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精选14篇)

《物种起源》绪论(精选14篇)《物种起源》绪论篇1【教学目的】阅读目标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1.板书课题投影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
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生物学教材《物种起源》的绪论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背景、达尔文的生平及研究经历、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物种起源的过程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认识物种起源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背景,知道达尔文的生平及研究经历。
2.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理解物种起源的过程。
3. 学会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物种起源的过程。
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的分析,物种起源的机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物种起源》绪论部分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知识讲解:(1) 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背景:介绍生物进化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解决什么问题。
(2) 达尔文的生平及研究经历:介绍达尔文的生平,他的研究经历以及《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
(3) 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素: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 物种起源的过程:讲解物种起源的过程,包括物种的形成、物种的灭绝和生物的多样性的形成。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和物种起源的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生物进化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背景达尔文的生平及研究经历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物种起源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背景。
2. 请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生平及研究经历。
3. 请解释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理解“物种起源”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生物进化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物种起源》绪论部分,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查尔斯·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遗传学等。
c. 探讨生物进化的机制,如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生物进化案例,如恐龙化石、现代鸟类的羽毛等。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对生物进化的看法。
6. 总结:强调生物进化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物种起源》绪论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物进化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以及生物分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物分类学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种、属、科、门等。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概括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两个观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3.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一.导入:19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森林里,一个大学生正围着一颗老树转悠。
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面蠕动,便急忙拨开树皮,只见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
大学生立即抓住这两只虫子,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他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
看着这些奇特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他只顾看着手里的甲虫,早把嘴里的甲虫给忘记了。
嘴里的甲虫终于憋不住了,它放出了一股辛辣的毒液,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
他这才想起嘴里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中,然后洋洋得意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日后的“进化论之父”--达尔文。
请看达尔文的像片。
……这只幸运的甲虫后来也被命名为“达尔文虫”。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
二.走近作者达尔文。
除了老师刚才讲的,还有谁知道达尔文的有关情况?……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
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教师补充:达尔文本来是个神学论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神创造的,物种时不变的。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教案:《物种起源》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生物学教材《物种起源》的绪论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生物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过程,知道达尔文及其代表作《物种起源》。
2. 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理解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能够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过程。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生物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物种起源》绪论部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 回顾:复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特征、生物分类等。
3. 主体内容讲解:a. 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介绍达尔文及其代表作《物种起源》,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
b. 生物进化的证据:讲解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
c. 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分析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2. 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胚胎学证据3. 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过程。
2. 列举三种生物进化的证据,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解释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答案:1. 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过程: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自然选择的原则。
3.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重点:1. 达尔文的生平和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2. 自然选择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机制。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及其解释。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物种起源》。
2.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知识。
二、作者简介(5分钟)1. 介绍查尔斯·达尔文的生平和对生物进化的研究。
2. 强调《物种起源》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生物进化的概念(10分钟)1. 解释生物进化的概念:物种的变化和适应。
2. 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
四、自然选择的原则(15分钟)1. 阐述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2. 解释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机制。
3. 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五、生物进化的证据(10分钟)1. 介绍化石证据:古老和现代生物的差异。
2. 解释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证据:同源器官和胚胎发育。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证据对生物进化的支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物种起源》的绪论,让学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生物进化的证据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释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机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的知识。
六、生物进化的证据(续)教学内容:1. 生物地层学的证据:不期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变化。
2. 生物分布的证据: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1. 介绍生物地层学的证据,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不期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地层学对研究生物进化的意义。
2. 讲解生物分布的证据,分析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布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掌握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3. 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查尔斯·达尔文,英国自然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2. 出版背景:19世纪中期,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3. 历史意义: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过程的革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达尔文及其著作《物种起源》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达尔文及其生平事迹。
2. 讲解:讲解《物种起源》的出版背景及历史意义。
3.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1. 课后阅读:《物种起源》第一章,了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2. 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方法。
3. 小组报告:选取一种生物,分析其进化过程及证据。
第二章: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如种群、遗传、自然选择等。
2. 理解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遗传:生物进化中的基因传递。
3.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回顾上一章《物种起源》绪论的内容。
2. 讲解:讲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如鸟类起源、哺乳动物演化等。
五、作业与评价1. 课后阅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2. 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3. 小组报告:选取一种生物,分析其进化过程及驱动力。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2. 掌握生物进化证据的解读方法。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理解和运用。
2. 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物种起源》。
2. PPT课件。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PPT课件,展示《物种起源》封面和作者达尔文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物种起源》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物种起源》绪论部分,了解书的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通过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物种起源》绪论作者:达尔文出版时间:1859年生物进化概念: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改变意义:生物适应环境,物种多样性形成证据:化石六、教学章节:生物进化的实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 教学难点: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教材《物种起源》。
5.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b.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如何影响生物进化的。
c.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进化理论对生物进化实质的理解,强调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一种看法?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
5、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三、本文特色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布置作业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动
个案补充
一、导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四)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1—4)
整理成书的过程(1)
提前发表的原因(2)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二)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三)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五)具体分析
1、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2、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结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研习课文:
(一)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时NO:主备人:马从朱胜利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课题
《物种起源》绪论(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意,概括要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感受科技说明文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
训练并提高学生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课时NO:主备人:马从朱胜利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课题
《物种起源》绪论(一)
教学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教学方法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案补充
一、分析第一部分
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二、评讲:
二、分析第二部分
1、第5段的关键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