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共59页
钳工维修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文档

(四)、钳工工作台和虎钳:
1.钳工工作台:
简称钳台,常用硬质木板或钢材制成,要求坚实、平稳、台 面高度约800~900mm,台面上装虎钳和防护网。 2.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其规格以钳口的宽度来表示,常用的有100
、125、150mm三种,使用虎钳时应注意: (1)工件尽量夹在钳口中部,以使钳口受力均匀; (2)夹紧后的工件应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3)夹紧工件时,一般只允许依靠手的力量来扳动手柄,不 能用手锤敲击手柄或随意套上长管子来扳手柄,以免丝杠、 螺母或钳身损坏。 ( ) 4 不要在活动钳身的光滑表面进行敲击作业,以免降低配合性能; (5)加工时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钳身。
工 具
第十页,共59页。
工具
第十一页,共59页。
锉刀
第十二页,共59页。
钳工常用工、量具
角尺及应用 第十三页,共59页。
游标卡尺各部分名称
第十四页,共59页。
外径千分尺和高 度 游 标 卡尺
第十五页,共59页。
(二)、钳工工作的范围
普通钳工工作范围: (1)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毛坯,毛坯或半成品工 件上的划线等; (2)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 (3)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 (4)加工精密零件,如刮削或研磨机器、量具和工具的配合面
钳工维修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第一页,共59页。
主要培训内容:
一、钳工基本操作 二、装配维修的基
础 知识; 三、螺栓、螺母; 四、螺纹锁固剂
的使用; 五、轴承的安装。
第二页,共59页。
(一)、钳工的基本操作
钳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 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 的重要工种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第一页,共59页。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和现象 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互相促进、互 相制约关系来阐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互 相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
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内容 第二页,共59页。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含义 五行的特性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
临床表现
第五十二页,共59页。
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 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临床表现
第五十三页,共59页。
佐金平木法 是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 的一种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 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 肺气清肃之“木火刑金〞证。 临床表现
第十五页,共59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第十六页,共59页。
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克,即抑制、制约之意。 相生,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 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第十七页,共59页。
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抑制。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者〞和“我克者〞
第三十七页,共59页。
说明脏腑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子病及母 侮
母病及子 乘
第三十八页,共59页。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 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 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例题 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 因。(8分)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 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
于乙地;(5分)丙地比
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 响(如林地被毁,过度 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 蚀。(3分)
第27页,共59页。
答题思路:
第一步 在哪里——位置 (纬第度二位步置、大解气释环为流什、么海陆位置、洋流、地
第4页,共59页。
4.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或水位)、流
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等方面进行描述。
5.气候特征。一般从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组合等方面进行概述。
6.气温特征。从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
,日较差年较差大小来描述。
第5页,共59页。
答题不得分的原因: ①答非所问,如答地表鹅卵石堆积对葡萄生长 的有利影响或答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题失
分最大的原因!
②不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错别字太多。如 “冲积作用”写成“冲击作用”,“堆积” 写成“堆集”,“上游”写成“上流” 因为这些都是关键字词,影响文中意思,都不给分。
第25页,共59页。
1.地理位置特征。一般从纬度位置(如高、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如临海或深居内陆)、相对位置
2.地形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海拔高度、地势、坡
度陡缓四个方面概括。
3.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流程、流向、注入的海洋,支流 与湖泊的多少及分布状况,河道深浅、宽窄、曲直,流域 面积、河网密度、水系形态等方面描述。
(2)说明G河 水量丰富的原 因(11分)。
自然环境影响:
土地生气水(水系)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yánjiū)方法----观察法
定义: 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
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 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guīlǜ), 这种方法就称为观察法。
第四页,共59页。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yánjiū)方法----观察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yánjiū)方法----调查法
• 优点: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 率高。
• 缺点(quēdiǎn):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 因素的干扰,为了进行科学的调查,得出恰当的解 释,必须有经过预先检验过的问卷、有受过培训的 调查者,有能够反映总体的样本,还要采用正确的 资料分析方法。
• 缺点(quēdiǎn): • 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
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 • 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
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 样的代表性。 • 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 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
第二十八页,共59页。
纵向(zònɡ xiànɡ)研究:儿童行 为问题
第十九页,共59页。
发展(fāzhǎn)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临床法
优点: 强调研究者本身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向儿童
提问(tíwèn)或布置情景时的主动性。 发展了标准智力测验和精神分析交谈的优点,
避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在儿童认知发展和 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十页,共59页。
发展(fāzhǎn)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 设计 •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
被试进行(jìnxíng)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 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同一时间内”?
202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59页第12题

202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59页第12题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59页第12题篇1一、本班学生状况: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8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8篇)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 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 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 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 (“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 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答案二:若反对,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 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各阶级阶层先进分 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由此强 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答案三:若认为存在片面性,则可以辩证评析, 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 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 参考答案: 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 技”的局限;(3分)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 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 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探究四:蒋介石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1915-1972
(1887—1975)
•
材料一: “西洋的经济学说,以欲望
尤其是个人小己的欲望——私欲为出发点, 甚至于毁灭人性。我们的经济学说以人性 为出发点,以民生为目的,一切经济制度 与政策,都要顺应人性,服务民生。…… 换言之,我们的经济学,以养民与保民为 目的。” ——摘自腾讯:《蒋介石的经济思想 》 作者笔下,蒋介石的经济主张是什么?以 近代化史观来评价这一主张?
答案提示:经济制度与政策,都要顺应人性, 服务民生;从人民富裕的角度,蒋介石带有 近代化倾向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