为恶性[1]。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本研究分析了389例FNA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为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提供依据,也为临床医生判断甲状腺FNA结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0例曾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3例,男女之比为1:3.5。

患者平均年龄为(44.4±13.0)岁(年龄范围16~69岁)。

所有患者甲状腺肿大I度以上肿大或结节直径大于1.5cm。

所有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确定共有148例患者在细针穿刺后行甲状腺手术治疗 ,并获得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

1.2 研究方法(1)穿刺方法:甲状腺细针穿刺通常用10~20ml玻璃注射器及6~9号针头,也可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较小的结节可在 B超的引导下穿刺。

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垫高颈部,充分暴露甲状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08T15:48:01.4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方亮[导读] 研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研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先后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相关病理学检查。

在诊治接受,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法在检查甲状腺乳头状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瘤以及甲状腺滤泡细胞癌时,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
结果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法在检查甲状腺滤泡行腺癌时,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绝大多次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检测出甲状腺肿瘤,对于部分检查率的的肿瘤,可采用联合检查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提高肿瘤的阳性检查率。

【关键词】细针穿刺细胞学;甲状腺肿瘤;诊断意义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人体甲状腺中的肿瘤。

该肿瘤十分常见,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人体颈前部发生肿块,肿块可分为恶性和良性。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肿块的性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若肿块为恶性则应该给予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若肿块为良性则应该给予患者选择性的手术治疗或者常规的保守治疗[1]。

由此可见,肿块定性对于甲状腺肿瘤治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最为常见。

该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得到医学专家的肯定,但是部分研究表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

为研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65岁,中位年龄为40.5岁。

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先后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瘤。

1.2方法
在检查前,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后背倚着垫肩或者硬物,其颈部充分向后仰,使得其甲状腺充分暴露出来。

在检查时,先为患者的颈前部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对患者的肿块进行固定,并实施穿刺。

穿刺所用的针头为7号,针套为20ml;穿刺途径:通过皮肤对甲状腺肿块进行穿刺,并抽出肿块中物体。

在穿刺时,应从不同的方向为甲状腺肿块多穿刺几次。

穿刺完毕后,将针头拔除出,然后采用医用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压迫时间为15分钟。

对于易抽吸中的物体,应放入载玻片上,并将其均匀的涂开,送入生物研究室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50例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即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法在检查甲状腺乳头状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瘤以及甲状腺滤泡细胞癌时,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法在检查甲状腺滤泡行腺癌时,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1
3讨论
3.1临床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确诊甲状腺肿瘤的性质对于治疗甲状腺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诊断过程中,常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进行详细的诊断。

该诊断方法价格较为低廉、诊断结果可靠,而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现已经广泛的适用各个临床诊断过程中。

学者SOIbiati通过各种文献进行总结发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3.5%~97.3%,假阳性发生率为1%~10%,而假阴性的发生率为1%~8%。

由此可见,在绝大多次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检测出甲状腺肿瘤。

而且对于诊治甲状腺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3.2存在的缺陷
但相关报道也指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本研究就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法检测甲状腺滤泡行腺癌时,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存在差异。

笔者分析出现此类的情况的原因可能为:①在穿刺时,施术者所用的穿刺针太细,无法抽取足量的检查标本。

②可能与甲状腺肿瘤内部情况和肿瘤大小有关。

甲状腺肿瘤的体积越小,其定位的难度越高,而诊断的成功率则越小;对于液化的肿瘤,其抽取出的物体均为无组织细胞的液体,对于诊断毫无意义。

3.3缺陷补救措施
临床研究显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分子诊断标记物、电镜技术以及超声技术,可淤血的提高对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效率[2~3]。

在超声技术的引导下对于甲状腺肿瘤实施细针穿刺,可有效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对于甲状腺滤泡行腺癌检查,可采用联合检查的方法来避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局限性。

3.4总结
总而言之,在绝大多次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检测出甲状腺肿瘤,对于部分检查率的的肿瘤,可采用联合检查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提高肿瘤的阳性检查率。

参考文献:
[1]雷晨,白彬.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24):84-85.
[2]严佳梅,黄品同,游向东等.超声造影结合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3):222-226.
[3]卢承慧,左书耀,王登春等.细针穿刺、超声及甲状腺球蛋白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清甲后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34(4):283-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