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史记》选读练习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史记选读 1-4专题测试班级:?? ?????姓名: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语文是盐胡展奋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误人子弟的言论,这原本正常。

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灵性了;又说什么“断烂语法”怎么扼制他们的创造力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

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为盐梅。

”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产生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的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没有语法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

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作油来使。

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阴:暗中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第二次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客气D.明日..为五万灶明日:明天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赵急,请救于.齐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门虽设而.常关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刑馀之人不可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②⑤⑥ D.②④⑥19、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2019-2020年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

2019-2020年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答案】:
【解析】: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略考其行事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答案】:
【解析】:
下列加线的字在该句中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舍(shě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shè馆舍)②臣愿奉(féng带着)璧使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记载了从______到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______。
③秦王竟(jìn完毕)酒④可予不(fǒu同“否”)
⑤吾羞,不忍为wéi在,介词)之下⑥瑕疵(xiá cī)
⑦佯(yáng假装)为⑧汤镬(huó大锅)
⑨琴瑟(sè)⑩刎颈(wěn jìng)
A、①②④⑦⑧
B、③⑤⑧⑨⑩
C、④⑥⑦⑧⑨
D、②③⑤⑥⑩
【答案】:
【解析】: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2019-2020年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测试题 2019.9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说:“文无定法”。

鲁迅说,所谓“作文秘诀”都是“骗人”的;后来邓拓说写作只有一条“不要秘诀的秘诀”,其看法与鲁迅的话实质相同。

B.求职时漫不经心,一旦工作会不会专心,不少用人单位就部分大学生求职时的懒散表现提出如是疑问。

C.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除另有规定外,2003年财政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则。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夏本纪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夏本纪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泽既陂.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 解析:选B 。

A 项,陂:动词,筑堤防;C 项,被:覆盖;D 项,受: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咸则.三壤成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以.开九州以.均诸侯 C.⎩⎪⎨⎪⎧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声教讫于.四海 D.⎩⎪⎨⎪⎧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解析:选C 。

C 项都是介词,到。

A 项,名词,标准,准则/副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强调,是,就是;B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B .行山表木C .东渐于海D .以均诸侯解析:选A 。

B 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 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 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 .过家门..不敢入 C .天下于是太平..治 D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 。

百姓:百官。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 .以告成功于天下C .九州涤原D .臣不臣则诛解析:选B 。

A 、C 、D 都是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B 项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廉颇蔺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廉颇蔺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均.之二策 均:衡量 B .乃辞谢固.请 固:坚决 C .间.至赵矣 间:抄小路 D .位在廉颇之右.右:右边 解析:选D 。

D 项,“右”的意思为“上”,秦汉以前,古人以右为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君幸于.赵王设九宾于.廷B.⎩⎪⎨⎪⎧均之.二策即患秦兵之.来 C.⎩⎪⎨⎪⎧ 不如因.而厚遇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勇气闻于诸侯以.空言求璧 解析:选C 。

A 项,介词,被;介词,在。

B 项,指示代词,这;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项,均为介词,趁机。

D 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

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④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⑤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A .①④/②③⑤B .①⑤/②③④C .①③⑤/②④D .①②④/③⑤解析:选D 。

①②④中的“请”为“请允许我”,③⑤中的“请”为“请(对方)”。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 .召有司案图C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 .请奉盆缻秦王解析:选A 。

B 项,“案”同“按”;C 项,“介”同“芥”;D 项,“缻”同“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B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 .于是相如前进..缻 D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解析:选D 。

A 项,“约束”在句中是名词,有“条约,协议”之意;而在现代汉语中,“约束”是动词,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意思。

B 项,“不行”在句中是两个词,“行”是“前往”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行”是一个词,有“不可以,不被允许”和“不中用”的意思。

C 项,“前进”在句中是两个词,“前”是“走上前”的意思,“进”是“进献”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前进”是一个词,有“向前行动或发展”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唐虞(yú)司马卬(áng)孙靳(jìn)剌谬(làmiù)
B、缧绁(léi xiè)汶水(wèn)承敝(chéng bì)谿谷(xī)
C、篡弑(shì)股肱(gǔgōng)伏羲(xì)轩辕(xuān yuán)
D、厄运(è)会稽(kuaìjī)颛顼(zhuān xū)邹国(zōu)
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财物财务制度创建颇有创见
B、寰球环球飞行出首出手不凡
C、事故圆滑世故联翩连篇累牍
D、公证公正无私意气义气用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

C、伏羲至纯厚至:到。

D、史记放绝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适:正好。

D、是余之罪也是:正确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6、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
①终不得与从事②终于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④别嫌疑,明是非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
(1)则仆偿前辱之
责同(

(2)拨乱世反之
正同
()
(3)泽流罔
极同
()
(4)其指数
千同
()
(5)辅拂股肱之臣配
焉同(

(6)被箠楚受
辱同
()
(7)其次剔毛
发同
()
(8)见狱吏则头枪
地同(

(9)古者富贵而名摩
灭同(

(10)思垂空文以自
见同(

二、阅读
(一)(完成9---12题)(14分)
於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次,整理。

②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③厥有《国语》。

厥:才。

④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通达、表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11、请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2、对选文内容分析好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5题)(13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3、解释下列句子(6分)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5、对上面的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的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

三、默写填空:(23分)
1、太史公即,创作《》开创了体先河,是中国第一
部、、、
、俱全的正史。

十二本纪,记;三十世家,叙,七十列传,
志;十表,列,八书综述。

全书一百三十篇
共余字。

恢宏的构架奠定中国历代学著作的基础,开后世纪传为史的先河。

2、司马迁修史的宗旨:(用原文的话回答)
,,。

3、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年,有能绍明世,正《》,继《》,本《诗》《书》《》《》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4、请写出司马迁的生死观的名
句:。

四、简答题(10分)
1、司马迁为什么要“隐忍苟活”以“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发愤著书?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6分)
2、文中作者一口气列出众多的历史人物,他的用意是什么?你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吗?(4分)
五、仿写(10分)
1、模仿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句,在后面写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起来。

(5分)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敝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大人和小孩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此吧。

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
了;。

人应该多保留一份纯真和稚趣。

2、根据提示,补写句子。

(5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往今来,潇洒风流从来都是有志之士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潇洒风流的内涵如何,却又往往都是时代精神的投射。

曾几何时,当时代的列车飞驰到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潇洒和风流的内涵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巨变;有人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当作潇洒;有人

;也有人把损公肥私、投机钻营视作潇
洒;。

一言以蔽之,潇洒风流似乎已从圣洁的神坛走下而“贴近了大地和苍生”!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潇洒。

“,,。

”是青年毛泽东的潇洒;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又曾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个普通战士真正的潇洒。

五、探究题(6分)
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你认识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述。

(不少于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