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合集下载

gma340 规格书

gma340 规格书

gma340 规格书GMA340规格书一. 概述GMA340是一款高性能的飞机通信设备,用于航空器上进行语音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GMA340的技术规格和功能特点。

二. 技术规格1. 外观尺寸- 长度:150mm- 宽度:80mm- 高度:30mm2. 重量- 净重:200g- 总重(含安装配件):300g3. 电源要求- 工作电压:12VDC- 工作电流:2A4. 通信频率- 发射频率范围:118.000MHz - 136.992MHz- 接收频率范围:118.000MHz - 136.992MHz5. 功率输出- 发射功率:25W- 接收灵敏度:≤2μV(12dB SINAD)6. 通信距离- 空对空通信距离:≥50km- 空对地通信距离:≥100km7. 语音质量- 频率响应范围:300Hz - 3000Hz- 信噪比:≥50 dB8. 工作温度范围- 环境温度:-20℃ - +55℃- 存储温度:-40℃ - +70℃三. 功能特点1. 多通道接收GMA340支持多通道接收,可以同时接收多个通信频率的信息。

2. 杂音抑制采用先进的杂音抑制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声音,提升通信质量。

3. 自动电平控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自动调节输出音量,确保语音清晰可听。

4. 监控功能内置监控功能,可随时监测通信设备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5. 智能扩音GMA340具备智能扩音功能,根据环境噪声自动调节音量,保证清晰的通话效果。

6. 多种安装方式GMA340支持多种安装方式,包括面板安装和座椅安装,满足不同航空器的需求。

7. 兼容性强支持与多种飞机通信设备无线连接,可与雷达、导航等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8. 易于操作采用友好的用户界面设计,操作简便,一键即可完成各种设置。

9. 可靠性高经过严格的质量测试和工艺控制,确保设备稳定可靠,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四. 应用领域GMA340广泛应用于民航、军事航空以及通用航空器等领域,为航空器上的语音通信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是一个文档,其中包含了通讯模块的主要技术规格和详细说明。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中的信息:
1. 通讯接口类型:包括串口、USB、以太网等。

2. 频率范围:指通讯模块可工作的频率范围。

此规格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规定。

3. 数据传输速率:指通讯模块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每秒传输的位数(bps)和字节数(Bps)等。

4. 码率:指数据传输时使用的调制方案,包括BPSK、QPSK、16QAM和64QAM 等。

5. 适配范围:指通讯模块适用的领域和应用,例如智能家居、车载系统、远程监控和物联网等。

6. 传输距离:指通讯模块可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例如在不同环境下传输距离的变化,例如室内和室外。

7. 收发灵敏度:指通讯模块接收到信号的最小功率,以及其对发送信号的灵敏度。

8. 干扰抑制:指通讯模块对周围的干扰源产生的噪音的抑制能力,包括通信频率、功率等。

9. 数据加密:指通讯模块是否具有安全数据传输的加密功能。

10. 电源要求:指通讯模块所需的电源电压、电流、功率、电池容量等。

11. 外观尺寸:包括通讯模块的长、宽、高和重量等信息。

12. 供电方式:指通讯模块是使用交流电源还是直流电源,或者是使用电池等移动电源。

13.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通讯模块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案、维护和保养的建议、升级或改进的建议等。

第六部分 技术规格书

第六部分 技术规格书

第六部分技术规格书1.总则1.1工程概况路转向北,沿刘庄子路转向西,下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后,终点设在抗战雕塑园西侧,五环路东侧。

线路全长49.85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9座地下车站,其中换乘车站12座,平均站间距1.69km。

(2)车站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9座地下车站。

(3)车辆段及停车场北清路南侧设北安河车辆段一处,榆树庄设停车场一处。

(4)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设于小营第二控制中心,在北安河车辆段设备用控制中心。

(5)车辆车辆选用A型车,初期配车63列,初、近、远期统一采用8辆单元编组(6动2拖),受流方式采用DC 1500V架空接触网。

(6)行车组织采用单一长交路,最小行车间隔初期为3分钟、近期为3分钟、远期为2.5分钟,线路及系统预留2分钟行车间隔的能力。

1.2合同范围本次合同范围为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国家图书馆站换乘通道内的自动人行道的供货及安装工程,包含如下相关工作:(1)本次合同范围内的所有项目管理工作。

(2)卖方根据买方需求及工程需要提供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料、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测试设备。

(3)卖方提供本次合同范围内的全部设备、材料、设备附件及运营维护所需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测试耗材;工程所有前期准备、设计联络、优化设计、设备材料设计选型、制造采购、配合监造、检验、出厂验收、接口调试、运输仓储、开箱检查、施工安装、接口协调、试验调试、集成服务、验收(含工程验收、政府行政许可验收等)、空载磨合运行(至少连续15天)、配合运营单位考核、培训、试运行、竣工图绘制及直至完全交接给最终用户的全部工作,规定期限内的保修、维护、培训、回访及技术咨询等服务。

(4)卖方与其他专业承包商协商合作,完成与其它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制造及调试,保证系统能满足合同文件的要求,安全可靠运行。

(5)所有的进口设备,提供商检证明,并满足北京市相关资料管理规程的要求。

(6)卖方配合设计人完成本系统及与本系统相关的深化设计工作,并提交相关设计文件。

tosa和rosa规格书

tosa和rosa规格书

tosa和rosa规格书(原创版)目录1.TOSA 和 ROSA 规格书概述2.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主要内容3.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应用领域4.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优势和特点5.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未来发展正文1.TOSA 和 ROSA 规格书概述TOSA(Technical Operating Specification Architecture)和 ROSA (Requirements Open Source Architecture)规格书是两个用于描述技术规范和要求的文档,它们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TOSA 规格书主要用于描述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而 ROSA 规格书则主要用于描述各种开放源软件系统的技术要求。

2.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主要内容TOSA 规格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其中,物理层规定了信号的调制方式、频率范围等;数据链路层规定了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网络层则规定了路由选择、传输协议等。

ROSA 规格书则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接口规范和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其中,功能需求规定了软件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服务;性能要求则规定了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接口规范则规定了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交互的接口标准;测试方法则规定了如何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3.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应用领域TOSA 规格书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ROSA 规格书则主要应用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优势和特点TOSA 和 ROSA 规格书的主要优势和特点包括:(1)规范性:TOSA 和 ROSA 规格书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技术要求和规范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

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

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⒈引言本技术规格书旨在定义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功能需求,以便供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理解和满足用户的期望。

本文档的编写基于客户对SCADA系统的需求和相关行业标准。

⒉项目背景本章节介绍SCADA系统的实施背景和目标,包括系统应用领域、现有工艺控制系统的局限性和改进的需求。

⒊系统概述此章节描述SCADA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

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架构图、系统能力和目标,以及用户所期望的结果和效益。

⒋系统需求本章节详细描述SCADA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每个功能和性能指标应具体说明,并应与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和验证。

此外,对于每个功能和性能要求,应明确指出是否是必需的或可选的。

⑴实时监控⒋⑴监测和显示⒋⑵报警和事件管理⒋⑶数据采集和记录⒋⑷远程访问和控制⑵数据分析和报表⒋⑴数据处理和分析⒋⑵报表和定制⑶安全性和权限控制⒋⑴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⒋⑵数据加密和网络安全⒋⑶数据备份和恢复⑷故障排除和系统维护⒋⑴远程诊断和故障排查⒋⑵系统维护和更新⒌硬件和软件要求⑴硬件要求⑵软件要求⑶数据通信要求⒍系统部署和集成本章节描述了SCADA系统的部署和集成过程。

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软件的配置和集成、系统与现有控制系统的接口要求等。

此外,还应包括测试和验收的流程和标准。

⒎维护和支持本章节描述了SCADA系统的维护和支持要求,包括系统的升级和维修、技术支持的响应时间要求和服务级别协议等。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1:名称和解释。

⑵法律名词2:名称和解释。

⒐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

通讯模块技术规格书一、引言通讯模块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扮演着数据传输和接收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讯模块的技术规格,包括硬件要求、软件要求、通信协议以及一些性能指标等。

二、硬件要求为了确保通讯模块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以下是硬件方面的要求:1. 适配性通讯模块应适配各种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

它应具备通用接口和适配器,以便与各种设备进行连接。

2. 尺寸和重量通讯模块应具备紧凑的尺寸和轻便的重量,以便于安装和携带。

同时,应考虑到模块的散热和防护措施,确保其长时间稳定运行。

3. 耐用性通讯模块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耐用性,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

它应具备防尘、防水、耐高温和抗震等功能。

4. 供电要求通讯模块应支持多种供电方式,例如直流电源、电池、太阳能等。

它应有可靠的电源管理系统,以确保连续稳定的供电。

三、软件要求1. 操作系统兼容性通讯模块应具备良好的操作系统兼容性,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上稳定运行。

它应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iOS、Android等。

2. 驱动程序通讯模块应提供相应的驱动程序,以便在各种设备上正确安装和配置。

这些驱动程序应易于安装和更新,且应提供充分的兼容性。

3. 系统稳定性通讯模块的软件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它应支持错误处理和故障恢复机制,能够自动检测和修复错误,并保持通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4. 安全性通讯模块的软件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够加密敏感信息、防止黑客攻击,并提供访问权限控制。

它还应支持数据传输和接收的完整性检查和验证。

四、通信协议通讯模块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

以下是常见的通信协议:1. 无线通信协议•WiFi:用于局域网内的无线通信。

•蓝牙:用于短距离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ZigBee:用于低数据速率下的无线通信,适用于物联网领域。

2. 有线通信协议•Ethernet:用于局域网的有线通信,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京信通信2100MHz_FDD-LTE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规格书

京信通信2100MHz_FDD-LTE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规格书

京信通信2100MHz FDD-LTE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规格书1用途京信通信2100MHz FDD-LTE数字光纤直放站是一种直接耦合基站信号,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将信号传输至射频拉远单元进行覆盖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整机系统由数字接入单元,以下简称“近端机”和射频拉远单元,以下简称“远端机”组成。

该产品是基于采用数字中频技术的光纤传输,克服模拟光纤传输时信号的信噪比恶化的缺点,具有大动态、低噪声的优点,并且在数字中频的基础上开发多种功能,比如菊花链组网、星型组网、混合组网、环形组网、远端光旁路备份切换扩展功能、近端备份切换扩展功能、以太网接口、远程下载以及时延校准等功能。

2功能1)工作频段为上行1920MHz~1940 MHz,下行2110 MHz ~2130 MHz。

2)工作带宽20 MHz。

3)最大下行输出功率分为40W、60W功率等级。

4)下行采用数字预失真技术。

5)利用光纤传输,传输距离最远可达20km,信号在光纤传输时无损耗。

6)没有收发天线隔离问题,用户天线架设灵活,根据覆盖区域可选择定向或全向覆盖天线。

7)系统由近端机和远端机组成,支持星型、菊花链型、环型和混合型组网。

8)支持自动或手动时延校准,有效防止链型结构覆盖的同频干扰。

9)整机分室内机型和室外机型。

10)具备软件远程下载功能。

11)支持近端备份扩展功能。

12)远端光旁路备份切换扩展功能。

13)采用满足CPRI标准的HDLC进行远程监控通信,性能稳定。

14)本地监控功能(OMT):通过便携电脑对近端机或远端机进行增益设置及设备状态和工作参数查询,以及监控软件的更新下载,并且可以对主机和数字板分别进行复位设置。

同时用户可在近端机或远端机完成端对端的设置与查询。

15)配套完善的网管系统(OMC),通过近端机内置的CDMA MODEM或以太网与OMC建立远程通信,设备监控数据的远程传送采用“CDMA 1x PS域数传”或“CDMA短信”方式或以太网传输方式。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第1章通信系统10.1 概述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

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

(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

(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通信系统10.1 概述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

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

(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

(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g.处理机的处理能力。

h.设备机械结构。

i.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电源)。

j.接地要求。

l.技术规格书没有提到而承包人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问题。

k.验收测试标准。

9)承包人单位资格要求:(1)承包人需提供营业执照、银行资信及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

(2)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3)设备厂家必须在合同签定2年内在中国境内设有售后服务中心及相应的零配件库。

10)发包人保留对文件的解释和修改权。

11)签订合同时,发包人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设备。

12)依据的标准:(1)《港口地区有线电话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JTJ/T434-96(2)《甚高频海岸电台工程设计规范》JTJ/T434-99(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4)《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00410.2 工程范围港区通信分为港区通信、管理区管网、现有7万吨级码头改造通信线路和建筑物通信。

10.2.1港区通信范围1)自动广播系统;2)无线集群调度通信系统;3)VHF无线电台系统;4)自动电话系统;5)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6)港区室外通信线路。

7)管理区通信管网8)7万吨级码头改造通信线路10.2.2建筑物通信范围1)楼内综合布线系统;2)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综合楼);3)显示屏系统(综合楼);4)楼内通信管线;5)门禁系统;6)电视用户分配系统7)视频监控系统(联检楼)各单体建筑物功能不同,采用的通信系统也不同。

上述通信系统中在括号内标有建筑物名称的,表示除设有未标建筑物名称的通信系统外,还设有标注建筑物名称的通信系统项。

10.2.3港区通信分界面1)港区室外通信线路分界界面:(1)与市政的分界界面:以管理区以北、港区红线附近市话局接口井TR101为界,港区通信负责通信井TR101(含TR101井)至港区的管网,通信井TR101以外管线由电信公众网负责。

(2)港区通信负责为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用户通信配线,电信公众网负责将自动电话系统中继线连接至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中继端口。

(3)与港区铁路的分界界面:以铁路区管理用房外的通信井TR117为界;港区通信负责港区至通信井TR117(含TR117)的管网,从通信井TR117至铁路的通信线路由铁路区负责。

港区通信负责将通信电缆配置到管理用房,铁路其它用户电缆均由铁路负责。

(4)港区室外通信线路与管理区的分界界面:以通信井TR103和TR102为界,港区通信负责通信井TR103和TR102以西的通信线路;管理区负责管理区内和综合楼至通信井TR103和TR102(含TR103和TR102)的通信线路。

港区通信电缆引自通信机房电缆配线架。

(5)7万吨级码头改造工程分界界面:以转运站M2为界,改造工程负责7万吨级码头至M2转运站的通信线路。

3)各单体建筑物内的通信系统及通信线路均由各单体建筑物负责。

4)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内容由相关建筑物负责,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由社会广电部门的负责。

5)由发包方负责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报港区无线集群对讲通信系统和VHF的频率等事宜。

10.3 通信设备需满足的环境条件室外温度:-20℃~+50℃;室内温度:-10℃~+40℃;相对湿度: 100%;空气中含有较高盐雾和粉尘;室外通信设备应满足55m/s风速。

10.4 自动广播系统10.4.1概述为了在输煤卸船、转运等生产作业过程中,使输煤控制室与各作业点能保持通信联络,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作业效率,设计并提供一套流程作业广播系统。

该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配合,除完成各作业点及流动作业人员间的语音调度通信外,对码头前沿和廊道堆场的区域进行广播及PLC的流程自动广播。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通信广播系统设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还包括了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等。

系统的各个构成单元以及各种安装件均采用模块化标准规格结构,可根据要求灵活组合,扩展容易,能很方便地适应各种不同场合需求。

10.4.2流程作业广播功能广播系统实现装卸作业中操作流程自动播放,为装卸系统设置一套专用的自动广播系统。

主终端设在中央控制室的操作间,扬声器安装在各层转运站、变电所、泵房和皮带走道(每隔100米),室外安装号角式扬声器。

广播系统具有分区广播功能,可单独对码头前沿、堆场进行广播。

按照具体使用功能,设计流程作业广播分为6个独立的流程作业广播区域。

每区域可分别播送不同的管理广播服务信息;根据控制系统选定的流程,实时对作业区域进行自动广播, CCR操作人员可以取消自动广播,可以人工对全区或者某一作业分区进行广播。

实现堆场每条皮带机都能分别与卸船线、装车线的自动流程语音广播。

流程作业广播系统应具有成熟、稳定、先进、可扩展的特点,能够满足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要求。

10.4.3紧急广播功能具有自动/手动强切功能:一旦紧急广播被遥控话筒或其它外接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启动,公共广播系统的其它功能(背景音乐、流程广播等)将被暂停。

系统仅执行预录的消防自动语音广播(警告和疏散广播)或消防话筒的手动广播,直到紧急广播状态解除。

紧急广播系统设备本身不应配置其它任何电源开关,以防止关闭设备电源,能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可立即执行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应具备系统检测功能且该功能为标准配置,通过该检测设备能使系统操作人员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能运转正常。

本系统的号角线缆、通讯信号线缆和消防联动线缆均采用常规通用线缆。

10.4.4系统配置要求1)系统软件要求流程作业广播系统应具有独立管理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安装流程广播管理软件,通过管理软件方便的对流程、音频文件进行更改、配置;根据流程的更新定期不断推出新的控制及播放软件版本,免费为用户扩容及版本升级。

2)系统设备配置要求调度广播系统应设置广播控制主机两台(主备),具体品牌和型号须经发包人认可。

广播控制主机与生产相关系统连接,接收自动流程广播发出的信号;广播控制主机上安装流程自动广播软件,方便对广播流程的配置、更改;分区矩阵要求能改达到分区10个以上,对功放设备进行管理;扬声器要求布置在码头、堆场、皮带沿线、转接机房内外、变电所室外等,在适当位置单体内设置功率放大器用于本区域的扬声器的输出。

皮带机沿线要求每条皮带两侧指向堆场方向布置扬声器;扬声器的防护等级为IP66,须选用DNH或其它等同产品,具体品牌及数量需经发包人认可。

3)主要技术规格自动广播输出通道数量:单主机最大可支持10通道音频输出;分区矩阵规格:分区数≥10;频响:20Hz~20kHz +1/-3dB;立体声通道隔离:>80dB@1kHz;共态抑制比:>75dB@20Hz-20KHz;误差:±0.1;扬声器功率: 15W/30W;SPL/1W/1m: 110dB;有效频率范围:310-8000Hz;防护等级:IP66。

功放采用定压输出功放。

10.4.5设备配置表10.4.5-1 自动广播系统设备配置表10.4.6检验及试验出厂时应对提供的设备进行检测并保证设备的完好,机柜、机箱在出厂时应保证内部设备安装齐全、接线正确、布线整齐、安装牢固,系统调试完成时应保证系统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10.5 无线集群对讲通信系统10.5.1内容描述1)为码头、堆场以及其他相关作业场所提供专业的无线集群对讲移动通信服务。

新建1套400~530MHz数字无线集群对讲单基站通信系统(具体频率由建设单位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报批确定),覆盖半径3~4km。

并配置调度台1套,22套车载台;30套手台。

2)开放4个信道,用于语音和数据的中继转发。

分为管理区1~2个通话组、堆场区1~2个通话组、码头前方区域1个通话组、港区铁路区1个通话组,并为远期发展预留1-2个通话组。

3)400~530MHz无线集群对讲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

4)以数字端口与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联网,实现港区有、无线通信的无缝联接。

5)基站设备设在港区综合楼与VHF同机房布置,调度台可设在调度中心,与基站连接。

调度控制室应为集群对讲系统预留1个坐席。

基站天线设备安装在综合楼顶。

室外天线设施应能承受各个风向风速55m/s的风。

10.5.2基站技术要求1)数字收发信机:(1)模块化结构,适应港区发展扩容。

全频段覆盖、高性能、高可靠性。

(2)TDMA(时分多址) 2时隙工作。

(3)具有网络接口和USB接口支持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开发调度软件实现数据、短信等应用。

(4)支持双机热备份:当主机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机工作。

(5)支持远程诊断和控制软件RDAC,可以实现收发信机远程监控。

2)数字集群通信基站系统应具有单呼、组呼、全呼功能。

单呼或组呼时,不得干扰其它信道用户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