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学生依据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阅读
课本,标划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相关史事】
阅读课文63页相关史事,了解“法西斯”一词的含义。结合正文回答:
(1)根据材料一思考,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为了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的内容看,这是哪个政党的主张?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政党执政后有哪些暴行?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相关史事】
阅读66页资料,结合所学回答
1.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是什么?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观察图片《二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回答: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表现有哪些?
3.【史料分析】
材料一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各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如下表所示。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2.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我们要求得到较多的土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刺的人口…德意志民获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2)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焚毁大量的进步书籍;迫害、屠杀犹太人等。
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结合课文回答问题,认识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满足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及战争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罪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进一步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意义。

2.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如白板、彩笔等)。

4.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优质教案

导入1(问题式导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德、日又是如何寻求出路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图片式导入)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图中的三头怪兽,其中头部是指德国的希特勒,中间是指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指日本的东条英机。怪兽三头一体,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警号。德国、意大利、日本是怎样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有哪些暴行?今天让我们走进那段罪恶的历史,再现那段人间悲剧。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28.4%、40.6%、16.5%、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殖民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3.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意大利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4.列举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答案: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过渡语: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不是积极寻求救治危机的方法,而是通过对外扩张去转嫁危机,那么,在欧洲和它一样希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的国家又是哪国呢?
(1)“一次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答案:经济危机。
(2)“两个策源地”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答案:欧洲策源地:德国;亚洲策源地:日本。
(3)“三个同盟”指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教师可补充提示)
答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18.提问:试着回顾20世纪30年代前日本对
中国的侵略?
19.介绍日本法西斯上台背景。

20.展示图片,介绍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1.介绍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22.展示材料,介绍轴心国的形成。

课堂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之后二战顺理成章的爆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
浩劫,二战为什么爆发,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面对
国内的经济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对一些
国家的暴行,不能视而不见,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最后一定是害人害己。

板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以及这些侵略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本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本质,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恶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含反思)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案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的目的何在?
标志: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发动政变;意大利国王授权墨索里尼组阁,(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
目的: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4、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什么?(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是什么?)
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侵略扩张)
5、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危机?主要表现是什么?
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墨索里尼企图以对外侵略来转移国内危机,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从30年代开始,意大利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3、说出德国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有何影响?(注意两个时间)
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标志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4、希特勒是怎样建立恐怖独裁统治的?
①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1934年兴登堡逝世。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出于共同利益,德、意两国勾结在一起,于1936年签订《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使意大利和德国一起走向世界大战。再看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查阅资料清楚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材主要通过详细的历史事实,介绍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2.掌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于和平的珍视,增强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教学PPT。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前的世界形势,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原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过程与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观察地图,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产生的消极影响,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教学难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为什么“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又是谁造成了这一历史惨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设问: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2)时间:1922年。

(3)建立过程和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说说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提示: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纳粹党蛊惑宣传,煽动民众的复仇情绪等。

2.阅读教材,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

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德国法西斯上台的过程图解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信息,指出纳粹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暴行。

材料一:
材料二:在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24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神显灵,保佑德国。

结果我的祈求灵验了,我要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1919年《凡尔赛条约》失去的国家、土地,以及应有的尊严。

——希特勒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纳粹政权还有哪些暴行?
提示:图片反映了希特勒掌权期间,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暴行。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24小时,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提示: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担心德军的军事行动会遭到协约国的攻击(或制裁)。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纳粹德国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表现。

【图解内外政策】
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说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

材料展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且逐渐转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尤为致命。

尽管当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但由于物价全面下跌,日本农民因此负债累累。

与此同时,大量城市失业人口重新返回农村,这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农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祸不单行,1930年到1931年冬春,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导致日本东北七县爆发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

一时间,饿殍遍野,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导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

深感政府无能的陆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北上。

二者虽在同一纬度线,
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但中国东北的农业条件却是日本东北无法比拟的。

设问:经济大危机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它和日本法西斯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提示: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民众生活困苦不堪;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概况。

(1)背景: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经济大危机使日本原本脆弱的经济受到重创。

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过程
①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②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

接着,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

(3)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军备与扩张:制定《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相同之处?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之处?
提示:相同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战胜国的制裁,因而有强烈的复仇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后来,日本的扩张受到美国等国的干涉,日本的不满情绪高涨。

不同之处: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建立法西斯专政。

三、课堂总结
在一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强化了法西斯统治,最终挑起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严重威胁。

它告诉我们:只要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内容是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分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意、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可以说本课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鉴于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生疏,教师可以采用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主要梳理清楚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抬头、猖獗的活动脉络,揭露法西斯德国的种族歧视及各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暴行。

最后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