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能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下列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黄帝 B.大禹 C.舜1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北师大版课后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北师大版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如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王安是位农学家,如果他要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可以到(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B、自然条件的差别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D、生活时代不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73年起,河姆渡遗址先后发掘了6700余件文物,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遗址出土的有( )①较大面积内分布着稻谷堆积层②出土代表性农具——骨耜③发掘出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据考证为“干栏式”建筑遗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依据下侧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A、黄帝B、炎帝C、周武王D、秦始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了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A、元谋入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如今在云南省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还存有一些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最早曾发现于(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B、炎帝C、舜D、禹【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距今约六千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Unit 1单元测试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Unit 1单元测试本文档是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Unit 1单元测试的试题。
该单元涉及以下内容:1. 古代文明起源- 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明的定义和起源。
- 学生应该了解有关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2.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学生需要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概念和特点。
- 学生应该能够讨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3. 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及其主要特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和夏商周文明。
- 学生应该掌握每个文明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4. 古代文明的交流-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 学生应该能够讨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和重要性。
请根据上述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份综合性的历史单元测试,以评估他们对于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应涵盖定义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应当简明扼要,不涉及任何法律复杂性,且相关内容应能够得到确认。
参考答案1. 古代文明的定义是什么?- 古代文明指的是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高度文化水平的社会形态。
2.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何不同?-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用石器工具生活和生存的时期,而新石器时代则指人类开始使用青铜和铁器的时期。
3. 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及其主要特点。
- 黄河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方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
- 长江文明:发源于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方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陶器。
- 辽河文明:发源于辽河流域,以狩猎为主要经济方式,后转向农耕和渔猎。
- 夏商周文明:包含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明阶段,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4.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贸易和战争。
请根据学生的回答评分,并针对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解释和指导。
北大师版第一单元历史试卷

新田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1.据考古发现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下列我国原始居民中,最早会使用天然火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下列原始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B.北京人 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4.根据片段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群居生活。
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5.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发现的早期原始人类()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6.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7.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8.小红家有复制的鱼纹陶盆,小丽认为:它如果是真品,最早肯定是什么原始居民生产的()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9.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中有的出现了随葬品,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这表明了()A.此处的原始农业生产发达B.此处已出现剩余产品C.此处的居民已开始定居生活D.此处的原始居民已出现贫富分化10.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A.水稻B.粟C.黄瓜D.葡萄11.如果拍摄一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片,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①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②给地里的白菜浇水③收割成熟的水稻④孩子们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嬉戏⑤用玉米做饲料喂养家畜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④12.“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试卷习题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2.小明看到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这些远古人类最可能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如图1-21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4.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A.文献记载B. 口头传说C.考古发掘D.主观猜测5.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
这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6.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A.闽江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7.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正确的是()A.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后形成联盟B.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后人编造的,不足为信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D.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伟大的发明家8.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和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A.世袭制B.竞选制 C部落战争 D.禅让制二、辨别改错题9.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中的共同点包括使用打制石器、制造陶器等。
10.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北京人、河姆渡人。
三、辨析题11.小英告诉同学们,河姆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北师大版

[键入文字]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北师大版
学好英语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历史网编辑了初一历
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北师大版,欢迎参考!
一、选择题:
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 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 万年
B、20 万年
C、100 万年
D、120 万年
2、2009 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 周年,也是该作品作者达尔文逝世200 周年。
他在书中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在人类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语言B、直立行走C、劳动D、自然环境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4、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
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B、智力低下
C、喜欢过群居生活
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6、2007 年3 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
其主要原因是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D.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右图是北京人复原头像,请你仔细观察,下列说法与你观察不相符的是:A.前额低平 B.眉骨粗大 C.鼻梁隆起 D.嘴部前伸3.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的距今年代长短进行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4.中国出现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粟,距今大约多少年?A20000 B.10000 C.7000 D.60005.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先进工具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6.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炎帝 B.大禹C.黄帝 D.舜7.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右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8.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9.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0年终于消除了黄河水患,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成功的A.疏导 B.堵C.修建大坝 D.堵疏结合10.传说中关于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①首创耒耜②制作陶器③教民通商④发明纺织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试题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本套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局部,一共100分,考试时间是是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共60分〕一、选择题(一共30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6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神农氏B.黄帝C.炎帝D.大禹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HY前夕,HY曾写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位中华民族祖先“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你知道这位被誉为华夏之祖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4.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开展,形成了日后的〔〕。
A.白族B.蒙古族C.满族D.华夏族5.假设由你来筹划某电视台要拍摄以下列图人物的历史纪录片,以下情节你最可能保存的是〔〕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B.它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C.他去世后将王位让给大禹D.他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6.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以下先民最早可以品味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开展做出了重大奉献,其中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以下制度中最能表达出民主精神的是〔〕A.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9.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领袖是()A.黄帝B.尧C.舜D.禹10.一位同学在一本古书里看到这样的故事: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领袖的意见,推举舜接替自己做部落联盟领袖……这个故事描绘了当时产生部落联盟领袖的方法,那就是〔〕A.世袭制B.分封制C.让制D.科举制1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是是〔〕A.约七千年前B.约六千年前C.约八千年前D.约四五千年前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新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2.小明看到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这些远古人类最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如图1-21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
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
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
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
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4.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
A.文献记载
B. 口头传说
C.考古发掘
D.主观猜测
5.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
这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
A.闽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7.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后形成联盟
B.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后人编造的,不足为信
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
D.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伟大的发明家
8.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和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
A.世袭制
B.竞选制 C部落战争 D.禅让制
二、辨别改错题
9.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中的共同点包括使用打制石器、制造陶器等。
10.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北京人、河姆渡人。
三、辨析题
11.小英告诉同学们,河姆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六居而野处。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吗?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居住条件的变化对人类发展进程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综合题
13.早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边生息劳作,繁衍发展。
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2)为什么中国人常常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3)继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采取什么制度?
(4)你认为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拥有怎样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D
6. D
7. C
8. D
二、1.错误:使用打制石器订正:使用磨制石器(或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等)
2.错误:北京人订正:半坡人
三、不正确。
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住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才是黄河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四、1.是真实的。
例如: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说明原始人类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2.变化:人们不再住在山洞里,开始有了房子,过上定居生活。
3.意义:人类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髙了生活质量。
五、1.粟。
2.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3.禅让制
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