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课件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课件
《千金翼方》记载了一种自我按摩术:“清旦 处起,以左右手按摩,交耳,从头上换两耳, 又引发,侧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 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 七过。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 热头痛,百病皆除”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针灸推拿养生
方宗畴:
针刺大椎、关元,平调阴阳,保健益寿
艾灸脆俞、擅中,运行气血,增强精力
中医学的养生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 庄子·《天地》篇中指出: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 臭熏鼻,五味浊口,五曰取舍得失迷乱心窍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庄子认为,只有去掉“四六”,除去“五害”, 才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没有了食、色、名、 利等索取的欲望,心神才能“清静”无浊,“静 则无为,无为则俞俞(愉快的样子),俞俞者忧患 不能处,年寿长矣。”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药食两用 山楂:健胃,预防心血管疾病 红枣:补脾 薏苡仁:养胃健脾 (药用:健脾利水) 山药: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茶养生
饮食养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
而解之”,此时茶作为药用
· 》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运动养生
太极拳
太极剑
少 林 功 夫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不 明 药 性 者 不 能 以 除 病 。 不 知 食 宜 者 不 足 以 全 生 , 饮食养生 救 安 疾 身 之 立 道 本 惟 必 在 须 于 于 药 食 , ,
-扁 鹊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习惯 药食两用 饮茶养生
张介宾·《类经》:“古人的预防之道,由 于治于未形,所以用力少而成功多”

中医养生文化ppt

中医养生文化ppt

02
穴位养生的原理在于穴位与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
03
常见的穴位养生方法包括按摩、艾灸、拔罐等,对于缓解身体不适、预防疾病 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促进消化;按摩涌泉穴可以 补肾强体、改善睡眠等。
05
中医养生的现代研究
中医养生的科学研究
常见的精神养生方法
包括静坐冥想、气功、音乐疗法等,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来达 到宁神静志的效果。
注意事项
精神养生需注意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同时注 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习惯。
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的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按摩强调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刺激穴 位和按摩来达到治疗和养生的效果。
太极养生对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和缓解慢性 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太极养生的核心在于“以柔克刚”, 通过缓慢、连续的动作,调整呼吸, 使身体逐渐放松,从而舒缓压力,增 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气功养生
气功是一种古老的身心锻炼方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步骤,达到锻炼身体和 内心的效果。
临床观察研究
通过观察不同人群在中 医养生方法下的变化, 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研究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对中医养生的理论基 础、药物作用机制等进 行深入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
对大规模人群进行调查 ,了解中医养生方法的 普及程度、影响因素及 效果评价。
中医养生的临床应用
内科方面
中医养生方法如针灸、推拿、 中药等被用于治疗慢性病如糖 尿病、高血压等,改善患者生
推动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 中医特色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 求,促进中医养生文化的普及和应用。

传统中医养生中华经典中医养生保健养生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统中医养生中华经典中医养生保健养生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闭等。
PART-03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学的亚健康观
一、生理
情志学说: 过喜伤心、
暴怒伤肝、忧思伤脾、 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天人和谐、情志和谐、气血和谐、寒温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减少疾病,提高生 命活力。
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外部表现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比较复杂,可
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及精神症状、社会 适应性三个方面。
亚健康的症状
经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经常感到腰酸背疼,或者浑身不舒服
入睡比较困难,凌晨容易早醒,夜间常 做噩梦。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性功能低 下或者性要求突然减少,尿频、 尿急。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诊断
您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了吗?通过下面的30条自测一下,每一条分没有、轻 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2、3、4、5分
30-39分表明身体处于较完美状态 40-69分表明您正在亚健康状态 40-49为轻度亚健康状态 50-59为中度亚健康状态 60-69为重度亚健康状态 ≥70分表明处于疾病状态
PART-02
亚健康的症状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
预防疾病,治未病。
亚健康的症状
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 功能性改变的“灰色状态”,或称“病前状态”、亚临床潜病期等。

中医文化中医养身中医保健PPT模板

中医文化中医养身中医保健PPT模板

请输入文字 请输入文字
请输入文字 请输入文字
请输入文字 请输入文字
PLEASE ADD SLIDE SUBTITLE HERE
说点什么吧
EXAMPLE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1.Add text in here 2.Add text in here 3.Add text in here
1.Add text in here 2.Add text in here 3.Add text in here
Title2 Title 1
Title 3
Title 4
PLEASE ADD SLIDE SUBTITLE HERE
中醫文化中醫養身PPT範本 适合中医营养/中医保健/中
医文化/中医养身
輸入你的章節標題


填 写 诗
论 语
词十
内 容 吧
则 》
……
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 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 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 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 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
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 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 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 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 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
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 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 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 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 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
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 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 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 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 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 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 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文字内 容在此输入文字内容在此输入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2017ppt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2017ppt课件
学习养生的意义
1、如何延长生命时限 2、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3、敬养父母,尽人子之孝
延年益寿与五福临门《书经·洪范》:一曰 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善 终)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2、天人合一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 相应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地有江河,人有血脉; 天有昼夜,人有起卧。
体内元素与地壳,
血液电解质与海水。
2020/12/30
23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累了就歇,困了就睡。 该吃饭就吃饭 该睡觉就睡觉 胃以喜为补 碳酸饮料 剖腹产
2020/12/30
28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儒释道养生精义
道家养生: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儒家养生:养德修身、中庸和谐 释家养生:慈悲为怀、清心禅定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4中国传统医药文化ppt优质课件

2024中国传统医药文化ppt优质课件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ppt优质课件•引言•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述•中药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知识•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总结与展望01引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医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目的和背景中药的基本知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课件内容概述0103020405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02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述定义传统医药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的,以中医药学为核心,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总结。

特点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重视养生保健;实践经验丰富,疗效确切。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

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形成阶段秦汉以后,中医药学不断得到发展,涌现出张仲景、孙思邈等著名医家,以及《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重要著作。

发展阶段近现代以来,传统医药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逐渐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与创新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将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医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价值。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传承教育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03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的分类根据药物性质及功效,中药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等。

中药的功效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消食化积、驱虫止痒等。

不同药物可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治疗。

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特定工艺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步骤。

中国传统文化之医药养生文化(精编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之医药养生文化(精编课件).ppt

葛洪,字稚川,自号
抱扑子,是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医学家、道家、炼丹家
和药物学家。著《肘后
备急方》,随身常备的
实用书籍。
精品课件
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人,经 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丹 阳祙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十岁时,最喜欢读葛洪的《神 仙传》,立下修身养生的志向。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做了官, 仍很少与外人结交。退隐后以 炼丹修道为主,到句容山潜心 修炼,研究学问。皇帝与
者之所好也。”
精品课件
第一部中医药养生学经典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战国时诸多医学家共同完成。包括 《素问》、《灵枢》,共18卷,162篇。
主要成就:一、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医学整 体观念。二、引进精气神学说,强调精气神是构 成人体的三宝。三、对人体生理进行了研究探讨, 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四、 强调早期治疗的预防思想。五、提出天人相应的 养生原则和创立经络学说,为中医养生和气功养 生建立了理论基础。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食物养生《皇帝内经》有阐述,东汉王充有《养性书》 16篇,是我国最早的养生学专书之一。唐代孙思邈《千 金要方》专列第26卷研究食养食治,是现存最早的食养 专篇。孙思邈汇集成册《补养方》,后其门人增补为 《食疗本草》,我国第一本食养食疗专著。
宋代《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记载了许多
食疗的内容。陈直《养老奉亲书》两卷,上卷专门介绍 老年养生食养食疗。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精,品课戒件 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 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 四曰却疾。”

传统中国风中医养生介绍PPT模板

传统中国风中医养生介绍PPT模板
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医是取之自然的宝库
中医发展前景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中医文化起源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中医医学理论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
ZHONG YI YI YU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ZHONG YI WEN HUA
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才发现还有一本书 没有读完,叫养生之道!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
1+0,0,0,0,0,0,0……
儒释道养生精义
道家养生: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儒家养生:养德修身、中庸和谐 释家养生:慈悲为怀、清心禅定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养生的方法五法八门:芒硝治病的“神医” 胡万林、 “通电体检”的李一、 “喝绿豆 汤治百病”的张悟本、 “生吃泥鳅治愈渐冻 人病”的马悦凌……
2020/10/1
24
四时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者,不用寒凉以伤中下之 阳也;秋冬养阴者,不用燥热以伤 中上之阴也。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午前宜养阳,午后宜养阴。
2020/10/1
25
四气调神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 寒 变,奉长者少。”
保健品多如牛毛,见仁见智、良莠不分,如 何鉴别真伪?
术合道则真、不合道则伪! 术则盛极一时,道则流行千古
大道至简
1、医易同源 3、道法自然 5、中庸和谐
2、天人合一 4、阴阳平衡 6、形神俱养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
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医易同源 中医是世界上唯 一有五千年连续 发展史的医学
当今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与活化石
慢,不利于消化
4、阴阳平衡
阴阳共存——对立统一(有
《内经》:阴阳
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者,天地之道 也,万物之纲纪,
阴阳互变——质变量变(阴 极生阳,阳极生阴。寒极
变 化 之 父 母 , 生热,热极生寒。)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阴阳平衡——辩证否定(阴 过胜阳就反抗,即否定阴 。阳过盛阴就否定阴。目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 相应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地有江河,人有血脉; 天有昼夜,人有起卧。
体内元素与地壳,
血液电解质与海水。
2020/10/1
23
3、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 尽人事, 听天命。
《道德经》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0/10/1
20
中医养生精华
1、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2、中医养生的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天人合一&物竞天择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 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 精、气、血和津液。
2、天人合一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
学习养生的意义
1、如何延长生命时限 2、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3、敬养父母,尽人子之孝
延年益寿与五福临门《书经·洪范》:一曰 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善 终)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
马云语录
十年后癌症 将困扰每个 家庭,不要 拒绝和你聊 健康的人!
健康妙语
可以有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替你花 钱,但没人替你生病!
2020/10/1
28
起居有常
晨钟暮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打更 落更:晚上七点 二更:晚上九点 三更:晚上十一点 四更:凌晨一点 五更:凌晨三点
食顺自然,药补不如食补
反季节蔬菜, 转基因食品 家禽肉蛋大量人工繁殖、 工业化生产,摧生、摧 产、摧熟手段及其添加 剂的大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农作物中化肥、农药、 激素严重残留;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陈文杞
主讲人:陈文杞
温州市卫生局干部保健处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温州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处长 委员 副主委 主委
会长
学习传统文化学什么
以儒做人 以道养生 以禅清心 以墨尽责 以法为基 以兵入市
南怀瑾谈传统文化
孔家是粮店 道家是药店 而佛家是百货店 什么都有,高兴时候就去逛一逛
的达到阴阳平衡。)
2020/10/1
34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 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1.医易同源
群经之首,原点文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 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
医易相通 。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阴阳五行、藏象、气化、运气学说
医易同源
• 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 生共荣。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 《易经》、《内经》、《论语》、《道 德经》
• 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必做 良医。良医功同良相。
孔安国序《尚书》
“伏羲、神农、黄帝 之书,谓之三墳, 言大道也。”
1. 《易经》 2. 《神农本草经》 3. 《黄帝内经》
(《世界记忆名录》2011)ຫໍສະໝຸດ 2020/10/11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夫病已成而 后药之,乱已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 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2020/10/1
26
食养有时
春夏养阳, 应该吃一些偏温、偏散、偏 升的食物, 如青椒、竹笋、韭菜、蒜苗、 葱头、豆芽、鸡蛋、松子、香椿。
秋冬养阴,可多吃一些偏凉、偏收、偏 降的食物,如山药、萝卜、白菜、柿子、 百合、花生、莲藕、芋头。
2020/10/1
27
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累了就歇,困了就睡。 该吃饭就吃饭 该睡觉就睡觉 胃以喜为补 碳酸饮料 剖腹产
食饮有节
七分饱
酒卮
“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 饥与寒”
1934年首次发现限制大 鼠饮食可以延长其寿命
2020/10/1
31
五谷为养
2020/10/1
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素问•脏气法时论》
32
宵夜
1)民间的传说 2)中医主张的三餐 3)无法保证早餐 4)“过午不食” 5)入夜肠胃蠕动减
------- 南怀瑾
学儒学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左传》
何谓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养生”一词,最 早见于《庄子.内篇》又见于《庄子. 养生篇》(得养生焉。)
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 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