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传代记录
菌种记录表格

页次
1
共1页
日 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 月 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代数
来源
接收日期
接收人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保存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
代 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购进(领取)日期
年 月 日
来源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法
传代用培养基
传代日期
传代用
菌种编号
总数量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纯度
检查结果
操作人: 复核人: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菌种记录表格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RD0108500菌种传代记录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RD0108500菌种传代记录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3.实验设备:包括无菌操作台、培养箱、平板计数器等。
4.实验步骤: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转移到无菌烧瓶中,放入培养箱进行恒
温培养,温度设置为合适的发酵温度。
(3)子代传代: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适量的发酵液进行传代,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接种和培养,依次进行多次传代。
(4)菌数测定:每次传代后,取适量的发酵液,进行菌数测定,使用
平板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以评估菌株生长情况。
(5)记录:记录每次传代的时间、菌数、备注等信息,形成传代记录。
三、结果与讨论
3.传代记录的详细内容可以提供有关菌株传代过程的基础数据,便于
质量控制人员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性。
四、结论。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菌种复苏传代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通过复苏并传代菌种,能够恢复其活性并扩大其数量,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足够的菌种量。
本文将对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规程。
二、菌种复苏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室条件:确保工作台面、培养箱和工具的清洁程度,防止交叉污染。
–准备所需培养基: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并按照要求配制。
–检查试剂:检查培养基和其他试剂的质量和保存情况,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变质。
–备注标签:为每个培养皿或试管添加标签,标明菌种名称、菌株编号和日期等信息。
2.菌种复苏步骤–从冷冻细胞库中选择合适的冻存物:确保选择与实验目的一致的菌种冻存物进行复苏。
–快速复苏:将冻存物迅速取出,放在含有适量温和培养基的试管中,轻轻摇匀。
–孵育:将试管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通常温度为30°C,孵育时间根据菌种不同而异,一般为24-48小时。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等。
确认菌种是否成功复苏。
三、菌种传代1.准备工作–准备培养基和试剂:根据菌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
–准备培养皿或试管:确保培养皿或试管干净,不含任何污染。
–注射器和接种环的消毒:使用75%乙醇对注射器和接种环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菌种传代步骤–挑取菌落:使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挑取菌落,并迅速划线于新的培养皿或试管中。
–均匀接种:使用消毒过的接种环,将菌落均匀划线于培养皿或试管表面。
–孵育:培养皿或试管置于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温度和孵育时间根据菌种特性而异,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菌落数量、形态特征和菌落色泽等。
四、菌种传代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操作前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和工作台面的消毒。
–使用消毒过的工具,如注射器、接种环等,避免交叉感染。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菌种传代、使用、保存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使用、保存操作规程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微生物检验用菌、无菌检验用菌及抗生素检验用菌的接种、保存,传代方法及要求,适用于中心化验室进行检验用菌的接种和传代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心化验室菌种管理人员进行检验用菌的接种、保存和传代操作。
3.职责菌种管理人员应按本程序的规定操作。
4.参考文件及相关程序B08(02)005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管理程序B08(02)019 微生物检验用菌标准管理程序B08(02)020 检验用培养基标准管理程序5. 程序5.1.对照菌株名称·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 26 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0 104〕·生孢梭菌〔CMCC(B) 64 941〕·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 501〕·大肠埃希菌〔CMCC(B) 44 102〕·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黑曲霉〔CMCC(F) 98 003〕·短小芽孢杆菌〔CMCC(B) 63 202〕·藤黄微球菌〔CMCC(B) 28 001〕·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 50 094〕5.2.菌种来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即安瓿)。
5.3. 微生物检验用菌菌悬液的制备5.3.1.菌种的复苏与传代5.3.1.1. 取备妥的冷冻菌种安瓿,灭菌的毛细滴管、双碟、镊子、注射器、灭菌水及复苏菌种所需的培养基等物品,移入超净工作台。
5.3.1.2. 用75%酒精棉球擦净冷冻菌种安瓿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5.3.1.3. 点燃酒精灯,将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用灭菌毛细管吸取灭菌水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少许在灼热处,使其骤冷,用干燥无菌纱布包裹安瓿,安瓿掰开。
5.3.1.4. 在不离开火焰圈内,迅速用注射器抽取约0.5ml胰酪大豆胨琼液体培养基,注入安瓿内,轻轻震摇使冷冻菌块溶解、混匀,随即用注射器吸取安瓿内容物分别接种至1支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支普通胰酪大豆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内。
菌种传代、接受和使用记录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 /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 /B.s/枯草芽孢杆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s/生孢梭菌□Candida albicans /C.a/白色念珠菌□Aspergillus niger /A.n/黑曲霉菌
菌种编号:
、、、
、、、
、、、
□传代菌种□工作菌种
保存条件: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h
□d
传代数量:支
编号:
编号: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保存温度
有效期
复核人/日期
使用人/日期
用途
复核人/日期
备注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工作菌种接受和使用登记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B.s/枯草芽孢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名称
菌种代数
传代传代次数
传代数量
传代人
传代结束日期
保存温度
培养时间(小时)
传代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将经复活后的菌种置于洁净工作台面。
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
3、灼烧接种环,环进入试管的部分,在通过火焰灼烧。灼烧时,把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完毕将环稍冷片刻再进行操作。
7、先将灼烧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如有熔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一定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轻轻划线接种。划线时先由下而上划一直线后,再由下而上划曲线。操作过程应迅速,勿使菌苔沾至管壁或管口。
8、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棉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棉塞。最后将接种环灼烧灭菌放置原处,再把可能未塞紧的棉塞塞紧,即可进行培养。
9、每支菌种需标明菌株编号、传代次数、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有效期、接种人。
10、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培养箱中(按照菌种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要求培养),观察菌种生长情况。
传代管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菌种管与接种管持在左手,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斜面向上。
5、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易于拔取。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
6、使用右手在火焰旁分别拔出两试管的棉塞,持住。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可能沾污的细菌,但勿烧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