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要求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一、引言影院工程技术要求是为了确保影院的音视频系统、投影设备、声学环境以及观众体验等方面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院工程技术要求的各个方面。
二、音视频系统要求1. 音频系统- 影院应配备高品质的音频系统,包括主音箱、副音箱、环绕音箱等,以提供清晰、逼真的音效。
- 音频系统应支持多声道播放,以实现立体声、环绕声等音效效果。
- 音频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应广,能够还原丰富的音乐和声音细节。
- 音频系统的功率输出应足够大,以满足大型影院的音量需求。
2. 视频系统- 影院应配备高分辨率的投影设备,如数字放映机,以提供清晰、细腻的画面。
- 投影设备的亮度应足够高,以确保在璀璨的环境下观看影片时也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 投影设备的对照度应高,以实现深邃的黑色和明艳的颜色。
- 视频系统应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如2D、3D等,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声学环境要求1. 吸声材料- 影院内墙、天花板、地板等应采用吸声材料,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音,提高音质。
-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应符合相关标准,以达到良好的声学效果。
2. 噪音控制- 影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如隔音墙、密封窗户等。
- 影院内部设备的噪音水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观众能够享受到清静的观影环境。
四、观众体验要求1. 座椅舒适性- 影院座椅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以提供观众良好的观影体验。
- 座椅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坐姿。
2. 视野范围- 影院的座椅布局应合理,以确保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范围。
- 视野范围应尽量覆盖整个屏幕,以提供观众全面的视觉体验。
3. 环境舒适性- 影院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应适宜,以确保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到舒适。
- 影院的照明应柔和,以避免刺眼的光线对观影体验的影响。
五、总结影院工程技术要求涵盖了音视频系统、声学环境以及观众体验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影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效果,创造出良好的声学环境,同时提供观众舒适的观影体验。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要求

第四章数字立体声影院(de)技术要求第一节电影厅(de)工艺要求一、体形与尺度就建筑平面而言,电影厅(de)体形设计大致可分为矩形、梯形(或扇形)、钟形、椭圆形和圆形五种类型.圆形与椭圆形多在同于特种电影上,(环幕、球幕等)椭圆型平面,尽管其最佳座位率要较其它形状平面略占优势,但由于它有大面积凹弧形墙面,易形成声聚焦,且由于结构复杂,投资较大,多不采用.由于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建筑结构易于处理,声能分布比较均匀,在平行排列(de)多厅影院中,各厅排序方便,空间利用平高,采用最为普通.电影院内观众厅(de)最大长度以不超过30m为宜,这是根据声音(de)特点来确定(de).我们知道声音(de)速度约为340m/s,在30m(de)距离内声音(de)延迟时间不超过100ms.基本可满足主声道对环绕声道(de)声像定位(de)延迟时间,而且可有效避免后区观众观看电影时(de)声画不同步感觉.控制影厅长宽比例,应从影厅(de)最佳视听范围(de)占有率与最大面积利用率,这一对矛盾去寻找平衡,一般控制在1.5±0.2较为合适,例如30m长(de)电影厅,其宽度可在17m~23m之间选取.根据电影厅(de)体型,长度与长宽比例,可将电影厅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主要指标大致可见下表:表1-4-1电影观众厅尺寸、面积、容积与座位数与表中所列数据略有出入.二、银幕:现代电影所追求(de)大视野视觉感受,要求银幕(de)画面应充满影厅前区,让观众身临其境.银幕(de)尺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决定了该影厅(de)工艺条件.因为,在一个体型、容积已确定(de)电影厅内,仅当银幕尺度确定后,方可计算出最近视距与视点高度,方可由银幕尺度,平均亮度、反射系数与放映距离计算出放映机(de)光通量与氙灯功率,方可作立体声声场(de)设计.1、银幕宽度:现代电影院所要求(de)开阔视觉效果与立体声声像效果,无一不要求有较宽银幕,目前所流行(de)WalltoWall(墙到墙)(de)银幕宽度就是希望观众在观赏电影时,实现无遮挡(de)全景临场效果.在观众厅厅宽确定(de)工艺条件下,两侧仅需留有0.5~1m(de)黑边框位置.2、银幕高度:由于不同制式银幕(de)高宽比不同,在银幕高度(de)设置上,也会因其高、宽比不同,而有不同取舍,确定银幕高度要取决于下述两个因素:1)电影厅(de)高度,如果高度允许,可按1:1.85(de)高宽比来确定银幕高度.2)银幕影像(de)清晰度与亮度要求能否达标.银幕通常有两种设置,一种是以变形宽银幕高度为基准,遮幅幕、普通幕与宽银幕高度“等高”,而其宽度则依次缩小,其特点是各种银幕(de)影像放大倍数差别不大,相对影像质量比较一致,其缺点是在银幕宽度较小时,遮幅画面则更小,无法展现大画面(de)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以1:1.85遮幅幕(de)宽、高作为银幕基本尺寸,而宽银幕(de)高度,则以遮幅幕宽度为基准,相应缩小,两种银幕“等宽”,这种形式银幕极大地优化了节目源最多(de)遮幅幕视觉效果,对有一定空间高度(de)电影厅,银幕(de)利用率最高,但由于在等宽幕(de)设置中,遮幅幕与宽银幕相比,银幕面积增大了1.27倍,而片门透光面积反而减少为0.613倍,二者合一,使得遮幅幕银幕中心亮度也仅有宽银幕(de)0.483倍,这务必需要增大氙灯功率.否则将会由于增大了影像放大倍数,损失了光通量而造成银幕图像模糊,亮度不够.近年来,许多电影厅内采用使宽银幕、遮幅银幕(de)面积基本统一(de)配置方法,其要点是:⑴通过改变变形宽银幕(de)高度与遮幅银幕(de)宽度,保证二种画幅格式银幕面积基本一致,这可由调整幕框与镜头焦距(de)方法来获得;⑵银幕四周应设有活动黑色边框,通过移动上下、左右边框,使画面达到所需(de)高度与宽度.两种银幕“等面积”,这种形式(de)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观众厅(de)有效高度与宽度,有限发挥氙灯光源(de)光效,确保各种画幅格式银幕(de)有效画面与银幕(de)亮度、均匀度等指标(de)有效提高,既加大了面积,又保证了质量;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字电影(de)画幅制式,满足电影数字化发展(de)需要.其缺点是:改变银幕(de)任意一种画幅格式,均需要改变银幕布边框位置,增加了银幕布边框(de)机械结构(de)复杂程度.根据国家五星级电影院(de)标准,高等级(de)电影厅,银幕宽度应不小于8m,这就意味着,即使小(de)电影厅,共观众厅(de)宽度也应大于10m.至于中厅、大厅,其银幕尺寸应远大于8m.12m以下(de)银幕以1:1.85(de)高宽比设置比较合适,这样影厅(de)净高度在7.5~8m之间,超过12m以上(de)银幕,宜以1:2.35(de)高宽比设置,否则银幕过高,造成仰角过大,前排观众观看电影比较费力,再则过大(de)银幕画面,很难保证银幕亮度与亮度均匀度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一座多厅电影院,设有容积尺寸各异(de)电影厅,小厅为等宽银幕(1:1.85),大厅为等高银幕(1:2.35)或等面积银幕,各厅(de)高度基本趋于一致,这对电影院内空间(de)统一调配,放映机房(de)统一设置均十分有利.银幕相关(de)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1-4-2、图1-4-1、图1-4-2.表1-4-2观众厅工艺技术要求图1-4-2观众厅视点高度、仰视角、垂直放映角三、起坡电影厅观众席应有足够(de)地面提升坡度,实现无遮挡视线设计,标准规定视线超高值C值应大于12cm,这个要求十分重要,实际设计中,应根据银幕(de)最低视点高度值来确定理想(de)视线超高值,最低视点高度值高,C值可适当减小,反之,C值须适当提高.建筑条件许可下,观众席(de)平均视线超高值宜有所增大,并可设计为从前排至后排呈逐级升高趋势(de)台阶式地面,这对直接改善观众(de)视觉条件与听觉条件均大为有益,不仅实现了全场完全无遮挡,观众更容易直接获得主声道(de)直达声,而且还缩小了观众厅(de)容积.特别是多厅电影院,几个并列观众厅后区高起坡地面升高所留出(de)空间,还可利用作为公共场所(休息厅、咖啡厅、小卖部、过道等),增加影院商业面积.四、排距与通道电影厅内人流密集,入场与疏散时间相对集中,观众不仅要求观看电影舒适,也要求有必要(de)行走方便,疏散快速等安全措施.有关排距与通道,在国家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中作如下要求:1、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 时,每排座位(de)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 m时,每排座位(de)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国家广电总局所颁发(de)电影院星级影院评定要求中则规定:一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8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90m;五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0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10 m.表1-4-3列出了不同级别电影院观众席尺寸与排距.表1-4-3观众席(de)座席尺寸与排距,更多(de)是对观众观看电影(de)舒适度提出更高要求.目前用于影院内(de)座椅有翻板式与固定式两种,采用翻板式座椅,排距定在1.00m~1.10m较为合适,采用固定式座椅排距宜在1.15m~1.20m,固定式座椅(de)舒适度要优于翻板式座椅,无论满场或空场对观众厅(de)混响时间影响不大,有条件(de)影院选用高档固定式座椅,不仅利于影厅音质改善,还可进一步提高影院(de)档次.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观众厅(de)安全出口(de)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de)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第二节建筑声学要求一、电影厅(de)音质数字立体声电影(de)重放,除了要求音质丰满,语言清晰,层次感好外,还必须具有大动态范围(de)表现力,强烈(de)方向感与定位感临场效果,这就对影厅(de)音质提出较高(de)要求,必须要慎重处理好吸声与扩散(de)关系,控制好混响时间,把握住声场(de)均匀分布.必须把握好电影厅音质(de)技术要求:1、足够(de)响度(声压级)影院观众厅内,在没有噪声干扰情况下,观众听到(de)重放声应既不感到费力,又不感到震耳.通常要求有85dB(de)平均声压级,考虑到音乐高潮(de)不失真重放,可再留有10dB余量,SR系统应有15-20dB余量,数字立体声系统应有20-30dB动态余量.2、均匀(de)声场分布:声场分布均匀,可保证整个厅堂内各点声能分布均匀,各区域内观众听到(de)响度基本一致.通常,均匀(de)声场分布应保证整个厅堂内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压级之间不超过6dB,最大声压级(或最小压级)与平均声压级之间不超过3dB.3、合适(de)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影响影院观众厅音质(de)一个重要参数,混响时间控制合适就能提高语言清晰度和音色丰满度,有助声像定位,同时增加响度和声扩散.对于电影立体声所要求(de)观众厅最佳混响时间,可按其实际容积V(单位:立方米)由公式(1-4-1)求得,亦可由图1-4-3中查得(均以500-1000Hz为基准):0.03281V0.333333≤RT≤0.07053V0.287535(1-4-1)60从理论上分析,电影还音是要真实地还原出影片真实(de)录音效果,完全以直达声为主,混响时间可以设定得很短,或固定为一个具体时间段,实际上影厅内过短(de)混响时间,使音质干湿,力度感差,较大(de)厅堂中缺少混响声能,无法调节声场均匀度.合适(de)混响时间,不仅能提高语言清晰图1-4-3观众厅内所要求(de)混响时间与其容积(de)对应关系度和音色丰满度,还有助于增加响度和声扩散.“标准”依据电影厅(de)容积来确定合适(de)混响时间范围,并界定了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影厅提供了设计依据,非常必要与及时.在标准应用上,笔者建议,容积为1000m3以下(de)小厅可取“标准”规定混响时间(de)中上限值,容积在1000m3~3000m3影厅取其中,容积大于3000m3(de)影厅取其中下限值.对于体形较大(de)电影厅,必须要将地面坡度提升到一定高度,增加主声道直达声对观众席(de)掠射面,同时适当地控制吊顶(de)形状与高度,扩大扩散面,这样可减小影厅容积,也有利于混响时间(de)控制.4、具有良好过渡特性(de)频率特性:厅堂内声场频率特性可以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混响时间频率行性,另一个是声场特性(de)频率特性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是指厅堂内所要求考核(de)各频段在各个频率(de)不均匀性,通常要求厅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具有平滑(de)过渡,没有较大(de)起伏,并且允许低频混响时间稍有提高,高频混响时间稍有降低.对于电影立体声要求(de)混响时频率特性(de)允差范围可参见表1-4-4和图1-4-4.表1-4-4混响时间倍频程段频率特性声场特性频率特性,是指各声道在厅堂内(de)各个区域、各个频段内声级(de)不均匀度,理想(de)这一频率特性应为一条平直直线,实际上由于受到厅堂声学条件和设备质量(de)影响,不可能完全平直,但只能有±3dB容差.对于电影立体声系统,其频率特性应符合ISO2969X曲线要求(见图1-4-5),各声道(de)具体要求将在第13章说明.图1-4-5ISO2969X特性曲线5、消除音质缺陷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强前次,长延迟反射声等音质缺陷会破坏电影重放(de)音质,应予以消除.6、降低本底噪声:数字立体声电影还音(de)动态范围已大大提高,高声级(次低频(de)最大声压级为113dB)(de)震撼感与低声级(仅有30~40dB)(de)悦耳感,丰富了电影所独特(de)音响效果,这也对影厅(de)声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明确规定本低噪声特性曲线应控制在NC35~NC30以下,控制本低噪声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当其冲(de)是隔声,隔振与降低空调噪声.表1-4-5、表1-4-6分别列出对观众厅内建筑隔声要求(500Hz)与THX推荐相邻影厅之间(de)各频段要求.表1-4-5观众厅内建筑隔声要求(500Hz)7为了保证电影还音直达声(de)主导作用,最大供声距离应为临界距离(de)3~4倍.)(de)定义为:临界距离(Dc=0.14QR(1-4-2)Dc式中:Q为扬声器(de)指向性因数,R为观众厅内(de)房间常数.第三节电声系统技术要求随着立体声录发技术与数字技术(de)发展,电影数字立体声在电影院里(de)应用已十分普及,日臻完善.如何发挥数字立体声在电影厅内(de)最佳效果,必须要对数字立体声(de)整个还音过程(de)各个环节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这就是电影院内(de)电声技术要求.电影院(de)电声技术要求,包括以下两个环节,控制好这两个环节(de)技术要求,是基本达标(de)电影院(de)关键基础之一.A环:从放映机(de)声频读出器(包括模拟与数字)到立体声处理器前级,这一环节以电信号传输为主,最终体现为电学特性.B环:从立体声处理器(de)线路输出,经功率放大器,到扬声器系统,这一环节以电与声(de)信号传输为主,最终体现为观众厅内(de)声学特性.一、电学特性技术要求:1、模拟信号(de)A环要求目前世界上所流行(de)DolbySR·D、DTS与SDDS三种制式数字立体声,尽管对数字信号(de)读取方式不相同,但是一旦数字信号读取中断,必能自动地切换到杜比SR模拟声状态继续工作,杜比SR模拟声(de)电输出技术要求,是数字立体声电特性(de)基础.其主要指标如下:1)输入电平:由读出器光电池输出,经立体声处理器(de)前置放大后(de)电平应达到mv,该电平亦称为杜比电平.2)频率响应在:经调试后(de)频率响应应符合表1-4-7要求:表1-4-7模拟信号(de)A环频率特性3)2、杜比SR·D数字信号经SR·D读出头(de)输出信号应符合杜比DRAS10标准计算机程序显示(de)各项技术指标,该标准要求已在杜比数字声带中予以严格执行.在电影院内,使用良好(de)Cat.No251D数字立体声快递检验片还音时,数字声信号处理器显示(de)误码率,应在数字“5”以下.3、DTS数字信号经读出器(de)输出信号,必须保证时间码(de)读出.4、任一数字声信号因故中断,应能立即转向SR模拟立体声.5、模拟声与数字声读出器信号(de)还音抖动均应≤0.15%(DIN计权).二、观众厅电声技术特性1、主声道1)主声道宜采用电子分频网络2)主声道(de)峰值声压级为103dB,宜留有3dB(de)功率裕量.3)主声道(de)频率特性应符合表1-4-8.表1-4-8主声道(de)频率特性21)左、右两边环绕声道(de)峰值声压级均为100dB,并均宜留3dB功率裕量.2)环绕声道(de)频率特性应符合表1-4-9.表1-4-9环绕声道(de)频率特性31)次低频(de)峰值声压级为113dB.2)次低频(de)频率范围为20~120Hz第四节放映光学(de)技术要求电影画面重现(de)保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银幕上所表现出(de)画面质量,为了保证观众(de)观影效果,画面必须清晰、亮丽,整个画面色彩温和、丰富,画幅均匀一致,同时有足够(de)亮度再现画面(de)色彩与细部.电影院内光学技术要求重点是:针对电影拷贝在银幕上(de)质量体现,而这一银幕则是指采用与画面而相适应(de)最大银幕画幅规格,其最低要求为:1、银幕中心亮度应为55±15cd/m2,多台放映机(de)差异应在7cd/m2以内.2、整画幅银幕(de)亮度应分布均匀,即相对于银幕中心应基本对称,邻近银幕边缘处(de)亮度与银幕中心点(de)亮度之差不低于65%,不亏于80%,且各边缘处亮度(de)差异不超过10%.3、银幕上(de)光谱分布,要求银幕反射光色温应为5400±400K之内,且多台放映机(de)色温差应在150K之内.4、为了保证银幕画面(de)恒定性,影片放片槽内(de)横向抖动应小于0.03mm,纵向抖动应小于0.03mm.5、银幕画面清晰度,中心视场应不小于56对线/mm,周围视场应不小于40对线/mm.6、应尽量减弱杂散光或眩光等干扰光对银幕画面(de)影响,要求银幕上(de)干扰光应不大于银幕中心亮度(de)0.5%,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并遮罩电影厅内放映时(de)入场照明,其亮度应小于3.5cd/m2.表1-4-10列出了我国星级电影院对放映光学(de)基本要求.表1-4-10星级影院放映光学(de)基本要求一、电影院星级评定综述为了规范我国影院建设,促进影院建设(de)健康发展,2002年8月1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了广发影字838号电影院星级评定要求(试行)文件.影院星评工作(de)开展引起了影院建设投资单位、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影院设备制造厂商等(de)高度重视,并受到影院经营方和广大观众(de)广泛关注.2007年2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院星级评定委员会召开第6次电影院星级评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9家电影院被评定为5星级电影院.至此,自我国开展影院星评工作以来,共计评定出36家五星级电影院、1家四星级电影院、10家三星级电影院、1家二星级电影院.这些影院广泛分布在北京、辽宁、山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西藏、广东等地.电影院星级评定工作,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影院星级评定活动,在指导影院改造、建设、提高放映质量,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de)作用.一批高质量(de)现代化影院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涌现.二、电影院星级(de)划分与评定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达(de)执行国标委计划([2002]41号)文件(广技监字[2002]73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起草制定了电影院星级(de)划分与评定.其主要内容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影院星级划分与评定(de)依据、要求及检查、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对外营业、配有固定式胶片电影放映和还音设备(de)电影院(含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及礼堂等电影放映单位)(de)星级划分与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de)条款通过本标准(de)引用而成为本标准(de)条款.凡是注日期(de)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de)修改单(不包括勘误(de)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de)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de)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de)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58-2007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GY/T183-2002数字立体声电影院(de)技术标准JB/T7469-200435mm电影放映机技术条件GB/T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3、星级与代号1)星级用星(de)数量代表电影院(de)等级.2)代号星(de)形状为五角星.一颗星代表一星级,两颗星代表二星级,三颗星代表三星级,四颗星代表四星级,五颗星代表五星级.4、星级(de)划分和评定依据1)电影院(de)星级分为五个星级,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影院等级越高.2)星级(de)划分以电影院(de)设备和设施,视、听技术条件及服务质量为主要依据.3)星级评定采用计分制.在只有“宜”要求项中,达到“宜”(de)要求,计分;低于“宜”(de)要求,计0分.在只有“应”要求项中,达到“应”(de)要求,计分;低于“应”(de)要求,不予评定所报星级.在同时有“宜”和“应”要求项中,达到“宜”(de)要求,计分;低于“宜”(de)要求,且不低于“应”(de)要求,计0分;低于“应”(de)要求,不予评定所报星级.4)申报五星级(de)电影院不应少于4个不兼容放映特种电影(de)常规35mm影厅,且总座位数不应少于550座;申报四星级(de)电影院不应少于3个不兼容放映特种电影(de)常规35mm影厅,且总座位数不应少于450座.5)星级(de)电影院,应有不少于75﹪(de)影厅达到所申报(de)星级标准,其余影厅允许降低一个星级标准,才能评为该电影院所申报(de)星级.二、环境和建筑(de)要求电影院(de)建筑、附属设施和运行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卫生、环境保护(de)法规和标准(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58-2007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GB/T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电影院(de)建筑、附属设施应有醒目(de)、符合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求(de)标识和文字.三、视、听技术条件要求(五星级电影院声、光部分)1、银幕中心亮度应为55±7cd/㎡(10分).且两台放映机之间(de)亮度差不应大于7cd/㎡(5分).各种制式放映时,银幕中心亮度和两台放映机之间(de)亮度差应以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单机放映时,两机亮度差项按合格计.2、各种制式放映时,银幕亮度分布宜在60—85%之间(5分);且亮度分布不应小于60%.以测得(de)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3、银幕杂散光干扰度不应大于0.30%(5分),以测得(de)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4、银幕反射光色温不宜大于5800K,不应小于5000K(5分),且两台放映机(de)银幕反射光色温差不宜大于70K(5分).银幕反射光色温和两台放映机(de)银幕反射光色温差均以测得(de)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单机放映时,两机色温差项按合格计.5、银幕画面稳定性:影片在片槽内(de)横向晃动不应大于0.020mm,纵向抖动不应大于0.025mm(10分).银幕画面稳定性以测得(de)最大值作为评定基准.6、银幕画面清晰度:中心视场不宜小于68线对/mm(10分),不应小于56线对/mm;周围视场不宜小于56线对/mm(10分),不应小于48线对/mm.银幕画面清晰度以测得(de)最小值作为评定基准.7、放映光轴(de)水平偏角不宜大于3°(5分).水平偏角以测得(de)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8、放映光轴(de)垂直偏角不宜大于6°(5分).垂直偏角以测得(de)偏离标准值最大者作为评定基准.9、影片在放映中,宜无触发干扰声(5分).10、观众厅动态本底噪声不应低于NC30噪声评价曲线要求(10分).多厅影院相邻影厅(de)隔声量及测量方法宜符合GY/T183-2002数字立体声电影院(de)技术标准中(de)4.5.411、观众厅声场分布声压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宜小于6dB,最大值与平均值之差宜小于3dB(5分).12、观众厅混响时间应符合GY/T183-2002数字立体声电影院(de)技术标准中混响时间要求(10分).13、观众厅混响时间(de)频率特性宜符合GY/T183-2002数字立体声电影院(de)技术标准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de)允差要求(20分).14、放映还音(de)A环特性和B环特性宜符合GY/T183-2002数字立体声电影院(de)技术标准中观众厅电—声技术特性要求(各10分).四、检测方法1、电影院放映光学系统测量1)测量仪器受光角不大于2°(de)亮度计;三脚架;色温计;穿三孔检验用胶片或耐热蚀(de)金属三孔板;杂散光检验片;35mm放映画面清晰度检验片.2)测量项目与测量方法(1)银幕中心亮度银幕表面中心位置区域作为面光源在其单位立体角或单位投映面积内发出(de)光通量为银幕中心亮度,单位为cd/㎡.测量方法如下:①将亮度计开关拨至开(ON)挡位及将响应(RESPONSE)挡拨至慢(SLOW)挡位,用三脚架将亮度计架设在观众厅座席区中心点距地面1.00m高度;②将亮度检测胶片或耐热蚀(de)金属三孔板放置在放映机片窗处,使灯箱遮光板闭合,阻止光线通过物镜;预热氙灯至少5min.开启放映机,打开遮光板使光线通过物镜投射到银幕上,调整检测胶片或金属三孔板,使其中心与银幕画面中心重合;调节物镜焦距使银幕中心处(de)圆孔影像清晰.③将亮度计对准银幕中心位置,通过亮度计目镜观测银幕并调节亮度计物镜焦距至清晰,扣动测量扳机持续3s-5s.读取测量数值.另外,为使观众厅内大多数观众获得较好(de)观影效果,还应该在座位区中心点两侧相距为观众厅宽度(de)2/3处按照上述方法加测银幕中心亮度.该两点测得(de)银幕中心亮度不应低于40cd/㎡.应该对每一台放映机放映不同格式时(de)银幕中心亮度进行测量.注:以上操作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完毕立即闭合遮光板(防止放映物镜因长时间通过强光线而损伤).。
数字影院暂行技术要求

广电总局印发《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数字电影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为了加强数字电影的管理,规范摄制、发行和放映(播放)数字电影的行为,促进数字电影院的建设,2002年8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印发《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数字电影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数字电影技术要求(暂行)前言本技术要求是为了适应目前数字电影制作、放映和数字影院建设的需求而制定的,其中规定了数字电影节目技术要求、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要求。
数字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GB 5879-86《电影放映幕主要特性的测定方法》、GB/T 3557-94《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BG/T 4645-94《室内影院和鉴定放映室的银幕亮度》、行业标准《数字立体声影院的技术标准》、GY/T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和ISO/IEC 13818《运动图像及其伴音通用编码国际标准MPGE-2》,以及SMPTE DC-28数字电影标准工作组推荐的相关技术文件。
本技术要求在制定过程中,既考虑了我国数字电影放映的技术要求,也考虑了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及国际标准现状,在指标方面兼顾了先进性和可行性。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数字电影技术要求(暂行)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用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传输、发行、放映的数字电影的基本技术内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数字电影的节目后期制作部门、发行部门和使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影院(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一、引言影院工程技术要求是为了确保影院的设备和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音视频效果,提供观众优质的观影体验而制定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院工程技术要求的各个方面,包括放映设备、音响系统、投影技术、屏幕要求、环境控制等。
二、放映设备要求1. 放映设备应选择具备高清晰度、高对比度、高亮度的数字放映机,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清晰、逼真的影像效果。
2. 数字放映机应支持各种视频格式,包括2D和3D,并具备良好的图像处理功能,以提供更加真实的影像效果。
3. 放映设备应具备灵活的输入接口,以便与各种音频和视频设备进行连接,如蓝光播放器、音频控制系统等。
三、音响系统要求1. 影院音响系统应具备高保真、高品质的音效,以提供观众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
2. 音响系统应支持多声道音效,包括环绕声和低音炮,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3. 音响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均衡性和分辨率,以确保音效在整个影院内的均匀分布和清晰传递。
四、投影技术要求1. 影院投影技术应选择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数字投影机,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明亮、鲜艳的画面效果。
2. 投影机应支持各种分辨率和画面比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影片播放。
3. 投影机应具备良好的色彩还原能力和图像处理功能,以提供观众真实、细腻的影像效果。
五、屏幕要求1. 影院屏幕应选择高反射率、高对比度的银幕或白幕,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明亮、清晰的画面效果。
2. 屏幕应具备良好的视角范围,以确保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 屏幕应具备良好的平整度和抗拉力,以确保投影画面不产生变形或波纹。
六、环境控制要求1. 影院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众的舒适感。
2. 影院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观影体验的干扰。
3. 影院的照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调光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影片播放和观众的需求。
七、结论影院工程技术要求是确保影院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观众优质观影体验的基础。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规范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放映35mm数字立体声电影之观众厅的建筑工艺、建筑声学、电一声特性、放映光学特性应符合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5mm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工艺设计、设备配置、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及考核。
2 、引用标准GB 4959—8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Y/T 112—93 电影院鉴定放映室声光技术条件GB/T 15397—94 电影录音控制室、鉴定放映室及室内影院A 环、B电声频率应特性测量方法GB/T 3557—94 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GB/T 4645—94 室内影院和鉴定放映室的银幕亮度ZBN 40004—88 电影放映画面抖动等级ZBN 40005—88 电影放映画面清晰度等级3、观众厅建筑工艺3.1、观众厅容积与座位数3.1.1、观众厅的最小容积宜不小于500m³;其座位数不少于100座。
3.1.2、观众厅的最大容积宜不大于500m³;其座位数不多于800座;一般应无楼座。
3.2、观众厅长、宽的关系3.2.1、观众厅的长度宜不大于30m。
3.2.2、观众厅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2~1.7):1。
3.3、视线、视距与银幕画面宽度的关系3.3.1、放映35mm 普通银幕、遮幅宽银幕、变形宽银幕影片的观众厅,其视觉条件均以银幕上的变形宽银幕画面宽度为基准。
3.3.2 、最远视距宜不大于2.0倍,应不大于2.5倍变形宽银幕画面宽度。
3.3.3 、最近视距应不小于0.6倍变形宽银幕画面宽度。
3.3.4、变形宽银幕画面的宽度宜不小于8m 。
3.3.5、设计视点宜不高于2m。
3.3.6、观众厅的每排视线超高值(C值)宜不小于0.12m。
4 、观众厅建筑声学4.1、观众厅混响时间(RT60)观众厅混响时间,可按实际容积V(单位:m³)从图1中查得RT60的上限及下限值。
[图1中RT60的限值亦可由公式RT60≤0.07652V0.287353(S)求得]4.2、观众厅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的允差范围如下表:f(Hz) 63 125 250 5 00 1k 2k 4k 8kT/T 1.4 1.2 1.0 1.0 1.0 1.00.8~1.00.7~0.94.3、观众厅混响时间的检测与评价4.3.1、用粉红噪声信号(63Hz~8kHz)倍频程档检测(如用1/3们频率程档,应换算为倍频程)。
数字影院建设要求

数字影院建设要求一综述数字影视的基本要求1数字影院主要由观众厅、门厅、放映机房、办公室、卫生间等组成。
2数字影院的整体面积平均每个座2.5m-3m。
二数字影院的各部分要求1、数字影院的外立面采用数字影院统一标识设计的外立面。
夜间有霓虹灯或现代化灯光,有活动影响以突出影院的氛围。
(二)观众厅1影厅的面积要求:按照每个座位约1.5m。
2影厅的高度:宜不低于4.0米,应不低于3.7米。
3观众厅的入场门和疏散门各为一个,门的净宽为1.4米。
(三)放映机房1放映机房的净深应不低于2米;银幕在8米以上时。
净深应不低于2.5米。
2放映窗口的中心高度为1.25米。
3放映观察口的内门尺寸为0.30米0.60米,外口尺寸放大成喇叭状,应达到不阻挡光束。
(四)门厅和休息厅区域1门厅和休息厅1 门厅和休息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2 门厅面积按照数字影院的观众总人数确定3 门厅应设有观众入场标识(电影院分布图、安全出入口示意图、座位图等),宜设有现代化灯光装饰与活动影像,同时还应布置宣传栏、电影广告、画展等。
2办公、服务、设备用房电影院可根据使用要求,设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建筑设备用房等。
观众厅的电影观看要求1视点、视距、视线1 设计视点高度应不高于1.2米。
2 最大仰视角度宜不大于40,应不大于45。
3 放映光轴的水平偏角应不大于3度。
4 视线超高值应不小于0.12米。
观众坐在座位上眼睛距地面的高度宜取1.10~1.15m。
改、扩建电影院。
当受条件限制时,可取隔排计算视线超高值,前后排坐席应错排布置。
无遮挡视线设计。
2座椅、排距、走道1 观众席的起坡应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达到视线无遮挡。
2 观众座椅采用软席座椅,两扶手中心到中心宽度应不小于0.55米。
疏散计算要求。
3银幕1 数字电影的画幅制式为:16:9数字。
2 银幕至幕后的墙面的距离应不小于1.0米。
三观众厅建声要求1专业设计、统一标识1 数字影院的建声设计方案,应按照《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

影院工程技术要求一、引言影院工程技术要求是为了确保影院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众观影体验的提升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影院工程技术要求的各个方面,包括声音系统、投影系统、灯光系统、座椅、屏幕等。
二、声音系统要求1. 声音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清晰、逼真的音效,使观众能够沉浸在电影的音乐和声音中。
2. 影院应配备高品质的音响设备,包括主音箱、低音炮、环绕音箱等,以确保音效的均衡和立体感。
3. 影院应设置合适的音响布局,确保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一致的音效体验。
4. 影院应采用先进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音效。
三、投影系统要求1. 影院应配备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数字投影机,以确保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2. 投影机应支持4K分辨率或更高,以满足观众对高清画面的需求。
3. 影院应使用高质量的投影屏幕,以确保画面的平整度和反射性能。
4. 投影系统应具备自动校正和调整功能,以便快速适应不同电影的画面格式和比例。
四、灯光系统要求1. 影院应配备可调节亮度和色温的灯光系统,以满足不同电影场景的需求。
2. 灯光系统应具备适当的照明设计,以确保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受到过亮或过暗的影响。
3. 影院应采用先进的LED照明技术,以提高能效和寿命,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座椅要求1. 座椅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人体工学设计,以提供观众舒适的观影体验。
2. 座椅应具备可调节的靠背和扶手,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
3. 座椅应具备防火、防污染等功能,以确保观众的安全和卫生。
六、屏幕要求1. 屏幕应具备高反射率和高对比度,以确保画面的亮度和清晰度。
2. 屏幕应具备广视角特性,以确保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 屏幕应具备防眩光和抗幕布纹理的功能,以减少观众的视觉疲劳和干扰。
七、其他要求1. 影院应配备先进的数字影院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影片播放、设备控制和观众管理的集中管理。
2. 影院应配备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在线购票、在线观影和其他数字服务。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规范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声学技术规范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放映35mm数字立体声电影之观众厅的建筑工艺、建筑声学、电一声特性、放映光学特性应符合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5mm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工艺设计、设备配置、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及考核。
引用标准GB 4959—8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Y/T 112—93 电影院鉴定放映室声光技术条件GB/T 15397—94 电影录音控制室、鉴定放映室及室内影院A环、B电声频率应特性测量方法GB/T 3557—94 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GB/T 4645—94 室内影院和鉴定放映室的银幕亮度ZBN 40004—88 电影放映画面抖动等级ZBN 40005—88 电影放映画面清晰度等级观众厅建筑工艺1观众厅容积与座位数观众厅的最小容积宜不小于500m³;其座位数不少于100座。
观众厅的最大容积宜不大于500m³;其座位数不多于800座;一般应无楼座。
观众厅长、宽的关系观众厅的长度宜不大于30m。
观众厅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2~1.7):1。
观众厅建筑声学观众厅混响时间(RT60)观众厅混响时间,可按实际容积V(单位:m³)从图1中查得RT60的上限及下限值。
RT60的限值亦可由公式RT60≤0.07652V0.287353(S)求得]观众厅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的允差范围如下表:f(Hz) 63 125 250 5 00 1k 2k 4k 8kT f60/T50060 1.4 1.2 1.0 1.0 1.0 1.00.8~1.00.7~0.9观众厅混响时间的检测与评价用粉红噪声信号(63Hz~8kHz)倍频程档检测(如用1/3们频率程档,应换算为倍频程)。
取座位区内均匀分布的3~7点测量,而后求出平均值。
一般应按有观众的状态检测与评价。
当观众厅内使用吸声性能接近于人体之软件椅时,可按空场检测值评价。
应将检测值与主观试听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数字立体声影院的技术要求第一节电影厅的工艺要求一、体形与尺度就建筑平面而言,电影厅的体形设计大致可分为矩形、梯形(或扇形)、钟形、椭圆形和圆形五种类型。
圆形与椭圆形多在同于特种电影上,(环幕、球幕等)椭圆型平面,尽管其最佳座位率要较其它形状平面略占优势,但由于它有大面积凹弧形墙面,易形成声聚焦,且由于结构复杂,投资较大,多不采用。
由于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建筑结构易于处理,声能分布比较均匀,在平行排列的多厅影院中,各厅排序方便,空间利用平高,采用最为普通。
电影院内观众厅的最大长度以不超过30m为宜,这是根据声音的特点来确定的。
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约为340m/s,在30m的距离内声音的延迟时间不超过100ms。
基本可满足主声道对环绕声道的声像定位的延迟时间,而且可有效避免后区观众观看电影时的声画不同步感觉。
控制影厅长宽比例,应从影厅的最佳视听范围的占有率与最大面积利用率,这一对矛盾去寻找平衡,一般控制在1.5±0.2较为合适,例如30m长的电影厅,其宽度可在17m~23m之间选取。
根据电影厅的体型,长度与长宽比例,可将电影厅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主要指标大致可见下表:表1-4-1 电影观众厅尺寸、面积、容积与座位数注:由于观众厅的高度对观众厅的容积影响较大,实际的电影厅中会与表中所列数据略有出入二、银幕:现代电影所追求的大视野视觉感受,要求银幕的画面应充满影厅前区,让观众身临其境。
银幕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决定了该影厅的工艺条件。
因为,在一个体型、容积已确定的电影厅内,仅当银幕尺度确定后,方可计算出最近视距与视点高度,方可由银幕尺度,平均亮度、反射系数与放映距离计算出放映机的光通量与氙灯功率,方可作立体声声场的设计。
1、银幕宽度:现代电影院所要求的开阔视觉效果与立体声声像效果,无一不要求有较宽银幕,目前所流行的Wall to Wall (墙到墙)的银幕宽度就是希望观众在观赏电影时,实现无遮挡的全景临场效果。
在观众厅厅宽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两侧仅需留有0.5~1m的黑边框位置。
2、银幕高度:由于不同制式银幕的高宽比不同,在银幕高度的设置上,也会因其高、宽比不同,而有不同取舍,确定银幕高度要取决于下述两个因素:1)电影厅的高度,如果高度允许,可按1:1.85的高宽比来确定银幕高度。
2)银幕影像的清晰度与亮度要求能否达标。
银幕通常有两种设置,一种是以变形宽银幕高度为基准,遮幅幕、普通幕与宽银幕高度“等高”,而其宽度则依次缩小,其特点是各种银幕的影像放大倍数差别不大,相对影像质量比较一致,其缺点是在银幕宽度较小时,遮幅画面则更小,无法展现大画面的视觉效果。
另一种是以1:1.85遮幅幕的宽、高作为银幕基本尺寸,而宽银幕的高度,则以遮幅幕宽度为基准,相应缩小,两种银幕“等宽”,这种形式银幕极大地优化了节目源最多的遮幅幕视觉效果,对有一定空间高度的电影厅,银幕的利用率最高,但由于在等宽幕的设置中,遮幅幕与宽银幕相比,银幕面积增大了1.27倍,而片门透光面积反而减少为0.613倍,二者合一,使得遮幅幕银幕中心亮度也仅有宽银幕的0.483倍,这务必需要增大氙灯功率。
否则将会由于增大了影像放大倍数,损失了光通量而造成银幕图像模糊,亮度不够。
近年来,许多电影厅内采用使宽银幕、遮幅银幕的面积基本统一的配置方法,其要点是:⑴通过改变变形宽银幕的高度与遮幅银幕的宽度,保证二种画幅格式银幕面积基本一致,这可由调整幕框与镜头焦距的方法来获得;⑵银幕四周应设有活动黑色边框,通过移动上下、左右边框,使画面达到所需的高度与宽度。
两种银幕“等面积”,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观众厅的有效高度与宽度,有限发挥氙灯光源的光效,确保各种画幅格式银幕的有效画面与银幕的亮度、均匀度等指标的有效提高,既加大了面积,又保证了质量;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字电影的画幅制式,满足电影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其缺点是:改变银幕的任意一种画幅格式,均需要改变银幕布边框位置,增加了银幕布边框的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
根据国家五星级电影院的标准,高等级的电影厅,银幕宽度应不小于8m,这就意味着,即使小的电影厅,共观众厅的宽度也应大于10m。
至于中厅、大厅,其银幕尺寸应远大于8m。
12m以下的银幕以1:1.85的高宽比设置比较合适,这样影厅的净高度在7.5~8m之间,超过12m以上的银幕,宜以1:2.35的高宽比设置,否则银幕过高,造成仰角过大,前排观众观看电影比较费力,再则过大的银幕画面,很难保证银幕亮度与亮度均匀度达到理想状态。
对于一座多厅电影院,设有容积尺寸各异的电影厅,小厅为等宽银幕(1:1.85),大厅为等高银幕(1:2.35)或等面积银幕,各厅的高度基本趋于一致,这对电影院内空间的统一调配,放映机房的统一设置均十分有利。
银幕相关的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1-4-2、图1-4-1、图1-4-2。
表1-4-2 观众厅工艺技术要求图1-4-2 观众厅视点高度、仰视角、垂直放映角三、起坡电影厅观众席应有足够的地面提升坡度,实现无遮挡视线设计,标准规定视线超高值C值应大于12cm,这个要求十分重要,实际设计中,应根据银幕的最低视点高度值来确定理想的视线超高值,最低视点高度值高,C值可适当减小,反之,C值须适当提高。
建筑条件许可下,观众席的平均视线超高值宜有所增大,并可设计为从前排至后排呈逐级升高趋势的台阶式地面,这对直接改善观众的视觉条件与听觉条件均大为有益,不仅实现了全场完全无遮挡,观众更容易直接获得主声道的直达声,而且还缩小了观众厅的容积。
特别是多厅电影院,几个并列观众厅后区高起坡地面升高所留出的空间,还可利用作为公共场所(休息厅、咖啡厅、小卖部、过道等),增加影院商业面积。
四、排距与通道电影厅内人流密集,入场与疏散时间相对集中,观众不仅要求观看电影舒适,也要求有必要的行走方便,疏散快速等安全措施。
有关排距与通道,在国家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中作如下要求:1、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 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国家广电总局所颁发的《电影院星级影院评定要求》中则规定:一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8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0.90m;五星级电影院短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05m,长排法排距应不小于1.10 m。
表1-4-3列出了不同级别电影院观众席尺寸与排距。
表1-4-3 观众席的座席尺寸与排距电影的舒适度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用于影院内的座椅有翻板式与固定式两种,采用翻板式座椅,排距定在1.00m~1.10m较为合适,采用固定式座椅排距宜在1.15m~1.20m,固定式座椅的舒适度要优于翻板式座椅,无论满场或空场对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影响不大,有条件的影院选用高档固定式座椅,不仅利于影厅音质改善,还可进一步提高影院的档次。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观众厅的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第二节建筑声学要求一、电影厅的音质数字立体声电影的重放,除了要求音质丰满,语言清晰,层次感好外,还必须具有大动态范围的表现力,强烈的方向感与定位感临场效果,这就对影厅的音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要慎重处理好吸声与扩散的关系,控制好混响时间,把握住声场的均匀分布。
必须把握好电影厅音质的技术要求:1、足够的响度(声压级)影院观众厅内,在没有噪声干扰情况下,观众听到的重放声应既不感到费力,又不感到震耳。
通常要求有85dB的平均声压级,考虑到音乐高潮的不失真重放,可再留有10dB余量,SR系统应有15-20dB余量,数字立体声系统应有20-30dB动态余量。
2、均匀的声场分布:声场分布均匀,可保证整个厅堂内各点声能分布均匀,各区域内观众听到的响度基本一致。
通常,均匀的声场分布应保证整个厅堂内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压级之间不超过6dB,最大声压级(或最小压级)与平均声压级之间不超过3dB。
3、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影响影院观众厅音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混响时间控制合适就能提高语言清晰度和音色丰满度,有助声像定位,同时增加响度和声扩散。
对于电影立体声所要求的观众厅最佳混响时间,可按其实际容积V(单位:立方米)由公式(1-4-1)求得,亦可由图1-4-3中查得(均以500-1000Hz 为基准):0.03281V0.333333≤RT60≤0.07053V0.287535 (1-4-1)从理论上分析,电影还音是要真实地还原出影片真实的录音效果,完全以直达声为主,混响时间可以设定得很短,或固定为一个具体时间段,实际上影厅内过短的混响时间,使音质干湿,力度感差,较大的厅堂中缺少混响声能,无法调节声场均匀度。
合适的混响时间,不仅能提高语言清晰图1-4-3 观众厅内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与其容积的对应关系度和音色丰满度,还有助于增加响度和声扩散。
“标准”依据电影厅的容积来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范围,并界定了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影厅提供了设计依据,非常必要与及时。
在标准应用上,笔者建议,容积为1000m3以下的小厅可取“标准”规定混响时间的中上限值,容积在1000m3~3000m3影厅取其中,容积大于3000m3的影厅取其中下限值。
对于体形较大的电影厅,必须要将地面坡度提升到一定高度,增加主声道直达声对观众席的掠射面,同时适当地控制吊顶的形状与高度,扩大扩散面,这样可减小影厅容积,也有利于混响时间的控制。
4、具有良好过渡特性的频率特性:厅堂内声场频率特性可以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混响时间频率行性,另一个是声场特性的频率特性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是指厅堂内所要求考核的各频段在各个频率的不均匀性,通常要求厅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具有平滑的过渡,没有较大的起伏,并且允许低频混响时间稍有提高,高频混响时间稍有降低。
对于电影立体声要求的混响时频率特性的允差范围可参见表1-4-4和图1-4-4。
表1-4-4 混响时间倍频程段频率特性声场特性频率特性,是指各声道在厅堂内的各个区域、各个频段内声级的不均匀度,理想的这一频率特性应为一条平直直线,实际上由于受到厅堂声学条件和设备质量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平直,但只能有±3dB容差。
对于电影立体声系统,其频率特性应符合ISO2969X曲线要求(见图1-4-5),各声道的具体要求将在第13章说明。
图1-4-5 ISO2969X特性曲线5、消除音质缺陷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强前次,长延迟反射声等音质缺陷会破坏电影重放的音质,应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