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例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类专业为例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 品竞赛等科研 和学 术活动,激发学生创 入 统一规 划,扩展 了综 合性 强的专业 实验 内容 。从 2 0 0 0年起 , 实验教学体系
、
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与课 内外相结合 的多元 以工程训练和 设计性 综合 性实验 为重点 ,优化整 合实验 内容、 化的学生 自主学 习实验 教学方式。根据学 科发展和人才 培养的 实验 资源 和师资队伍,构建涵盖本科 教育全过程完整 的层次化 需求 ,构建 涵盖本专业人才培 养过程 的实验 教学体系。实现实 模块 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使 长期存在 的专业和基础 实验 割裂所 验课 程间合理分工和紧密衔 接,建立一个 由简单到复杂、 由基 带来 的矛盾和 问题迎刃而解 ,对提高实验 教学质量 、培养 学生 础到综合 的循序渐进的本 科实验 教学 课程体系。 在实验手段上 ,密切联 系理论教学 和相 关学 科的发展 ,以 “ 虚”与 “ ”结 合、“ ”与 “ ”结合、“ ”与 “ 实 软 硬 模 数”结合、
广 西大学 电气工程学 院围绕 “ 工学一 体化 ”的教育教学 和 信息与控 制结合、强电与弱 电结 合的方 式,对现有实验 内容进 人才培 养模 式,形成了电气工程 类专业 “ 工程 实践与理论教学 行全面整合和更新 ;大幅度增加综合性 、设计性和研 究创新性
一
体化”的人才培 养特色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 实验 的比例 ; 设具有 自身特色 的实 践教学精品课程 ,多出版 建 二、实践教学内容
发现问题 、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 能 精 品教 材 。 力、社会活动能力、就 业能力和产业能力,培养 学生工程实 践
和应用创新 的专业素质。针对现代电力系统交 直流互联和商业
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高等教育学论文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收稿日期:20150820基金项目: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393);辽宁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14032)作者简介:程海军(1978-),男,辽宁朝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
程海军,陈晓英,姜丕杰(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阐述了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结合我校电气类专业的培养情况,探讨在现有教学体系下,如何提升电气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对“项目+竞赛”模式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实践;项目;竞赛;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087-03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2]。
在此背景下,结合我校电气类专业的培养情况,我们对“项目+竞赛”模式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1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1.1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兴起,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在当今以创新为灵魂的信息时代,对善于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理所应当承担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更多责任和历史使命。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传统教育模式的逐渐转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当今科技领域发展迅猛的专业之一,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兴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研究探讨新工科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基于新工科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促进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评估与总结,为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这对于提高我国专业人才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新工科教育理念新工科教育理念是指根据当前社会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跨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融入课程的一种教育理念。
新工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通常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中的跨学科问题。
新工科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教育倡导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工科专业的代表之一,也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具有一定工程实践性质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目前在该专业中存在一些问题:1. 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工程应用:部分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关的课程。
2. 实践机会有限:由于专业特性和资源限制,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缺乏具有高水平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师,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以上问题导致了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亟需进行改进和完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探索和实践,尝试建立符合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 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上探索方案旨在着眼于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符合当前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1. 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这一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 习相 结 合 的 专业 实 习模 式 。 作 指 导 相结 合 的 毕业 设 计 模 式 。
引导、鼓励、组织学生按照实 习教学计 划要求,结合 自己将 来
教 学 新模 式 是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根 本 保 证 。 近 年 来 ,武 汉 大 结 合 ,促 进 了实 验 教 学质 量 的 提 高 。
学 电气工程学 院 ( 以下简称 “ 我院” )以加强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 ,认 真研究实践教学 各环 节在创新型人才
湖南湘阴人 , 武汉 大学电气工程 学院,教 授 ,工学博 士 ,主要 研 究方 向 :电气自 化 。( 动 湖北 武 汉 4 or) 3oe 基金项 目 : 本文 系 “ 电气工程 与 自 动化专 业实践教 学体 系和模 式 的改革 与创 新专业具 有很 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 适应社会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占教学实验 课程 的比例提 高到 8 %以上 ; 5 发展 需要的具有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电气专业人 才的 改革实验 教学 方式,实 行必做 实验与选做 实验相结合、课程实 最有效途 径。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 的实践 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 式实验 教学与课外科 技活动相
个结 合” 实践教 学新 模 式,取 得 了 丰硕 的办学成果 。 本 文对 该 实践 教 学新模 式 的主 要 内容 和实施 成 效进行 了 总结 。 关 键 词 :电气类 ; 实践教 学 ; 式 模
作者简介 : 华小梅 (96 ) 17 一 ,女,湖南衡阳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教学管理 ; 丁坚勇 (97 ) 15- ,男,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创新项目案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创新项目案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项目对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创新项目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智能家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将家居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了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创新项目的研究与设计。
他们设计了一个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智能照明、家庭安防等功能。
该项目不仅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
案例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和城市拥堵等问题,因此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团队开发了一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决策,实现了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交通流量监测和违章车辆的自动抓拍等功能。
该系统不仅提高了交通流量的效率,减少了拥堵,还提升了交通安全性,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案例三:智能养殖系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智能养殖系统的应用则是农业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
一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团队开展了智能养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他们利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温度、湿度、饲料供给等参数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远程养殖的管理。
这一项目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生产质量,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受到了养殖户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案例四:新能源发电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团队进行了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一套新能源发电系统。
该系统利用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新能源设备,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策略,将新能源转化为可供家庭和工业使用的电能,实现了绿色、清洁的能源供应。
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电气类专业为当代科技领域的重点专业之一,更是当今尖端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学科。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推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发挥校企合作等,探索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标签: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0 引言随着全世界工业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在国际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敏锐、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创造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为了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华民族若要在21世纪取得军事、科技、工业、农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大量创新型人才。
电气类专业为当代科技领域的重点专业之一,更是当今尖端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学科,数量逐渐增多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把电气类选为专业发展方向。
本文结合沧州师范学院机电工程系提出了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1 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跨学科最多、最具备综合应用的学科,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教师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所以必须通过各类方法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我院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二为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部门及企业挂职,把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三则是邀请电力行业的企业家、专家、杰出校友到学校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导师,安排好教学并进行有效沟通,采取课程教学、实践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保障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传统的教育课程设置,电气类专业大多除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外,一般缺乏增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交融的通识课程及创新创业专业教育方面的课程。
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例

学技术 发展 的前 沿 信 息 ; 加强 对 教 师 的创 新 教 育 培 训 , 教师 有能力 将 创 新 教育 理念 和 方 法 更好 地 融 使 入 到 日常教 学工 作 中 ; 鼓励 学生 开展课 外科 技活 动 ,
11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制 约 了学生创新 能 力的培 养 .
在我 国许多高等院校中, 传统 的教学模式根深 蒂 固。教师始 终 是教 学 的主 体 , 守着 课 堂 这 个 阵 坚
地 , 兢业 业地传 授着 知识 ; 兢 学生 则 习惯 于 被动地 接 受知识 , 事都要 寻找 “ 凡 标准答 案 ”缺乏 思维 的独 立 ,
交 叉学 科 的知 识 和训练 。这些 不足 之处也 对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形成 制约 。
革, 身体 力行 , 以培 养学 生创新 意识 和实 践能力 为重 点, 探索对 大 学生进 行创 新能 力培养 的有 效途 径 , 这
是 广大 高校 教师所 面 临的一 个重要课 题 。 1 大 学生 创新 能力培 养 的现 状及 成 因探究 创 新 能力 是 指人 们 根 据一 定 的 目的 , 用 已有 运 的知识 , 通过 思维 活 动 产 生新 认 识 和创 造 新 事 物 的
4 6 -— - - —
作者简介 :毕亚军 (9 4一)男 , 士 , 17 , 硕 讲师 , 河北 廊坊人 , 主要
研究方 向: 电工 电子 技 术 , D E A技 术 。
・ ・-— —
第 4期
毕亚军等 : 电工 电子实践课程 中的创新 能力 培养—— 以“ 电子技 术课 程设 计” 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例
徐懂理韩笑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摘要: 广大企业的用人需求决定了电气工程专业继电保护专业方向的“应用型”特色,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决定了我国当前急需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本文通过《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器》这一实践创新项目的教学实例,给出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创新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让教师实现由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向实验室项目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工程;应用;改革;实践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skills examples
BY
XuDongli and HanXiao
(nanjing engineering college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1167)
Pick to: vast enterprise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needs determin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relay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the application-type characteristics, strong and intelligent network development also determines the for urgent i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practical tal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economic operation controller of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project teaching examples are given, and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students' innovation etc. Several effectiv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ries to make students realize from the passive study to active learning to change, make teachers achieved by classroomtheoretical teaching primarily to laboratory project teaching primarily education mode of the shift.
Keyword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Reform; practice
1引言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和毕业设计。
但多数实践课程存在以下问题:实验课程的内容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接线图依葫芦画瓢,照章办事,就能得到实验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对实践课程兴趣不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差,无法应用专业软件进行辅助分析,计算和设计;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
多种问题的存在,与我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相悖。
于是提出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室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综合考虑之下,提出《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器》的课题研究,作为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项目实例。
2《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器》的内容架构
2.1课题简介
基于DSP技术的保护测控硬件平台,提出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软件的概念,根据两台并列运行、容量不同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实际负荷变化情况,合理的选择变压器的投切方式来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控制器通过监测电压电流得到配变的低压负荷状态,然后根据经济运行控制策略,自动投入某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或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实现配电变压器最佳经济运行状态。
全面提升配电网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了变压器的损耗,防止了变压器组的频繁投切,延长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2.2涉及课程及知识点
课程名称:《公共基础课》、《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微机原理》、《配电系统》、《电网监控技术》、《继电保护》、《微机保护》、《二次回路》
知识点:C语言编程、变压器损耗计算、经济运行原理、PROTEL制版图,数据采样、A/D转换、傅氏变换、监测与控制技术、运行状态的模拟、装置调试技术……
3创新团队的培养实践
3.1引入团队理念
学生团队的创建思路:在班级选择六位对本课题感兴趣的同学,这六位同学在电脑编程,大胆创新,动手制作,论文撰写,领导团队等方面各有所长。
并且有男有女,男生的大胆,女生的细心,彼此协作,团结一致。
指导教师团队的创建思路: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主讲教师为副教授,授课水平高,效果好,并在各种立项计划中有了一定的成就。
实践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在理论教师的理论培养下,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相应的实践创新。
(一)CDIO工程教学理念在创新工作中的应用
CDIO工程教育教学理念,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衔接而成,CDIO工程教育教学是当今先进的工程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是“做中学” 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在大学第三、四年级,限于各种条件约束,让学生直接承担《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器》的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无法实现的。
由于在此阶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专业水准,同时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还不能达到要求,所以由学生直接承担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会遇到重重困难。
本次项目实例中,一改往日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与辅助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做中学”“按需教”“做工程”“学得会”。
将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与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通过精心规划项目,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一个产品项目完整地展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系统地完成一个工程实
践经历,并初步掌握工程思维方法。
构思(Conceive)——在理论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初步构思;
设计(Design)——照“样”设计,根据往届毕业生所做创新成品及相关软件的样品,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教师对创新小组成员先进行相应的培训,将培训内容分成读成型的C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编程、硬件电路设计等多个小项目。
经过2个月左右的训练,课题组成员已基本掌握实现该项目成需的相关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本项目的软、硬件的设计。
实现(Implement)——在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实现控制器的设计;培养中帮助程度的掌握——既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
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过程。
运作(Operate)——控制器的测试与仿真,在此期间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二)创新工作成果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成果产品已经完成。
通过输入数据的改变,产品可以选择最经济的运行方式进行投切,完成项目目标。
并可以将产品成果推广应用到正在改革的农网中去,降低变压器损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同时在本次教学项目实例中,CDIO的教学模式也被融入其中,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程系统的理解。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在,CDIO教学模式的应用正是这种改革的成果,在学院“转变理念,紧跟形势,突出应用,科学强化”的教育平台上,得到了推广与运用,贯彻了学院以培养学以致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方针。
4结束语
本项目在基于DSP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程序,根据负荷量合理选择变压器的投切,实现经济运行,通过修改成果产品数据,证实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在本次实例中,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转变成实践教学模式,引入CDIO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工程系统的理解,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了他们的潜能。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做事的条理性。
同时也让老师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体验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同时也会让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冯巧玲、杨存祥、张文忠.基于CDIO 模式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与学
[2]黄知超、高鹏.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3]胡学青、彭振生、岳明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