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合集下载

医学中干扰的名词解释

医学中干扰的名词解释

医学中干扰的名词解释医学作为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涵盖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方方面面。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干扰的概念与现象。

这些干扰常常会引起误解或混淆,因此有必要对医学中的干扰现象进行解释与探讨。

一、干扰现象的定义在医学研究或临床实践中,干扰现象指的是那些可能对研究结果或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外界环境、个体差异、疾病本身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

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可能会掩盖真实的效应,使研究结果或治疗效果产生偏倚,从而影响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实验设计中的干扰因素在医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然而,干扰因素的存在往往会使实验设计变得复杂且困难。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实验设计中的干扰因素。

1. 随机分组中的干扰因素随机分组是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石之一。

它的目的是消除实验参与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更加准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干扰因素,例如实验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特征可能导致组间差异,进而干扰实验结果的解读。

2. 测量误差的干扰在医学研究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实验仪器的精确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及测量人员的经验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引入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的存在会使实验数据产生偏差,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三、临床实践中的干扰因素除了科学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医学临床实践中也存在各种干扰现象。

下面讨论几个常见的临床干扰因素。

1. 干预措施的干扰在治疗疾病时,医生可能会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等。

然而,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变化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评估治疗效果时,需要考虑并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2. 患者自我报告的干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患者的自我报告往往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然而,患者的主观感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状态、记忆偏差等。

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管 理 、 护 之外 , 维 还要 注意 空 气 过 滤 的 质量 和 工 作 人员 的隔离 防护 。 3 采 样及培 养基和 试剂 的购置
微 生物 实 验 室 的 质量 可 以通 过 正 确 的 操 作 来
体现 , 如 , 兰 氏染 色 , 以通过 对标 准质 控 菌 株 例 革 可
的染 色来反 映 操作 和试 剂 的质量 , 质量 保证 则 主要 是 依 赖 工作 人 员 的认 知 能 力 。一 个 经 过 充 分 培训 的 、 够严 谨 地 分 析 实验 结 果 的工 作人 员 , 是 只 能 不
会 (C F 推 荐 的食 品采 样 方 法 和标 准 , 立 可 I MS ) 建
标 准 。在微 生物检 验 中会 遇到一 些不 常见 的结果或

些散 在发 生 的错误 , 例如 , 试验 中发现 的 少见 菌 、
从 未 见过 的药 敏 表 型 、 污染 率 的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等 , 往通 过 往
首 先通 过外 观 、 号 、H 值 、 菌要 求 、 批 p 灭 选择 性 等进
由于受 到经 济和 技术 条件 的制约 , 目前 许 多微 生 物 实验 室 仍 将 实 验用 房简 易 分 隔 成操 作 间和 缓
冲间 , 操作 间 又分 隔成许 多 小隔 离 区 , 霉菌 区等 , 如
行 初 步 评估 , 要 用 阳性 对 照 菌 株 做质 控 , 照 培 还 按
维普资讯
中 国农 村 医 学杂 志 2 0 年 3月 第 6卷 第 2期 C iee J u lo u a Me ii r o 8V 1 。 o2 08 hn s o ma f R rl d n Mac 2 0 o 6 N . c e h .

最新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最新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分析睡眠剥夺对吗啡成瘾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实验概述课题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吗啡成瘾大鼠的空间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

课题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成瘾对照组、生理盐水+睡眠剥夺对照组、吗啡成瘾+睡眠剥夺实验组。

小鼠递增注射7d简历成瘾模型后,通过睡眠剥夺箱48h建立睡眠剥夺模型,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的前后差异对比。

被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自由饮水、饮食,照明采取昼夜各半。

吗啡成瘾大鼠模型:采取腹腔注射吗啡3次\日法,每日增加5mg/kg,连续7d的盐酸吗啡腹腔注射,连续给药量为: 10、15、20、25、30、35、40 mg\(Kg·次),3次\日(8时,12时,16时)。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 n= 20)。

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剥夺箱由2个60cm( L) 20cm(W) 60cm(H)的有机玻璃箱组成,底部通过直径为46cm的转盘相连。

转盘转速为10min/圈,睡眠剥夺侧的转盘下底盘中水深2- 3cm,水温保持在20℃左右,大鼠只能在转盘上活动,瞌睡时转盘和箱侧壁会将其挤下水中,从而达到睡眠剥夺的目的;对照组一侧的转盘下底盘中不放水,大鼠可以在转盘上和底盘中自由活动,保证正常睡眠。

其间自由进食、饮水,自然昼夜光照。

每次将2只大鼠称重后放入睡眠剥夺箱的两侧,一侧为睡眠剥夺组,另一侧为对照组。

Morris水迷宫实验:主要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两方面。

本实验将大鼠分别从第一和第四象限放入,记录逃避潜伏期、游泳轨迹。

大鼠连续接受7d训练,每天4次,每次间隔20s,记录大鼠分别从四个象限不同入水点入水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即逃避到平台上的潜伏期(Escaping latency)。

4次潜伏期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当日最终成绩进入最后统计。

最大游泳时间,本实验设置为70s。

分析的影响此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如下:动物实验是一个变异性特别大的操作过程,同样的实验设计,因为被试的不同、主试的差异或者实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实验结果迥异。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科学之一。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观察、实验、建模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观察是生物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生长方式、行为等特征,可以获取很多有关生物的信息。

通过观察一株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叶脉等特征,可以推断它的种属和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一只昆虫的食性、繁殖行为等特征,可以了解它的生态角色和生命周期。

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的方法。

二、实验实验是生物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验证假设、探究原理。

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多种多样,有观察性实验、干预性实验、比较实验等。

通过对一种植物施加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其生长情况,可以研究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一群细胞施加化学物质,观察其分裂速度,可以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深入探究生物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三、建模建模是生物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模拟,可以模拟生物系统的动态过程、预测未来变化。

生物学建模的对象有很多,包括基因调控网络、生态系统动态、传染病传播等。

通过建立一个基因调控网络模型,可以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通过建立一个传染病传播模型,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控制策略。

建模是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抽象和理论化手段,能够揭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四、观察与实验的结合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探究的基础方法,它们经常是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

通过观察发现生物现象,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进一步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化石记录和比较现代生物的形态特征,提出生物进化的假设;通过实验重构生物进化的过程,验证演化理论。

观察和实验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总结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建模等多种途径相互配合的过程,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Word JGastroenterol.2005;11(23):3582-5.
二、内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抗原,彼此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表位,由此表 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可分别与其自身表面的相应抗原表位结合,还 可与另外一种抗原的相同表位结合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待检标本中存在类地高辛、类AFP样物质等,是一些与检测的靶抗原有交 叉反应的物质。在用多克隆抗体测定抗原时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但在用 单克隆抗体测定抗原时 ,如果交叉抗原决定簇正好是所用单克隆抗体相对 应的靶决定簇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激素、小分子半抗原等易受到交叉反应影响。
二、内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异嗜性抗体
异嗜性抗体:人类血清中含有抗啮齿类动物(如鼠、马、羊等)的免疫球蛋白 的抗体,即天然的异嗜性抗体。 可分为两类: • 一类(85%的假阳性或假性增高由其引)可结合于山羊、小鼠、大鼠、马和
牛IgG的Fab区域,但不与兔IgG的Fab区结合。 • 另一类(15%的假阳性或假性增高由其引起)可结合小鼠、马、牛和兔IgG
一、概述
免疫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临 床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临床 免疫检测工作中精密度是通过室内质控监控,准确性是通过 室间质评进行比较验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由干扰物质引起 的误差,这种干扰还不容易被检测到。这就需要我们实际操 作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对试验每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 都能掌控。本次主要针对免疫检测标本中,有可能会含有干 扰免疫测定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干扰物质。
三、外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溶血
溶血: 要注意避免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 活性,因此,在以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 浓度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 底物反应显色。另外,机械强力震荡、突然反复冻融、低渗溶液、过酸、 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以起溶血。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未见大的变化。
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污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和去除,取决于 其生物化学性质和处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大部分EDCs具有 非极性和憎水性, 易于分离和吸附在微粒上, 因此通过污 水的物化处理, 很多EDCs会在活性污泥中富集, 出水中 EDCs含量相对较低. 二级好氧处理通过有氧菌和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将有机 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常在活性污泥或滴滤池中 进行. 二级生物处理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途径包括吸附到微 生物絮凝体、随剩余污泥排除、生物化学降解. 硝化作用有助于EDCs的去除。 硝化菌成长很慢, 因此 硝化需要大量的氧和较长的泥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机 理和生物转化途径都不同, 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及其生物降解
主要内容
• • • •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2.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处理研究现状 3.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4.总结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 ing Chemicals, EDCs) 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导 致异常反应的物质, 也称环境激素( Environmental Hormone) 。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是降水径 流带来的农药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医院污水对水源 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 还不能完全去除内分泌干扰物, 即使在发达国家, 污水处 理厂的排出水与污泥中也常可监测到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因此加强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特点: 美国环保局在1998 年8 月公布了从86000种商用和化 学品中筛选出的67 种危及人体和动物的内分泌干扰物。 1998 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

掌握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掌握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掌握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帮助研究者准确判断实验结果,并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

本文将探讨如何掌握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以及其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生物实验中的变量主要包括独立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独立变量是在实验设计中由研究者操纵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根据独立变量的变化而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控制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因素。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者可以减少实验结果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其次,控制变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中,控制变量可以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

只有将这些因素保持恒定,研究者才能确定植物生长受到的其他变量的影响。

此外,在基因研究中,控制变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可以包括基因型、环境等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变量,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观察不同基因的表达差异。

掌握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有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

研究者需要仔细分析实验目的和设计,确定对于该实验来说哪些因素需要保持稳定。

其次是确保控制变量的一致性。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控制变量,确保它们始终保持恒定。

如果控制变量发生了变化,实验结果将失去可比性。

另外,还有需要进行负对照的地方。

负对照是一个用来验证实验效果的参照群体,它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任何变量影响的群体。

通过和负对照比较,研究者可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由独立变量引起。

生物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对于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如果不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误解和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如果不控制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药效评估的不准确,影响治疗的效果判断。

只有通过控制变量,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

此外,变量控制还能帮助科学家们识别出可能的干扰因素并加以排除。

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异常,通过观察和分析控制变量的变化,研究者可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因素干扰了实验结果,从而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实验设计。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第16卷 第5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ol.16 No.5 2003年5月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May.2003・综 述・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多因素分析恽时锋综述, 朱 虹审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作者对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实验动物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化学药剂、隔离和饲养密度、运输、抓取和保定、微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人类因素等进行了分析,为保障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实验结果;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Q95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3)0520372204Ξ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animal experiments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YUN Shi2feng review ing,ZHU Hong checking(Depart ment of A nim al Ex periment,N 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 anjing Com m and,N anjing210002,Jiangsu,China)Abstract: Animal experi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method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In this article,factors affectin g the results of animal experiment were summarized,which include laboratory animal,environment,nutrition,chemicals,isola2 tion and feeding density,transportation,grasping and fixing,microbiology,society and people etc.K ey w ords: Animal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result; Influence factor0 引 言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实验动物作为重要的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教学和产品检定等工作中,任何药物或试剂经过一系列体外实验证实其药效及无毒后,最终还需经过整体动物实验的验证,方能应用于人体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干扰性因素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

本文从学生实验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错误案例说起,以中学生物学典型试题为例,探讨和总结实验中干扰性因素的一般来源及其常见排除方法。

一、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说起
试题1: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机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细胞的正常活动则受到影响,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白鼠4只;鼠笼2个;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个。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第一步:将4只小白鼠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只。

……
实验结论:
学生作业答案:第二步:在实验组小鼠腹腔下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对照组小鼠腹腔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0℃~37℃相同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

第三步: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小鼠被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小鼠被先后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后均正常。

实验结论:实验鼠出现惊厥、昏迷是因为血糖降低引起的,血糖降低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试题2:利用下列装置(见图1),设计一个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的装置图。

错误分析:通过以上两道试题的学生答案,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实验中的干扰性因素没有排除,因此按照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是不能达到理想且科学的实验效果的。

试题1中,由于在注射胰岛素之前,没有对“两组小白鼠饥饿处理18~
24h”,因此小白鼠肝脏中贮存的肝糖元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发挥,使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或不发生;试题2中,学生没有考虑到“空气中含有CO2”,因此没有排除空气中CO2,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都没有说服力,从而缺乏实验的科学性。

有的学生解答试题2时,考虑到了要排除空气中的CO2,于是按照“B→A→C”的顺序设计实验装置,但是因为对“排除空气中的CO2”的因素考虑得不彻底或不严谨,没有确认经过B装置后空气中的CO2确实已经被除尽,因此实验步骤还是不够严谨和科学。

二、干扰因素的来源及其排除
1. 来自实验材料
由于所采集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其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

那么在实施本实验前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将实验生物的活动状态调适到符合实验要求。

举例说明如下:
试题3:某同学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他的实验步骤为:(1)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3所示);(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明显存在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另一个方面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顶芽也能产生生长素,并且向下运输至幼叶叶柄处,阻止幼叶叶柄的脱落,从而影响实验现象的发生。

因此实验前必须去掉顶芽,排除其对实验的干扰。

此外,例如“验证植物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实验,需要将实验植物放置在黑暗中24h,以便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分解,以排除实验前植物光合作用已经合成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同时,为了排除叶片中色素对碘-淀粉反应的颜色观察,需要将叶片浸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并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色素溶解在酒精中,直到叶片褪去绿色,变成黄色,然后取出变黄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再如,在做“探究低温环境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的实验时,必须等实验小鼠安静后方能开始实验,否则惊吓躁动的小鼠其耗氧量必定很高,其检测结果必然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来自实验环境
实验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大气气压、光照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对实验的生理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

为了使实验的结论科学、准确,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这些来自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试题4:图4是测定鲜樱桃呼吸速率的密闭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 min后,读取装置中有色液滴向
(填“左”或“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3)如果用绿色植物幼苗来替代消毒的鲜樱桃,为完成该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还须注意哪些事项?分析:该实验通过装置内NaOH溶液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由于鲜樱桃呼吸作用需要不断消耗装置内的O2,从而引起装置内外的气压差的变化,而装置内外气压差的变化会影响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以此来研究鲜樱桃的呼吸速率。

但是外界的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会非常明显地影响装置内外的气压差,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为了排除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设置实验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性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溶液。

而如果用绿色植物幼苗来替代消毒的鲜樱桃,来进行该实验,实验时还须注意在黑暗中完成该实验,或将装置中的容器一律改为相同的不透光的容器,以避免光合作用对该实验的干扰,因为光照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CO2、释放O2,从而明显影响实验的气压差。

再如,前文试题2中,如果不除尽空气中的CO2,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3. 来自前面操作
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实验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首先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然后用吸水纸吸取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染液,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此处酒精溶液的作用就是为了洗去浮色,便于后面显微镜下观察得更清晰。

再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所用的盐酸溶液,会影响后面龙胆紫溶液的染色效果,因此在解离后染色前要进行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4. 来自实验设计
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是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因子变量”原则。

试题5: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中,使其能够正常表达。

用这样得到的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可以用于抑制癌症。

在这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制剂对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安全性。

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健康鼠4只,性别、体重如下表所示:
实验设计:
①第一步: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
为实验组,为对照组(填写代号)。

②第二步:每日为小鼠提供食物和水;给实验组定时服用,同时给对照组服用。

③第三步:饲养相同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鼠,检查重要脏器发生病变情况。

分析:本试题参考答案为:①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丙(甲与丁);②等量相同的双歧杆菌制剂等量的水。

在实验时,不管如何挑选,小鼠在性别、体重等方面总是存在差异的,甚至有时这种差异还非常显著,而且对每只小鼠进行单独处理,也无法消除这种差异。

为了遵循实验“单一因子变量”原则,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样本数量和合理搭配来消除差异干扰。

例如,甲与丁、乙与丙的相互搭配,可以有效消除小鼠性别、体重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