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_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周瑜用草船借东风的计谋,成功地借到箭矢,用于抵御敌人。

2. 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在汉中七擒七纵战中使用的计谋,通过设下空城来吓退敌人。

3. 围魏救赵:出自《战国策》,齐国使者孟尝君通过智谋,使赵国得到了其他诸国的援助,成功解救了被魏国围困的赵国。

4. 绿林好汉:指的是古代义勇军或游击队队伍,以智谋和勇气与统治者对抗。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时期赵高行相权时,他在宫廷中抓住一只鹿并宣称它是一匹马,从而展示他的政治手腕和迷惑人心的能力。

6.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带着刘备儿子刘禅逃离曹操追击时,多次智取敌人,成功地击败了敌将。

这些典故或成语表达了智慧、谋略和智谋在战争、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智慧对于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8. 水滴石穿:指的是水滴不断滴落在石头上,虽然每滴水的作用力相对微小,但长期积累下来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

这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能够战胜困难。

9. 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比喻有备而来、预防万一的策略。

兔子会在地下挖多个窝穴,以备不时之需。

10. 画蛇添足:指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多此一举,反而变得破坏原有完美的行为。

比喻不懂得适度,反而多此一举并使事情变得更糟。

11. 虎口拔牙: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才能成功。

12. 以逸待劳:指在作战或竞争中,采取闲暇自在等候战机或对手疲劳的策略,然后抓住机会取胜。

13. 悬崖勒马:比喻在危急时刻及时止损,免得出现更大的灾难。

14. 弱肉强食:指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弱者被强者压迫、争夺资源。

15. 路遥知马力:出自《韩非子》,比喻通过观察长途旅行中马的表现来判断马的体力充沛程度。

引申为通过观察或考察表象来判断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

这些典故或成语在生活和文学中经常用来形容、比喻或启示智慧、策略和智谋的运用。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1、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
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百计千谋[ bǎi jì qiān móu ]
释义: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同“千方百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3、调虎离山[ diào hǔlíshān ]
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4、殚谋戮力[ dān móu lùlì]
释义:竭尽智谋和精力。

出处:《诚意伯文集·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诚意伯刘基……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1、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3、孙庞斗智:孙庞斗智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

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

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4、瞒天过海: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5、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只要题目)
36计都是成语。

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
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渡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
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
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
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赋擒王
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浑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
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途伐虢
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
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
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苦肉计
第34计反间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暗度陈仓_12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暗度陈仓_12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暗度陈仓_1200字相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智谋过人的将军在战争中巧妙地运用了“暗度陈仓”的策略,成功地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也使得“暗度陈仓”成语成为了我国汉语中一个经典的典故,用来形容偷偷摸摸地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

当时,秦国的政权十分腐朽,形式上虽是一统天下,但事实上内部由于群雄割据造成的混乱,已经无法统一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军队不仅老弱残兵,更是几乎不堪一击,完全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

在这时,一个出身斗士的军事天才——张良出现了。

张良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人,他意识到如果孤立无援的话,秦国将彻底灭亡。

他决心拼死奋斗,带领着十几个忠诚的战士,走上宽广的中国大陆,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一天,张良来到了千年古堡陈仓,他利用自己的智慧,暗中拉拢了当地的豪强名族,潜伏在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然后他静静地等待时机。

而当时他的对手——楚国的军队并没有发现张良的踪迹。

这样一来,张良就在楚军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布下了连环计。

而此时,张良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当日,楚国军队前来进攻,却发现陈仓已然是冷清一片,没有任何能与战士们相抗衡的守军。

见此情形,楚军时下正是大意之际,被张良等人所攻打。

接连战败,楚军无名的强悍与无情袭,如同猎犬一般的追击楚军,击退并大败楚军。

至此陈仓暗度之战得以成功,而秦国也由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恢复军力。

这个故事中的张良,就是通过用“暗度陈仓”的战略,成功地打赢了一场看似失势的战争,并且也因此改写了整个局势,挽救了秦国的危局。

这也使得“暗度陈仓”成语成为了我国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典故,用以形容计谋周密,力求突破的策略。

这则成语故事铭记着古人们对于智谋转变和战争手段运用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需要像张良一样,运用精准的战略,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也许就可以向张良一样,暗中策划,并在最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做出最具有杀伤力的进攻。

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

有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他的智慧和谋略被人们广为传颂,以下是一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1.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访。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有才能的人。

2. 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内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却利用自己的智慧,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军队。

诸葛亮在这个战役中,提出了很多计策,例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差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4. 神机妙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机智和巧妙,像神一样有智慧和巧妙的心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谋略和决策。

5. 七擒孟获:这是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地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

他先后七次抓捕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每次都释放了他,最终使得孟获心服口服。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运用智谋和策略来降服敌人或罪犯。

6. 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和信念。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事业或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态度。

以上是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 (2页)

【推荐】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在历史上,表现人物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一【成语】:纵虎归山【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

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故事】: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到都城许昌。

曹操表面上对刘备非常尊重,实际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刘备的动静。

当时,被曹操硬逼到许昌的汉献帝,正下密诏组织一些人,准备诛杀曹操。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也参与了这一秘密活动。

为了避免曹操的怀疑,他常常关着大门,躲在院子里种菜,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

谋士程吴看出刘备不是一般的人,对曹操说:“我看刘备此人志向不小,颇有点英雄气概。

如果现在不杀他,将来必成祸患。

”曹操拿不定主意,征求另一谋士郭嘉的意见。

郭嘉认为,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刘备是英雄,失败了才投奔曹操,如果杀了他,会落得个害贤的坏名声,没有什么好处。

曹操认为他说得对。

不久,袁术因被曹军打败,想去投奔袁绍。

曹操不愿让袁术、袁绍两股势力联合,准备派兵去拦截袁术。

一心想脱身的刘备见机会来了,对曹操说:“袁术投奔袁绍必经徐州,请将军拨给我一些兵马,在半路上截杀,保证能捉住袁术。

”曹操不疑有他,奏明献帝,让刘备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徐州。

刘备立即率军匆忙出发。

关羽、张飞看到他慌忙的样子,很不理解,问道:“哥哥此次出征,为何如此急急忙忙?”刘备解释说:“我在曹操手下好象是笼中的鸟、网中的鱼,很不安全,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本事。

这次出征,就好比鱼儿回到了大海,鸟儿飞上了天空,可以任意畅游翱翔,再也不会受人家限制了。

”刘备刚走,郭嘉、程吴从外地赶回许昌。

他们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

关于成语的智慧故事

关于成语的智慧故事

关于成语的智慧故事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很有价值的知识。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成语的智慧故事,希望对⼤家有帮助。

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凭个⼈的勇敢,要⽤智谋,要靠集体的⼒量。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誓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

回国后,他决⼼⾃励图强,⽴志复国。

⼗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们⼜⼀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民众,敬爱您就像敬爱⾃⼰的⽗母⼀样。

现在,⼉⼦要替⽗母报仇,⾂⼦要替君主报仇。

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死战。

” 勾践答应了将⼠们的请战要求,把军⼠们召集在⼀起,向他们表⽰决⼼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兵少⽽忧愁,只是忧愁⼠兵们缺乏⾃强的精神。

我不希望你们不⽤智谋,单凭个⼈的勇敢,⽽希望你们步调⼀致,同进同退。

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

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

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都互相勉励。

⼤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志⼗分⾼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洛阳,废掉汉少帝,另⽴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时。

董卓有⼀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

2⼈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深,曾⼏次秘密召集⼏个⼤⾂商议诛杀董卓,决定⽤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

公元192年4⽉,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会群⾂。

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

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声疾呼:“吕布在哪⾥?”吕布怒喝⼀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戟将董卓刺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_关于智
谋的成语故事
【--事业祝福语】
有志有谋才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智谋的故事呢?下面是给大家分享了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查看。

1、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

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

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

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

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

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2、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

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

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

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

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

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3、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

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

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

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

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

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

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4、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

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

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

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

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

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

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

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5、无中生有
庞涓回到魏国后,又气又恨,欲杀钟离秋。

公孙阅为保钟离秋,说他可以用计让孙膑和田忌失去兵权,然后再治他们于死地。

公孙阅带着钟离秋来到齐国,投奔在相国邹忌门下,向邹忌讲述田忌得势的利害。

邹忌本来就嫉妒田忌的功劳,便向齐威王进谗言,诬陷田忌和孙膑,齐王不信。

公孙阅告诉邹忌,无中可以生有,多说几次,齐王就会相信。

钟离春向孙膑表露爱慕之心,孙膑以占卜者的话拒绝了钟离春,钟离春一气之下,离开齐国。

公孙阅冒充田忌的门人带重金请占卜者为其占卜,所问乃谋国之事。

邹忌将此事禀告齐王,齐王终于相信了邹忌的谗言。

6、出其不意
刘坦任长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务。

当时正赶上王僧粲阴谋反叛,湖南的一些郡县都起来响应王僧粲。

前镇军钟玄绍潜伏在长沙,做王僧粲的内应,准备王打来时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刘坦察觉,但他佯装不知,一样理政判讼,谈笑如常。

到了夜间,刘垣故意打开城门,以疑惑对方。

钟玄绍惊疑有变,不敢贸然行动。

第二天早晨,刘坦借故把钟玄绍叫来议事,并有意把谈话时间延长,同时派人到钟家去搜查。

玄绍不知是计,应邀前来。

在与刘坦谈兴正浓时,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获了玄绍和王僧粲来往的全部信件。

刘坦拿出了这些书信讯问玄绍,铁证面前,钟玄绍只得低头认罪。

刘坦就当场把玄绍处斩,并把他们的书信给烧了,以稳定他部下的人心。

长沙局势也因此安定了。

7、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军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部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

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8、偷梁换柱
孙膑的逃离使庞涓十分恼怒,他来到楚国,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谎言。

楚王派使者来到齐国,栽赃孙膑偷走了楚国的国宝,要孙膑将国定送回楚国,否则楚国将与魏国一同向齐国问罪。

齐威王明知孙膑不是鸡鸣狗盗之徒。

但迫于楚国的威胁,再加之邹忌的谗言,齐王让孙膑亲自到楚国向楚王说明。

钟离春与钟离秋姐妹终于相见,感慨万分。

钟离春将公孙阅的所为告诉了妹妹,钟离秋逼公孙阅离开邹忌。

孙膑为了田忌将军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动身去楚国,钟离春极力阻止孙膑前往楚国。

禽滑用偷梁换柱之计,命手下人装扮孙膑,带着一批希世珍宝随自己前往楚都。

孙膑乘机带着田忌的信,随钟离春经楚国前往到韩国去找申大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