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2_2 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1
七年级政治上册 2_2 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1

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情景展示:小花的苦恼:“我真希望总结能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是见了人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就很少与人交谈。
我希望能使别人更快乐,但是我却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成就不大,真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问:遇到类似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教师:生活中,人们随时都在与他人交往,但文明交往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
文明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呢?(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展示图片或照片:1、文明场景:《温馨家庭》、《井然有条的车厢内》、《师生活动的场景》、《校长给学生颁奖》。
2、不文明场景:3、通过两组图片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1)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才能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情。
只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就会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诚意,良好的态度和言行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2)注重细节。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
(3)态度亲和。
待人真诚、和气,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彼此感到温暖、愉快。
面带微笑能给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4)仪表大方。
仪表大方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服装整洁得体、美观大方,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5)语言文明。
说话和气文雅,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不说脏话粗话,不乱叫别人不雅外号。
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耐心倾听。
(6)举止端庄。
我们举手投足、站立行走、与人交谈等,都要保持合乎礼仪的姿态,展示我们的自信与朝气。
活动二:学生表演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小结:1、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2、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1《社会交往礼为先》说课稿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1《社会交往礼为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社会交往礼为先》是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文明礼貌。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文明交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交圈中的形象和地位。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差异,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言语粗俗、行为举止不当等。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含义、作用和表现,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礼仪的含义、作用和表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文明礼仪故事,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讲解礼仪的含义、作用和表现,让学生明白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他人和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并列出具体的做法。
5.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日常交往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文明礼貌的言行。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学会交往2.2文明交往第1框社会交往礼为先良好的人际关系得益于“换位思考”粤教版

优秀的人际关系受益于“换位思虑”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是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与他人进行交往的。
因为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来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便可能带上片面性,致令人际交往中产生阻碍。
要战胜人际交往中的阻碍,就要学习换位思虑。
一、换位思虑有助战胜自我中心每一个人拥有不一样的社会角色,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是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与他人交往的。
因为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来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便可能带上片面性。
换位思虑的作用就在于战胜这类角色自我中心的缺点。
学会换位思虑,也就是身临其境从对方的角度,把作为主体的自我看作客体的自我来审察和评论,这样就能较为公正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也较客观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得失了。
二、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虑包含双方面一方面是身临其境替对方着想,这样就能知书达礼地体谅对方的行为和态度。
比方,你向一位朋友借用一架他新买的照相机,他有点舍不得。
你就会想:“这么吝啬,不够朋友” 。
但若交换角色想想:若是你的朋友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否就必定大方得毫无难色地一口答应呢 ?将心比心,人同此理。
意识到他人的难处,你就简单宽容和理解他人了。
另一方面,经过换位思虑,以对待“客观之我”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就能采纳较为适合的行为,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希望他人在背后谈论你,那你就先不要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也不要轻信他人在背后盘弄是非。
你愿意他人如何对你,你就应当如何地去对待人。
当你对他人作出某种行为或表示某种态度时,应当第一考虑到对方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反响,并由此考虑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行为,防止给对方造成损害或带来难过。
换位思虑能令人体验到他人在此情此景中的感觉,合时并适合地作出反响,减少好多人不用要的误解和不快乐的矛盾,令人际交往获取和睦发展。
三、换位思虑要注意不一样年纪段集体的心理需要换位思虑是为了能够认识他人的感情,并惹起共识性的感情反响,进而缔结优秀的人际关系。
换位思虑需要差别不一样年纪段的人,要因人而异。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上册(粤教版)2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上册(粤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依存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通过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个人与社会1. 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依存性。
2. 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遵守社会规则1. 了解法律法规,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章:自我管理2. 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尊重他人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第五章:团队合作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2. 学习团队沟通协作技巧,提高团队效能。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实践活动材料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健康生活2.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章:自我认知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树立自信心。
第八章:情绪管理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影响,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2.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管理习惯,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文明交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2.2《文明交往》第一课时合肥46中南校区王林【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理解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②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
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情分析】1、认知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什么是文明交往、如何文明交往还不清晰,行为规范处在形成之中,缺乏对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文明礼貌的技能技巧。
2、情感方面,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渐强烈就是这种成熟的突出标志之一。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寻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但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相应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
因此,指导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极为必要。
3、生活背景方面,积极交往是社会化的需要。
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
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产生互相影响,可以交流信息、交流情感、协调关系。
初中生的社会化主要受家庭、同伴和学校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集中于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同伴的影响多集中于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学校的影响则集中在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方面,影响其自我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情景创设策略:结合表演视频与情景讨论,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情感体会,更好的感悟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资源】·粤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专门为本课设计的PPT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2.2文明交往第一课时

2.2 文明交往
细节处处见文明
在下列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你认为哪些是文明的, 哪些是不文明的?
不文明
文明
2.2 文明交往
讨论
1、在校园中、社会上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文
明礼貌的言行和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
不文明言行: 说脏话、邋遢、随地吐痰、扔垃圾、翻越护栏、
闯红灯、插队、毁坏公物、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吃味道较重的食品、
没有任何人和他交流,隔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你认为长期 在在孤岛上生活的他会怎么样?
2.2 文明交往
社会交往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
交往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活动。
2.2 文明交往
谈一谈
在家里,与父母交往,我收获了: 在学校,与老师交往,我收获了: 。 。
在学校,与同学交往,我收获了:
在社会,与其他人交往,我收获了:
电梯里抽烟 在旅游景点乱写乱画等
2、你如何看待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呢?
鄙视、反感、没素质、差劲等
3、你认为不文明言行会有什么后果?
2.2 文明交往
两个初中生买书.
阿姨,请您给我拿 一本《爱的教育》 喂!快给我拿本 《射雕英雄传》
2.2 文明交往
两个初中生买书.
这是你 要的书
谢谢!
2.2 文明交往
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 台湾景点的名贵植物
2.2 文明交往
社会现象
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
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
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
“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 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2.2 文明交往
社会现象
在泰国皇宫旅游景点,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学设计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2《文明交往我能行》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文明交往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不够文明,缺乏礼貌。
因此,本节课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使学生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待人接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文明交往方面的经验和感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确文明交往的正确做法,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4.提前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文明交往?文明交往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呈现文明交往的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认识到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
2.2文明交往我能行教案

2.2 文明交往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使用的是粤教版,本课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文明交往》第二课时,上一课时主要讲述交往的必要性,礼貌是社会交往的“通行证”及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而本课时的内容是“文明礼貌我能行”,侧重于介绍文明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是第一课时教学知识的延续,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上一课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而本课时除了要掌握知识和方法,更侧重于将知识提升为能力,并在活动和实践中不断地内化为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要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一定要知道文明交往的艺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2)理解文明交往的艺术。
(3)找出在文明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认识尊重、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找出文明交往的艺术及因该注意的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形成文明、友善的价值品质。
学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四、教学难点:文明交往的艺术及要注意的问题五、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六、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故事引趣,导入课题开篇以“看病”这个小故事做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意图: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得出“他对人不礼貌”、“他不文明”等论断,留作后文学习的铺垫),进而将主题转到“我会如何做”,引出本文课题“文明交往我能行”。
出示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以学习目标为学生提纲挈领,知道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思考,认识文明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文明交往我能行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情景展示:小花的苦恼:“我真希望总结能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是见了人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就很少与人交谈。
我希望能使别人更快乐,但是我却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成就不大,真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提问:遇到类似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生活中,人们随时都在与他人交往,但文明交往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
文明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呢?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展示图片或照片:
1、文明场景:《温馨家庭》、《井然有条的车厢内》、《师生活动的场景》、《校长给学生颁奖》。
2、不文明场景:
3、通过两组图片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不以自己的某些长处自傲,才能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情。
只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就会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诚意,良好的态度和言行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2)注重细节。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态度、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
(3)态度亲和。
待人真诚、和气,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彼此感到温暖、愉快。
面带微笑能给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4)仪表大方。
仪表大方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服装整洁得体、美观大方,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5)语言文明。
说话和气文雅,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不说脏话粗话,不乱叫别人不雅外号。
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耐心倾听。
(6)举止端庄。
我们举手投足、站立行走、与人交谈等,都要保持合乎礼仪的姿态,展示我们的自信与朝气。
活动二:学生表演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小结:1、不同的场合对我们的举止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正规的交往场合需要一些比较正式的礼仪,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一些公认的文明规则,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则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2、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
文明交往,还需要一把识别善恶的标尺。
对于某些虚伪、欺诈、不怀好意的人,要学会拒绝和远离。
保护自己,不受诱惑,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面。
(三)课堂小结:
知识归纳:
二、文明交往我能行
1、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2、怎样做到文明交往?
(1)尊重他人
(2)注重细节
(3)态度亲和
(4)仪表大方
(5)语言文明
(6)举止端庄
3、文明交往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学会做人。
4、文明交往,还需要一把识别善恶的标尺。
(四)课堂练习:P40我思我行---交往的“金钥匙”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