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的操作方法

菌种传代的操作方法
菌种传代,是指将已有的菌株进行繁殖,并保持其遗传特性的操作。
以下是菌种传代的一般操作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菌株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琼脂或液体培养基。
2. 培养菌株:将初始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
3.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菌落形态、颜色和密度等。
4. 选取单一菌落:根据需要,从培养基上选择单一的菌落,避免杂交或干扰。
5. 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将选取的单一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可以使用传递环法,即在新的琼脂平板上划出线形、网状或圆形区域,将菌落转移到该区域;或使用菌液接种法,将菌悬液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
6. 维持传代:继续重复步骤3-5,将菌株传代到新的培养基上,以保持其遗传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菌种传代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混杂,保持无菌操作。
另外,菌种传代的频率也应根据需要和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以保证菌株的质量和稳定性。
菌种传代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保证微生物检定试验的正常进行。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检验中需用的检定用菌种。
责任:质量检验科、菌检室。
内容1原则1.1检定用标准菌种。
按规定使用由福州市检验所提供的菌种。
1.2应按现行版中国药典附录,传代和制备。
2.菌种的传代2.1准备需用的培养基,标记上菌名及接种日期。
2.2接种前用1:1000新洁尔灭擦拭工作台面并用紫外光灯照射30分钟以上进行灭菌。
2.3自冰箱取出菌种斜面,应在室温放置20分钟,待其至室温。
2.4进入缓冲间换鞋、戴帽和口罩,用1:1000新洁尔灭洗手,并将培养基及菌种移入接种室。
2.5点燃酒精灯,将菌种斜面的硅胶囊塞通过火焰转动使其松动,以免接种时粘住打不开。
酒精灯应放在铺有1:1000新洁尔灭布的糖瓷方盘内,接种操作应在盘上进行,以防止细菌洒出,避免污染。
2.6接种操作,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旁,右手持接种棒后端,将白金耳烧红约3-6分钟,随后将全部白金丝及金属棒部份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3次。
右手用无名指、小指及掌部夹住硅胶囊,左手将管口在火焰上旋转烧灼,右手再轻轻拨开硅胶囊,夹在无名指、小指及掌部间并勿使其与任何物品接触,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操作接种棒,将白金耳伸入菌种管内,先在近管壁的琼脂表面靠一下,以稍冷却,再移至菌苔上刮取少量菌苔随即取出接种棒,并使菌种试管口在火焰旁将塞堵上,然后取培养基斜面,照上法在火焰旁打开塞,将白金耳伸入管内至规定的培养基斜面的底部,由底向上,将白金耳轻贴斜面的表面曲折移动,使细菌划在斜面的表面上,注意只划动一次,切勿重复划动。
2.7取出接种棒,在火焰旁将培养基管的塞堵上,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白金耳在火焰上烧灼灭菌,注意烧灼时,先将白金耳离粘有细菌端的白金丝烧灼至红,使其传热至白金耳,使白金耳上残留的苔烧枯焦,炭化后,才将白金耳移至火焰中直接强热烧灼至红约30分钟。
2.8接种完毕后,将菌种及已接种的培养基置于试管架的同一排上,排列整齐,便于操作完毕后进行核对。
细菌传代操作规程

细菌传代操作规程细菌传代操作规程引言:细菌传代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细菌在连续传代中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
正确的传代操作是维持细菌群体稳定且准确反映遗传特性的关键。
为了保证传代操作的成功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一、实验前准备:1. 确定传代实验的目标和方案。
2.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3. 检查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情况,保证无污染。
二、细菌传代操作步骤:1. 第一代接种:a. 从冷冻细菌库中取出所需的细菌母种,转接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b.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沾取适量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的表面。
c.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菌株而定。
2. 后续代接种:a. 从前一代的培养皿中取适量的细菌悬液,转接到新的培养皿中。
注意保持接种量的一致性。
b. 重复上述步骤,逐代传代。
三、传代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均需在无菌工作台或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2. 接种时避免直接接触培养基和装置内壁,以减少细菌的外源污染。
3. 接种环或接种针在使用前需经过高温炉高温灼烧,以杀灭潜在的细菌。
4. 尽量避免细菌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以保证其活力。
5. 传代时应注意接种量的一致性,以减少菌群的变异。
四、细菌传代操作记录:1. 每次操作均需详细记录传代实验的日期、细菌菌株、传代代数等信息。
2. 记录每次传代的细菌生长情况,如菌落形态、数量等。
3. 定期保存样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验证。
五、实验后处理:1. 做好实验区域的清理和消毒,防止细菌污染蔓延。
2. 注射器、接种环和接种针等实验器材彻底清洗和高温灼烧。
3. 储存冷冻细菌库中的细菌母种。
六、应急措施:1. 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培养皿内出现异常菌落、污染等,应立即停止传代操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检查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结语:细菌传代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确保细菌传代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G M 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使菌种传代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二、适用范围:菌种传代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1、培养基的制备按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剂、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及斜面配制操作规程配制好相应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制备好的培养基预培养48小时后,确认无菌落生长方可使用。
2.菌种传代菌种传代前应准备好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部操作,将原有的菌种斜面(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支试管口平齐,应斜持试管呈45°角,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用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支试管胶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拨取。
再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
将接种环烧红约30s,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以彻底灭菌。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除两支试管的胶塞,持住。
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的细菌,但勿烧的过热,将烧灼的接种基上,如有溶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
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由下而上划“Z”字型曲线,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胶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胶塞。
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备用。
3.培养将以上接种好的各菌管放入相应温度的培养箱内,白色念珠菌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24-48h,黑曲霉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5-7天,其它菌种放入30-35℃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G M 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使菌种传代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二、适用范围:菌种传代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1、培养基的制备按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剂、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及斜面配制操作规程配制好相应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制备好的培养基预培养48小时后,确认无菌落生长方可使用。
2.菌种传代2.1菌种传代前应准备好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部操作,将原有的菌种斜面(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支试管口平齐,应斜持试管呈45°角,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用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支试管胶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拨取。
再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
将接种环烧红约30s,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以彻底灭菌。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除两支试管的胶塞,持住。
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的细菌,但勿烧的过热,将烧灼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基上,如有溶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
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由下而上划“Z”字型曲线,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胶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胶塞。
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备用。
3.培养将以上接种好的各菌管放入相应温度的培养箱内,白色念珠菌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24-48h,黑曲霉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5-7天,其它菌种放入30-35℃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将冷冻保存的菌种从冷冻状态中恢复出来,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传代保存。
以下是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共1200字。
一、实验准备1.1 准备所需物资:包括菌种冻存试管、培养基、称量仪器、吸管、移液器、贴标纸等。
1.2 检查完整的实验设备:包括洁净台、离心机、培养箱、移液枪等,确保设备无损坏。
1.3 检查所需培养基的质量:检查培养基的配制日期、有效期等,确保培养基适用于所需菌种。
二、复苏菌种2.1 取出含菌种的冻存试管:从冷冻保存箱中取出所需菌种的冻存试管,并将试管放置于洁净台上。
2.2 快速复苏:将冻存试管置于培养基底部,用力旋转数次,使菌种快速复苏。
2.3 开孔放气:用火焰消毒后的吸管尖端取出菌种后将其放入含菌种的冻存试管中,并迅速封闭试管口,以防菌种污染。
2.4 培养基选择:根据菌种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如需选择无菌培养基时,需要在使用前先进行灭菌处理。
2.5 培养条件:将含菌种的试管放入预先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基中,确保培养基将菌种完全覆盖,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三、传代保存3.1 菌种鉴定与纯化:复苏后的菌种应进行鉴定与纯化,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正确性。
3.2 菌种传代:将复苏后的菌种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
传代时应注意传代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3.3 传代培养条件:传代时应保持相同的培养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状态和性状的稳定。
3.4 保存方式选择: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包括持续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冷冻干燥等。
3.5 标识和记录:每次传代后,应及时贴标记于保存容器上,并记录传代时间、次数和相关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四、实验安全与废弃物处理4.1 实验环境安全:在进行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时,应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并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检定菌是指用于验证实验室检测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微生物菌种。
为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标准操作规程,明确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的要求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二、保存要求1. 菌种的保存容器应为无菌、密封、耐高温高压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并在保存容器上标明菌种名称、保存日期和保存人员的姓名。
2. 菌种保存容器应储存在恒温冰箱或者液氮罐中,温度应控制在-70℃至-80℃之间。
3. 菌种保存容器应存放在避光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三、传代使用要求1. 传代前应进行菌种活性检测,确保菌种仍然具有活性和稳定性。
2. 传代使用菌种的工作台、培养皿、试管等实验器材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 传代使用菌种时,应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基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避免影响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5.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条件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四、销毁要求1. 菌种销毁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菌种的扩散和污染。
2. 销毁菌种的容器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菌种彻底死亡。
3. 销毁后的菌种容器应进行特殊处理,如破碎、焚烧或者化学处理,以防止菌种的再生和传播。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菌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
2.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菌种的意外泄露和污染,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
六、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能够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个人和团队的安全。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菌种复苏传代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通过复苏并传代菌种,能够恢复其活性并扩大其数量,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足够的菌种量。
本文将对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规程。
二、菌种复苏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室条件:确保工作台面、培养箱和工具的清洁程度,防止交叉污染。
–准备所需培养基: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并按照要求配制。
–检查试剂:检查培养基和其他试剂的质量和保存情况,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变质。
–备注标签:为每个培养皿或试管添加标签,标明菌种名称、菌株编号和日期等信息。
2.菌种复苏步骤–从冷冻细胞库中选择合适的冻存物:确保选择与实验目的一致的菌种冻存物进行复苏。
–快速复苏:将冻存物迅速取出,放在含有适量温和培养基的试管中,轻轻摇匀。
–孵育:将试管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通常温度为30°C,孵育时间根据菌种不同而异,一般为24-48小时。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等。
确认菌种是否成功复苏。
三、菌种传代1.准备工作–准备培养基和试剂:根据菌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
–准备培养皿或试管:确保培养皿或试管干净,不含任何污染。
–注射器和接种环的消毒:使用75%乙醇对注射器和接种环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菌种传代步骤–挑取菌落:使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挑取菌落,并迅速划线于新的培养皿或试管中。
–均匀接种:使用消毒过的接种环,将菌落均匀划线于培养皿或试管表面。
–孵育:培养皿或试管置于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温度和孵育时间根据菌种特性而异,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菌落数量、形态特征和菌落色泽等。
四、菌种传代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操作前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和工作台面的消毒。
–使用消毒过的工具,如注射器、接种环等,避免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M 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使菌种传代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
二、适用范围:菌种传代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
1、培养基的制备
按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剂、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及斜面配制操作规程配制好相应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制备好的培养基预培养48小时后,确认无菌落生长方可使用。
2.菌种传代
2.1菌种传代前应准备好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部操作,将原有的菌种斜面(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支试管口平齐,应斜持试管呈45°角,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用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支试管胶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拨取。
再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
将接种环烧红约30s,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以彻底灭菌。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除两支试管的胶塞,持住。
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的细菌,但勿烧的过热,将烧灼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
基上,如有溶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
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由下而上划“Z”字型曲线,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胶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胶塞。
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备用。
3.培养
将以上接种好的各菌管放入相应温度的培养箱内,白色念珠菌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24-48h,黑曲霉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5-7天,其它菌种放入30-35℃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4.保存
除铜绿假单胞菌需室温保存外,将其它传代培养后的菌种应放入4-6℃的冰箱冷藏保存。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