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_赵保国

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_赵保国
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_赵保国

第13卷第5期

2011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3,No.5Oct.2011收稿日期:2011-04-30

作者简介:赵保国(1971—),男,河南平顶山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投

融资。

①ITU /ICT Indicators Database.http ://www.itu.int /ITU-

D /ict /material /FactsFigures2010.pdf.②中国移动2009年年报.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4663789.html, /images /present /20100318/pp01.html.③中国移动2004、2009年业绩报告.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4663789.html, /images /pdf /2004i-

e /2004i-e.pdf.·经济与哲学·

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

赵保国1,李卫卫2,王妲1

(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2.广东移动数据业务运营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首先,以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为研究切入点,系统回顾了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案例方式总结了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成败经验;最后,结合中国移动的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目标需求,得出当前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应适当调整,采取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市场策略。关键词: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新兴市场

中图分类号:F623;F2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7729(2011)05-0080-04作为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自1997年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以来,致力于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动了国内电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移动几乎从零起步,一直快速增长,取得了国内市场目前接近70%的移动市场份额,推动了国内移动普及率从2000年的

6.73%,上升至2009年的55.52%。

①中国移动取得了一系列企业成就:2009年财富500强排名第五,明略行品牌价值排名第七,标普

公司企业信用级别A +前景稳定等。②然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客户构成几乎

全部来自本土市场,与“全球化、世界级”的差距直观可见。虽然中国移动早在2004年就开始谋定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但一直鲜有成果。在此,本文将回顾中国移动的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移动并购的机遇,给出并购的意见及建议。

一、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动机

电信行业属于基于通信网络的服务行业,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上因其自然垄断型、规模经济性等行业因素而与传统的生产制造业有所不同。从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并购的样本上来看,电信运营商常见的并购动机主要有市场利益导向、客户服务延伸、网络延伸、技术导向和战略合作等类型。

[1]

中国移动在2004年完成整体上市后,即意识到国内电信市场将逐步从快速增长阶段向稳步增长阶段过渡。虽然国内市场仍有一定空间,但超高增长已难长期维持,2004年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年度增长率超过23%,而2009年已下降为15.8%。中国移动的年度收入增长率也从2004年21.3%下降为2009

年的不足10%。③为取得企业的长足发展,中国移动提前规划,将目标投向港台地区及海外,开始尝试通过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进入高成长性市场,为企业注入长期的快速发展动力,以保持企业整体发展速率。可以肯定地说,市场利益导向是中国移动一直以来对并购的核心动机所在。

[2]

二、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

在上述寻求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间,中国移动曾先后多次大规模尝试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相关信息搜集如表1所示。

表1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案例搜集表

年份目标企业区域并购额

收购

比率/%

支付方式结果备注

2004巴基斯坦电信亚洲14.06亿美元26现金收购失败中国移动最后出价为14.06亿美元,溢价幅度为20%,超过新加坡电信等竞争对手。但阿联酋电信却最终给出了25.99亿美元的超级天价

2005香港华润万众亚洲33.84亿港元100现金收购成功2006年3月28日,中国移动正式完成对前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的收购和私有化。该公司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2005乌兹别克斯坦亚洲—49—失败因种种原因,此次招标未转化为中国移动实际的海外并购行为

2005也门亚洲——竞购GSM

牌照

失败

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可能是未能成功,

也可能是中途放弃

2006Millicom 欧洲(亚洲、

拉美、非洲)

53亿美元100现金收购失败

尽管Millicom拥有的市场资源让国际任何

一家电信运营商都为之倾心,但53亿美元

的天价,让中国移动此次在Millicom并购

中持谨慎态度[3]

2007巴科泰尔亚洲 4.77亿美元100现金收购成功2007年1月22日,中国移动与Millicom 签订协议,斥资逾2.84亿美元收购其所持有的巴科泰尔有限公司88.86%的在外发行股份。4月又签署了收购剩余11.14%股权的相关协议[4]

2009台湾远传电信亚洲177.7亿

新台币

12现金收购成功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4月29

日宣布,与台湾远传电信有限公司签署

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协议,斥资

177.7亿新台币(约40.8亿港币)购买远

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12%的股份

如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两个市场的并购,以及与乌兹别卡斯坦、也门的传言计算在内,中国移动曾先后7次通过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方式主动出击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主体、领域、区域、支付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1)并购目标以新兴市场为主。除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外,巴基斯坦(2004年普及率为3.10%,2007年普及率为36.30%)、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普及率为2.74%)、也门(2005年普及率为10.83%)①均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通信市场。

(2)以获取目标运营商控制权为目的。巴基斯坦26%股权、华润万众100%股权、乌兹别克斯坦49%股权、Millicom100%股权、巴科泰尔100%股权,中国移动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显示了强势的并

赵保国等: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

①ITU World Telecommunication/ICT Indicators Database.http://www.itu.int/ITU-D/ict/statistics/.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购姿态,几乎在所有接触到的并购机会中,坚持通过并购形式一次性获取目标运营商的控制权。

(3)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在收购的案例中,中国移动几乎均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完成并购交易。现金收购对被并方具备很大的吸引力,有益于提升并购的竞争力。但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现金收购对于公司资金短期流转会造成较大压力,而且未充分借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机会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

三、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成败经验总结

从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历程回顾可以看出,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成败皆有。充分地汲取成败之间的经验教训,是日后再次扬帆远航的基础。在此,本文也在历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并购的成败经验[5]。

从错失巴基斯坦电信、乌兹别克斯坦、Millicom及也门电信牌照的案例来看,中国移动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搜集机制,对目标方、竞购方及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难以形成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从而引发市场价值环境不清晰、目标方价值评估不充分等系列问题,在并购的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例如,2004年竞购巴基斯坦电信,被阿联酋电信突击高价击败;2006年在Milli-com并购上犹豫不决;也门、乌兹别克斯坦牌照竞购的无疾而终。这些失败多半源自中国移动对目标方和市场的信息评估不充分,以致错失并购良机。

除此之外,并购目标过大也是并购折戟的又一原因,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多半以直接获得目标运营商的控制权为目的,对目标市场、对应运营商及其股东会造成较大影响。而鉴于通信行业属于基础信息产业,对目标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政治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中国移动此类并购方式受到了更多目标区域政策的阻力以及竞争对手的冲击,使得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难上加难。

而在上述失败经历的背后,是中国移动缺乏对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的长远规划,短期的强势扩张姿态和强势的并购目标定位导致了几次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折戟。尽管如此,这段经历仍是中国移动难得的练兵举措,为其后继成功并购奠定了基础。

而在成功的案例上,2005年收购华润万众、2007年并购巴科泰尔和2009年入股远传电信,是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三个里程碑,给日后的并购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其成功的之处亦可总结几点共通之处。

首先,近邻下的密切经济往来基础。中国香港自然不必说,是国内企业通往世界的关键跳板之一,天然的经济往来通道;巴基斯坦与中国则有着多年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台湾也在“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下,近年来与大陆的交流日益密切。同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巴基斯坦,这三地对大陆经济体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相似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充足的并购信息。相比其他区域,这三个区域在人文、经济等方面受中国影响深远,与国内通信市场存在诸多共性或相似之处,使得中国移动在这三个市场具备相对信息优势;加之中国移动在三个市场上的长期关注,为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再者,合理的并购对象和规模是成功的关键之处。在这三个市场上,中国移动并购目标及规模均比较合理。在并购目标方面,华润万众、巴科泰尔均非本地市场排名前三的运营商,对本地市场没有大规模影响;而远传电信则是少量入股形式。其中,巴科泰尔是Millicom下属的多个新兴市场电信运营商之一。在2006年错失Millicom之后,中国移动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规模和潜在风险,并通过后续的增持,实现了对巴科泰尔的100%持股。[6]这种循序渐进的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方式尤为值得借鉴。最后,两岸三地的密切关系,及中国与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政治睦邻友好,是推动中国移动成功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额外保障。

四、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意见及建议

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王建宙曾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中国移动还在积极寻找新的收购机会,并将主要关注范围圈定亚、非、拉市场。可见中国移动未来将坚持港台地区及海外拓

赵保国等: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与成败经验

展的信念。在此,在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历程回顾基础上,借鉴前期成败经验。本文对中国移动提出“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实现小步快跑,切忌贪大求多”的整体策略的详细建议[7]如下。

(1)目标选择上,以中国周边新兴市场为首要切入对象。亚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电信新兴市场,如印度、越南、泰国及中亚五国等,它们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及良好的邦交关系,且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不至于出现大幅的政局革命,投资环境优异。

(2)在港台地区及海外拓展方式上,应以“小额度、慢渗透”为方针,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对目标企业股权的逐步控制,摒弃原有的一次性收购模式。把握TD-LTE及其他国际市场合作机遇,重视以入股方式建立广泛合作关系,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3)灵活体制、降低束缚。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体制上,探索更灵活的机制模式,建立市场信息平台,积累信息内容。例如,建立国际分公司,专职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合作、拓展,信息搜集,目标选取及并购实施等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专职工作,合理规划中国移动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策略。

(4)注重港台地区及海外人才储备与培养。探索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并购人才缺口,针对性地培养国际型人才,积累并购经验,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及培养机制,为并购输送充足的人才动力。

(5)加强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运营,树立成功典范,增强信心。以巴科泰尔为重点,加强运营力量,实现在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运营突破,探索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运营模式,实现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与国内品牌、管理模式的良好对接,树立成功典范,增强港台地区及海外市场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丽佳.金融危机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港台地区及海外战略[J].现代电信科技,2008(12):59-62.

[2]郭燕冰,张晶.国际电信运营商港台地区及海外战略扫描[J].世界电信,2007(2):14-19.

[3]秦锐.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铩羽而归,我国电信企业经验缺乏[J].IT时代周刊,2006(2):30-31.

[4]吴郁.2007年五大并购之中国移动国际化突破[J].互联网周刊,2008(2):41.

[5]李琦.重组结束,运营商当迈出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步伐[J].IT时代周刊,2008(13):18.

[6]刘湜.我国电信运营商港台地区及海外拓展战略特点分析及经验总结[J].移动通信,2007(4):64-67.

[7]秦军.对我国电信企业港台地区及海外并购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07(22):20-21.

Review of Hong Kong,Taiwan,and Overseas M&A by China Mobile and Analysi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Experience

ZHAO Bao-guo1,LI Wei-wei2,WANG Da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100876,China;2.Data Business Operation Center,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Ltd.,

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from the process of Hong Kong,Taiwan,and overseas M&A by China Mobile.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M&A by China Mobile systemat-icall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experience of overseas M&A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im of Hong Kong,Taiwan,and overseas M&A by China Mobil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 Mobile should adjust the overseas marketing strategies,adopting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Key words:China Mobile;Hong Kong,Taiwan,and overseas M&A;emerging markets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中国移动公司面试问题及回答

中国移动公司面试问题及回答 来源:时间:2014-12-24 1、移动面试题:您就是怎么知道我们招聘这个职位得呢? 如果您就是从公司内部某人处打听来得消息,记得提及她得名字,个人简历,公司不说偏袒内部关系不代表它不存在。 2、移动面试题:除了工资,还有什么福利最吸引您? 尽可能诚实,如果您做足了功课,您就知道她们会提供什么,回答尽可能与她们提供得相配.如果您觉得自己该得到更多,也可以多要一点. 3、移动面试题:您参加过什么业余活动? 既然最好就是让人觉得您处事不乏手腕,那么最好强调一下那些需要群体合作与领导才能得活动. 4 、移动面试题:您参加过义务活动吗? 现在就着手作一些义务活动,不仅仅就是那些对社会有贡献得,还要就是您得雇主会在意得,如果她们还没有一个这样得员工,那么您会成为很好得公关资源。 5、移动面试题:您心目中得英雄就是谁? 最好得答案就是您得朋友或家人,尽量避免说及名人或明星。 6、移动面试题:您有什么问题吗? 一定要提问。您必须回答”当然"。您要通过您得发问,了解更多关于这家公司、这次面试、这份工作得信息.假如您笑笑说"没有”(心里想着终于结束了,长长吐了口气)那才就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往往被理解为您对该公司、对这份工作没有太深厚得兴趣;其次,从最实际得考虑出发,您难道不想听话听音敲打一下考官,推断一下自己入围有几成希望? 7、移动面试题:您过去得上级就是个什么样得人? 别贬低过去得上司,提一下她得长处与不足。 8、移动面试题:您为什么还没找到合适得职位呢? 别怕告诉她们您可能会有得聘请,千万不要说”我上一次面试弄得一塌糊涂……"。指出这就是您第一次面试。 9、移动面试题:您最近瞧过得电影,或者小说就是什么? 找一些老少咸宜,真情感人得电影. 10、移动面试题:您得业余爱好就是什么? 找一些富于团体合作精神得。 1、如果问为什么要进移动对移动得瞧法与意见?要怎么回答?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得故事吧,N年前我有一个梦想,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跟我想通电话得人通电话,就是中国移动帮我完成了这个梦想,现在我想让更多跟我有共同梦想得人享受移动带给我得便利,所以我选择进入移动,中国移动就是世界500强企业,所以有先进得企业经营理念与浓厚得企业文化,如果能在中国移动工作对我个人能力得提高就是非常有帮助得,对于移动而言,您们又多了一个求上进得员工,永葆发展得活力。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移动校园社会招聘考试笔试题目历年内部真题库

中国移动招聘考试笔试历年真题汇总整理 笔试经验分享一: 第一部分共90道题95分钟,80行测+10移动公司背景知识。行测:20言语+15数量关系+思维10+逻辑20+资料分析15 3*5道资料分析很简单,都是简单的运算,最后一道是纯文字,10道移动公司的背景知识,也有选词,段落大意,句子排序等,题型较全面。 数量关系就是数学应用题,简单的把答案套进去验证就行,难的直接蒙。 思维记不太清了,好像有点奥数的感觉,数学运算的那几道好像都不会,有道题印象很深刻1/2014加到1/2017分之一的整数部分...完全没有挣扎,纯蒙。数推不太难大概三五道的样子。逻辑就是图推,真假话之类的,基本都不太难。 然后95分钟结束,第一单元就关闭页面了,接着做性格测试。这种性格测试我之前没有见过,就凭感觉的点的,30分钟的时间大家差不多不到15分钟就提交了。 笔试经验分享二: 第一科是心理测试,时间半小时,主要是问你有没有自杀倾向什么的。。。其余的都是一些常规问题。。比如最近睡得好不好。。食欲怎么样。。。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问题是我对X生活一点也不感兴趣(四个选项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真不知道选哪个好。。 第二科目是专业课,时间一小时,没啥好说的都是靠蒙。。。。有单选(1分*40),多选(2分*15),判断(2分*10),和大多选(五个选项的那种)(5分*2)。。。 都挺简单地就是我不会。。从头蒙到尾。。。 第三科是英语,时间半小时,10个单选,10个完形填空,3篇阅读(每篇5个题目)。。。单选就是高考的那种英语单选,完形填空就是淘汰的六级题目那种,阅读3个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六级模拟题难度,第3个是最简单的高考难度,,高考啊,,特么的高考难度你放在第三个。。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不赶趟,,我是没做完。。。不知道别人。。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中国移动公司面试问题及回答

中国移动公司面试问题及回答 1、移动面试题:你是怎么知道我们招聘这个职位的呢 如果你是从公司内部某人处打听来的消息,记得提及他的名字,个人简历,公司不说偏袒内部关系不代表它不存在。 2、移动面试题:除了工资,还有什么福利最吸引你 尽可能诚实,如果你做足了功课,你就知道他们会提供什么,回答尽可能和他们提供的相配。如果你觉得自己该得到更多,也可以多要一点。 3、移动面试题:你参加过什么业余活动 既然最好是让人觉得你处事不乏手腕,那么最好强调一下那些需要群体合作和领导才能的活动。 4 、移动面试题:你参加过义务活动吗 现在就着手作一些义务活动,不仅仅是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还要是你的雇主会在意的,如果他们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员工,那么你会成为很好的公关资源。 5、移动面试题: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最好的答案是你的朋友或家人,尽量避免说及名人或明星。 6、移动面试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一定要提问。你必须回答"当然"。你要通过你的发问,了解更多关于这家公司、这次面试、这份工作的信息。假如你笑笑说"没有"(心里想着终于结束了,长长吐了口气)那才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往往被理解为你对该公司、对这份工作没有太深厚的兴趣;其次,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你难道不想听话听音敲打一下考官,推断一下自己入围有几成希望 7、移动面试题:你过去的上级是个什么样的人 别贬低过去的上司,提一下他的长处和不足。 8、移动面试题:你为什么还没找到合适的职位呢 别怕告诉他们你可能会有的聘请,千万不要说"我上一次面试弄得一塌糊涂……"。指出这是你第一次面试。 9、移动面试题:你最近看过的电影,或者小说是什么 找一些老少咸宜,真情感人的电影。 10、移动面试题: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找一些富于团体合作精神的。 1、如果问为什么要进移动对移动的看法和意见?要怎么回答?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吧,N年前我有一个梦想,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跟我想通电话的人通电话,是中国移动帮我完成了这个梦想,现在我想让更多跟我有共同梦想的人享受移动带给我的便利,所以我选择进入移动,中国移动是世界500强企业,所以有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浓厚的企业文化,如果能在中国移动工作对我个人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移动而言,你们又多了一个求上进的员工,永葆发展的活力。 2、为什么选择中国移动,一般要怎么回答?面试的时候HR要是问:如何管理一个团队怎么答? 个人认为这样回答:福利仅仅是一个方面的考虑,但却不能成为主要原因.移动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很好的公司,同样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个人认为移动的移动业务是前途光明,这一

最新联想跨国并购中的融资策略分析1论文

联想跨国并购中的融资策略分析(1)论文 [摘要]并购资金来源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瓶颈之一。联想并购IBM PC的过程中采取的融资策略是这次跨国并购的一大看点。本文通过分析联想并购过程中的融资策略与技巧,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融资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跨国并购融资联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也纷纷开始用这种方式加快其国际化步伐。联想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12.5亿美元的高价购下了IBM旗下的PC业务,成为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企。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这次并购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角度来说,合理的融资策略是这次并购中的一大看点。一、我国企业跨国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购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与并购,对资金的需求更加紧迫。如果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本结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能够找到一种合理的融资方式,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并影响并购后正常的经营活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并购融资方式有限金融信贷的支持对需要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的跨国并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面临的处境来看,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包括受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限制了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 2.没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作用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操作还处于不规范的状况,并购融资方面的专门服务较少。也由于国家法律方面的一些限制,中介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造成融资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移动面试题

中国移动面试题

中国移动面试题总结 1、TCP/IP有几层,都是什么? 4层, 2、3G都有哪几种标准? 3、对移动通信的各个部分有多少的了解? 4、你对运行商怎么选择3G的看法? 5、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背景、研究经验等等 6、对传输层协议的研究或看法(TCP、UDP有许多的改进协议的,随便谈谈即可) TCP、UDP协议的区别? 7、谈谈自己的长处?

8、什么是CDMA? 9、ATM的帧头格式? 10、精通什么? 11、TTL/CMOS之类 12、SDH的基本知识(STM-1、B1?) 13、快速排序,二分查找,双向链表的删除节点 14、最得意的项目的详细介绍,其中自己使用的关键技术等 15、EJB分为哪几种?(J2EE中的) 16、做过数据库设计,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访问数据库的?你是怎么做数据库设计的? 17、ISO9000分为哪几个?

>无线业务现在最大啊,拇指经济已经取代眼球经济了,还可以做搜索,搜索力经济发展很猛,客户定制,细分市场,移动的M -Zone就是这样,针对会员提供不同的更丰富的服务,目前180万会员,就是每个月收会员费,也得1800万啊,还不包括游戏广告QQ秀,当然应该努力发展会员了。 24、你如何看待你在甲方到乙方的角色的转变? 去哪里都从基层坐起,没关系。 25、你认为如何摆正QQ在移动和联通的业务关系? 移动是现金牛,联通是将来业务重点 >我觉得这个问题考官的意思是问腾讯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不是区分移动联通,当然现在移动是这个产业价值链的盟主,地位不可动摇,移动一个取消短信联盟,网易那些联盟的小客户一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2017年中国移动公司社会招聘考试笔试大纲内容试卷历年考试真题

中国移动公司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复习资料 建议报考的同学提前做好复习准备,考试复习资料可以到“易壹考资料网” 上面找找,资料确实不错,比较有针对性,资料都是上次参加考试的学长们精心整理出来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移动公司是一直以来颇具实力的国企,因为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加之较好的福利以及较为轻松的工作环境而深受求职者的青睐,但是因为竞争激烈,所以想要进中国移动公司还是没那么容易的,接下来将分享本人的一些经验。了解移动的招聘形式。中国移动在各个省都有分公司,招聘时,一般是以省为单位自行组织招聘。对于省公司,招聘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省招和市招。省招是公司的最高形式,一般是限定从211、985院校或者邮电院校招聘应届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生。从这方面来说,省招的人才一般都是门槛要求较高的,这就已经令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至于市招,形式则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安排统一考试,也可以通过熟人引荐,相对来说,对学历要求较低,甚至高中毕业生或者专科毕业生都能进。 基本流程:不管是哪个省的移动,招聘的流程大致都是这样:九月份在网上投简历,然后十月份通知笔试,笔试完一般2-10天内会通知进入一面的同学,都是以短信或者电话的形式通知,然后两天或者更久之后,再通知通过一面的同学进入下一轮,如果二面结束,接下去就是漫长的等待,一般是两到三个月后才通知通过的名单,然后这些人可以去参加体检,体检完再等个半个月,才知道最终是否被录取。 简历投递:现在都是采用网上投简历的方式,这方面就要求同学们要提早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尽量是多拿些奖学金或者专业竞赛获奖证书、技能证书、业余爱好竞赛证书、其他容易证书,或者是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具体如:一二三等奖学金、优秀班干、三好、英语四级要必过、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类证书、程序员证书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或者是参加了篮球、排球、舞蹈等业余爱好竞赛的证书。又或是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实习等较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在网上将自己的内容填充实,避免除了基本资料外一切空白的窘境。然后,一般都会表明自己愿意去的城市,这里最好是填自己的生源地,一般移动都倾向于招自己城市

中国移动面试题

中国移动面试题总结 1、TCP/IP有几层,都是什么? 4层, 2、3G都有哪几种标准? 3、对移动通信的各个部分有多少的了解? 4、你对运行商怎么选择3G的看法? 5、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背景、研究经验等等 6、对传输层协议的研究或看法(TCP、UDP有许多的改进协议的,随便谈谈即可) TCP、UDP协议的区别? 7、谈谈自己的长处? 8、什么是CDMA? 9、A TM的帧头格式? 10、精通什么? 11、TTL/CMOS之类 12、SDH的基本知识(STM-1、B1?) 13、快速排序,二分查找,双向链表的删除节点 14、最得意的项目的详细介绍,其中自己使用的关键技术等 15、EJB分为哪几种?(J2EE中的) 16、做过数据库设计,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访问数据库的?你是怎么做数据库设计的? 17、ISO9000分为哪几个? 总结: 1、考官一般不会问你简历上说自己精通的东东,反而对你略微提到的进行深究,呵呵,

大家要小心哟 2、对于每个问题不一定要回答的特别完整丰满,呵呵只要提到关键点就行了。比如数据 库设计共享访问的问题,当我提到锁的概念时,gg就不让我说了。 3、对于感觉不会的问题但是在相关方面又有一点了解,可以先呗活你了解的那些,指不 定呗活呗活着答案就出来了,呵呵,偶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 18、TCP如何保证可靠性? 19、CDMA和GSM比较的优缺点? 20、解释计算机网络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 21、CDMA的频段? 22—27题“>”后面的是另一种答法 22、你认为将来移动互联网的盈利点在什么上? 当然是聊天和游戏了 > 当然是聊天和游戏了? 我觉得是针对客户定制的内容提供服务……,聊天游戏,目前互联网的吧,和移动商务没什么关系。即使是现在,各大网站赢利最多的,第一无线业务(主要是短信)第二广告第三游戏,聊天就好比眼球经济,算不得赢利点。 23、你认为QQ如何推广它的业务? 我认为只有靠广告 >无线业务现在最大啊,拇指经济已经取代眼球经济了,还可以做搜索,搜索力经济发展很猛,客户定制,细分市场,移动的M -Zone就是这样,针对会员提供不同的更丰富的服务,目前180万会员,就是每个月收会员费,也得1800万啊,还不包括游戏广告QQ秀,当然应该努力发展会员了。 24、你如何看待你在甲方到乙方的角色的转变? 去哪里都从基层坐起,没关系。 25、你认为如何摆正QQ在移动和联通的业务关系?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龙盛 公司简介 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

中国移动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公司发展历程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下设电信总局。 1987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网在广东省广州市开通。 1993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 1994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下设移动通信局和数据通信局。 199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 1997年9月3日,以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成立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香港。 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998年1月27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股票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1998年6月4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 1999年11月12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福建、河南、海南等三省移动的收购。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张立贵为总经理,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为其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2000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13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的收购。 2002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安徽、江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等八省(直辖市)移动的收购。 2004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的收购,以及对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全额收购,从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电信业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企业。 2004年11月1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高层变动,原中国联通总裁王建宙出任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总裁。 2005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全额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 (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该项收购及该公司的私有化于2006年3月28日正式完成,该公司后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2006年5月29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控股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并于2007年5月16日正式完成对该公司的全额收购,[9]该公司于2007年5月4日改名为CMPak有限公司(中文名称"辛姆巴科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4663789.htm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作者:王中超 来源:《商情》2016年第28期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第六次并购浪潮袭来,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并购的活动中。本文以吉利公司为主线,运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分析,对并购前后吉利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并从企业自身方面和政府方面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吉利控股沃尔沃汽车公司并购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即使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仍然庞大,同时国内的自主品牌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核心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是连年财政赤字,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并购价格大幅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这一时机,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原沃尔沃的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同时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之一,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和自主品牌创新,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5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的企业。 沃尔沃是北欧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品牌轿车以安全性著称,尤其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制方面。1999年,沃尔沃集团出售其汽车业务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具体交易概况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并购前,沃尔沃母公司福特公司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尤其在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跌入谷底的1463亿美。仅并购发生前三年福特总亏损额就高达300亿美元。其连年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福特早在几年前就欲将旗下沃尔沃出售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的豪华车市场需求以超过40%的增长快速发展,全球轿车生产企业逐渐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中国,沃尔沃汽车的销量增长更是于2009年在中国突破了80%的增长速度,中国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汽车市场。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福特和沃尔沃来说,想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选择一个中国买家无疑是个明智且理性的决定。 2010年8月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正式完成,吉利花费25.5亿美元取得了沃尔沃汽车100%的控股权,其中交易的并购资金为18亿美元,另外7.5亿美元为接管沃尔沃后的营运资金。

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6篇

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6篇Guangdong Mobile interview self introduction documen t 编订:JinTai College

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6篇 前言: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自我介绍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打开局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自我介绍获得到对方的认识甚至认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本文档根据自我介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 2、篇章2: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 3、篇章3: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 4、篇章4:护士去医院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 5、篇章5:护士去医院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 6、篇章6:护士去医院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是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情, 只不过,有的人一年用不上几次,而有的人则一个星期可能需要做N次。接下来小泰带你了解一下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篇章1:广东移动面试自我介绍文档 各位面试官,下午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合 肥移动的面试. 我叫xx,是xx大学中文专业应届毕业生,我 的性格乐观向上,胆大心细。大学四年,我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异,专 业课成绩均在80分以上,并且通过了普通话二级甲等测试, 英语四级考试以及国家计算机二级测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其次在社会实践方面。在学校,个人简历,我曾担任 院学生会部长,任职期间,成功举办多项活动,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优秀部员”、“优秀团干”、“学生会先进个人”等,在学生会的任职大大提高了我的沟通与领导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校外,20xx年暑期,我在中国移动先后担任话务员、 营销员实习生,由于业务上手较快、客户沟通良好、带领团队销售业绩显著,获得领导的好评,被中国移动评为“标准营销

2016海外并购案例

2016海外并购案例 【篇一:2016海外并购案例】 新浪财经讯 2017年1月6日,由中国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结果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 下午茶活动上正式发布。中国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中国并购公会 副会长张士学、中国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张晓森等出席此次发布活动。此次发布结果与历届评选结果一样,将正式长期铭刻在上海的并购 博物馆内。 中国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发布“2016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中国并购公 会副会长张士学发布“201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中国十大并购”评选 活动自2000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年,评选将中国并购领域的 年度风云人物和极具震撼力的焦点、热点事件几乎全部网罗其中, 评选结果以及其展现的并购行业发展趋势备受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 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十大并购”评选的权威性得 到业界广泛尊重,对中国并购市场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对中国企 业的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嘉诚、柳传志、任正非、宁高宁、杨元庆、马云、王建宙、衣锡群、唐双宁、马化腾、刘强东、王健林、陈锋、李彦宏、姜建清、雷军、郭广昌等曾荣登十大 并购人物。 本届评选自2016年12月初正式启动,秉持往届公平、公信、公正 的原则,经过社会征集、组委会投票评选等程序,根据开创性、责 任感、影响力、推动力、阳光并购等一级指标以及创新精神、社会 责任、行业发展、社会影响、价值创造等二级指标,从专业角度进 行权威评判,最终遴选出“2016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和“2016中国十 大并购事件”。 2016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按姓氏笔画排序) 1.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百胜餐饮集团宣布,与春华资本集团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达成协议,二者共同向百胜中国投资,该项投资将与百胜餐饮集团与百胜中国 的分拆同步进行。之后,百胜中国将从2016年11月1日开始以独 立公司身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yumc”,马云旗下 生态圈的又一重笔。回观阿里的整个版图,阿里并购之路涉及面甚广,同时也是任重道远。 2.方洪波董事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