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基础

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基础
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基础

第六章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基础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将城市道路相互连接起来构成道路交通网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造成车流中断、事故增多、延误严重的问题所在,是城市交通运输的瓶颈。一般而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要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交通信号控制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充分发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交通信号控制是指利用交通信号灯,对道路上运行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指挥。交通信号控制也可以描述为:以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为基础,通过合理控制路口信号灯的灯色变化,以达到减少交通拥挤与堵塞、保证城市道路通畅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等目的。其中,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是描述交通性能指标(延误时间、停车次数等)随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信号周期、绿信比和信号相位差),交通环境(车道饱和流量等),交通流状况(交通流量、车队离散性等)等因素变化的数学关系式,它是交通信号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也是交通工程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主要针对建立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对交通信号控制的理论基础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

6.1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的集结点、交通流的疏散点,是实施交通信号控制的主要场所。根据交叉口的分岔数平面交叉口可以分为三岔交叉口、四岔交叉口与多岔交叉口;根据交叉口的形状平面交叉口可以分为T型交叉口、Y型交叉口、十字型交叉口、X型交叉口、错位交叉口、以及环形交叉口等。

6.1.1交通信号与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是指在道路上向车辆和行人发出通行或停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灯色信息,主要分为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和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信号灯则是指由红色、黄色、绿色的灯色按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显示交通信号的装置。世界各国对交通信号灯各种灯色的含义都有明确规定,其规定基本相同。我国对交通信号灯的具体规定简述如下:对于指挥灯信号: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对于车道灯信号:

1、绿色箭头灯亮时,本车道准许车辆通行;

2、红色叉形灯亮时,本车道不准车辆通行。

对于人行横道灯信号:

1、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2、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6.1.2信号相位与控制步伐

在空间上无法实现分离的地方(主要是在平面交叉口上),为了避免不同方向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通过在时间上给各个方向交通流分配相应的通行权。例如,为了放行东西向的直行车流且同时避免南北向的直行、左转车流与其发生冲突,可以通过启亮东西向的绿色直行箭头灯将路口的通行权赋予东西向直行车流,启亮南北向的红灯消除南北向直行、左转车流对东西向直行车流通行的影响。

对于一组互不冲突的交通流同时获得通行权所对应的信号显示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信号相位,简称为相位。可以看出,信号相位是根据交叉口通行权在一个周期内的更迭来划分的。一个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在一个周期内有几个信号相位,则称该信号控制方案为几相位的信号控制。图6-1就是一个采用四相位信号控制的控制方案。一个路口采用几相位的信号控制应由该路口的实际交通流状况决定,十字路口通常采用2~4个信号相位。如果相位数设计得太少,则不能有效地分配好路口通行权,路口容易出现交通混乱,交通安全性下降;如果相位数设计得太多,虽然路口的交通次序与安全性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相位之间进行转换时都会损失一部分通行时间,过多的相位数会导致路口的通行能力下降,延长司机在路口的等待时间。

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第四相位

图6-1 四相位信号控制方案实例

为了保证能够安全地从一个信号相位切换到另一个信号相位,通常需要在两个相邻的信号相位之间设置一段过渡过程,例如对于图6-1所示的信号控制方案而言,从第一信号相位切换到第二信号相位,中间可能需要设置东西向绿色直行箭头灯闪烁、东西向黄灯亮、路口所有方向红灯亮等过渡过程。对于某一时刻,路口各个方向各交通信号灯状态所组成的一组确定的灯色状态组合,称为控制步伐,不同的灯色状态组合对应不同的控制步伐。因此一个信号相位通常包含有一个主要控制步伐和若干个过渡性控制步伐。控制步伐持续的时间称为步长,一般而言主要控制步伐的步长由放行方向的交通量决定,过渡性控制步伐的步长取值为2~3秒。

6.1.3交通信号控制参数

1. 时间参数

(1)信号周期

信号周期是指信号灯色按设定的相位顺序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个循环内各控制步伐的步长之和,用C 表示。信号周期是决定交通信号控制效果优劣的关键控制参数。倘若信号周期取得太短,则难以保证各个方向的车辆顺利通过路口,导致车辆在路口频繁停车、路口的利用率下降;倘若信号周期取得太长,则会导致司机等待时间过长,大大增加车辆的延误时间。一般而言,对于交通量较小、相位数较少的小型路口,信号周期取值在70秒左右;对于交通量较大、相位数较多的大型路口,信号周期取值则在180秒左右。

(2)绿信比

绿信比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某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的比值,用λ表示。

C

t EG =

λ (6-1) 式中,t EG 表示有效绿灯时间。 某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是指将一个信号周期内该信号相位能够利用的通行时间折算为被理想利用时所对应的绿灯时长。有效绿灯时间与最大放行车流率(饱和流量)的乘积应等于通行时间内最多可以通过的车辆数。有效绿灯时间等于绿灯时间与黄灯时间之和减去部分损失时间,也等于绿灯时间与前损失时间之差再加上后补偿时间(后补偿时间等于黄灯时间减去后损失时间)。

BL Y FL G BC FL G L Y G EG t t t t t t t t t t t -+-=+-=-+= (6-2)

式中,t G 表示绿灯时间;t Y 表示黄灯时间;t L 表示部分损失时间;t FL 表示前损失时间;t BC 表示后补偿时间;t BL 表示后损失时间。

部分损失时间是指由于交通安全及车流运行特性等原因,在相位可以通行的时间段内

没有交通流运行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时间。部分损失时间由前损失时间和后损失时间两部分组成。前损失时间是指绿灯初期,由于排队车辆需要起动加速、驶出率较低所造成的损失时间。在绿灯初期车流量由小变大,由零逐渐上升到最大放行车流率。后损失时间是指绿灯时间结束时,黄灯期间停车线后的部分车辆已不许越过停车线所造成的损失时间。后补偿时间是指绿灯时间结束时,黄灯初期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所带来的补偿时间。后损失时间与后补偿时间之和等于黄灯时间,恰恰也正反映了黄灯的过渡性与“两面性”。在黄灯期间车流量由大变小,由最大放行车流率逐渐下降到零。

绿信比是进行信号配时设计最关键的时间参数,它对于疏散交通流、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等待时间与停车次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一信号相位的绿信比越大则越有利于该信号相位车辆的通行,但却不利于其它信号相位车辆的通行,这是因为所有信号相位的绿信比之和必须小于1。

(3)最短绿灯显示时间

最短绿灯显示时间是指对各信号相位规定的最低绿灯时间限值,用G m表示。规定最短绿灯显示时间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如果绿灯信号持续时间过短,停车线后面已经起动并正在加速的车辆会来不及刹车或者使得驾驶员不得不在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来个急刹车,这都是相当危险的,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在定时信号控制交叉口,需要根据历史交通量数据确定一个周期内可能到达的排队车辆数,从而决定最短绿灯显示时间的长短;在感应式信号控制交叉口,则需要根据停车线与车辆检测器之间可以容纳的车辆数确定最短绿灯显示时间的长短。

(4)绿灯间隔时间

绿灯间隔时间是指一个相位绿灯结束到下一相位绿灯开始的这中间一段时间间隔,用I表示。设置绿灯间隔时间主要是为了确保已通过停车线驶入路口的车辆,均能在下一相位的首车到达冲突点之前安全通过冲突点,驶出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即相位过渡时间,通常表现为黄灯时间或黄灯时间加上全红时间。全红是指路口所有方向均显示红色信号灯,全红时间是为了保证相位切换时不同方向行驶车辆不发生冲突、清除交叉口内剩余车辆所用时间。

为了避免前一相位最后驶入路口的车辆与后一相位最先驶入路口的车辆在路口发生冲突,要求它们驶入路口的时刻之间必须存在一个末首车辆实际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由基本间隔时间和附加路口腾空时间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间隔时间是由车辆的差异性和运动特性决定的时间量,其大小一般取值为2~3秒;附加路口腾空时间则是由路口特性决定的时间量,其大小大体上可以根据两股冲突车流分别从各自停车线到达同一冲突点所需行驶时间差来确定。在定时控制中,绿灯间隔时间可取为末首车辆实际时间间隔;而在感

应控制中,如果在停车线前埋设了检测线圈,则该线圈可以测量到前一相位最后车辆离开停车线与前一相位绿灯结束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得到绿灯间隔的可压缩时间,因此此时的绿灯间隔时间可取为末首车辆实际时间间隔与绿灯间隔可压缩时间之差,从而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5) 损失时间

损失时间是指由于交通安全及车流运行特性等原因,在整个相位时间段内没有交通流运行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时间,用l 表示。损失时间等于绿灯显示时间与绿灯间隔时间之和减去有效绿灯时间,等于绿灯间隔时间与后补偿时间之差加上前损失时间,也等于部分损失时间与全红时间之和。

()R L L Y G G FL BC EG G t t t t t I t t t I t I t l +=-+-+=+-=-+= (6-3)

式中,t R 表示全红时间。

对于一个信号周期而言,总的损失时间是指所有关键车流在其信号相位中的损失时间之和,用L 表示。而关键车流是指那些能够对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信号配时设计起决定作用的车流,即在一个信号相位中交通需求最大的那股车流。交叉口总的绿信比是指所有关键车流的绿信比之和,即所有关键车流的有效绿灯时间总和与信号周期之比值,可以用公式(6-4)表示:

C

L C n k k -=

∑=1λ (6-4) 利用图6-2可以直观地反映以上各时间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图6-2 获得通行权的车流在其相位期间通过交叉口的流量图示

图中,t 0对应绿灯启亮时刻,t 2对应放行车流率达到饱和流量的时刻,t 3对应黄灯启亮

时刻,t 5对应红灯启亮时刻。在t 0至t 2时间段,即放行车流率未达到饱和流量期间,放行车流率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该时间段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可以等效于以饱和流量放行时在t 1至t 2时间段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即等于以t 1至t 2为底、以饱和流量为高所构成的虚线框的面积,因此图中t 0至t 1的线段长为前损失时间。类似可以推知t 3至t 4的线段长为后补偿时间,t 4至t 5的线段长为后损失时间。

2. 交通流参数

(6) 交通流量

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到达道路某一截面的车辆或行人数量,用q 表示。到达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到达停车线的车辆数,其主要取决于交叉口上游的驶入交通流量,以及车流在路段上行驶的离散特性。交通流量通常随时间随机变化,且变化规律比较复杂,既包括规律性的变化,也包括非规律性的变化,换而言之,交通流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将围绕某一平均值上下波动。

(7) 饱和流量

饱和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交叉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即排队车辆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停车线的稳定车流量,用S 表示。饱和流量取决于道路条件、车流状况以及配时方案,但与配时信号的长短基本无关。具体而言,影响道路饱和流量大小的道路条件主要有车道的宽度、车道的坡度,影响道路饱和流量大小的车流状况主要有大车混入率、转弯车流的比率、车道的功能,影响道路饱和流量大小的配时方案主要指信号相位的设置情况。

饱和流量值应尽量通过现场实地观测求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设计一个新的交叉口时,由于无法使用实测的方法求得饱和流量值,此时可以使用一些公式或图表来近似求取道路的饱和流量值。常用的计算方法有韦伯斯特法、阿克塞立科法、折算系数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等。

(8)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在现有道路条件和交通管制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行驶时,单位时间内一条道路或道路某一截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用Q 表示。其中,“现有道路条件”主要是指道路的饱和流量,“交通管制”主要是指交叉口的绿信比配置,而“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对应于饱和流率。通行能力与饱和流量、绿信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6-5)表示:

C

t S S Q EG ?=?=λ (6-5) 可以看出,交叉口各方向入口道的通行能力是随其绿信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可

以调节的参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加大交叉口某信号相位的绿信比也就是加大该信号相位所对应的放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更多数量的车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某一信号相位绿信比的增加势必造成其它信号相位绿信比的下降,从而导致其它信号相位所对应的放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应下降。

(9) 车道交通流量比

车道交通流量比是指道路的实际流量与饱和流量之比,用y 表示。

S

q y = (6-6) 可以看出,车道交通流量比是一个几乎不随信号配时影响的交通参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路的拥挤状况,是进行信号配时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10) 临界车道组交通流量比

临界车道组交通流量比又称相位交通流量比,是指某信号相位中车道交通流量比的最大值,即关键车流的交通流量比。将信号周期内所有相位所对应的关键车流的交通流量比累加,即为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比,用Y 表示。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比与临界车道组交通流量比是影响信号配时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将决定信号周期大小的选取,后者则决定各相位绿灯时间的合理分配。

(11) 饱和度

道路的饱和度是指道路的实际流量与通行能力之比,用x 表示。

λ

y t C S q Q q x EG =?== (6-7) 从上式可以看出,①当道路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即q Q >时,其饱和度1

交叉口的总饱和度是指饱和程度最高的相位所达到的饱和度值,而并非各相位饱和度之和,用X 表示。对于某一确定的信号周期,当调节各个信号相位的绿信比使得各股关键车流具有相等的饱和度时,交叉口的总饱和度将达到最小值,此时公式(6-8)成立:

C

L C Y y y x y x y x X n k k n k k n n n -=========∑∑==1122211

λλλ (6-8) 式中,x 1、x 2、…x n 分别表示各关键车流的饱和度。从交叉口总饱和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如果交叉口总的绿信比小于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比,则说明该交叉口的总饱和度必将大于1,不具备足够的通行能力。

3. 性能指标参数

(12) 延误时间

车辆的延误时间是指车辆在受阻情况下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与正常行驶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

由于单位时间段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数和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间间隔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在每个信号周期内总有一部分车辆在到达交叉口停车线之前将受到红灯信号的阻滞,行驶速度降低,甚至被迫停车等待,并在等候一段时间后通过起动加速,逐渐穿过交叉口。图6-3描述了车辆在到达停车线前由于受到红灯信号的影响,逐渐减速停车,并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加速起动通过交叉口的全过程。

124563

图6-3 交叉口受阻滞车辆的行驶时间-距离图示

图中,t 1对应车辆受红灯信号影响开始减速的时刻,t 2对应车辆若不受红灯信号影响正常行驶到停车位置的时刻,t 3对应车辆经过减速实际行驶到停车位置的时刻,t 4对应车辆起动加速的时刻,t 6对应车辆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的时刻。可以看出,在t 1至t 3时间段,车辆处于减速运动过程,t 1至t 2线段长等于车辆以正常行驶速度从开始减速的位置行驶到停车位置所需的时间,t 2至t 3线段长即为车辆减速延误时间;在t 4至t 6时间段,车辆处于加速运动过程,t 5至t 6线段长等于车辆以正常行驶速度从开始加速的位置行驶到车辆加速

到正常行驶速度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 4至t 5线段长即为车辆加速延误时间。在t 3至t 4时间段,车辆处于停车等待状态,t 3至t 4线段长即为车辆停驶延误时间。由车辆延误时间的定义可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将由“减速延误时间”、“停驶延误时间”与“加速延误时间”三部分构成,可以用图中t 2至t 5的总线段长表示。假设车辆的平均加速度为±a ,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为V C ,那么在交叉路口受信号控制影响而被迫停车的车辆的平均减速延误时间与平均加速延误时间之和a

V a V a V d C C C h =+=

22,也称之为平均车辆一次完全停车所对应的“减速—加速延误时间”。

交叉口总的延误时间是指所有通过交叉口的车辆的延误时间之和,用D 表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则是指通过交叉口的车辆的延误时间平均值,用d 表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是一个评价交叉口运行效果和衡量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服务水平是指司机和乘客对道路交通运行所要求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美国将服务水平划分为A 、B 、C 、D 、E 、F 共6个等级。考察服务水平的因素主要有:1)表征车辆行驶受阻情况的延误时间与停车次数;2)车辆的行驶速度与行程速度;3)车辆行驶的自由度;4)行车的安全性;5)行车的舒适性与方便性;6)行车方面的经济性。其中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的大小与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高低关系最为密切。美国给出了服务水平和平均延误时间的对照表,如表6-1所示。

服务水平与平均延误时间关系对照表 表6-1

(13) 停车次数

车辆的停车次数(停车率)是指车辆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受信号控制影响而停车的次数,即车辆在受阻情况下的停车程度,用h 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受阻车辆受到交叉路口信号阻滞时都会完全停顿下来,有部分车辆可能在车速尚未降到0之前又加速至原正常行驶车速而驶离交叉路口。因此根据车辆在受阻情况下的停车可分为完全停车与不完全停车两种。

图6-4表示了三种不同的车辆受阻行驶情况。对于情况(A ),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为0后,车辆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止等待,再加速通过路口;对于情况(B ),车辆的行驶速度刚降为0,又立即加速通过路口;对于情况(C ),车辆的行驶速度未降为0,就又加速通过

路口。我们把(A )、(B )两种情况称为一次完全停车,把情况(C )称为一次不完全停车。

(A )(B )(C )图6-4 完全停车与不完全停车

从图6-4我们可以看出,判断受阻车辆是否构成一次完全停车可以通过比较车辆的延误时间与平均车辆一次完全停车所对应的“减速—加速延误时间”的大小来确定,即只要满足d ≥d h ,受阻车辆就构成一次完全停车。对于d <d h 的情况,虽然受阻车辆可能没有完全停顿下来,但由于车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滞,构成了一次不完全停车,故应将其折算为“一定程度”的停车,折算系数为d /d h 。因此车辆延误时间与停车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公式(6-9)表示:

?????=h

d d h 1 h h d d d d <≥ (6-9) 交叉口总的停车次数是指所有通过交叉口的车辆的停车次数之和,用H 表示;交叉口的平均停车次数则是指通过交叉口的车辆的停车次数平均值,用h 表示。平均停车次数也是一个衡量信号控制效果好坏的重要性能指标。减少停车次数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减小车辆轮胎和机械磨损、减轻汽车尾气污染、降低司机和乘客的不舒适程度,同时确保交叉口的行车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辆车而言,其延误时间越小,则停车次数也越小;而对于一个交叉口而言,其总的延误时间越小,其总的停车次数未必越小。这是完全由公式(6-9)所决定的。因此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与交叉口的平均停车次数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性能指标来评价交通控制系统运行的优劣。

在交通信号控制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当中,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是反映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动态特性和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四个基本参数。交通信号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寻求较大的通行能力、较低的饱和度,从而使得通过交叉口的全部车辆总延误时间最短或停车次数最少。

6.2交通信号控制的设置依据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平面交叉路口都需要安装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信号控制。实践证明,在某些不宜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实施交通信号控制,反而会带来不良的控制效果。因此,平面交叉路口采用何种控制方式是一个有必要仔细研究的问题,需要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平面交叉路口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停车让路控制、减速让路控制、信号控制、交通警察指挥控制。停车让路控制与减速让路控制是利用特定的交通标志对通过路口的支路车辆进行通行控制;信号控制是利用交通信号灯对通过路口的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进行通行控制;交通警察指挥控制则是通过交通警察在路口的现场指挥对通过路口的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进行通行控制。

停车让路控制要求支路车辆驾驶员必须在停止线以外停车观望,确认安全后,才可以通行。停车让路控制主要应用于以下一些情况:(1)支路上的交通流量大大低于干道上的交通流量;(2)从支路上的车辆来看,视距、视野不太良好;(3)干道上的交通流复杂,车道多或是转弯车辆多。在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路口处,支路进口应有明显的“停”的交通标志。

减速让路控制要求支路车辆驾驶员应减速让行,观察干道行车情况,在确保干道车辆优先的前提下,认为安全时方可续行。减速让路控制主要应用在支路进口视线良好且主干道交通流量不大的交叉路口。在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路口处,支路进口应有明显的“让”的交通标志。

交通警察指挥控制要求驶入交叉口的车辆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依次通行。与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相比,交通警察指挥控制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交通控制方式,但由于我国交叉口处的人车混行现象十分突出,城市居民的交通意识十分淡薄,许多驾驶员与行人在交叉口处(特别是在下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对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根本不予理睬,随意行驶与横穿马路,因此交通警察指挥控制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交通警察指挥控制有利于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对于暂时性交通流波动的出现具有很好的疏导作用,主要应用于以下一些特殊情况:(1)交通信号系统发生故障;(2)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出现严重交通堵塞;(3)大型活动或道路施工期间。

6.2.1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的利弊

停车让路控制与减速让路控制是保证主要道路车辆行驶通畅的两种主路优先控制方式;交通信号控制则是保证所有道路车辆依次获得交叉口通行权的控制方式,主路车辆与

次路车辆分时享有交叉口的通行权。

如果次要道路上的车辆较多,此时合理地将停车/减速让路控制设置为交通信号控制,便可以使得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上的车辆连续紧凑地通过交叉口,从而增大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改善次要道路上的通车、减少次要道路上车辆的停车与延误。如果次要道路上的车辆很少,此时不合理地将停车/减速让路控制设置为交通信号控制,则会因少量的次要道路车辆而给主要道路车辆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红灯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主要道路上车辆的停车与延误、降低路口的利用率,甚至容易在交通量较低的交叉口上(或是交通量较低的时段内)诱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当主要道路上遇红灯而停车的驾驶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看到次要道路上有车通行,就往往会引起故意或无意的闯红灯事件,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信号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在道路车辆相交叉处分配车辆通行权,使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交通流有序高效地通过交叉路口,而并非是一种交通安全措施。当然,合理设置、正确设计的交通控制信号是可以兼有改善交通安全的效果的,但这只是交通信号控制主要目标的一个副产品。

6.2.2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的理论依据

决定是否将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改变为交通信号控制方式,主要应考察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延误这两个因素:考察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下交叉口次要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其实际交通量通行的需要;交叉口控制方式改变前后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的变化。

1.停车/减速让路控制交叉口的最大通行能力

根据车辆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主要道路上的行驶车辆几乎不受次要道路上的行驶车辆的影响,而次要道路上的行驶车辆必须等到主要道路上的行驶车辆之间出现了足够大的可穿越空档时,才能通过。因此,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下,交叉口主要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近似于其饱和流量;而交叉口次要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则主要取决于其主要道路的交通量,即可以根据主要道路车流为次要道路车辆穿行提供的空档数来求出次要道路可以通行的最大车辆数。

假若交叉口主要道路行驶车辆的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则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得到交叉口次要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max Q 的计算公式如下:

36003600

1qh q 'max e

qe Q ---=τ

(6-10)

Q为次要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单位取辆/小时;q为主要道路交通量,单式中,'

max

位取辆/小时;τ为次要道路可以穿过主路车流的临界空档时距,单位取秒,通常在4.5~10s之间取值;h为次要道路车辆连续通行时的车头时距,单位取秒,通常取2~3s。利用

Q减少;公式(6-10)可以推出,当主要道路交通量q增加时,次要道路最大通行能力'

max

当次要道路可以穿过主路车流的临界空档时距τ增加时,次要道路最大通行能力减少;当次要道路车辆连续通行时的车头时距h增加时,次要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亦减少。这些变化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也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当次要道路交通量接近这个最大可通过量时,次要道路交通将严重拥挤,次要道路车辆的延误将迅速增大,此时应考虑将停车/减速让路控制交叉口改造为信号控制交叉口。

2.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

停车让路控制与减速让路控制可以大大减少主要道路车辆的延误时间,但却可能导致次要道路车辆的延误时间很大;信号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次要道路的车辆延误,但却必然造成一定的主要道路车辆延误。因此需要通过对比交叉口控制方式改变前后平均延误时间的大小,来决定交叉口是否应该采用信号控制方式。

目前在计算停车/减速让路控制交叉口延误时间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少,但能够真正实用还不多,加之交叉口交通状况的复杂多变性,因此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与信号控制方式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的对比主要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

假设主、次道路交通流量之比固定为某一比值,则交叉口分别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与信号控制方式下的交通流量-延误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用图6-5近似描述。图中,曲线A表示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下的交通流量与延误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B表示在信号控制方式下的交通流量与延误时间的变化关系。比较曲线A、B可以看出,当进入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较小时,采用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对于减小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较为有利;当进入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较大时,则适宜采用信号控制方式来减小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曲线A与曲线B的交织段则为控制方式的切换条件。

进入交叉口的总交通流量图6-5 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与信号控制方式下的交通流量-延误时间变化曲线

注意,当采用不同类型的交通信号控制(例如定时控制、感应控制、智能控制)时,其交通流量-延误时间变化曲线将会有所变化,但它们与停车/减速让路控制方式下的交通流量-延误时间变化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基本保持不变。

6.2.3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的依据标准

设置交通信号控制虽有上述理论依据,但目前尚未总结出一套公认有效的计算方法。由于世界各国的交通条件与驾驶员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国需要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在充分考虑各自的交通实际状况后,制定出各自的交通信号控制设置标准。我国于199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对于信号灯的安装就作出了如下规定:(1)当进入同一交叉口高峰小时及12h交通流量超过表6-2所列数值及有特别要求的交叉口可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

(2)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的交叉口,当道路具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道线且道路宽度大于15m时,应设置非机动车道信号灯。

(3)设置机动车道信号灯的交叉口,当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高峰小时流量超过500人次时,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4)实现分道控制的交叉口应设置车道信号灯。

(5)每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5次以上的交叉口。

交叉口设置信号灯的交通流量标准表6-2

注:①表中交通流量按小客车计算,其它类型的车辆应折算为小客车当量。

②12h交通流量为7时~19时的交通流量。

6.3关键车流的判定

6.3.1关键车流判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车流是指那些能够对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信号配时设计起决定作用的车流。由关键车流的定义可知,只要给予关键车流足够的绿灯通行时间,满足其在通行能力上的要求,那么其它各向车流的通行要求就都自然得以满足,因此关键车流也就是交通状况相对较差的车流。关键车流主要是根据各车流所要求的必要通行时间的对比结果来判定。关键车流的确定可以等效为寻找“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中的最长闭合路径,即所谓的关键路径。

以一个T 型交叉口为例,假设该交叉口共有6股不同流向的车流(分别标识为1、2、3、4、5、6)经过,每股车流都具有一条专用车道;采用三相位(分别标识为A 、B 、C )的信号控制方案。其平面结构与信号相位设计如图6-6所示:

6512

3

交叉口平面图:

412

5

1

356信号相位A 信号相位B 信号相位C

信号相位图:

4图6-6 某一T 型交叉口的平面结构与信号相位设计图示

在信号相位A 中,获得通行权的车流有1、2、5,在信号相位B 中,获得通行权的车流有1、3、4,在信号相位C 中,获得通行权的车流有5、6。车流1与车流5在一个以上的信号相位中获得通行权,又称之为搭接车流;车流2、3、4、6只在一个信号相位中获得通行权,故又称之为非搭接车流。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信号相位与各车流的对应关系用一张“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来表示,如图6-7所示。图中的圆圈表示圆圈中的序号所对应的信号相位的起始时刻,圆圈之间的箭头连线代表获得通行权的车流。

1

515

图6-7 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

从图6-7可以看出,一个信号周期既可以表示为各信号相位时间之和,也可以表示为“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中任意一条相邻的同一名称的圆圈之间的路径。从圆圈A 起始到圆圈A 结束来看,共存在3条不同路径(1→6、2→3→6、2→4→6),即T 型交叉口的信号周期=车流1的通行时间+车流6的通行时间=车流2的通行时间+车流3的通行时间+车流6的通行时间=车流2的通行时间+车流4的通行时间+车流6的通行时间;从圆圈B 起始到圆圈B 结束来看,又存在2条不同路径(3→5、4→5),即T 型交叉口的信号周期=车流3的通行时间+车流5的通行时间=车流4通行时间+车流5的通行时间;从圆圈C 起始到圆圈C 结束来看,不再存在不同路径。因此关键车流也将在(1→6)、(2→3→6)、(2→4→6)、(3→5)、(4→5)这五组车流组合中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各向车流的通行时间t i 不单单包括其绿灯显示时间t Gi ,也包含绿灯间隔时间I i ;通行时间也可表示为该向车流获得的有效绿灯时间t EGi 与该向车流的损失时间l i 之和。

i EGi i Gi i l t I t t +=+= (6-11)

为了满足各向车流通行能力的要求,各向车流的通行时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i i i i min EG i min i l C l t t t +?=+=≥01λ (6-12)

式中,t mini 1为满足车流i 通行能力要求所必要的通行时间;t EGmini 为满足车流i 通行能力要求所必要的最短有效绿灯时间;i 0λ为满足车流i 通行能力要求所必要的最小绿信比;

C 为信号周期。其中i 0λ又取决于对该向车流饱和度的实际要求,即饱和度实用限值的大小,

i 0λ由下式给出:

pi

i i x y =0λ (6-13) 由于各向车流的交通流量比y 与损失时间l 基本固定,通过公式(6-7)、(6-12)与(6-13)可以推断,当对某向车流的通行能力Q 提出一定的要求时,也就是对其饱和度实用限值与最小绿信比给予了一定的限制,此时该向车流的通行时间也应大于某一数值。

为了满足各向车流安全通行的要求,各向车流的通行时间还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i mi i i min G i min i I G I t t t +=+=≥2 (6-14)

式中,t mini 2为满足车流i 安全通行要求所必要的通行时间;t Gmini 与G mi 为满足车流i 安全通行要求所必要的最短绿灯显示时间。

综合通行能力与安全通行两方面的因素考虑,各向车流的通行时间最终应满足关系式:

{}21i min i min i min i t ,t MAX t t =≥ (6-15)

式中,t mini 为综合考虑了通行能力与安全通行要求后车流i 的必要通行时间。

对于上例,通过比较t min 1+t min 6、t min 2+t min 3+t min 6、t min 2+t min 4+t min 6、t min 3+t min 5、t min 4+t min 5的大小,可以找到对于必要通行时间要求最高的一组车流,该组车流即为关键车流。

此外,从公式(6-12)可以看到,为满足车流通行能力要求所必要的通行时间与信号周期的大小有关,因此对于不同的信号周期,其所对应的关键车流有可能不同。

6.3.2关键车流判定的通用程序

(1)进行关键车流判定必需的已知数据

对于每一股车流必须给出如下的各项基本数据,以便进行关键车流的判定。

① 信号相位的划分以及各向车流在各个信号相位中通行权的获得情况

② 绿灯间隔时间I (由基本间隔时间和附加路口腾空时间构成)

③ 最短绿灯显示时间G m (由车流状况和行人交通状况决定)

④ 损失时间l (通过1-=I l 估计或者通过FL BC t t I l +-=实测计算)

⑤ 交通流量q

⑥ 饱和流量S

⑦ 饱和度实用限值x p (根据实际要求确定)

⑧ 信号周期C

(2)关键车流判定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编制“关键车流判定表”

“关键车流判定表”是一张根据所有已知数据计算各向车流所需必要通行时间的表格。

第二步:绘制“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

“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如图6-7所示)对于迅速准确地判定关键车流是很有帮助的。其绘制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根据交叉口的信号相位划分情况,用带序号的小圆圈标识出相应的信号相位起始时刻;然后,再用箭头连线标识出各向车流的通行时间区段,例如图6-7中代表车流1的箭头连线“1”连接圆圈A 与圆圈C ,表明车流1起始于信号相位A ,终止于信号相位C ,是搭接车流;然而,当我们从上一个信号相位A 画到下一个信号相位A 时,虽然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号周期,但仍未能将全部流向的车流包括进来(如图6-7中的车流5),此时则需要再补充必要的信号相位标识(圆圈B 、圆圈C ),以便能够将所有流向的车流的通行时间区段完整地反映出来。

第三步:非搭接车流的处理

对于每一个信号相位中所包含的非搭接车流,在求出其各自所需要的必要通行时间t min 以后,比较这些t min值,并选择其中t min值最大的那股车流作为该信号相位的代表性车流,同时将其余未被选中的车流淘汰。例如在图6-7中,假如t min3> t min4,故在判定关键车流的过程中车流4可以不再予以考虑。将所有被淘汰掉的车流从“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中勾掉,重新绘制一张简化了的“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如果在全部信号相位中不存在搭接车流,那么经过上述淘汰过程之后留在简化图上的所有车流就是关键车流。

第四步:搭接车流的处理

与非搭接车流的处理方式相类似,对于具有相同通行时间区间的搭接车流,通过对其必要通行时间进行对比,找出要求必要通行时间最长的车流,舍弃其余,再重新绘制一张简化了的“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

第五步:关键车流的确定

在简化后的“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上,列举所有相邻的同一名称的圆圈之间车流组合,再寻找出对于必要通行时间要求最高的一组车流,该组车流即为关键车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需要事先确定好关键车流,根据关键车流的基本数据进行;而关键车流的确定又与信号周期的大小有关,因此关键车流的确定与信号配时关系密切,需要同步进行。通常采用的思路是:先假设一个初始信号周期,试探性地确定好关键车流,再按关键车流进行信号配时,并重新校核关键车流。初始信号周期的大小既可以通过经验估计,也可以通过实用信号周期公式(见第七章)估算。6.3.3关键车流判定实例

我们仍以6.3.1中引用过的那个T型交叉口为例,其平面结构与信号相位设计见图6-6所示。假设各向车流的相关数据如表6-3所示:

各向车流的已知交通数据表6-3

初始信号周期可以根据经验直接初选为某一数值,例如100秒,当然也可以先利用实用信号周期公式(∑∑∑∑?-=

-=p

p x S q l l C 110λ)计算出各种车流组合所要求的最短信号周期,然后选取一个略大于其最大值的数值作为初始信号周期。就本例而言,存在五组车流组合(1→6)、(2→3→6)、(2→4→6)、(3→5)、(4→5),其所对应的实用信号周期分别为1316661116161=+-+=)()-(p p p x S q x S q l l C ,3216

66333222632632=++-++=)()--(p p p p x S q x S q x S q l l l C ,251666444222642642=++-++=

)()--(p p p p x S q x S q x S q l l l C ,8015553335353=+-+=)()-(p p p x S q x S q l l C ,4515

554445454=+-+=)()-(p p p x S q x S q l l C ,因此可以选取一个比80略大的数值作为初始信号周期。假设初始信号周期取100秒。

第一步:编制“关键车流判定表”

关键车流判定表 表6-4

第二步:绘制“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

“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如图6-7所示。

第三步:非搭接车流的处理

从图6-7可以看到,车流3与车流4是出现在同一信号相位中的两股非搭接车流,它们各自所需的必要通行时间分别为:t min 3=37s 、t min 4=24s ,由于t min 3> t min 4,故可以将车流4从“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图”中勾掉,并重新绘制一张简化了的“信号相位与车流

对应关系图”,如图6-8所示:

1

515

图6-8 信号相位与车流对应关系简图

第四步:搭接车流的处理

此例中不存在具有相同通行时间区间的搭接车流,因此无需进行搭接车流的处理。 第五步:关键车流的确定

在图6-8中,共存在三组车流组合(1→6)、(2→3→6)与(3→5),它们各自所需的总的最短通行时间分别为:

42

=+=6161min min t t T )-( 74

=++=632632min min min t t t T )--( 97

=+=5353min min t t T )-( 显然)

-(53T 为所有总通行时间中最大的一个,因此可初步判定车流3与车流5为关键车流。

在确定车流3与车流5为关键车流后,应根据其基本参数(损失时间l 、交通流量比y 、最小绿信比0λ)进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并在计算与选定信号周期后,检验原先确定的各关键车流(车流3与车流5)是否仍符合关键车流的条件。经校验,如果未发现关键车流有所变化,则原定车流3与车流5为关键车流的判定仍然有效;如果发现关键车流有所变化,则应利用新确定的关键车流重复运算(重新进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与关键车流的检验)。例如在本例中,根据车流3与车流5的基本参数确定信号周期的适当取值为90秒以后,可以重新编制“关键车流校验表”进行关键车流的检验,如表6-5所示: 关键车流校验表 表6-5

交通信号灯施工方案

第一章项目简介 一、工程概况 1、本项名称:*****交通信号灯安装项目 2、工程地址: 3、合同工期。 二、工程范围: 交通信号灯安装、信号灯电缆敷设、信号灯控制系统安装。 三、项目管理目标

第二章施工组织方案与部署 第一节部署原则 1、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资、机具给该工程以充分保障,各工序管理工作应相互协助,指导好现场的施工工作,搞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2、组织各工种配合施工,穿插作业,重点部位重点赶工。以达到土建、安装及其它各工种之间互创施工条件,以确保工程总体进度。 第二节施工管理措施 为顺利实现质量目标,我们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1、将该工程列为我公司2013年的重点建设工程,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并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和公司基地设备、材料、人员、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发挥公司的优势,在各施工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对该工程实行重点政策,确保工顺利完成。 2、组建精干、高效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实行项目管理负责制,全权组织技术、质检、材料、安全、劳资、财务等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动态管理,并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全方位的目标责任管理与控制。 3、使用技术熟练,纪律严明,经过大型工程锤炼的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在该工程上进行施工,发挥我公司管理上的优势,强化职能,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节施工阶段管理方案 1、进场阶段 1.1 会同使用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堪察,合理选择信号灯桩位和线路铺设路线,绘制现场施工图纸,报请业主单位审批。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交通信号 控制系统(ATC)设计方案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概述 (1) 1.1系统简介 (1) 1.2设计原则 (2) 1.3系统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4) 2.总体设计方案 (6) 2.1控制系统总体功能 (6) 2.2通信系统总体结构 (6) 2.3通信系统主要优势 (8) 3.详细设计方案 (9) 3.1监测点设备 (9) 3.1.1设备功能描述 (9) 3.1.2监测点设备组成、结构及特点 (9) 3.2防雷保护及安全设计 (14) 3.3详细设备说明 (15) 3.3.1高清晰摄像机 (15) 3.3.2标清视频检测 (15) 3.3.3补光设备 (15) 3.3.4嵌入式存储 (15) 3.3.5 GOE210千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15) 3.3.6 POE工业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17) 3.4系统典型配置清单 (18)

1.概述 城市发展交通智能信号灯,减少道路拥堵,最终达到智能化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迎合实现绿色经济的时代潮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智能交通信号灯及网络技术,会根据路口车辆多少,自动调节时间,可减少等候时间在75%以上,从而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减少了路口的无效等候,使出行更快捷。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以往的常规摄像机是对所有通过该地点的机动车辆的车牌进行拍摄、记录与处理。由于受到图像采集设备分辨率的制约,图片仅能反映出车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等简单信息。公安执法部门对部分治安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的取证要求上,希望能掌握更详细更清楚的资料,如驾驶员的面貌特征、车内驾驶室的情况、清晰的车辆信息、货车的装载情况。采用高清晰摄像机做前端采集,可以实现所抓拍的图像中用肉眼清楚地分辨:车辆的颜色、特征、车牌的号码、车牌颜色、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 如此一来智能化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数据流量的剧增,对网络通信的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网络中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1.1系统简介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ATC) 智能化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百万像素的数字化网络摄像机(1600×1200 CCD传感器),一台摄像机覆盖两条车道,准确抓拍正常行驶、压线行驶、并行通过的车辆,并自动识别车牌号码,抓拍的车辆图片可清晰地显示车辆特征及前排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摄像机工作于外触发方式,通过视频分析、环形线圈或者窄波雷达检测通过车辆,在抓拍车辆的同时可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两条车道共用一台高清数字摄像机的方式在保障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

交通信号系统施工方案

交通信号系统施工方案 4、集中协调式联网交通信号机技术参数要求 4.1主要技术指标 (1)具备区域联控和单点自控(单点优化、线控、单点无电缆线控、感应、多时段、闪灯、全红、关灯、手控)等多种工作方式; (2)具有良好的防电网浪涌、防雷击措施;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3)全天候室外机箱,整机全模块化(插件单元)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可作弹性调整,机器维修能简化为功能模块现场快速代换; (4)16相位控制,相序、相位含义可由用户设置;信号机按普通日,星期和节假日三种日期类型,每种日期类型具有16个时段(共48个时段);具有20个控制方案,每种类型将每天24个小时划分为16个时段,根据不同的时段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案; (5)基本48路灯控输出,可扩充到108路灯控输出,单台信号机可同时控制2~4个路口;用户可根据路口情况配置灯驱动板数量,1块灯驱动板提供18路灯输出; (6)自带16路线圈检测器输入,可扩充到32路,每路检测器具有自适应、自调协、自恢复功能,具有高稳定性、高适应性特点;不用中继,最大馈线长度可到500米;同时设备可接二种以上类型的车辆检测器(环形线圈、微波、雷达、视频等多种车辆检测器); (7)通信接口丰富,包括10MBits/100MBits以太网接口(隔离变压器防雷)、USB主机端口(与USB V2.0 全速及低速规范兼容)、多个Rs232/Rs485通用异步串口、多个高隔离并行通信接口;可以实现与符合TCP\IP 协议的局域网、PDA型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区域机、串口服务器、交换机、光端机等多种外设无缝连接; (8)至少可控制4块通信式三色倒计时显示屏,并可扩充至16块;为适应优化或线控的需要,可以使倒计时显示屏变频显示; (9)信号机具有单信号控制器控制多路口倒计时屏设备;所有的倒计时通信接口具有3级信号防雷功能; (10)可设“特殊日”、“星期”和“普通”三种模式,可指定多于32个特殊日配时方案,可设99天特殊日,每天可设16个时段和20种配时方案; (11)选配GPS模块,可实现对时功能,同步多个整机设备实现无电缆线控; (12)可根据用户的合理需求修改相应功能。 (13)集中协调式联网交通信号机符合《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国家标准。 4.2其他功能技术指标 (1)具有4个行人过街请求按钮,1个警察手动按钮; (2)配时方案、相位差可设置三位数; (3)工作方式变化时,红绿灯信号自动平滑过渡;

信号灯维护方案

第一章项目现场的描述 本项目为双流县交安设施巡查保洁及零星维护采购项目,招标编号:SCWZDL-201211-WHDWHBJ。是双流县交通运输局2013年全年的交安设施巡查保洁及零星维护工作。 本项目为道路交安设施巡查和保洁,城区与园区交安设施巡查和保洁。我公司将按照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合理安排巡查和保洁人员,组织我公司的骨干员工实施本项目。 具体施工规范要求应满足以下规范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 47-200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32-82 《系统接地型式及安全》(GB 14050-93) 《电气电缆槽管系统》(GB/T 19125.1-2003)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04)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第二章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巡查机具配置 做好本项目工程是我公司的重要工作目标,本项目也一直列为公司的重点项目,公司将全力保障本项目的正常实施。我公司将建立以总经理为主的直接项目领导集体,配备优秀部门主管、责任心强的安全质检人员和具体在本项目多年实施经验的作业队长以及责任心强的各小组组长为项目管理部的管理机构,选派就近居住、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易合作而且具有多年本地操作经验的员工参与该项目的分项作业工作。项目管理部全力调动公司的人、财、物配合日常作业和管理工作,注重倾听业主单位的指示、意见、建议,并能够按照业主单位的要求进行贯彻和执行。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图如下: 经营部门 总经理 各职能部门 总工办 项目经理 项目各主管人员 公司级 项目级 各专业分包 各分包项目主管人员 项目经理协调各专业分包项目经理

交通信号灯及控制系统设备安装与施工详解

交通信号灯及控制系统设备安装与施工详解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包括机箱、灯杆、SCATS检测线圈、电缆与电线、取电电源、防雷与接地、管井与管道等设施设备,下面介绍各个部分的材料、安装要求和施工工序。 机箱 1.信号机箱无特殊情况时一般安装在路口的西南角。 2.信号机箱的安装应考虑设置在人行横道上视野宽阔、不妨碍行人及车辆通行、能观察到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和的变化状况、并能容易驳接电源的地点。 3.信号机箱的基础位置与人行横道的路缘距离应在 50~100cm,与路缘平行,基础高于地面 20cm,平面尺寸应和信号机箱底座尺寸一致,地面以下的水泥钢筋基础至少 70cm深。 4.在有可能积水的地面安装信号机箱时,应适当增加基础高度,防止信号机被积水淹没。 5.信号机箱安装完毕后,应将机箱底部的接线孔用填充物密封,防止潮气侵蚀。 6.信号机箱安装时,保护接地线、避雷器接地线的接地施工应符合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接地完毕,测量信号机箱接地电阻小于 4Ω。 灯杆 灯杆制作 1.杆所属的立柱、法兰盘、地脚螺栓、螺母、垫片、加强筋等金属构件及悬臂、支撑臂、拉杆、抱箍座、夹板等附件的防腐性能应符合 GB/T18226《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的规定。 2.信号灯杆应采用圆形或多棱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制造。

3.信号灯杆安装前须经过防锈处理,底层喷涂富锌防锈底漆,外层喷涂银灰色瓷漆。 4.机动车立柱式灯杆距路面约 350mm 处留有拉线孔和拉线孔门,人行道和杆距路面约300mm 处留有拉线孔和拉线孔门。 5.立柱式灯杆拉线孔门应设有防盗措施,孔内设置接地端子座,以便接驳地线。 6.立柱式灯杆顶部安装灯具处应留有出线孔,并配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内套式金属防水管帽。 7.悬臂式灯杆悬臂杆与支撑杆使用圆形或多棱形的变截面型材制作,悬臂与灯杆连接端宜焊接固定法兰盘,悬臂下应留有进线孔和出线孔。 8.杆拉杆宜使用圆钢制作,一端配有可调距离的螺旋扣,直径和长度根据悬臂长度确定。 9.信号灯杆杆体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应均匀焊接加强筋。灯杆安装 1.悬臂式灯杆支撑臂使用抱箍、抱箍座与灯杆连接固定;拉杆与灯杆、拉杆与悬臂、支撑臂与悬臂可使用夹板连接固定;安装时使用的固定螺栓、螺母、垫圈应使用热镀锌件并用弹簧垫圈压紧。 2.紧固标准件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 3.信号灯杆安装应保证杆体垂直,倾斜度不得超过±%。 4.信号灯杆安装应有足够的强度,能抵抗 12 级大风或者一般移动物体的撞击。 5.信号灯杆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 SCATS检测线圈 材料要求

交通信号灯施工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第一章项目简介 一、工程概况 1、本项名称:*****交通信号灯安装项目 2、工程地址: 3、合同工期。 二、工程范围: 交通信号灯安装、信号灯电缆敷设、信号灯控制系统安装。 三、项目管理目标 交通信号灯采购及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第二章施工组织方案与部署 第一节部署原则 1、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资、机具给该工程以充分保障,各工序管理工作应相互协助,指导好现场的施工工作,搞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2、组织各工种配合施工,穿插作业,重点部位重点赶工。以达到土建、安装及其它各工种之间互创施工条件,以确保工程总体进度。 第二节施工管理措施 为顺利实现质量目标,我们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1、将该工程列为我公司2013年的重点建设工程,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并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和公司基地设备、材料、人员、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发挥公司的优势,在各施工生产要素的配臵上对该工程实行重点政策,确保工顺利完成。 2、组建精干、高效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实行项目管理负责制,全权组织技术、质检、材料、安全、劳资、财务等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动态管理,并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全方位的目标责任管理与控制。 3、使用技术熟练,纪律严明,经过大型工程锤炼的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在该工程上进行施工,发挥我公司管理上的优势,强化职能,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节施工阶段管理方案 1、进场阶段

太阳能红绿灯系统设计方案

双江县交通信号灯 技术方案 漳州国绿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3) 2系统设计思想 (3) 3系统结构 (4) 4系统功能 (4) 5技术规范 (5) 5.1交通信号相位组织及阶段安排 (5) 5.2交通信号机 (6) 5.3设备箱 (8) 5.4信号灯 (8) 5.5信号灯杆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防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接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外场管线设计及施工规范 (8) 5.9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9)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路口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一期工程设计是依据下列文件及设计方案并参考相关文件和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编制的。 《路口道路网络与交通设施规划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试行);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JIO-8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94;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 《地下通信电缆敷设》国家标准图集94X102; 《电器安装技术规范》GB;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系统设计思想 实用性——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同时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够。应用软件符合管理需要,界面友好,易于维护,整个系统易用、实用。 可靠性——系统建设尽量采用标准化优质产品,并且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对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网络连接、数据库设计将尽可能完善的做出故障检测、诊断及处理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在充分满足系统运行技术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与技术,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励行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开销。 先进性——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各单位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整体集成,使建成后的系统在国内同行居于先进水平,并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建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实施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应用,也是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应用系统。通过建设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信号路口联网远程控制、交通流量的采集、路口自适应控制、绿波协调控制以及区域的自适应控制,有效减少车辆的停车次数,节省旅行时间;后台实时调整信号配时,采取多时段控制方式,必要时,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中心人工干预,直接控制路口交通信号机执行指定相位,有效的疏导交通,减少行车延误,提高通行能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区交通综合管理能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美化环境,提升城区形象。 2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划分为3级:分别为中心控制级设备、区域控制级设备以及路口控制级设备。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中心设备、前段设备和通信设备。

(1)中心控制级设备 中心控制级设备作用主要是: ?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 ?协调区域控制级的运行。 ?具备区域控制级的所有功能。(2)区域控制级设备 区域控制级设备作用主要是: ?监控受控区域的运行。

?对路口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 ?对路口交通信号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监视。 ?通过人机回话对路口交通信号机进行人工干预。 ?监视和控制区域级外部设备的运行。 ?进行交通流量统计处理。 (3)路口控制级设备 路口控制级设备即信号机,其作用主要是: ?控制路口交通信号灯。 ?接收处理来自车辆检测器的交通流信息,并定时向区域计算机发送。 ?接收处理来自区域计算机的命令,并向区域计算机反馈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 ?具有单点优化能力。 3系统功能设计 3.1基础功能 (1)区域自适应控制 系统以控制子区作为基本控制单元,综合考虑子区内的交通运行状态(如交通阻塞、交通拥挤、交通顺畅)、交叉口的关联性大小、交叉口的实际交通量,确定公共信号周期与相位差的决策模型,并运用智能优化算法实时优化子区协调控制配时参数,实现控制子区交叉口的协调控制功能。 系统的区域交叉口协调控制能够确保控制区域内的交通流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相邻交叉口之间协调方向的行驶车流可以获得尽可能不停顿的通行权,大大降低车辆在交叉口频繁加减速所产生的交通污染,减少区域交通总的车辆燃油

交通信号灯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项目总体概况 二、施工进度计划与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三、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四、施工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范围 五、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案 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七、雨季施工、已有设施、管道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八、质量保证体系 九、安全保证体系 十、交通保畅措施及预案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十二、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附表1:项目管理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 附表2:项目管理机构及劳动力投入计划 附表3: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附表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5:本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投入计划 附表6:施工工艺框图 附表7:施工进度计划表

一、项目总体概况

二、施工进度计划与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三、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1、参加交通信号灯施工的施工的人员、设备分批进驻施工现场。首批人员与设备在合同协议书签署后,根据合同要求于开工前几天进驻工地,主要从事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与前期准备工作。 2、前期的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准备与施工现场准备两大方面。技术方面有: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图纸及有关资料,补充现场调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预算,组织队伍及机具进场。施工现场准备内容有: (1)平整场地,做好施工放样。 (2)修筑便道、便桥等临时工程,修建临时房屋,预制厂、工地仓库等现场设施。 (3)布置料场,安排供水、供电设备等。 (4)组织材料、物资采购,加工运输、供应与储备。 (5)建立工地试验室,进行各种建筑材料的试验。 (6)施工机构设置并组织进场职工思想与安全技术教育。 3、第二批人员与设备将在正式开工之日进驻工地,并做好各项目开工准备工作。 4、工程的施工机械目前主要分布在盐都区,绝大部分机械可以直接开至施工现场。

红绿灯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2) 2系统设计思想 (2) 3系统结构 (3) 4系统功能 (3) 5技术规范 (4) 5.1交通信号相位组织及阶段安排 (4) 5.2交通信号机 (5) 5.3设备箱 (7) 5.4信号灯 (7) 5.5信号灯杆及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5.6防雷.........................................................................错误!未定义书签。 5.7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外场管线设计及施工规范 (7) 5.9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8)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路口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一期工程设计是依据下列文件及设计方案并参考相关文件和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编制的。 《路口道路网络与交通设施规划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试行);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JIO-8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94;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 《地下通信电缆敷设》国家标准图集94X102; 《电器安装技术规范》GB;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系统设计思想 实用性——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同时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够。应用软件符合管理需要,界面友好,易于维护,整个系统易用、实用。 可靠性——系统建设尽量采用标准化优质产品,并且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对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网络连接、数据库设计将尽可能完善的做出故障检测、诊断及处理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在充分满足系统运行技术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与技术,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励行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开销。 先进性——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各单位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整体集成,使建成后的系统在国内同行居于先进水平,并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建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1项目概述 对当地的简单介绍及交通状况的分析。 1.1.1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的管理与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决定道路通行的关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城市交叉口进行系统化协调控制,能缓解拥堵区域的交通压力,使交通流量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分配趋于合理,能够降低或消除对道路的瓶颈影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点控、线控和面控3个阶段: (1)每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信号只按照该交叉口的交通情况独立运行,不与其邻近交叉口的控制信号有任何联系的,称为单个交叉口交通控制,也称为单点信号控制,俗称“点控制”。 (2)把干道上若干连续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同时对各交叉口设计一种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各交叉口的信号灯按此协调方案联合运行,使车辆通过这些交叉口时,不致经常遇上红灯,称为干道信号联动控制,也叫“绿波”信号控制,俗称“线控制”。 (3)以某个区域中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作为协调控制的对象,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俗称“面控制”。 1.1.2设计目标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目标如下: (1)降低交通延误,降低停车次数,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油耗,减少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2)科学控制交通流,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使交通有序运动,从而改善交通秩序,有利于交通安全; (4)节省警力,降低交警的劳动强度。 1.1.3设计原则 根据我公司多年来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建设经验,对公安、交通行业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结合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根据信号控制系统设计理论,在设

计过程中秉承以下原则: 1.1.3.1标准化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严格按照公安部颁布的标准GA47-2002《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和GB/T20999-2007《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上位机间的数据通信协议》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所有数据格式与接口均符合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以适应各地的交通状况。 1.1.3.2先进性原则 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高清化、网络化、模块化,使系统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总体水平,能够适应交通控制未来发展的要求。 1.1.3.3实用性原则 系统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系统具有自动恢复功能,整个系统的操作简单、快捷、环节少,以保证不同的操作者都能熟练操作系统,具有高度友好的界面和使用性。 系统设计、选材、选型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与用户及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相适应,与用户在经济能力方面实际情况相吻合。 1.1.3.4可靠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选用集成度和稳定性高的设备,具有系统自诊断和维护管理功能、远程设备监控、数据备份等功能。室外设备具有耐高温、耐高湿、耐低温,防雷、防尘等特性,保证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1.1.3.5安全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防误操作特性,通过合理的硬件结构设计、有效的外场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避免系统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出现,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同时通过数据加密、备份、补录、恢复等措施,提高系统在传输链路故障时的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 1.1.3.6经济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升,因此系统的维护成本显著下降。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通过最优化的系统集成,设备使用寿命长,系统经济性显著提高。

交通信号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交通信号灯工程施工组 织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双福园区交通信号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第二章施工组织方案与部署 (3) 第三章施工准备 (6) 第四章工期保证措施 (8) 第五章协调与配合 (16) 第六章施工程序和主要施工方法 (17)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21) 第八章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24) 第九章成品保护和成本控制措施 (26) 第十章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28) 第一章项目简介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为:双福园区四个平交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购安装项目。 2、工程地址: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旁。 3、业主单位: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4、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 30 天。 二、工程范围:交通信号灯安装、信号灯电缆敷设、信号灯控制系统安装。 三、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第 1 号修改单(GB14887—2003); 部颁标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 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 (GB/T9700); 国家标准《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T11373); 部颁标准《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ZBJ36011); 部颁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部颁标准《建筑施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部颁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四、项目管理目标 交通信号灯采购及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交通信号灯采购及安装,计划完成总工期为 30 日,确保达到优良等级,争创精品工程。 杜绝死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 1‰。 综合验收交付使用起计一年内,非人为因素损坏而出现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等引发的使用问题,实行材料、设备、人工全免费的维修服务与设备更换;综合验收交付使用起计一至三年内,非人为因素损坏而出现的使用故障,实行免人工费的维修服务。 达到成都文明工地施工现场标准。 第二章施工组织方案与部署 第一节部署原则 1、集中力量保质量、保工期,在人力、物资、机具方面给该工程以充分保障,各工序管理工作应相互协助,指导好现场的施工工作,搞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2、组织各工种配合施工,穿插作业,重点部位重点赶工。以确保土建、安装及其它各工种之间互创施工条件,保证工程总体进度。 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一、为确保双福园区交通信号灯采购及安装项目的顺利完成,重庆荣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以朱材祥为项目经理,何志刚为工程师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公司行使生产指挥、协调、经营计划等业务。 1、项目经理部下设四个职能部门:工程技术部,负责工程的调度、技术指导、测量放样、质量管理,工程交验;质量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全部试验和检验;财务部负责工程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综合办公室,负责职工的生活、后勤服务、文秘、接待、档案管理,宣传报道。 2、施工队伍及任务安排:项目经理部下辖两个施工队,施工一队、施工二队及试验室,全部由专业施工人员组成,主要成员均具备交通信号灯安装施工经验。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红绿灯系统)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营运车辆拥有量的增加使道路市场必须规有序,交通安全管理必须上一新台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坚持把城市化作为城市经济的一大战略来抓,积极建设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网络。严格抓好交通管理,以加强交通队伍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 对****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建设一套信号控制系统 2、设计依据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GB14886-2006) ?《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508-2004) ?《道路交通安全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GA/T832-2009) ?《交通信号机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GA/T47-93) ?《道路交通信号机标准》(GA47-2002) ?《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GB14866-94) 3、设计原则 本期工程按“国领先、国际先进”的原则设计方案,提供完整、最新而成熟的产品,并保证各项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扩展性。提高交通道路口的车辆通行速度,保证道路畅通。因此该系统是建设畅通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信号控制系统的设置应充分结合本路段的工程自身特点,在达到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确保行车安全目的的同时,尽可能与道路的整体效果相结合。 1)设计思路 以有效地管理道路交通,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美观为目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信号灯等交通设施。

交通拥挤情况主要发生在车流人流相对集中的主要繁华城区路口和路段,根据现有主要交通干道路面宽度划分车道,基本可以满足城区车辆通行的需要。 2)预期实现目标 完善城区交通安全设施布局,规行车和行人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形象。 4、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功能 (1)图形与界面 系统界面中文化、图形化、菜单化。命令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并对错误操作发出警告或禁止执行。 能多用户、多窗口显示,显示窗口可缩放、移动。 具有图形编辑工具,可以对图形的区域背景、路口背景等进行用户化编辑。 背景地图可按管理区域和路口进行缩放和漫游显示。 能够实时显示路口设备、路口设备工作状态及信号控制模式等信息。 系统可动态、实时地显示路口信号灯的运行状况,并可对某一路口的信号灯变化进行实时显示;还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对信号机进行手动操作功能。 能够用图表显示交通流量、占有率等统计分析数据。 (2)用户管理 系统能够支持至少50个用户的使用和管理,对用户的名称、密码和访问角色等相关容进行设置。 能够设立访问角色,能够定义相应的访问权限,每个用户可以对应多个角色。 组管理:每个组可以有多个用户,所有用户不能重名,不同的组可以管理不同的路口设备。 记录用户登录和退出系统的时间及用户使用过的操作命令,显示用户是否在线。 禁止多用户对同一对象同时进行控制操作,并给出提示信息。 (3)日志管理 操作员记录:操作员登录/退出时间、部分重要操作命令记录。 记录保存时间:系统至少保留最近12个月的综合日志记录。

交通信号灯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组织 为保证产品和工程施工的的质量及工期,在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开始工程施工前建立工程项目管理部,管理部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管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下设各专业职能小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11.1.1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部的组织构架为 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各有关协作单位,由管理部负责沟通协商。 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重大需要变更时,由管理部负责邀请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负责人进行设计变更协商。 管理部负责定期召集各专业职能小组召开工作配合会议,解决施工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的总计划进度、经费保障、材料落实、施工安全和协调分项工程组织等工作。 11.1.2分工及职责 11.1.2.1管理小组分工及职责: 1)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召集组织有关会议和活动。 2)负责各种施工审批手续的办理工作。 3)督促施工安全措施的落实。 4)负责通知业主及监理单位的验收工作。 11.1.2.2生产班组分工及职责: 1)负责交通灯、倒计时、信号机、镀锌灯杆的生产工作。 2)严格按照业主单位和技术小组提供的工艺要求来组织生产。 3)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施工进度,严把质量关。 11.1.2.3施工小组分工及职责: 1)严格按照业主单位和技术小组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要求施工。 2)接受业主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和质检小组的管理和监督。 3)遇有不能按设计要求施工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和技术小组,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4)施工小组负责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工作,并按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和文明施工宣传栏等,保证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文明。 5)施工小组负责材料的管理工作,设立专门人员计划购买、落实材料和管理材料的使用。 6)施工小组由交通工程师负责。 11.1.2.4技术小组分工及职能: 1)按业主单位要求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标准要求。 2)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时,应提出修改方案,如实填写工程施工变更洽谈单,交由监理工程师批准。 3)负责对施工和产品的技术指标的检测,是否符合业主单位的要求。 4)负责施工的竣工图纸。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概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自动协 1.1调和控制整个控制区域内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均衡路网内交通流运行,使停车次数、延误时间及环境污染减至最小,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益。 必要时,可通过控制中心人工干预,直接控制路口信号机执行指定相位,强制疏导交通。 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车速、减少延误、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耗和减轻环境污染。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就开始了NATS系统和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机的研制开发。 该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验收,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特点: 适合中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特点,具有自行车控制功能;系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微机、工作站以及大、中、小型计算机),多种软件平台(WINDOWS 98/NT/2000/XP);支持多种外部设备(动态地图板、室内信息板、室外信息板、违章记录仪…);支持多种系统互联(电视监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车辆定位系统、违章捕捉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配置灵活、裁剪方便;支持远程控制和维护;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光缆、电话线、GPRS/CDMA无线通信、城域网…);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显示内容丰富,操作使用方便;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1.2系统结构 1.2.1系统控制应用层结构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三级分布式递阶基本控制结构: 中心控制级,区域控制级,路口控制级(参见下图)。

中心控制级区域控制级1区域控制级2路口控制级路口控制级路口控制级区域控制级N 1.2.2系统基本结构区域监控台动态地图板室内信息板违章捕捉仪区域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控制机(光端机)光纤(光端机)(光端机)路口信号机…(光端机)(光端机)路口信号机室外情报板…室外情报板交通信号灯车辆检测器其中: 区域控制计算机监视、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可同时控制128个外部设备,如果外部设备超过128路,可采用多台区域控制计算机。 区域监控台用作交通工程师工作台,实时显示被控区域内的交通状态和信息,下达人机会话命令;数据通信控制机为区域控制计算机与户外设备提供通信通道;路口信号机负责采集、处理、传送交通信息,控制路口信号灯色;环形线圈检测器和微波检测器安装位置可分布在路口或者路段;动态地图板实时显示被控区域内的交通状态。 1.3系统功能 1.3.1系统三级控制功能1)中心控制级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协调区域控制级的运行;具备区域控制级的所有功能。 2)区域控制级监控受控区域的运行;对路口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 对路口交通信号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监视;通过人机会话对路口交通信号机进行人工干预;监视和控制区域级外部设备的运行;进行交通流量统计处理。 3)路口控制级控制路口交通信号灯;接收处理来自车辆检测器的交通流信息,并定时向区域计算机发送;接收处理来自区域计算机的命令,并向区域计算机反馈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具有单点优化能力。 4)终端控制为了方便灵活地控制系统,系统可挂接终端控制计算机(工作站),终端控制计算机提供与区域控制计算机完全同样的显示操作功能,终端控制计算机既可以是本地的(如放在管控中心),也可以是远程的(如在任何地方通过公安网进行控制)。 1.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对交通灯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交通规则和交通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本系统是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采用双机容错技术,硬件实现了红绿灯显示功能、时间倒计时显示功能、左、右转提示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手动控制等功能。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双机容错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发展迅速,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城镇道路建设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相对滞后,特别是街道各十字路口,更是成为交通网中通行能力的“隘口”和交通事故的“多发源”。为保证交通安全,防止交通阻塞,使城市交通井然有序,交通信号灯在大多数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也有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各种交通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设计的交通灯管理系统在实现了现代交通灯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容错处理技术(双机容错)、左右转提示和紧急情况(重要车队通过、急救车通过等)发生时手动控制等功能,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1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兼用双机容错技术,以单片机89C51为控制核心,采用双机容错机制,结合通行灯输出控制显示模块、时间显示模块、手动模块以及电源、复位等功能模块。现就主要的硬件模块电路进行说明。 1.1 主控制系统 在介绍主控制系统之前,先对交通规则进行分析。设计中暂不考虑人行道和主干道差别,对一个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进行分析,共确定了9种交通灯状态,其中状态0为系统上电初始化后的所有交通灯初试状态,为全部亮红灯,进入正常工作阶段后有8个状态,大致分为南北直行,南北左右转,东西直行,与东西左右转四个主要状态,及黄灯过渡的辅助状态。主控制器采用89C51单片机。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分别用于控制南北和东西的通行灯。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双机容错技术,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技术以冗余为实质,针对错误频次较高的功能模块进行备份或者决策机制处理。但当无法查知运行系统最易出错的功能,或者系统对整体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时,双机容错技术则是不二选择。 双机容错从本质上讲,可以认为备置了两台结构与功能相同的控制机,一台正常工作,一台备用待命。传统的双机容错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中U1和U2单元的软硬件结构完全相同。如有必要,在设计各单元时,通过采用自诊断技术、软件陷阱或Watch dog等系统自行恢复措施可使单元可靠性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关键部位为检测转换(切换)电路。

交通信号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改)

交通信号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业主发布的本项目招标文件; 1.1.2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的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1.1.3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呼市颁布的质量检验标准。 1.1.4 我单位通过对该项目现场和周围环境进行踏勘、调查后掌握的相关资料。 1.1.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市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减少噪音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1.1.6本工程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招标文件中业主指定的工期以及我单位的创优规划、工期目标等; 1.1.7在交通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 1.1.8执行的相关规范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4、《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5、《通信管道施工及技术规范》(GB 50374-2006)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7、《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 4943-2009) 8、《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 652-2006) 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09) 10、《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 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095) 12、《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3、《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交通信号灯及控制系统设备安装与施工详解

包括机箱、灯杆、SCATS检测线圈、电缆与电线、取电电源、防雷与接地、管井与管道等设施设备,下面介绍各个部分的材料、安装要求和施工工序。 机箱 1.信号机箱无特殊情况时一般安装在路口的西南角。 2.信号机箱的安装应考虑设置在人行横道上视野宽阔、不妨碍行人及车辆通行、能观察到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和的变化状况、并能容易驳接电源的地点。 3.信号机箱的基础位置与人行横道的路缘距离应在50~100cm,与路缘平行,基础高于地面20cm,平面尺寸应和信号机箱底座尺寸一致,地面以下的水泥钢筋基础至少70cm深。 4.在有可能积水的地面安装信号机箱时,应适当增加基础高度,防止信号机被积水淹没。 5.信号机箱安装完毕后,应将机箱底部的接线孔用填充物密封,防止潮气侵蚀。 6.信号机箱安装时,保护接地线、避雷器接地线的接地施工应符合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接地完毕,测量信号机箱接地电阻小于4Ω。 灯杆 灯杆制作 1.杆所属的立柱、法兰盘、地脚螺栓、螺母、垫片、加强筋等金属构件及悬臂、支撑臂、拉杆、抱箍座、夹板等附件的防腐性能应符合GB/T18226《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的规定。 2.信号灯杆应采用圆形或多棱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制造。 3.信号灯杆安装前须经过防锈处理,底层喷涂富锌防锈底漆,外层喷涂银灰色瓷漆。 4.机动车立柱式灯杆距路面约350mm 处留有拉线孔和拉线孔门,人行道和杆距路面约300mm 处留有拉线孔和拉线孔门。 5.立柱式灯杆拉线孔门应设有防盗措施,孔内设置接地端子座,以便接驳地线。 6.立柱式灯杆顶部安装灯具处应留有出线孔,并配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内套式金属防水管帽。 7.悬臂式灯杆悬臂杆与支撑杆使用圆形或多棱形的变截面型材制作,悬臂与灯杆连接端宜焊接固定法兰盘,悬臂下应留有进线孔和出线孔。 8.杆拉杆宜使用圆钢制作,一端配有可调距离的螺旋扣,直径和长度根据悬臂长度确定。 9.信号灯杆杆体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应均匀焊接加强筋。 灯杆安装 1.悬臂式灯杆支撑臂使用抱箍、抱箍座与灯杆连接固定;拉杆与灯杆、拉杆与悬臂、支撑臂与悬臂可使用夹板连接固定;安装时使用的固定螺栓、螺母、垫圈应使用热镀锌件并用弹簧垫圈压紧。 2.紧固标准件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 3.信号灯杆安装应保证杆体垂直,倾斜度不得超过±%。 4.信号灯杆安装应有足够的强度,能抵抗12 级大风或者一般移动物体的撞击。 5.信号灯杆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SCATS检测线圈 材料要求 1.检测线圈应采用多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mm2的单芯线,符合机械部JB/T10261-2001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电线和电缆》中的RVN 系列电线(镀锡铜芯PVC绝缘尼龙护套软电线)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