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4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和全球范围内的战争灾难。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具体史实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灾难的认识和反思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战的观念,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2.教学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战争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国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国家为何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介绍三国对外侵略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题,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不足;2. 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感受不深;3. 对和平、发展的观念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教学难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平、发展的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分析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话题、案例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共60张PPT)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法西斯暴行
“国会纵火案”
德国法西斯暴行
纳粹焚书
德国法西斯暴行
反犹狂潮
1938年“水晶之夜”
犹太人家庭、商店遭洗劫
此,纳粹党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特别是德国共产
·
·
·
·
“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
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德国纳粹国旗
德国纳粹国徽
德国法西斯专政 的建立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 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波兰奥斯威辛市奥斯威辛集中营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 歧视性的黄星标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裔美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图解内外政策】
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资料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且逐渐转 变为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尤为致命。尽管当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但由 于物价全面下跌,日本农民因此负债累累。与 此同时,大量城市失业人口重新返回农村,这 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农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巨大的焚尸炉
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犹太人在欧洲被德国法西斯屠杀达
600万人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1、历史因素:(宗教信仰) 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 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 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
2、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姑息、妥协、退 让,使迫害升级 3、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 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共71张PPT)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犹太妇 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 难地走向不归路——“白桦林”毒气室
巨大的焚尸炉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但 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进入焚尸炉前死难者留下的鞋子
遇难者留下的堆 积如山 的眼镜,
对世界和平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的“合理”因素有哪些?(至少两点)
经济危机打击了德国,德国为摆脱困境,寻 求出路得到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普遍支持,通过合 法的议会选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法西斯的暴行有哪些?
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 切工会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焚烧大量 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
德意军事同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希特勒元首与墨索里尼
1936年10月25日,意大利与德国 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议定书 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承认意大利兼并埃 塞俄比亚,意大利答应在埃塞俄比亚 给德国特权。标志着“柏林—罗马轴 心”形成。
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
权的建立概况。
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墨索里尼率领党徒向罗马进军途中
1922年10月30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首相,法西 斯独裁政权正式在意大利建立。
意大利 法西斯 的统治 措施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进行领土扩张
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史海拾贝 “纳粹”是什么意思?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 (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 译缩写。前身为1919年1月5日 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 30日,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 会主义工人联盟。1921年6月29 日,阿道夫· 希特勒任党的元首。 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 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18张PPT)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影响: 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暴行
⑴对内: 对进步组织实行残酷镇压,推行国民经济军
当堂训练
1.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
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D )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
C.掀起反犹狂潮
D.军部发动政变
2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探究资本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时期转为三
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堪称“萧何”? (D )
1、背景: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必由来已久。 (2)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3)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国家
工业生 对外贸 失业 产下降 易缩减 人数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日本 (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扩张
对外政策:扩军备战,积极侵略扩张 (1)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 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河 东岸非军事区
凡尔赛体系开始 被破坏
希特勒将德国陆军扩大至60万人,重 新成立空军并扩充海军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据吴于瑾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整理
纳粹党的发展有何特点?
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1)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
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2)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3)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共48张PPT)

墨索里尼在 进行歌颂法 西斯主义的 演说。 1922年10月30日, 墨索里尼被任命 为首相,法西斯 独裁政权正式在 意大利建立。
演讲 时的夸张表情
墨 索 里 尼
墨索里尼为扩军备 战,大力进行军国 主义教育。图为法 西斯童子军的成员 正在接受如何使用 步枪的训练。
墨索里尼上台后,利用 黑衫军对进步党和反对派 人士大搞恐怖活动。他们 任意捕人、杀人,无恶不 作。图为黑衫军在罗马街 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对世界产生 了巨大影响,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逐渐摆脱 了经济危机,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却走上 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是一条什么样道 路?对世界又将产主哪些影响?
美
经济大 危机
国
灾 难
பைடு நூலகம்
(1929-1933)
摆脱 危机 寻找 出路
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
法西斯专政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2、形成标志: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标志:1933年,希特勒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纳粹标志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 是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成员 (简称纳粹党,Nazi是德文“民 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缩写) 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 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 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 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 信仰。
对外: 对外扩张 发展军工,扩军备战
(1)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2)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1938年,吞并奥地利; (4)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3.2. “国会纵火案 ” 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39张PPT)

祸不单行,1930到1931年冬春日本东北地 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 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于是日本东北七县爆发 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一时间,饿 殍遍地,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日本经济 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深感政府无能的陆 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 北上。二者同一纬度线,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 但地理农业条件却是无法比拟的。
党,实行一党独裁,取消德国民主制。
·
·
·
·
“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
一个民族,一个帝粹国徽
德国法西斯专政 的建立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 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波兰奥斯威辛市奥斯威辛集中营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
阿道夫· 希特勒(Adolf Hitler)
德意军事同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希特勒元首与墨索里尼
1936年10月25日,意大利与德国 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议定书 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承认意大利兼并埃 塞俄比亚,意大利答应在埃塞俄比亚 给德国特权。标志着“柏林—罗马轴 心”形成。
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
材料一:工业生产下降40.6%,农业生产下降30%,对 德国这样状况为哪位历史人物的崛起提供了 外贸易缩减 69.1%,失业工人占1/3,达600万人.
契机?
材料二: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毫无应对之力 的魏玛政府引发德国民众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 化,政局动荡。 “一种要求变革的炽热愿望”遍 及整个德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精品课件)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1932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海关职员家庭。1914年,他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退役。1919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两个词缩写的音译。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希特勒宣扬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1924年出狱后,希特勒着手强化纳粹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势力在一个国家掌握政权最先出现于(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B
20世纪世界政局风云变幻,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世界面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 A.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后将党、政、 军大权集于一身 B.纳粹党在德国跃居为国会第一大党 C.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D.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德国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纳粹党努力地发展为第一大党
政权建立: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专政统治
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
扩军备战
日本
核心势力:军部
正式建立: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政策:“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
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
提示:纳粹党。
(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
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信息,指出纳粹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暴行。
材料展示:在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神显灵,保佑德国。
结果我的祈求灵验了,我要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1919年《凡尔赛条约》失去的国家、土地,以及应有的尊严。
——希特勒
(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纳粹政权还有哪些暴行?
提示:图片反映了希特勒掌权期间,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暴行;除此之外,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等。
(2)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提示: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害怕德军的进军军事行动遭到协约国的攻击(或制裁)。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纳粹德国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表现。
【图解内外政策】
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说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
材料展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且逐渐转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尤为致命。
尽管当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但由于物价全面下跌,日本农民因此负债累累。
与此同时,大量城市失业人口重新返回农村,这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农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祸不单行,1930到1931年冬春,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导致日本东北七县爆发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
一时间,饿殍遍地,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导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
深感政府无能的陆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北上。
二者虽在同一纬度线,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但中国东北的农业条件却是日本东北无法比拟的。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
(1)背景: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工业生产急剧萎缩,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过程
①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②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
接着,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3)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军备与扩张:制定《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
2.德、日法西斯化的过程有何不同之处?法西斯专政本质上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提示:不同点——德国法西斯政权是骗取民众信任,依靠军队,组织纳
粹党,通过选举方式上台;日本法西斯政权是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利用军部控制内阁上台的。
认识——法西斯是独裁、专政、侵略和战争的代名词,法西斯主义三大特征:独裁专制;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对内专政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是其共同特征;法西斯是违背时代潮流的,注定要被人类所抛弃。
(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在一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强化了法西斯统治,最终挑起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严重威胁。
它告诉我们:只要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
免!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国会纵火案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日本军都法西斯专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
2.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日本()
A.走上法西斯道路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明治维新
3.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其标志性事件是()
A.国会纵火案
B.纳粹党成立
C.迫害犹太人
D.希特勒上台
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5.20世纪法西斯分子给人类制造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这场灾难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上台执政
B.国会纵火案
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六、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内容是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分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徳、意、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可以说本课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鉴于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生疏,教师可以采用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主要梳理清楚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抬头、猖獗的活动脉络,揭露法西斯德国的种族歧视及各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暴行。
最后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