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性质.

合集下载

次氯酸钠淬灭方法

次氯酸钠淬灭方法

次氯酸钠淬灭方法一、次氯酸钠的性质与危害1.1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次氯酸钠这玩意儿啊,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就像一个精力旺盛、到处惹事的小调皮鬼,它在很多化学反应里都特别活跃。

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还有日常生活的消毒等方面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1.2 存在的危害但是呢,这东西要是处理不好,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它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都有刺激性。

要是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就像被小蚂蚁狠狠地咬了一口,会发红、疼痛;要是进到眼睛里,那可就更糟糕了,就像有一团火在眼睛里烧一样难受。

而且吸入它的气体也会让呼吸道不舒服,就像喉咙里卡了个刺似的。

二、次氯酸钠淬灭的必要性2.1 保障安全所以啊,对次氯酸钠进行淬灭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好比给这个调皮捣蛋的小调皮鬼上了个紧箍咒,让它不能再到处闯祸。

只有把它妥善处理了,才能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避免受到它的伤害。

2.2 符合环保要求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要是不把次氯酸钠淬灭就随意排放,那就成了“害群之马”。

它会污染环境,对土壤、水源等造成破坏。

这就好比在一片美丽的花园里乱扔垃圾一样,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3.1 化学中和法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化学中和法。

可以用一些还原剂来和次氯酸钠反应。

比如说亚硫酸钠,这就像是派了一个温和的小使者去和次氯酸钠这个“小霸王”谈判。

亚硫酸钠和次氯酸钠反应,就像两个小伙伴在互相交换礼物一样,最后把次氯酸钠的氧化性给中和掉,让它变得温顺起来。

3.2 稀释法还有稀释法。

就像把一杯浓咖啡加上很多水变成淡咖啡一样。

把含有次氯酸钠的溶液用大量的水去稀释。

不过这个方法有个小缺点,就像吃面包只能管一时饱一样,它可能不能完全消除次氯酸钠的危害,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

3.3 光照分解法另外啊,光照分解法也不错。

把次氯酸钠溶液放在阳光下,让阳光这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来分解它。

这就像是让太阳公公来当裁判,把次氯酸钠这个调皮鬼给管一管。

1危险化学品次氯酸钠(漂白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1危险化学品次氯酸钠(漂白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泄漏紧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时,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会伤皮肤、衣服或其他物品。有氯气气味,操作时应戴工作服、手套,避免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储存处保持通风,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如长期接触,应会喝糖水。本品对有色织物有漂白腐蚀的作用,运输时要密闭,装运容器要求防腐。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中已作防护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饮食,饭前要洗手。工作毕,应淋浴更衣
灭火方法
火灾时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扑救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避免条件
潮湿空气、热源、高温
稳定
禁忌物
易燃物、自燃物、有机物、日光。
燃烧(分解)产物
氯气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次氯酸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会伤皮肤、衣服或其他物品。有氯气气味,操作时应戴工作服、手套,避免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
次氯酸钠(漂白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物质名称次氯酸钠;漂白水、漂白液 化学式:NaClO
物化特性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比重(20℃)
1.19

次氯酸钠规格型号

次氯酸钠规格型号

次氯酸钠规格型号次氯酸钠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去污等处理过程中。

在市面上,常见的次氯酸钠产品有多种规格型号,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步,了解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在水中可以自行分解成氧气和氯离子。

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因此广泛应用于消毒、水处理、污水处理、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

第二步,了解次氯酸钠规格型号次氯酸钠在市面上存在多种规格型号,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在用途和用量上会存在差别。

其中,次氯酸钠的规格型号常见有10g、45g、90g、100g、200g等。

- 10g规格型号:适用于个人家庭消毒,例如洗手间、厨房等小范围的消毒。

- 45g规格型号:适用于公共场所消毒,例如医院、学校等大范围的消毒。

- 90g规格型号:适用于大型水处理、环保等行业。

- 100g规格型号:适用于食品加工、水产养殖等行业。

- 200g规格型号:适用于大规模污水处理、水源净化等行业。

第三步,选购次氯酸钠的注意事项在选购次氯酸钠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查看相关资质证明,避免购买质量不佳的次氯酸钠产品。

- 规格型号:应根据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规格型号,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 存储方式:次氯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与有机物接触,避免灼伤皮肤和眼睛。

- 容器包装:次氯酸钠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潮气或空气中的水分被吸入而降低产品的质量。

- 安全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次氯酸钠气体。

总之,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毒、水处理等领域的化学品,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用途和用量存在差别,选购时需注意产品质量、规格型号、存储方式、容器包装以及安全使用等方面。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
皮肤: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因次氯酸钠极不稳定,不宜长期存放,防止阳光直射,与还原剂、可燃物、酸,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注意个人防护。
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气,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长期接触次氯酸钠可引起嗅觉减退,慢性气管炎和皮肤病。
不燃。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化学反应性
人身防护
急救
储藏和运输
安全与处理
本品为强氧化剂。分解产物:氯化物。
与碱类、还原剂等Biblioteka 起剧烈反应。眼睛: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皮肤:戴胶皮手套穿防腐工作服。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
次氯酸钠— —NaCLO
理化性质
毒性
短期过量暴露
长期暴露
火灾与爆炸
固体次氯酸钠为白色粉末,极不稳定。工业用次氯酸钠溶液为淡黄色液体,具有类似氯气气味。溶于水.强氧化性。其比重由有效氯的含量来定。
用途:可用于漂白、消毒,有机高分子的断链作用等。
属低等毒类,对皮肤和粘膜有腐蚀性。
吸入:过量的次氯酸钠可引起嗅觉下降。眼睛接触:溅入后可引起化学灼伤及水肿.口服:误服后引起口腔食管、胃部疼痛,可导致食管及胃壁穿孔。

次氯酸钠呈碱性的原因

次氯酸钠呈碱性的原因

次氯酸钠呈碱性的原因
次氯酸钠是一种以氯来源的碱性物质,有着很多独特的特性得到了许多应用,它主要是以氯原子来构成的双酸盐,其具有碱性氧化性等性质,从而使次氯酸钠以碱性而不是酸性为主。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当其与某种可以被氧化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其中一种氧化物可以被水溶解,而另一种被氧化物则可以形成一种氯的盐混合物。

因此,及时与某种可以被氧化的物质混合,而次氯酸钠也具有碱性而不是酸性的离子。

次氯酸钠经常用作清洁和抗菌剂,比如日常家居清洁,厨房清洁、护理池,公共游泳池等。

这些用途都需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次氯酸钠正是因其具有强的碱性而受到应用。

此外,次氯酸钠也有许多其它的用途,如用作食品清洁剂,屠宰产品的加工剂,用作除臭剂,还有许多工业的用途。

通用来说,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抗菌和氧化性,因而得到了诸多应用。

次氯酸钠具有以上这些特性,它以碱性而不是酸性为主,使它可以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抗菌剂,经常用于一些洁净和卫生的园林活动中,而且它们也有多种各式各样的用途。

次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碱性物质,值得大家去利用和了解它。

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爆炸危害: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致敏性。
危险信息: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禁止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或白色粉末,有似氯气的气味。溶于水呈微黄色水溶液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要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

次氯酸钠的挥发

次氯酸钠的挥发

次氯酸钠的挥发1. 次氯酸钠的基本介绍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也被称为漂白粉或次氯酸钠固体。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具有强烈的氯气味。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漂白、消毒、污水处理和水处理等领域。

2. 次氯酸钠的挥发性质次氯酸钠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

以下是次氯酸钠挥发性质的几个关键方面:2.1 挥发性的原理次氯酸钠的挥发性是由于其分子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动能,部分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其他相互作用力,从而从固体或液体表面逸出,转变为气体状态。

2.2 挥发性与温度的关系次氯酸钠的挥发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次氯酸钠的挥发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会增加分子的动能,使分子更容易逸出。

2.3 挥发性与压力的关系次氯酸钠的挥发性与压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压力越大,次氯酸钠的挥发速率越慢。

这是因为较高的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与固体或液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更难逸出。

3. 次氯酸钠的挥发过程次氯酸钠的挥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表面扩散在挥发过程中,首先是次氯酸钠分子从固体或液体的表面扩散到表面上的空气层。

这个过程是分子克服表面张力和其他相互作用力的过程。

3.2 气相扩散一旦分子逸出到表面上的空气层,它们会通过气相扩散向周围空气中传播。

这个过程是由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驱动的。

3.3 挥发速率挥发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表面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

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会增加挥发速率,而较大的表面积会加快挥发过程。

4. 次氯酸钠挥发的应用次氯酸钠的挥发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4.1 漂白和消毒次氯酸钠的挥发性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漂白剂和消毒剂。

在漂白过程中,次氯酸钠可以通过挥发释放氯气,从而去除物体表面的颜色。

在消毒过程中,次氯酸钠可以通过挥发释放氯气,从而杀死细菌和病毒。

4.2 污水处理次氯酸钠的挥发性质使其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次氯酸钠发生盐

次氯酸钠发生盐

次氯酸钠发生盐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也被称为次氯酸钠溶液。

它是一种弱酸性溶液,具有消毒和氧化性能。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次氯酸钠发生盐的相关知识,并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它是一种白色结晶体或无色液体,可溶于水。

次氯酸钠在水中会分解成次氯酸和氯化钠两种物质。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一定的消毒和氧化性能,可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次氯酸钠发生盐的过程是指次氯酸钠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的过程。

有机氯化物是一类含有氯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次氯酸钠发生盐的反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并提高产率。

次氯酸钠发生盐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涉及多个中间产物和反应步骤。

一般来说,次氯酸钠首先与酸反应生成次氯酸,然后次氯酸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

在此过程中,次氯酸钠的次氯酸起到氧化剂的作用,将有机物中的氢原子氧化成氯原子,形成有机氯化物。

次氯酸钠发生盐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常被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由于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可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

其次,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和化学分析中。

由于次氯酸钠可以氧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使其发生取代反应或断裂反应,因此在有机合成和化学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

例如,在纺织工业中,次氯酸钠可以用作漂白剂,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色素。

在农业领域,次氯酸钠可以用于植物保护,杀灭害虫和病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次氯酸钠发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能,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原子氧化成氯原子,生成有机氯化物。

次氯酸钠在消毒、漂白、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性质.次氯酸钠目录[隐藏]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特性•第十七部分:制作[编辑本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 e中文名称2:漂白水;漂水英文名称2:hypochlorous acidsodium saitbleach技术说明书编码:919CAS No.:7681-52-9分子式:NaClO分子量:74.44[编辑本段]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CAS No.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编辑本段]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腐蚀品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本品有致敏作用。

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编辑本段]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编辑本段]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编辑本段]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编辑本段]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编辑本段]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编辑本段]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10%。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熔点(℃):-6沸点(℃):102.2相对密度(水=1): 1.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质:[编辑本段]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不稳定,见光分解禁配物: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聚合危害:分解产物:次氯酸钠先水解CLO-+H2O=HCLO+OH-然后分解2HCLO=光\热=2HCL+O2次氯酸钠溶液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NaClO—>NaClO3+2NaCl,干燥后继续加热:2NaClO3—>2NaCl+3O2[编辑本段]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编辑本段]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编辑本段]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编辑本段]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3501UN编号:1791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3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编辑本段]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 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

[编辑本段]第十六部分:特性苍黄色极不稳定固体,与有机物或还原剂相混易爆炸.水溶液碱性,并缓慢分解为Na Cl NaClO3 O2 ,受热受光快速分解.强氧化性[编辑本段]第十七部分:制作用30%到35%的NaOH水溶液低于10度时吸Cl2,滤去NaCl,再冷至-20度可得NaClO-5H2O晶体,低于10度真空脱去结晶水即得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进展--------------------------------------------------------------------------------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08年1月11日1 NaClO的结构及性能1.1 ClO-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溶液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这是由ClO-的结构决定的。

次氯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为四面体结构,氯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和氧原子成键,酸根中存在着3个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由于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中心原子氯有较大的离子势(Z/r),导致次氯酸盐不稳定,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转化为更稳定的Cl2分子或Cl-的能力,即表现为ClO-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1.2 NaClO参与反应的热力学1.2.1 ClO-的强氧化性ClO-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参加的反应及其电极电位如下:HClO+H++e=1/2Cl2+H2O 1.63V (1)HClO+H++2e=Cl-+H2O 1.49V (2)ClO-+H2O+2e=Cl-+2OH- 0.89V (3)从式(1)-(3)可知,无论是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ClO-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也就是说遇到还原剂时会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

1.2.2 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次氯酸钠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没有还原剂存在时,自身发生分解反应。

主要是在光照、加热、酸性环境或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自发发生分解反应,主要反应方程式见式(4)-(7)。

2NaClO=2NaCl+O2 (4)3NaClO=2NaCl+NaClO3(5)2HClO=2HCl+O2 (6)HClO+HCl=H2O+Cl2 (7)由于次氯酸钠大多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方法进行制备,在强碱环境下,次氯酸钠不仅水解程度较小,而且稳定性较好。

反应(4)-(7)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值△rHmΘ,△rGmΘ和△rSmΘ,计算结果列于表1。

表1 在298.15K下,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反应△rHmΘ(kJ·mol-1)△rGmΘ(kJ·mol-1)△rSmΘ(J·mol-1·K-1)(4)-119.94-188.94236.152(5)-116.73-160.15152.30(6)-92.50-102.7034.152(7)2.22-25.99104.53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进展中国化工信息网1 NaClO的结构及性能1.1 ClO-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溶液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这是由ClO-的结构决定的。

次氯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为四面体结构,氯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和氧原子成键,酸根中存在着3个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由于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中心原子氯有较大的离子势(Z/r),导致次氯酸盐不稳定,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转化为更稳定的Cl2分子或Cl-的能力,即表现为ClO-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1.2 NaClO参与反应的热力学1.2.1 ClO-的强氧化性ClO-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参加的反应及其电极电位如下:HClO+H++e=1/2Cl2+H2O 1.63V (1)HClO+H++2e=Cl-+H2O 1.49V (2)ClO-+H2O+2e=Cl-+2OH-0.89V (3)从式(1)-(3)可知,无论是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ClO-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也就是说遇到还原剂时会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

1.2.2 NaClO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次氯酸钠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没有还原剂存在时,自身发生分解反应。

主要是在光照、加热、酸性环境或重金属离子存在下,自发发生分解反应,主要反应方程式见式(4)-(7)。

2NaClO=2NaCl+O2(4)3NaClO=2NaCl+NaClO3(5)2HClO=2HCl+O2(6)HClO+HCl=H2O+Cl2(7)由于次氯酸钠大多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方法进行制备,在强碱环境下,次氯酸钠不仅水解程度较小,而且稳定性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