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
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1.有人评价这两支散曲都慨叹人生无常,有遁世的消极思想。请 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两支散曲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 《山坡羊· 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 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 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 规律性的概括。《山坡羊· 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 着作者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含 有消极遁世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 都变做了土! 2.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个历代古 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与后文“秦宫隋 苑”“唐阙汉陵”等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虞 美 人[注] 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 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 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1.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 魂无主而独自东还。情感:作者对项羽(或虞姬与项羽的爱情) 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并借此抒发了 英雄无奈的感慨。
送李端 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诗送别王维带拼音,欢迎阅读。
sòng bié送别wáng wéi王维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chūn cǎo nián nián lǜ,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鉴赏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就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就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隋代: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飘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送别诗》解释著地:遇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送别诗》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日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风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外表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由于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诗》鉴赏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送别诗赏析_诗词鉴赏

送别诗赏析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3.《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5.《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6.《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1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经典送别诗鉴赏

经典送别诗鉴赏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刘长卿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1、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为一刻,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太白此诗所写景物,无论实景,抑或虚景,都是为了抒发惜别之情。
可以说,借景抒情是本篇最大特色。
首联以工整的对句,着意描绘送别之地的实景,巧于用字而饶有韵味,写郭外青山用一“横”字,于视觉上形成画境,于心理上引发情意,一“绕”字也隐含惜别之意。
颔联是一幅自然而工巧的流水对,“孤蓬”是游子的象征。
颈联以又是工整的正对,“浮云”、“落日”妙在虚实相间,浮云无定,故以比游子,落日衔山,故以比故人之情。
末联全用赋体,伤叙写别时场景。
这场景平铺直叙,然而却委曲尽情,无言的手势,无形的马声,无不充分表现出惜别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唐代京城习俗,友人远行,向西的在渭城饯行,向东的在灞陵送别。
还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元二使安西是建功立业,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人捕捉一个“朝雨”物象,描绘出清爽新鲜的春景象,一面交代了地点、地间和环境,一面融情于景,渲染了送别的气氛,三、四句直接写人抒情,“无故人”一句含有挚情,突出了远行吉利、一路珍重的诚挚祝愿,不能理解为有感伤情绪。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王昌龄素有“诗家天子”之称,尤工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
首句追写昨夜寒雨(时值秋令)弥漫江天,肃杀凄冷,由此渲染饯时的心绪,“连江”形容雨之滂沱。
次句,“平明”,天亮时分。
举目远眺,楚山孤影绰绰,更增入惆怅,这里没有正面描写离情别意,而是通过“楚山孤”,表达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羁宦的孤苦。
三句仍没有写离情,却突然提起洛阳亲友,既点明辛渐将往之处,又藉此代人设问,以引出结。
结句为诗眼所在,“冰心”;“玉壶”,皆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自甘寂寞中透露出高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 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 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 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鉴赏方法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参考答案
(1)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 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 (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 险恶得多。
实战演练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知识梳理(抒情)
(4)借景抒情:
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 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 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 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 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 同。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 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其成 功的原因亦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概念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
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 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 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代表人物及诗作
知识梳理(抒情)
(2)借酒抒情:
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 《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 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 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诗人像 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 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 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 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 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小结: 1.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 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 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 怅、落寞。 2.感情色彩有(感情基调): (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知识梳理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 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 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 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 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 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 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实战演练1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 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 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 意?
知识梳理
送别诗常写的内容: 1.描写眼前送别的景物(或环境渲染) 2.描写想象友人离去路途中的景物 3.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景物 4.分别后自己看到的身边的景物或分别后自 己的生活状况 5.回忆曾经与友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6.借古人写自己的惜别。
知识梳理
送别诗的情感: 1.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 挚情意 2.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 3.对友人路途艰险的担忧,对友人(或自己)前 程的担忧 4.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 友人的思念。 5.抒发分别后自己的孤独寂寞,生活没有乐趣
送别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知识梳理(抒情)
(3)借物衬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 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 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 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 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 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 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知识梳理(抒情)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两种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 一体。
1、直接抒情: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 .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 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 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 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送灵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 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 箫声咽》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 高适:《别董大》 骆宾王:《易水送别》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知识梳理(抒情)
2.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1)以喻显情: 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 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 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 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 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 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知识梳理
送别诗的情感: 6.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漂泊的愁苦 7.借送别表达友人和自己的不得志,愤恨等 8.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 生感慨 9.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10.借送别言志诗。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的类型
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 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 谊。 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 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 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 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 羡慕。 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 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 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