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溪斜拉桥主塔线型控制(局稿)

合集下载

斜拉桥施工工艺

斜拉桥施工工艺

斜拉桥施工工艺
标题:斜拉桥施工工艺详解
一、前言
斜拉桥作为一种重要的大跨度桥梁形式,其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斜拉桥的施工工艺,以期对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二、斜拉桥施工流程
1. 施工准备: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桥梁位置和结构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打桩与承台施工:打设桥墩基础桩,并在基础上浇筑承台。

3. 塔柱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塔柱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4. 主梁施工:包括主梁预制、吊装和合拢等步骤。

5. 斜拉索安装:先在塔顶固定好索导管,然后将斜拉索穿过索导管,通过张拉设备将其锚固在主梁上。

6. 桥面铺装:进行防水层、混凝土层、沥青路面等多层铺设。

三、斜拉桥施工工艺要点
1. 打桩与承台施工:打桩时需确保桩位准确,桩身垂直;承台施工时要保证混凝土质量,防止裂缝产生。

2. 塔柱施工:钢筋绑扎要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3. 主梁施工:预制主梁时要严格控制尺寸和质量,吊装过程中要确保安全,主梁合拢时要做好温度和应力监测。

4. 斜拉索安装:索导管安装要准确,斜拉索张拉要按设计要求进行,避免过度张拉导致结构破坏。

5. 桥面铺装:要严格按照铺装工艺进行,保证铺装质量。

四、结语
斜拉桥的施工工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严谨的设计、精细的施工和严格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斜拉桥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希望本文能为斜拉桥的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大汶溪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

大汶溪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

大汶溪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摘要:以大汶溪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为例,介绍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测量,尤其是主塔索导管的定位方法;通过测量精度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该定位方法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斜拉桥;主塔;索导管;定位Abstract: the big creek main tower yavin cable-stayed bridge construction survey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construction survey, especially the main tower of the catheter orient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alysis, further expounds the positioning method can carry out of sex.Key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The main tower; Cable ducts; positioning1 工程概况大汶溪斜拉桥系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程的一座连接绥(江)水(富)二级公路的景观桥,其主桥为110m+250m+110m双塔双索面支承体系(半漂浮)斜拉桥(见图一),其中2、3号墩为主桥索塔,其结构形式同为H形钢筋混凝土空心结构。

2号索塔高148.55m,3号索塔高136.55m。

全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每塔单面15对斜拉索,全桥共120根斜拉索。

图一主桥桥型布置图2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是工程施工、监控测量的基准,为满足工程测量要求,同时方便施工测量,分别在2号主塔的小里程侧和3号主塔大里程侧的上下游各布置一个控制点,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并采用大地四边形网形(见图二)对控制网进行严密测量平差。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1、概述xx斜拉桥为xx斜拉桥,其中主塔分别为位于盐河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的27#主墩(以下称北塔)和位于京杭大运河南侧的28#主墩(以下称南塔)。

南北主塔均采用“H”型结构,高137.1m,断面形式完全一致,分为下、中、上塔柱及上、下横梁。

1.1主塔结构尺寸(见图1)下塔柱高13.1m,其底标高为+13.737m,呈双肢向外的分布形式。

下塔柱采用“十”字隔板的钢筋砼箱型断面。

底部截面尺寸11.0m(顺桥)×7.0m(横桥),顶部截面尺寸(位于横梁中心处)为8.0m×4.5m。

中塔柱高47m,呈双肢向内的分布形式,其底部(标高+26.837m)与下塔柱相交于下横梁中心处,其截面尺寸为8.0m×4.5m。

顶部(标高+73.837m)与上塔柱相交于上横梁底部,其截面尺寸为7.0m×4.5m。

中塔柱为箱型结构,四角设有R=30cm的圆弧倒角。

上塔柱高77m(含塔冠),呈双肢平行的分布形式,顶标高+150.837m。

双塔肢中-中间距为36.0m,单塔肢截面尺寸从上至下均为7.0m×4.5m的箱型结构,其中在箱内顺桥向对称布置有30对斜拉索索套管和张拉齿板结构。

上塔柱内布有146束环向预应力。

横梁主塔在双塔肢间设有上下两道横梁,下横梁高6m,宽6.8m,长39.3m,底高程为+26.837m;上横梁高6m,宽6.0m,长31.5m,底高程为+73.837m。

横梁为空心矩形截面,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其中预应力采用270级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体系。

主塔塔身(含塔柱及横梁内)设有劲性骨架以满足塔身施工的需要。

1.2主要工程数量(全桥)2、主塔施工工艺流程3、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主要布置机械设备、设施包括:搅拌楼、拖泵、塔吊、电梯、电缆、水管及泵管等(见图2、图3)。

(1)搅拌楼、拖泵:每个主墩分别设置一座50+75m3/h搅拌楼和两台拖泵,搅拌机下料口均设有一个1.2 m3可移动集料斗。

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施工方案斜拉桥施工方案1.4 斜拉桥1.4.1 索塔施工本合同段主塔包括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和上塔柱。

施工时共分***个节段进行施工,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关键主要是塔柱线型控制、外观质量和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施工。

根据索塔特点和施工总工期并考虑到各种因素,拟定主塔施工控制工期为***天,并以此制定相应施工措施。

施工材料依靠安装在塔旁塔吊吊运,施工人员利用施工电梯运送。

1.4.1.1 下塔柱施工(工艺框图见表1-1)1.4.1.1.1 下塔柱模板下塔柱高***米,为减少下塔柱模板拼接缝,外模也采用4.5m高度大面板钢模,面板采用5毫米厚优质冷轧钢板,模板背方采用2[36型钢,对拉杆采用锥形螺母拉杆。

模板背楞采用2[10型钢。

模板间连接为M16螺栓连接。

模板设计以刚度控制,面板平整度≤1mm,挠度≤1mm。

1.4.1.1.2 下塔柱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顺序为:校正基础预埋筋位置→安装劲性骨架→安装主筋定位框→测校定位框平面位置→安装主筋→安装箍筋及预埋件。

凿毛承台塔肢位置混凝土表面(包括剪力槽),安装首节劲性骨架,劲性骨架除了作为主筋的定位骨架外,还起到稳定模板的作用。

钢筋安装前,在劲性骨架上安装主筋定位框(定位框上已按主筋间距放样并注标识),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塔柱预埋筋与塔柱主筋,并同时在钢筋定位框上绑扎定位。

以确保塔柱主筋间距位置的准确和各向钢筋平面的平整及顺直,避免由钢筋引起的模板安装障碍。

1.4.1.1.3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法,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4台罐车运输,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一台三一牌高压卧泵和一台高压卧泵泵送运输。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法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1)混凝土配合比索塔塔柱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施工。

施工前先根据砂石料及水泥质量状况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配时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96)要求,在施工现场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主要要求如下:(1)水泥采用规定强度及普通水泥,其最大用量不超过550kg/m3。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斜拉桥、连续粱桥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技术要求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与梁式桥基本相同,大体上可分为顶推法、平转法、支架法和悬臂法。

悬臂法分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悬臂浇筑法在塔柱两侧用挂篮对称逐段浇筑主梁混凝土;悬臂拼装法是先在塔柱区浇筑(对采用钢梁的斜拉桥为安装)一段放置起吊设备的起始梁段,然后用适宜的起吊设备从塔柱两侧依次对称拼装梁体节段。

由于悬臂法适用范围较广而成为斜拉桥主梁施工最常用的方法。

斜拉桥的零号段是梁的起始段,一般都在支架和托架上浇筑,支架和托架的变形将直接影响主梁的施工质量,在零号段浇筑前应消除支架的温度变形、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和支承变形。

不与索塔结构固结的主梁,施工时必须使梁塔临时固结,并须加强施工期内对临时固结的观察。

采用挂篮悬浇主梁时,挂篮设计和主梁浇筑时应考虑抗风振的刚度要求;挂篮制成后应进行检验、试拼、整体组装检验、预压,同时测定悬臂梁及挂篮的弹性挠度、调整高程及其他技术性能。

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每联宜多于5段,啮合端面要密贴,不得随意修补。

大跨径主梁施工时应缩短双向长悬臂持续时间,尽快使一侧固定,以减少风振时不利影响,必要时应采取临时抗风措施。

应观测合龙前连日的昼夜温度场变化与合龙高程及合龙口长度变化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合龙时间和合龙程序。

拉索的施工技术要求拉索的安装工艺要考虑放索及索的移动方案、斜拉索的塔部安装方案、斜拉索的梁部安装方案。

索的安装方法的选择视拉索张拉端设于塔还是设于梁,或两端均为张拉端而定。

设于塔,则梁部先安装(锚固端),采用吊点法;设于梁,则塔部先安装锚固端,可用吊点法和吊机安装法。

对于张拉端,梁部安装可用拉杆接长法;塔部安装可用分步牵引法。

安装斜拉索前应计算出克服索自重所需的拖曳力,以便选择卷扬机、吊机及滑轮组配置。

安装张拉端,先要计算出安装索力。

施工中不得损伤索体保护层和索端锚头及螺纹,不得堆压弯折索体。

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2.5.(重点工程)颍河特大桥主塔塔身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颍河特大桥共设置两座斜拉索塔,均为人字形。

塔身总高度为38m,分上塔柱(20.443m)和下塔柱(17.557m),上塔柱采用圆端型矩形截面,共设置七道斜拉索,下塔柱为两道独立圆端型矩形柱,与桥墩及箱梁固结。

颍河特大桥主塔为本标段施工控制重点。

桥塔布置及断面如图2.5-1所示。

颍河台湾大桥主塔总体布置主塔塔身剖面图图2.5-1 桥塔布置及塔身断面示意下塔柱全高17.557m,采用C50混凝土,拟定沿塔身垂直方向分4个节段,其中1~3每个节段5m,第4节段2.557。

模板系统采用3层模板翻模施工,每层模板高2.5m,外模采用定形钢模板和弧形小模板拼装而成。

模板由专业模板厂家加工制造,其强度、钢度、垂直度、同心度、表面光洁度等都应满足要求,以保证其安装、拆卸方便,脱模容易。

模板加工好后,应在工厂试拼,确保无误后出厂。

下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无预应力,根部5m内横桥向壁厚由100cm渐变至60cm,顺桥向壁厚由150cm渐变至90cm。

在完成承台施工后,按每节5m浇筑下塔柱。

每个节段的施工程序是:安装劲性骨架→绑扎钢筋→立模→验收→浇塔柱混凝土→待强、凿毛、养生→拆模、翻模。

下塔柱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1-1所示。

在主塔施工前,精确测量定出主塔的平面位置,放出模板轮廓线,用砂浆找平模板下部的标高,以保证模板的垂直度;将塔柱处承台顶面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以保证墩台连接的质量。

2.5.1.2.下塔柱劲性骨架施工为满足下塔柱高空施工过程中塔柱施工导向、钢筋定位、模板固定的需要,同时方便测量放线,下塔柱施工时设置劲性骨架。

(1)劲性骨架设计劲性骨架在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①塔柱竖向主筋接长时定位稳定的需要;②劲性骨架自身稳定及精确定位钢筋的刚度的需要;③方便现场劲性骨架的安装施工。

劲性骨架采用I28a工字钢作为骨架,[16槽钢作为斜撑和连接撑。

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

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

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步,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桥梁形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拉索线型的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智能化控制: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装置,实现对拉索线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2. 动态调整:根据桥梁结构的变形和荷载情况,可以实时调整拉索线的张力和形状,使其保持在合适的状态,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精确控制:通过对拉索线的精确控制,可以减少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4.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施工,在不同工况和环境下都能够实现精准施工。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建设,特别是在复杂地形、严峻气候和繁忙交通条件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工艺原理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形和荷载情况,同时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和要求,动态调整拉索线的张力、形状和位置,使其保持在合适的状态,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措施,实现工艺原理的应用。

五、施工工艺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1. 桥台基础的建设:进行桥台基础的筏板安装、地基处理和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2. 桥塔的建设:通过钢筋加工、预制和拼装等方式,建设起桥塔的主体结构。

02-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一)

02-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一)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李文良高伟内容提要:通过在建的浙江金华江大桥介绍并总结大跨度斜拉桥主梁、主塔、索部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斜拉桥主梁主塔斜拉索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点金华市作为浙江中西部交通枢纽,位于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段,为省辖地级市。

本工程为金华市西二环跨金华江的大桥,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干西乡西二环路里程1+998.401~2+711.401m处。

1.2工程投资施工合同暂定工程建设投资人民币10963.99万元。

1.3主桥结构设计1.3.1上部结构主桥上部结构采用95.5m+222m+95.5m三跨双塔斜拉桥,桥宽45.0m,主桥总长413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双实心主梁断面,主塔从双边主梁间穿过,主梁在每个拉索锚固点间均设置一横梁,拉索锚固点间距为27m,桥面总宽度为45.0m。

横梁采用预应力结构,整个桥面系为纵横梁组成的梁格体系。

边跨因为压重及减小剪力的要求在端部采用箱形截面,箱体内采用钢砂配重。

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塔高约67m,横桥向尺寸为3.0m,纵桥向尺寸为6.0m,采用箱形截面,斜拉索均锚固于塔内。

主塔设钢骨架,用于增加主塔刚度及固定斜拉索钢锚管。

为了增加主塔稳定性及抗风性能,二主塔间在桥面以上约2/3的位置及主梁底各设一道横梁。

斜拉索主梁下标准间距为6m,边跨梁端为3m,在桥塔上拉索交点间距为2m。

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成品索施工方法。

本桥采用塔柱固结,主梁半漂浮体系。

1.3.2下部结构主塔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持力层为微风化粉砂岩,基础顺桥向尺寸为16m,横桥向尺寸为12m,基础厚度为5m。

主桥边墩采用独柱独墩的结构型,柱与桩之间采用承台相连。

桩基采用挖孔桩基础,直径为2m。

边墩断面为2×1.5m的混凝土立柱。

1.3.3引桥结构设计两岸引桥均采用5×3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东西两岸各一联。

2.主塔施工技术2.1主塔基础施工2.1.1测量放线复核图纸中主塔基础中心坐标利用全站仪放样出主塔中心,并测量其相对尺寸进行校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7
黄宁
朱龙 肖金良 程克东
28
34 30 28

男 男 男
工程部长/助工 安质部长/工程 师
项目测量主管/ 助工 技术员/助工
本科
本科 本科 专科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安全质 量负责
技术协 助 对策实 施
6
三 选题
3.1 选题理由
主 塔 结 构 形 式 理由一 主塔形式为“H”形空心结构,其平 面结构尺寸随着高程的变化而变化; 索导管定位是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中 一重点、难点。
12
五 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5.1 目标确定
目 标 确 定
节段之间平顺衔接,保证 结构尺寸与平面位置的准 确性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JTJ 041-2000), 对索导管准确定位,使其 满足平面位置≤ 5mm, 高程≤ 10mm 消除露筋现象,保证砼保护 层在30mm~50mm内。 通过攻关,使其总体合格率 由原来的67.3
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大汶溪斜拉桥QC小组 大汶溪斜拉桥主塔线型控制 小组人数 小组接受TQC 教育情况 本QC小组成员均接受TQC 教育48小时以上 活动次数 7人 6次
课题类型
现场型
5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1 2 3 姓名 杨学军 杨杰 张健其 年龄 42 44 37 性别 男 男 男 职务或职称 经理/高工 总工/高工 书记/高工 文化 程度 本科 本科 本科 组内职工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小组分 工 全面协 调 技术管 理 组织教 育 技术协 助
劲 性 骨 架偏位
恶劣天 气下重 要部位 施工
索导管 、模 板变形
设 备 问 题
测 量 放 线
施 工 条 件
钢筋提前 绑扎
衔接错台
索导管轴线偏位过大
侧墙砼露筋
钢筋 绑扎 不牢
安 装 不 到 位 操 作 者 质 量 意 识 淡 薄 技 术 管 理 不 到 位
模 板 拉 杆 未 拉 紧
索导管 加固不 牢
28
对策实施五: 杜绝恶劣天气下重要部位测量施工
大雨大雾高温等恶劣天气对测量工作的精度影响极大,同时也
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不便,以致影响到施工质量。为此,经 过小组讨论决定,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告知恶劣天 气下重要部位施工的利害。同时坚决杜绝此类恶劣天气下进行 重要工程部位(如索导管定位)测量施工。 效果检查:在后期重要部位施工时, 避开了恶劣天气,保证了因外界环 境影响的施工质量。
42 47 49
累计频率 (%) 35 61
86 96 100
1 2
3 4 5 6
节段衔接处存在错台 索导管轴线偏位过大
主塔侧壁有露筋 侧壁凹凸不平 其它 合计
17 13
12 5 2 49
7
合格率
(150-49)/150=67.3%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月
10
频数(点)
斜拉桥主塔线型存在问题排列图
劲性骨架定位安装
24
对策实施三:小组讨论寻找方法
索导管轴线的寻找是索导管定位的关键,直接关乎
索导管的定位精度。经小组讨论研究,根据索导管 的结构,专门加工一套与索导管口径相匹配的定位 板,定位时可将定位板放置索导管对应的锚固处和 出塔处,从而提高了索导管的定位精度。 效果检查:由于定位板加工时锚固处直径小于设计 直径0.4mm(出塔处与设计相等),基本与索导管 紧贴,保证了索导管轴线寻找的准确性。
2
一 工程概况
大汶溪斜拉桥系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程的一座连接
绥(江)水(富)二级公路的景观桥,其主桥为 110m+250m+110m双塔双索面支承体系(半漂浮)斜 拉桥,其中2、3号墩为主桥索塔,其结构形式同为 “H”形钢筋混凝土空心结构。2号索塔高148.55m, 3号索塔高136.55m。全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每 塔单面15对斜拉索,全桥共120根斜拉索。
13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97.0% 67.3%
现状
目标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月
14
5.2 可行性分析
该桥主塔施工线型控制 得到了局测绘中心领导 以及技术人员的大力支 持,在技术方案的分析 拟定和方案实施过程中 得以全程协助 采用当前测绘高精度全 站仪徕卡TC2003(测角 0.5″,测距 1mm+1ppm×D),一台, 并配以1.35米 和0.45米对中棱镜各两 套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参加人员 全体人员
结论 非要因
2
现场调查
技术人员
非要因
3
索导管定位 轴线不 准确
索导管轴线寻找准确 与否直接影响索导 管的定位
现场调查
技术人员
要因
4
索导管定位后,后续 索导管加固 的钢筋绑扎、合模、 现场调查 不牢 振捣等都可能引起 其位置变化 模板拉杆未 拉紧 拉杆的受力情况关系 到砼凝固后的外观 现场调查
定位加固好的索导管
27
对策实施四:技术交底、加固工作落实到人
项目部对进行索导管安装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技术
培训、交底,并明确索导管加固技术要求,加固要 求分工明确,对索导管加固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加 固完毕并由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签认。 效果检查:通过后期的竣工测量,索导管的偏位情 况均满足规范要求。
技术人员
要因
5
技术人员
要因
19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月
序号
末端原因 索导管、模 板变形 钢筋绑扎不 牢固 测量仪器设 备问题 劲性骨架偏 位 恶劣天气下 施工 钢筋提前绑 扎
分析论证
确认方法
参加人员
结论
6
索导管变形影响索导 管定位;模板用久了 会发生缺陷、变形, 影响砼外观
钢筋松动影响砼保护 层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 验,现场进行复检 骨架偏位影响钢筋绑 扎,乃至主塔的结构 尺寸等 大雾、高温等恶劣天 气影响施工精度 钢筋的绑扎是根据劲 性骨架的位置确定的
2. 劲性骨架偏位
3. 索导管定位轴线寻找不准确
4. 索导管加固不牢
5. 恶劣天气下施工
21
八 制定对策
针对各项要因,我QC小组制定了对策:
序号 主要原因 对策及措施 紧拉杆落实到人, 检查落实到人,实 行现场签认 利用全站仪现场测 量 目 标 地点
要 求 完成时间
2011.12.20
大汶溪斜拉桥主塔线型控制
发表人:肖金良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测绘中心 2013年4月
1


1、工程概况 2、小组概况及成员简介 3、选题 4、现状调查 5、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 6、原因分析 7、要因确定 8、制定对策 9、对策实施 10、综合效果检查 11、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2、体会及今后打算
8 贴焊钢板 3 3--3
说明:1、本图与图三尺寸均以毫米计; 2、图中D尺寸为索道管的内径减2mm, R尺寸为索道管内口半径减1mm; 3、§ 2 ж0mm圆杆与半圆盖板保持垂直; 4、加工误差要求在+0.5mm以内。 5、连接处尽量用锚接,减少焊接变形。
锚固处定位板设计图
锚固处定位板成品图
26
索导管定位
7
施 工 工 期 紧
理由二
主塔施工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后期 主梁的施工,为了确保主桥能在合 同工期内如期合拢,从业主到公司 领导对主塔施工也是倍加关注。 同时对主塔施工工期提出了更高要 求。 大汶溪斜拉桥是金沙江向家坝移民 工程中一座标志性的景观桥,同时 为了确保主塔的外观质量以及后期 挂索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业主到施 工单位,一直以“争创优质工程” 作为质量要求目标。
29
十 综合效果检查
10.1 控制效果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使大汶溪桥主塔的线型得以
控制,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顺利解决了“模板拉杆 未拉紧、 劲性骨架偏位、索导管定位轴线寻找不 准确、索导管加固不牢、 恶劣天气下重要部位施 工”等问题,保证了主塔施工质量的一次从优。 主塔施工完成后,小组成员于2012年1月30日对主 塔线型进行检查,共检查200点。通过调查表我们 发现主塔的外观质量合格率达到98%,实现了活动 目标。检查结果如下表:
钢筋网片 未放置垫 块
检查人 员检查 不到位
17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 月
七 要因确定
我们QC小组通过调查分析、认真讨论等方
法,对以上11个末端原因进行了要因确认。
18
序号 1
末端原因 检查人员检 查不到 位 钢筋网片未 放置垫 块
分析论证 项目部高度重视质量 管理,每次浇筑前 进行全面检查签证 垫块是否布置均匀、 合理,将影响到砼 保护层的厚度
累计频率(%)
B A
C
节段衔接处存 在错台
索导管轴线 偏位过大
主塔侧壁有 露筋
侧壁凹凸不平
其它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月
11
结论:
通过现状调查频率表和排列图可以看出:节段衔接处存在错台、 索导管轴线偏位过大以及主塔侧壁有露筋是影响主塔线型的主 要问题,是进行主塔线型控制的关键所在。
接缝错台
侧墙钢筋网片露筋
负责人
1
模板拉杆未拉紧
消除砼错台
现场
程克东
2
劲性骨架偏位
误差控制在 ±30mm以内
现场
2011.12.20
肖金良
3
寻找轴线误差 索导管定位轴线 小组进行讨论研究, 控制在0.5mm以 寻找不准确 寻找切实可行方法 内
对参加作业的所有 索导管竣工误 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差:平面≤ 索导管加固不牢 索导管加固实行专 5mm;高程≤ 人作业并对加固情 10mm 况进行检查 对工作人员进行教 育培训,严格执行 测量规程,恶劣天 气下停止重要部位 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