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作者:————————————————————————————————日期:本科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型生产实习题目电法勘探实习报告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肖宏跃实习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实习成绩2015年 9月-2015年11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实习目的 (1)1.2实习安排 (1)1.3实习内容 (2)第二章联合剖面法 (3)2.1方法原理 (3)2.2仪器设备 (4)2.3实施步骤 (4)2.4成果解释 (4)第三章高密度电法 (6)3.1方法原理 (6)3.2仪器设备 (7)3.3实施步骤 (8)3.4成果解释 (8)第四章大功率激发极化法 (12)4.1方法原理 (12)4.2仪器设备 (16)4.3实施步骤 (16)4.4成果解释 (16)第五章实习总结 (19)第一章绪论电法勘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学、电磁学、电子学及电化学在解决地质找矿及地质学问题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
电法勘探(常称为电法或电探)的地球物理学基础是地壳中多数岩矿石之间存在的电学性质的差异,它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由电性差异引起的人工或天然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点,从而达到查明地下地质构造或矿产分布的一组勘探方法的总称。
1.1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1)学习一系列电法勘探方法,了解一系列电法勘探仪器的操作及布线;2)学会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以及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相应处理和成果图的绘制;3)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快速适应生产,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
1.2 实习安排本次实习时间为2015年9月-11月。
实习进度安排如表1-1。
表1-1 实习进度安排一览表时间地点内容2015年9月7日地球物理学院水槽实验室联合剖面法实习2015年9月8日地球物理学院5417 AMT数据整理2015年9月9日地球物理学院5417 联合剖面数据处理及作图2015年11月3号理工东苑旁边试验场AMT室外实习2015年11月4日金工实习基地后面高密度电法室外实习2015年11月5日地物院楼前草坪上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室外实习2015年11月6日地球物理学院5417 机房激电资料、高密度电法处理1.3 实习内容在电法勘探的实践中已被利用的电学性质有:描述岩、矿石导电性的电阻率(ρ),反映岩、矿石磁性强弱的磁导率(μ),表示岩、矿石电化学活动性的极化率(η)和岩、矿石的介电常数(ε)等。
高密度电法路基基底探测报告

检测报告试验名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类别委托报告日期 xxxxxxxxxxx目录1、工程概况 (1)2、检测方法及原理 (1)3、野外工作方法 (2)4、采用的仪器设备 (2)5、资料处理与解释 (3)5.1.反演计算 (3)5.2.探测深度 (3)6、勘探成果 (3)6.1测线1 (3)6.2测线2 (5)6.3测线3 (6)7、结论 (6)1、工程概况受xxxxxxxx委托,我单位于xxxxxxxx对邯沙公路邯武段xxxxxxxxx路基裂缝区域路基基底是否存在防空洞、采空区等情况进行了探测,探测使用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经过室内资料整理后编制出检测报告。
2、检测方法及原理高密度电法其工作原理是在常规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程控高密度转换器,沿剖面纵向、横向上进行电法高效率的分层数据采集,并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geopen)和图示系统(2DRev)数据处理软件,实现由实测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反演电阻率成像,其最大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断面信息量大,反演成果准确,图像直观逼真。
该方法目前已在铁路、高层建筑、机场跑道、高速公路、水库大坝等各领域的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获得了理想的地质勘探效果。
高密度电法是通过检测地下介质传导直流电流的能力的差异来反演地下介质的物探新方法,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演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它仍然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电探方法, 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 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野外观测时只需将全部电极沿测线一次性布设, 仪器按已设定的供电和测量排列方式自动采集所有电极的电位差, 计算出相应的视电阻率, 测量过程中数据自动存盘。
高密度电法可以实现电阻率的快速采集和现场数据的实时处理,从而改变了电法的传统工作模式。
它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提供的数据量大、信息多,并且观测精度较高、速度快,是寻找构造破碎带、断层及划分电性差异较大介质界面最直观而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速公路西段K275(原K101)滑坡工程地质物探报告2011年9月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1)2.1、第四系地层 (2)2.2、燕山期中粗粒(混合)花岗岩 (2)3、工作目的与任务解释 (2)4、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3)5、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4)6、剖面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4)7、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6)7.1、探测原理 (6)7.2、质量评价 (7)7.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7)8、纵剖面解释 (8)8.1、II-II剖面解释 (8)8.2、III-III剖面解释 (8)8.3、IV- IV剖面解释 (11)8.4、V- V剖面解释 (13)8.5、加I剖面解释 (13)9、横剖面解释 (16)9.1、横剖面1-1解释 (16)9.2、横剖面2-2解释 (17)9.3、横剖面3-3解释 (18)9.4、横剖面4-4解释 (19)10、综合电法层析成像剖面解释 (19)11、截水隧洞纵剖面解释 (22)11.1、隧洞SD3-4剖面解释 (22)11.2、隧洞SD4-5剖面解释 (23)11.3、隧洞SD2-5剖面解释 (24)11.4、隧洞SD5-6剖面解释 (25)11.5、隧洞综合地质解释 (26)1、工程概况****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
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
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多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
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工区为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8℃,年平均降雨量为1828mm,并常受台风侵袭。
物探实习总结(通用3篇)

物探实习总结(通用3篇)物探篇1第一章实习的目的意义本次普通物探实习是在《普通物探》课程学习后,开设的一门综合实验课程,是我们勘查与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专业工作能力,适应油田勘探的发展需要,学校特安排了这次专业教学实习。
通过多日的物探实习,使我们了解重力、磁法和电法等地球物理观测的工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掌握常用重、磁、电仪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操作和使用;掌握各观测方法的基本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分为三个模块:重力勘探部分、磁法勘探部分、电法勘探部分,每一个项目的实地实习分别有相应的老师带领。
通过野外实际测量实践环节的训练,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重力仪、磁力仪和电法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重、磁、电、震的野外测量方法,培养进行普通物探工作的基本能力。
实习的过程是先进行理论的学习和仪器的认识使用,而后再进入实习场所进行相应方法的勘探。
实习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了铺垫。
第二章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地球物理勘探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由于不同的勘探方法的原理不相同,因此在数据采集方面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实际采集数据之前,应该制定好勘探计划,设定好测线的分布。
各方法资料分别整理分析,解释地下主要构造特征,如磁性体分布、主要界面起伏、电性分层等。
具体实习任务安排如下:1、磁法测量:以整个校园为模拟测区,设计 6 条东西测线和6条南北测线,再加上外框,两台不同仪器结合进行,便于数据的对比,原始数据经整理得到成果数据,最后合并使用,绘制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物探,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篇一:物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2)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要求 (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4)一工作内容 (4)二工作方法 (4)第三章收获及体会 (8)第四章问题和不足 (9)第五章致谢 (10)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这次顶岗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而且,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二实习要求这次顶岗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
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
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
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一工作内容此次我们的实习单位是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电法队,实习地点是新疆伊宁市霍城县,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包括(1)查明测区范围内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2)尽量查明测区内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和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状态(3)查明测区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推导和反演,从而得到勘察结果。
物探单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我选择了在物探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1. 了解物探单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范围,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
4.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二、实习要求1. 严格遵守物探单位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
2. 认真学习物探技术,掌握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技能。
3. 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 做好实习记录,总结实习经验。
三、实习内容1. 物探技术学习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1)电法勘探:了解了电法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
(2)地震勘探: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野外施工方法、数据处理技术等。
(3)重力勘探: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
2. 野外施工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野外施工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现场踏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情况。
(2)仪器布设:根据设计方案,将物探仪器布设到指定位置。
(3)数据采集:按照操作规程,采集物探数据。
(4)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以下是我与团队成员合作的一些实例:(1)仪器调试:在仪器布设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调试仪器,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2)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共同分析数据,找出异常情况。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业的物探公司,主要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和地下水勘探等工作。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和先进的勘探设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勘探服务。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项目。
我负责协助
工程师进行地质勘探设备的搭建和调试工作,同时还参与了一些实
地勘探工作。
在实地勘探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仪器进行
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了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
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掌握了一些勘探设备的使用技巧,也了
解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
同时,我还学到了团队协作和
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工程师和同事的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
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总结。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会把这段实习经历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不断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高密度电法在物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43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高密度电法在物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李 冉(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廊坊 065000)摘 要:文中结合实践,以拟建尾矿库规划区块物探工作为背景,探讨分析高密度电法在物探工作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高密度电法应用,对场区范围中有无采空区和断裂构造破碎带等问题详细查明,有效解决拟建尾矿库物探工作当中,应用高密度电法探测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获得详实的物探资料,指导该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隐患探测;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应用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0-0243-2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李冉,女,生于1987年,满族,辽宁义县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
1 概述高密度电法与其他探测技术手段相比,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而且探测过程当中,探测效率也十分的高,可以直观的展现异常特点,可以该项技术在众多领域当中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是该项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领域以及考古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势。
我国相关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这一方法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不仅理论更加丰富,同时还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现如今,工程地质调查领域高密度电法应用越来越普遍,取得的成果也十分的显著,在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实际,时常碰到一些采空区问题,这些采空区的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人们对这项问题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下文当中根据某尾矿库逆建工程,对其区域物探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探测过程当中主要运用高密度电法,判断区内是否存在采空区断裂构造破碎带,指导相关工程建设,此次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共进行三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长度达到640m 左右,物理点设置成320个,同时依照2m 进行点距设置[1]。
2 研究区地质背景探析2.1 研究区地质特征①地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
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
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
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
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地质解释。
四、实验要求
1、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方法以及测线的连接方式;
2、掌握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
3、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
4、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需要掌握的软件有:
a、BTRC2004数据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
b、RES2DINV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
五、实验结果
通过将得到的试验数据,读取到RES2DINV软件中并设置好一定的参数后进行反演,我们得到了图2到图5的反演图。
图2.温纳法反演图
图3.温纳法等值线图
图4.偶极法反演图
图5.偶极法等值线图
根据反演得到的数据,采用温纳法得到的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7.6%.采用偶极法得到的均方根误差为114%.显然对于所测区域地层情况的反演,温纳法比偶极法误差更小,所以进行结果分析时,重点根据温纳法所得的反演结果,偶极法作为参考。
六、实验结果分析
名称ρ(Ω·m)名称ρ(Ω·m)
黄土层0~200 雨水>1000
粘土1~200 河水10~100
含水砂卵石层50~600 海水0.1~1
隔水粘土层5~30 潜水<100
表1.土层及水电阻率常见值
根据表1中所给出的常见的土层和水的电阻率值,结合所得到的电阻率反演图,地面以下0-4m为表层土,电阻率在30-100的范围内,局部有电阻较高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考虑与地下的管线布设情况有关,在侧线长度上,有两个管井的出现,因为管井中无水表现出高阻与图2中地表电阻情况相同,同时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对此也有很大的影响。
结合场地周围实际地质情况,地表以下大范围的低电阻区(地面下4m-25m范围内)为黄土层,温纳法和偶极法所得到的反演图均表现出了这一特点,由于黄土本身的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不均匀的特点。
从两种方法所得的反演图中我们均能看到在地下有低阻异常的部位出现,电阻率等值线图呈同心圆状出现,推测为黄土层
中的充满水的孔穴,因为有透镜体等相对隔水的物质的局部存在,导致黄土层中某部位含水量较多,形成众多空隙联通在一起的局部饱水带,因为含水导致其电阻率呈现出比周围低的形式。
考虑实际情况同时不排除为原先兰州空军的遗留下来的防空洞。
因为温纳法所测深度较浅所以对于黄层以下的地层反映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黄土层之下为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地层。
从偶极法得到的反演图可以看出地面以下25-30m范围内电阻率值在200到600之间,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推断应该为含水砂卵砾石层。
40m以下的部位,由场地的实际的地质情况推断应该为红泥岩,应该为低阻区,但是偶极法中反演存在了较大的误差。
所以其结果不能准确表达本地区基岩的实际情况,但基岩以上土层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本次高密度电法实验结果与本地区的实际地层情况比较符合,其中温纳法误差率较小,偶极法误差虽然比较大,通过与温纳法所得结果的比对,其地层分布情况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只是基岩以下土层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次实验的结果反映的场区浅层地层情况(地表以下30m以上区域)基本准确。
对于基岩面以下的深层地层情况,还需进一步实验。
七、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现场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勘察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巩固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以及后面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好的掌握了高密度电法之一勘察手段。
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的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