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合集下载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

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正确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储存步骤,并分点列出。

一、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步骤:1. 放射性废物分类:将放射性废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通常包括低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

2. 分析和检测:对放射性废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测,确定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3. 表面处理:对放射性废物表面进行清洁和处理,以减少废物的辐射量。

4. 体积压缩: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体积压缩,以减少废物的占地面积和运输成本。

5. 固化处理:将放射性废物与适当的固化剂结合,形成固体或块状物质,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泄漏风险。

6. 包装和封存:将处理后的放射性废物进行严密的包装和封存,防止辐射污染和泄漏。

7. 标识和记录:对包装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废物的来源和储存信息清晰明确。

二、储存放射性废物的步骤:1. 储存巡视和检查:定期进行储存区域的巡视和检查,确保储存容器完整无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 辐射监测:实施辐射监测措施,对储存区域内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3. 储存设施安全防护:建设和维护合适的储存设施,包括防辐射屏障、连续气压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以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储存。

4. 安全运输:采取安全可靠的运输手段和措施,如专门的运输容器、密封车辆等,确保放射性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措施、人员疏散计划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6. 长期監督和管理:对储存放射性废物的区域进行长期监督和管理,确保储存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处理和储存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放射性废物,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同时,每个步骤中的细节和措施都需要严格遵守,并且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督,以确保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理和储存。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与政策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与政策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与政策在现代社会,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使用,放射性废物的产生不可避免。

放射性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放射性废物处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政策法规。

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放射性废物根据其放射性水平、半衰期、物理形态等因素,可以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卸出的核燃料经过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其固化体,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和较长的半衰期。

中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介于高放废物和低放废物之间,例如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设备部件等。

低放废物则主要包括受轻微污染的物品、实验室废弃物等,其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半衰期较短。

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1、贮存对于短半衰期的低放废物,常常采用临时贮存的方法。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衰变后,其放射性水平会降低到安全范围,然后可以进行常规处理。

2、固化将放射性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以减少其迁移和扩散的可能性。

常见的固化方法包括水泥固化、玻璃固化等。

3、焚烧对于一些有机放射性废物,可以通过焚烧的方式减少其体积,但需要严格控制排放,以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4、深部地质处置这是处理高放废物和长寿命中放废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选择地质稳定、水文条件良好的地区,建造地下处置库,将废物深埋其中,利用地质屏障来隔离放射性物质。

5、分离与嬗变通过先进的核技术,将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分离出来,并通过核反应使其转变为短寿命或稳定的核素,从而降低废物的放射性危害。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政策1、法律法规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这些法规涵盖了废物的产生、运输、处理、贮存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操作标准。

2、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法规要求和安全标准。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是指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处理、运输和储存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和标识:按照放射性废物的特性和危险程度,将其分类并进行标识,以便识别和管理。

2. 放射性废物收集和运输:放射性废物需要在特定容器中进行收集,并按照相关的运输规定进行运输,确保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3. 放射性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包括固化、围封、封存和隔离等措施,以降低其辐射水平和危害程度。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深地质处置、长期贮存和再处理等。

4.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放射性废物需要在相应的设施中进行安全管理,包括进行辐射监测、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以保持其安全性。

5. 放射性废物的监管和许可: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需要获得相关的监管部门的许可和批准,以确保废物的处理和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并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非法使用和扩散。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可能略有差异,但都致力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一、概述1.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放射性废物是指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过程中废弃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如发射α、β、和γ射线的不稳定元素)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又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加以分离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物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气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他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图1表示核废物的产生过程,核废物的主要来源是核燃料循环中和核设施退役中的各主要环节,核试验、核科学研究及应用也要产生一些核废物。

核燃料循环包括铀矿开采、加工、燃料制造、使用、乏燃料的后处理等环节。

核设施退役是指关闭不再使用的核设施(如燃料制造和加工厂、反应堆等)时所采取的措施,铀矿开采和燃料加工废物的产生从开采铀矿开始,矿石中铀的含量平均仅为0.2%,相应将遗留约25000t的废矿渣,即尾矿。

尾矿中含有的铀为原矿的5%~20%,含有的镭为原矿的93%~98%,此外还含有氡。

图1产生核废物的过程2.放射性废物的特征(1)按物理形态分类①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独居石等。

②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

③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

④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32P等。

⑤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

(2)按放出的射线类型分类①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镭226等。

②放出α、β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

③放出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

放射性三废处理方案

放射性三废处理方案

放射性三废处理方案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

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二、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2)实验室废气,通常是进行预过滤,然后通过高效过滤后再排出。

(3)燃料后处理过程的废气,大部分是放射性
碘和一些惰性气体。

三、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1)焚烧
(2)压缩
(3)去污
(4)包装。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2011152113 苗冲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从50年代起步以来,为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原子能和平利用还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的振兴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核工业系统及其他部门30多年来遗留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置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现在核电站运行又将产生新的废物。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已是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安全和经济地进行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而预先进行的改变放射性废物的物理和化学状态的操作过程,包括收集、浓缩、固化、贮存以及废物的转运等。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应在各种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场所就地分类收集,以不同的接受方式和输送设备将各种废物分门别类集中到暂时贮存设施中。

分类收集是为了便于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和处置。

通常首先将废物按其物理状态分成液体、固体和气体废物,还可进一步按废物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分成高、中、低放射性水平的废物,简称高、中、低放废物。

对某些特殊放射性核素也应单独分类收集,如含氚废物、超铀废物等。

对固体废物还可划分为可燃废物、不可燃废物、可压缩废物等。

放射性废物的浓缩对放射性废液采用浓缩减容,有絮凝沉淀、离子交换、吸附、蒸发等方法。

根据废液的比活度、化学组成、废液量和处理要求可选用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蒸发法、离子交换法和絮凝沉淀法处理放射性废液的去污系数分别可达10〜10、10〜10和10〜10 [kg2]处理后原始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则浓集在小量的蒸发残渣、废树脂和沉淀泥浆内。

对固体废物的减容一般采用焚烧或压缩处理。

可燃废物经焚绕后减容比可达40〜100;不可燃的废物采用切割和压缩减容,减容比可达2〜10。

放射性废物的固化为了安全贮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须将放射性废液或其浓缩物转化为固体。

放射性废物固化的基本要求是:固化体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减容比大,在水中的浸出率低;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处理费用低等。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放射性废物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废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其中包括核能产业、医疗、工业和研究活动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这些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首先,隔离是将放射性废物与环境隔离开来,以防止人类和环境接触到这些废物。

隔离的方法包括远离人口密集区和水源地,建立防护壁和控制区域等。

隔离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迅速降低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然而,隔离并不能永久解决废物问题,因为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m和持续期长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有必要考虑长期的安全隔离和监管。

其次,固化是将放射性废物转化为固体或坚固形式,以减少其危害性。

固化的方法包括混凝土浇注、玻璃化、陶瓷固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放射性物质包裹在固体基质中,减少其释放和扩散。

固化方法的优点是抑制了废物的活性释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暴露。

然而,固化方法的处理过程和成本较高,需要高温或化学反应等特殊条件。

此外,固化后的废物需要进行长期的安全隔离和监管。

第三,转运是将放射性废物从产生地转移至中间或最终处理场所的过程。

转运的方法包括包装和运输。

包装是将废物放入适当的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辐射。

运输是将包装好的废物运送至目的地。

转运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隔离废物并确保安全运输。

然而,转运过程中存在着意外事故和污染的风险,需要进行密切的监管和安全措施。

第四,埋藏是将放射性废物安全储存于地下或地下水层的过程。

埋藏的方法包括建造地下仓库和地下水层储存。

地下仓库是将废物存放在地下洞穴或构筑物中,以防止废物泄漏和辐射。

地下水层储存是将废物储存在含水层中,通过地下水的稀释和扩散减少辐射。

埋藏方法的优点是废物得到有效的隔离和稀释,降低了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然而,埋藏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地质条件和建设稳定的储存设施,并进行长期的监管和管理。

最后,处理是将放射性废物进行转化或分解,使其不再具有危害性。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高放处置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高放处置
25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评价模式和参数 高放废物处置库安全隔离的期限远远超出了现
有试验和验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只能依靠数 学模式计算来推断。废物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需要开发和使用能够定量描述处置系统重要情 景及其后果的模式。 建立模式通常要作许多简化和假定,需要用许 多参数。选用复杂模式可能有些数据不容易获 得,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度。 参数获取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德,属超铀废物隔离 试验设施,投资20多亿美元,1999年3月正式投入 使用,属于深地质处置库,处置容量17.6万m3 。
离地面650m深地下的盐层中,处置库有7个单元, 每个高6m×宽10m×长100m,设有4个竖井运送 人员、材料、废物和通风。
处置军工核设施700m3需远距离操作的超铀废物, 17万m3可直接操作(表面剂量率小于2mSv/h)的 超铀废物,设计运行35年,期间废物可以回取。
32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微生物作用 (1)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促进废物固化体贮罐的
腐蚀; (2)侵蚀玻璃固化体; (3)改变地下水的PH和Eh; (4)破坏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 (5)生物降解腐殖质,产生CO2和CH4等气体; (6)直接摄取核素——吸附、吞食和滞留核素; (7)作为配位体,络合核素和促进核素的迁移; (8)作为核素的载体,形成假胶体;
34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11.6 高放废物处置的国际现状 进展迟缓 乏燃料是资源还是废物有争论 处置库选址条件高,场址难找 处置费用大,技术难度高,资源不足 公众对处置安全性的认同和社会/政治阻

35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在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固体、液体、气载三种放射性废物,他们的收集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首先射性废物管理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注意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②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收集和处理;③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即废物的最小量化。

核医学实践的良好计划,包括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射线的种类、活度等选择,考虑操作的数量和制备的材料、污染的风险性等良好工作程序,都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

在放射性废物产生的地方,应当备有各种收集容器,分别分类存放,容器必须适合目的(体积、屏蔽、防渗漏)要求。

并在标明核素名称、物理性状、活度和外照射剂量率。

由于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多数小于一周,因此可以把放射性废物收集起来后放在特定的容器里衰变,直至达到规定的豁免水平。

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和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与处理首先应按废物分类标准和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有无病原体和毒性分开收集废物于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志的污物桶内,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放置地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

注意装满后的废物袋及时转送特殊贮存室,其建造结构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标志;废物袋或废物包、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范围和存放日期的说明;内装注射器及碎破璃等物品的废物袋应附加外套。

最后处理废物,一般根据规定,比活度小于或等于7.4×104Bq/kg(2µCi)的医用废物或经过存放衰变,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注意:1、GBq量级以下且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密封放射源必须在具备足够外照射屏蔽能力的设施里存放和待处理。

2、可燃固体废物必须在具备焚烧放射性废物条件的焚化炉内进行;同时污染有病原体的固体废物,必须先消毒、灭菌,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

对于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应防腐、干化、灰化,
且灰化后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

含有长半衰期核素的动物尸体,可先固化,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对于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尸体应及时焚化,收集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含有放射性的人尸体也应灰化后深埋。

放射性废液的收集与处理由于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为短半衰期的核素,因此放射性废液可以集中收集并等待其自身衰变完后,再按普通液体进行处理。

我科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须要有废水专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放废水。

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对于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

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ALImin,且每次排放后要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

ALImin是放射性工作人员对核素的年摄入量最低限制,液体废物入下水道,每种场合不超过100MB q (2.7mCi ),并用足够的水冲洗,要使用特制的污水槽进行排放并竖立标志,告知这里允许液体废物处置。

如99TC、131I、153Sm、89Sr 等核素分离后贮存衰变一段时间后,即可到规定的豁免水平。

对职业性的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通过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也要低于GB18871-2002所规定的剂量限值,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排放。

对患者的放射性排泄物收集与处理要有足够的重视:注射过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排泄物,必须通过医院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实施统一收集和管理,规定病人住院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厕所。

专用厕所应具备使病人排泄物迅速全部冲洗入池条件,而且随时保持便池周围清洁;专用化粪池内排泄物贮存10个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系统;池内沉渣如难于排出,可进行酸化,促进排入下水道系统。

因为我科没有专业化病房,无专用厕所和专用化粪池,没有办法对患者统一管理,所以只有应根据不同核素排泄特点,为注射和服用放射性药物(131I、32P)
的住院治疗病人提供具有辐射防护性能的尿液、粪便收集器和呕吐物收集器。

最后将收集物存放10个半衰期后,作一般废物处理。

注意收集含131I病人排泄物时,必须同时加入NaOH或10%KI溶液后密闭存放待处理。

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的门诊病人排泄物以及符合出院条件的病人排泄物不需要收集。

气载废物的处理:对于使用133Xe诊断检查病人的场所,应具备回收病人呼出气中133Xe的装置,不可直接排入大气。

放射性浓度小于或等于”公众导出空气浓度”DAC(公众)的气载废物为非放射性废气,可以直接排放,其它放射性核素开放操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最好在独立的通风系统中加置放射性气溶胶吸收过滤装置,以减少排泄。

用于设备质控的密封源的处理:用于诊断核医学的钴-57泛源,解剖标记等,以及用于检查活度计的钴-57、铯-137及其它标定源应运送到批准的废物处理机构处理或回交给生产销售商。

建立建全废物管理制度:放射性核素及放射性药物的生产与使用单位应有专(或兼)职废物管理人员负责废物的收集、分类、存放和处理,管理人员应熟悉废物管理原则和掌握剂量监测技术,并必须在作业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防止超剂量照射。

必须设废物存贮登记卡记录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并存档备案;有防止发生废物丢失、被盗、容器破损和灾害事故的安全措施;贮存室的显著位置应设安全警戒信号。

对于密封放射源的废弃和处理,应运送到批准的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并存档备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