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舌苔

合集下载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7种舌苔症状看出身体健康状况

7种舌苔症状看出身体健康状况

7种舌苔症状看出身体健康状况-->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舌头上的舌苔代表着身体不同的状况,那么哪些舌苔状态代表的是身体健康,哪些舌苔的状态代表身体异常呢?我们都知道按中医的角度来说,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变化,都是由于我们的身体一些病症造成的,而舌苔就是这样一个能反应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指示器,那么不正常的舌苔都有哪些症状呢?正常的舌苔又是什么症状呢?7种舌苔症状看出身体健康状况舌苔有刺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像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舌苔过白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黄腻,是湿热的表现,主症在肝和脾。

你还容易口渴,也显示是肝脏的问题,说明你肝火旺,容易急躁发脾气。

肝有病患,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口臭就是因为脾胃不调,胃火旺,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就是因为胆汁排泄紊乱。

另外肝开窍于目,肝脏出现疾病通常会引起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可以吃点滋阴健脾养肝的药,调理脾胃和肝。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

还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

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看舌苔辨疾病

看舌苔辨疾病

看舌苔辨疾病看舌苔辨疾病2010-11-10 21:27:41 39健康浏览次数:1459 评论0条【大中小】正常舌苔:舌体应该是大小适中、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说话口齿清楚,而且舌面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口中没有气味。

可是一旦患了病,舌质和舌苔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对于疾病,许多人都希望做到未雨绸缪。

其实,生活中只要学会看自己的舌头,就可大致辨知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判断出一些疾病。

临床上会通过观察舌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来判断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

中医常把舌苔称为'中医的胃镜’,把舌头变化当做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舌象一:舌苔白厚】少食寒凉节制饮食坚持锻炼显示病症: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病尚在表,还未里传,且病邪较轻,脏腑之气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

若舌苔发白变厚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痰湿较重,要引起注意。

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多数都是白苔,就是因为吃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饮造成的。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舌体胖大,舌苔白厚多见于身体肥胖、脾胃运化失常而导致水肿、痰湿内盛的患者。

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也常见厚白腻苔。

专家建议:白舌苔患者日常应少食寒凉之物,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此外对于白苔厚腻、身体肥胖的患者应节制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山药、薏米、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疗效,少食肥甘之品。

并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舌象二:黄白色舌苔黏黏厚厚】饮食清淡健胃消食显示病症:如果舌头上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口中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同时胃口不好,大便干燥。

专家解读: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发生紊乱引起的,老百姓管它叫积食。

专家建议:出现如上情况,要注意饮食要相对清淡些。

如果出现积食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食物,比如山楂、蘑菇、萝卜。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辨舌苔,识病情

辨舌苔,识病情

辨舌苔,识病情作者:魏长空健康状态下,年轻人舌苔薄白,舌体粉红。

舌苔不正常,西医有许多方法去判断,比如看厚度,看面积,还有一种是看颜色。

上图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由轻到重,1,白色,2,黄色,3,棕色,4,黑色。

这种舌苔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口腔其他地方的粘膜,表面平整光滑(下图左上),舌头背面的粘膜却是沟壑起伏容易藏污纳垢(下图左下),尤其是靠近嗓子的部位,不容易清洗,是细菌最喜欢的栖息地。

口腔问题造成的口臭,超过一半就是这个部位的细菌增生引起的。

舌头表面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周病里的细菌太多,也会随着唾液迁移到舌头背面。

无论细菌哪里来的,在舌头背面越积越多,舌苔会加厚好几倍。

时间长了,颜色也有变化,比如粘性牙霉菌多了,舌苔白色,表面有粘乎乎的东西。

拟杆菌多了,产黑色素,舌苔就是黑色的。

另外,舌苔里还有许多残渣,比如脱落的上皮细胞,食物残渣,人体的代谢产物和牙周病里跑出来的白细胞。

它们和增生或者迁移来的细菌一道组成了厚腻的舌苔。

所以,舌苔厚腻,是一种口腔细菌生态的失衡现象。

舌苔上细菌聚集增生形成堰塞湖,可以随着唾液向咫尺之遥的牙龈和扁桃体迁移,引起牙龈炎和扁桃体炎。

因此,舌苔厚腻虽然不是一个病,对特是刮舌器和氯已定漱口清洁舌苔。

1,刮舌器:最好在早晨空腹刷牙后,因为舌头后面1/3是细菌聚集的重灾区,所以,舌头要尽量往外伸,刮舌器要尽量往里伸,对着镜子看准舌苔最厚的地方,用刮舌器由后向前慢慢刮,如此循环几次,直到没有残渣可以刮下来为止。

这个过程会有作呕的感觉,位置和力度需要自己摸索一下。

如果作呕的感觉比较严重,或者找不到刮舌器,也可以用软毛的牙刷刷舌苔。

单纯的刮舌可以减少40%的舌苔,成功的关键一个是尽量往里刮,一个是尽量早点治疗。

早晨起来看到舌苔,舌头要尽量往外伸,注意舌根的位置。

如果有变白变厚的现象,而且刷牙吃饭以后还是消不掉,就需要开始清洁舌苔了,等颜色变了或者舌头前面都开始变厚,往往比较晚。

舌苔百科

舌苔百科

舌苔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舌苔英文名称:fur 定义: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望舌苔主要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诊法(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

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目录读音概述苔色苔质舌苔表现(1)白苔(2)黄苔(3)灰苔(4)黑苔苔质知识(1)厚、薄苔(2)润、燥苔(3)腐、腻苔(4)剥落苔(5)有根、无根苔(6)全、偏苔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草莓舌辨病法花剥舌苔辨病法舌底静脉辨病法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调养异常舌象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读音概述苔色苔质舌苔表现 (1)白苔(2)黄苔(3)灰苔(4)黑苔苔质知识 (1)厚、薄苔(2)润、燥苔(3)腐、腻苔(4)剥落苔(5)有根、无根苔(6)全、偏苔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草莓舌辨病法花剥舌苔辨病法舌底静脉辨病法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调养异常舌象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展开编辑本段读音舌苔 shé tāi编辑本段概述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编辑本段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中医舌诊——35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史上最全1

中医舌诊——35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史上最全1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 舌尖-舌中-舌根-舌侧 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

中医舌象分类标准

中医舌象分类标准

中医舌象分类标准舌象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环节,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内在生理病理变化,以及邪正盛衰。

舌象主要包括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下面将从舌质颜色、舌苔厚薄、舌面津液、舌态变化和舌面纹理等方面介绍中医舌象分类标准。

一、舌质颜色舌质颜色是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舌质颜色应该是淡红色,润泽且富有弹性。

如果出现舌质颜色变浅,可能提示气血不足或阳虚;舌质颜色变深,可能提示阴虚火旺或热毒内蕴。

如果舌质颜色发紫或出现瘀斑,可能提示体内有瘀血或痰浊。

二、舌苔厚薄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且湿润适度。

如果出现舌苔过薄,可能提示胃气虚弱;舌苔过厚,可能提示湿浊内蕴或食积。

如果舌苔干燥或剥落,可能提示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三、舌面津液舌面津液是反映人体阴阳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舌面津液应该是湿润适度,不滑不燥。

如果出现舌面津液过多,可能提示体内湿气过重;舌面津液过少,可能提示体内阴液不足或阳气亢盛。

四、舌态变化舌态变化是指舌体的运动状态和形态变化。

正常的舌态应该是伸缩自如且柔软灵活。

如果出现舌体僵硬或偏斜,可能提示痰浊阻络或肝风内动;舌体颤动或强直,可能提示肝阳上亢或热极生风。

五、舌面纹理舌面纹理是指舌面上出现的纹理、斑点、丘疹等异常变化。

如果出现裂纹舌,可能提示阴血亏虚或脾虚湿困;出现斑点或瘀点,可能提示体内有瘀血或痰浊;出现黄色丘疹,可能提示体内湿热内蕴。

总之,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内在生理病理变化以及邪正盛衰情况。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舌象分类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苔色,即舌苔的颜色。

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①白苔
常见的病理舌苔,一般主表证或寒证。

其他各种苔色多由白苔转化而来。

白苔有厚薄之分。

薄白苔,舌面薄布白色舌苔一层,舌质颜色可从舌苔之间透出。

厚白苔,舌边尖稍薄,尚可见舌质;而中、根部较厚,大部舌质为其覆盖而颜色不被透出,故呈乳白色、粉白色。

正常舌象可见薄白苔。

白苔的临床辨证,须结合其厚薄、润燥、滑腻并结合舌质及全身症状进行判断。

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干,舌质较红,主表热证;舌苔白而湿润,舌淡白而胖嫩,主里寒证;舌苔白厚黏腻,刮之不去,多属寒湿、痰饮;若舌苔白而干燥起裂,或如白粉铺舌,干燥无津,则为热邪传里,可见于温热病中期。

舌苔白多兼见淡白舌、淡红舌,若兼见红绛舌则为湿遏热伏(湿温病的一种证候)。

白苔的形成,多因饮食减少,发热失水,咀嚼动作及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致使舌面黏膜丝状乳头延长而不脱落,造成白苔,此外亦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白苔一般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可见于感冒及各种急性炎症(或感染)初期、恢复期,各种慢性炎症(或感染),急腹症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病及水肿等。

②黄苔
一般主里证、热证。

为病已入里,邪已化热所致。

黄苔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沟部位(舌中),有时亦可布满全舌。

黄苔的颜色有不同表现,如淡黄苔热轻,深黄苔热重,焦黄苔为热结,嫩黄苔为虚热。

黄苔有时可与其他苔色(白、灰、黑)兼见,各种苔色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舌象,因而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

若舌苔由白转黄,白中带黄,润泽如常,或舌边淡红,中根淡黄润滑,或舌苔尖白、根黄,为外感热病,表邪入里化热。

若舌苔黄而干涩,深黄而厚,甚而见芒刺、焦裂,为阳明实热,热邪内结。

若舌苔黄而黏腻,滑润多津,属湿热为患。

与黄苔相应的舌质多为红色或绛色,但亦可见淡红舌。

黄苔有时也可表现为虚证,如舌质淡胖,苔黄滑而润,则属阳虚而水湿痰饮不化。

黄苔的形成,与炎症感染及发热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有关,这些情况可引起舌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口腔腺体分泌异常,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局部有炎性渗出等,共同形成黄苔。

黄苔可见于各种炎症感染,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等。

③灰黑苔
灰苔即浅黑色的苔色,多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并见。

一般主里证。

苔灰而干,属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苔灰而润,可为寒湿或痰饮;若灰苔兼见黄苔,则主实热。

黑苔较灰苔色深,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变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黑苔主里证。

苔黑燥裂,甚而出现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滑润,则多为寒盛阳虚的表现。

一般来说,灰苔主病较轻,黑苔主病较重,随着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

除以上苔色之外,有时也可见绿苔、霉酱苔。

前者由白苔转化而来,见于温疫、湿温;后者兼黄苔,红中带黑,主湿热病日久。

二.苔质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

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

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

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

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

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

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

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

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

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

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

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

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

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

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

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

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

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

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

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

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

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