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小溪流水响叮咚优质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溪流水响叮咚优质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溪流水响叮咚优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概念。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景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对小溪流水响叮咚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

第二章:小溪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溪的形成过程。

2. 学生掌握小溪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溪的形成过程。

2. 讲解小溪的特点。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的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

2. 学生能够解释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声音产生原理。

教学内容:1. 讲解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声音产生原理。

2. 分析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声音产生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小溪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溪生态环境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说出小溪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溪生态环境的特点。

2. 讲解小溪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生态环境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小溪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溪的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小溪的措施。

教学内容:1. 讲解小溪的保护意义。

2. 介绍小溪的利用价值。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的保护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小溪的措施,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六章:小溪流水的生物学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溪流水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解释小溪流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小溪流水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教材分析:《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淳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厚爱。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 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 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描绘出小溪流水欢快奔腾的形象。

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明显的对比,情绪转化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快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境。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歌唱中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尝试用自信、整齐、富有感染力地歌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伴着《嘀哩嘀哩》进入教室2.趣味师生问好(二)、渗透教学1.现在正是一个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好时节。

今天,毛老师就要带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听那潺潺流水在欢迎我们。

2.欣赏3.哇,小溪真美,溪流的声音真是动听呀,叮咚叮咚唱不停。

咦,你们听,这里有两条可爱的小溪在歌唱,如果把它们比作是人的话,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第一条:2/4 54 30 | 10 32 | 10 60 || (活泼、调皮……)啦第二条:2/4 51 24 | 3. 1 | 2 17 | 1 -|| (温柔……)啦4.是啊,就一个“啦”给它谱上音乐,因为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的不一样,于是塑造了这样完全不同音乐形象。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及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合唱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和音乐特点分析。

3. 歌曲的声乐技巧和演唱方法指导。

4. 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5. 课堂实践: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音准控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流水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 歌曲介绍: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旋律,分析其音乐特点。

5. 声乐技巧指导:针对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6. 合唱编排: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7.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或全班合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背景、歌词和旋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声乐技巧运用和合唱能力表现。

3. 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和集体协作精神。

4. 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教学PPT、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教学用具:钢琴、合唱架、节拍器、录音设备(可选)。

3.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组,每组4-6人。

七、教学步骤1. 歌曲学唱:a. 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b.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

c. 分组练习,互评互鉴。

2. 合唱编排:a.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唱编排。

b. 各组展示合唱编排,教师点评指导。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激发对法自然的热爱,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从乐曲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人和自认的和谐。

2、通过听唱模仿,体验音乐表现情绪的方法。

3、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创造力。

4、能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连音唱法,以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符点四分音符、弱起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及他们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

2、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这个季节春暖花开、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将走入这美丽的画卷里面感受感受!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学生回答。

流水~~~~那么流水是什么声音呢?听一听(流水的声音)我们带着放松的心情走入大自然吧!三、聆听小溪的歌声,学唱出示小溪流水视频,他正对我们唱歌(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旋律)。

听起来好听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旋律的前半部分(出示课件音乐)唱曲谱时教师给旋律,生跟唱。

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符号?休止符的作用。

我们先来唱唱曲谱(进行休止符的讲解)。

如果我们的声音再跳跃一些(休止符的停顿)的话就更欢快了,就像乒乓球一样,马上弹起来。

一起来试试吧。

生跟唱,学唱。

同学们唱得很好,小溪哗啦啦的,很调皮。

那你们知道小溪流到哪儿去了呢?这一句中间除了有休止符还有什么?学生发现附点音符和连音线。

先来唱唱曲谱(唱曲谱时先进行附点的讲解,前长后短,前重后轻;再进行同音连线的讲解),他会流入哪里呢?(大海)怎样来形容?(无边无际很广阔)所以,我们的声音要舒展开来,歌声舒展一点。

一起再来试试!生跟唱,学唱。

将本句完整学唱,注意前面调皮一些后面舒展开来。

四、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一)学唱第一段刚刚我们看到听到了生活中小溪流水的样子,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小溪流水响叮咚公开课教案

小溪流水响叮咚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溪流水响叮咚优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欣赏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及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歌曲的感受。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歌词。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三章:歌曲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旋律特点。

2. 探讨歌曲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阶、节奏等。

2. 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歌曲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小溪流水、绿水和青山等。

第四章:歌曲表演【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表演技巧,表现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表演技巧。

2. 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表演技巧,如音量、音色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表演。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程总结1. 学生能够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背景知识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演唱技巧。

3. 歌曲的主题思想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 歌曲中歌词的情感表达。

3.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讲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环保意识。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掌握。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旋律、节奏的准确性。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环保意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课件,包含歌曲歌词、图片等。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所需的音响设备。

3. 乐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乐谱,供学生学习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主题思想。

2. 第二课时: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进行课堂讨论。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词曲分析。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及呼吸方法。

3. 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长等乐理知识。

4. 集体合作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词曲特点、演唱技巧及乐理知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节奏变化及呼吸控制。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乐谱。

2. 音响设备。

3. 钢琴。

4. 歌谱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词曲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意境。

3. 演唱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方法、音高、音长等。

4. 乐理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长等乐理知识。

5. 集体演唱: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等问题。

6.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10.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体验歌曲意境。

2. 运用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播放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风格及旋律特点。

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主题及情感。

3. 旋律学习:讲解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掌握音高、音长等乐理知识。

小溪流水响叮咚公开课教案

小溪流水响叮咚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溪流水响叮咚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自然现象,知道小溪的形成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小溪流水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溪的形成和特点2. 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3. 小溪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4. 小溪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5. 保护小溪,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溪的形成和特点,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小溪环境保护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溪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保护小溪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小溪流水响叮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溪的形成和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小溪环境保护的方法。

4.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保护小溪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调查表、环保宣传材料等。

2. 场地:户外小溪附近。

3. 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

4. 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溪流水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小溪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溪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小溪的基本知识。

3. 观察与实验:带领学生到户外小溪附近,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溪流水响叮咚的原因。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小溪生态系统的观察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5. 环境保护教育:讲解小溪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小溪的意识。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保护小溪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清理杂草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溪的形成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溪流水响叮咚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小溪生态系统观察与分析的积极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海宁市庆云中心小学刘阿明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

2、通过听唱模仿,体验音乐表现情绪的方法。

3、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探究,更好的感受音乐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2、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以及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弱起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及他们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思路: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基于这样的理念引导,我对“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欣赏《荫中鸟》导入课题,通过朗诵歌词,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

2、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实践复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把知识技能与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以音乐为载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模仿鸟叫。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鸟的叫声
这是用老师用人体乐器口技表现的鸟的形象。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由笛子独奏的《荫中鸟》
2.听听你能听到哪些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边听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觉得笛子和鸟的叫声有什么相同点?音色:清脆色彩:明亮华丽
4.我们以前还听到哪些乐曲中出现过鸟的形象?
《百鸟朝凤》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通过唢呐给我们展现了山雀啼晓、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等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你听空阔的山谷中传来了一声声鸟叫,这真是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想
《森林的杜鹃》这是一首管弦乐曲,乐曲一开始由两架钢琴奏出密集的和弦,展现了一片深沉、茂密的森林,在这安谧、岑静中,不时地传来了杜鹃的问候。

你好!
总结:我们多么幸福你能听到这么多鸟的歌声,作为主人的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森林的那头听听小溪流的歌。

齐读歌名
二、新授歌曲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谈感受。

A.欣赏一段。

B.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感受到了歌曲是什么情绪?
2.这首歌曲不仅音乐美,而且歌词也美,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美美的歌词吧。

A欣赏画面默念歌词
B 配乐朗诵歌词,感受美。

师念第一段,生第二段
3. 逐句学唱曲谱随琴学唱两小节一教
4.用u哼唱旋律。

我们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学唱这首歌了吧,不要着急,我们先喝一口小溪水,湿润一下喉咙,找一找满满一口水的感觉,嘴巴慢慢变成u,老师唱一句,你们跟一句好吗?
5.听录音范唱
唱之前,我们先听听人家是怎么唱的。

6.学唱歌词你认为这这首歌曲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
A第一乐句注意附点节奏你听这节奏多像滴水的声音呀咚多么悠闲自在。

B第二乐句注意连音线从字面上看我们知道要连贯,连音线又分为圆滑线和延音线,顾名思义圆滑线要求唱的圆润,连贯;延音线是指音的高度一样的时候延长音的时值,唱的连贯。

找一找歌曲中有几处延音线,几处连音线?
C第三乐句注意切分节奏,作曲家为什么用切分节奏,我们换一个节奏行吗?因为我们通过切分节奏可以感受到小溪的顽皮与可爱。

D第五六乐句注意弱起小节弱起小节要求我们唱的要弱一些
E第七乐句注意休止符通过休息半拍能感受到小溪流的什么情绪?快乐的消息奔向前方
7.表演唱
A.你还有哪些唱起来有困难的?
B 注意情绪演唱悠闲顽皮快乐
C 用演唱方法演唱用气息唱
D 用连音的唱法、跳音的唱法演奏
8.用声音演绎歌曲,表现小溪流形象。

三.结束告别
夕阳西下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歌声,结束今天的森林之行。

排队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