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1.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互利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均能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3.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偏利共生。

4.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

5.寄生虫(parasite): 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

6.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 是指寄生在宿主体表或暂时侵犯表皮组织的寄生虫。

7.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是指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组织、器官、细胞内或体液中的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是指其生活史全部或至少其中部分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是指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营自生生活,只是在偶然情况下进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

10.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 ):是指进入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但不能在此宿主中长期寄生的寄生虫。

11.终宿主(finial/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1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13.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 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14.转续宿主(paratenic/transport host):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

宿主后,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5.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包括感染期寄生虫侵入宿主、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或传播媒介等。

16.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是指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1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is): 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也称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18.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 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

19.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常可引起异位损害。

20.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查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21.幼虫移行症(harva migrans):某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非适宜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称幼虫移行症。

22.带虫者(carrier):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虽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携带或传播病原体,称带虫者。

23.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是指宿主适应性免疫应答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完全的抵抗力。

24.带虫免疫(premunition):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体内寄生虫在宿主细胞内处于低虫荷、低增殖的状态,导致无明显症状的临床痊愈,并产生抗特异性攻击的能力,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25.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某些蠕虫感染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抗同种寄生虫幼虫再感染的能力,而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无杀伤或清除效应,这种免疫现象称伴随免疫。

26.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攻击而继续生存、发育、繁殖,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27.外质(ectoplasm): 为无颗粒、较透明结构,呈凝胶状,具有运动、摄食、感觉、呼吸、排泄和保护等功能。

28.内质(endoplasm):为具有颗粒的结构、能流动,呈溶胶状,内含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是原虫进行营养物质储存盒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6.滋养体(trophooite ):是指原虫生活史中具有运动、摄食和繁殖能力的阶段,往往是原虫致病的主要阶段。

27.包囊(coyt):当原虫生活环境中出现不利因素时,滋养体开始团缩、排出水分并分泌成囊物质,形成包囊。

28.假包囊(pseudocyst):细胞内寄生的速殖子以内二芽殖、二分裂及裂体生殖3种方式繁殖,一般含数个至十多个虫体,这个被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假包囊。

29.囊尾蚴(cysticercus):链状带绦虫或肥胖带绦虫的幼虫,俗称囊虫,为充满囊液的半透明椭圆形囊状体,囊壁上有一向内翻转卷曲的头节悬于囊液中。

30.棘球蚴砂(hydatid sand):从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生发囊破裂后形成的生发层碎片及悬浮在囊液中的子囊,称为棘球蚴砂或称囊砂。

31.人际传播型(persn to peson transfe): 此类原虫生活史中只需要-种宿主,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或经媒介的携带而传播。

32.循环传播型(irculation tase):该类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感染阶段可在两者之间传播。

33.虫媒传播型(vector traster):本类原虫需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繁殖至感染阶段,再经昆虫叮吸人、兽血液或组织液进行传播。

34.世代交替(aternation of generatio):有些原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称为世代交替。

35.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

36.红细胞外期(exoerthrocytic stage):通过涎腺内含有的疟原虫子孢子的雌按蚊的叮咬,子孢子随蚊的涎液进入人体,经约30分钟子孢子可陆续到达并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进行裂殖增殖,这一时期称为红细胞外期。

37.疟疾发作(malaria paroxysm):一次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3个连续阶段。发作之后体温恢复正常转为间歇期。

38.再燃(recrudescence):因为机体产生免疫力,或经不正规抗疟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虫被消灭,血内原虫密度低于发热阈值,发作停止。但在一定条件下,

血液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经过裂体生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热阈值时又出现疟疾发作。

39.复发(relapse):血液中的红内期疟原虫已被药物彻底消灭,但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开始裂体生殖,胀破肝细胞,释出的裂殖子进入血流,开始红内期裂体生殖,当血内原虫密度达到发热阈值时,再次引起疟疾发作。

40.链体(stobila):是绦虫成虫颈部后分节虫体的总称,由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链体是虫体最显著部分,其节片数因虫种而异。.

41.中绦期(metacestode):绦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称为中绦期或续绦期。

42.自体内感染(internal autonfection):猪带绦虫病患者反胃或呕吐时,肠道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的感染。

43.自体外感染(external autonfetion): 猪带绦虫病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的感染。

44.原体腔(protocoele):又称假体腔,胚胎发育时囊胚腔遗留地空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

45.土源性线虫(soil-ransmitted nematodes): 指在生活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的线虫,其生活史类型称为直接发育型,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可直接进入人体发育,肠道线虫多属此型,但各种线虫之间仍有差别,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等。

46.生物源性线虫(bio-source nematodes): 指在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其生活史类型称为间接发育型,幼虫需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再经皮肤或口感染人体,组织内寄生的线虫多属此型,如丝虫,广州管圆线虫等。

47.异嗜症( alotriophagy):少数钩虫病患者,特别是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出现喜欢吃生米、生豆、土块、煤渣、破布、毛皮、木炭等异常嗜好,被称为“异嗜症”异嗜症发生的原因不明,似与铁的损耗有关,给患者服用铁剂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48.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微丝蚴在白天常滞留于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昼多夜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49.逆行感染(retroinfection): 蛲虫卵在肛周围皮肤_上可孵化出幼虫,并经肛门进入肠腔,可发育至成虫阶段,这种感染方式称为逆行感染。

50.象皮肿( elephantiasis):见于丝虫病晚期。由于长期慢性淋巴管炎症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皮肤肥厚、变硬、干燥不出汗,后期皮肤粗糙,出现褶沟、疣状结节,形似大象腿。

51.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通过骚扰、刺螫、吸血、毒害、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的健康的一类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52.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 有些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作用仅起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在节肢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均无数量和形态.上的变化,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机械性传播。

53.生物性传播.(biologicaltransmission):有些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时,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感染性,医学节肢动物是病原体完成生活史或(和)传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生物性传播。

54.变态(metamorphosis ):从幼虫阶段发育为成虫阶段所经历的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习性等-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55.蝇蛆病(myiasis):某些蝇类幼虫侵害宿主组织引起蝇蛆病。

56.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生理、生活环境以及所取食物等方面完全不同,这种发育过程称完全变态,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57.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生活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的生活环境及所需食物完全相同,形态也基本相似,仅翅及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