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共64页
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7页)

中药鉴定学——第八单元全草类中药一、全草类中药概述1.全草类采收时间①茎叶茎茂盛时采割:青蒿、穿心莲、淡竹叶②花盛开时采收:益母草、荆芥、香薷③茵陈:春季-绵茵陈、秋季-茵陈蒿二、常用全草类中药1.麻黄*【来源】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草质茎【性状】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
断面髓部红棕色(含生物碱)。
【主产地】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河北、山西2.槲寄生*VS桑寄生品种来源性状槲寄生桑寄生科槲寄生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桑寄生桑寄生科桑寄生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3.紫花地丁【来源】堇菜科紫花地丁全草【性状】主根长圆锥形,叶基生,灰绿色,花茎纤细,花瓣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4.金钱草VS广金钱草品种来源性状金钱草报春花科过路黄全草常缠结成团,叶对生多皱缩,水浸后透光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广金钱草豆科广金钱草地上部分茎呈圆柱形,长可达1m,叶互生,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5.唇形四美——广蒮香*、薄荷*、荆芥、益母草(地上部分)品种性状广藿香(石牌、海南)茎略呈方柱形,披柔毛,叶对生,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薄荷(江苏)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
叶对生。
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荆芥茎呈方柱形被短柔毛,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益母草鲜用、干用,气微,味微苦6.肉苁蓉*VS锁阳品种来源性状肉苁蓉列当科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表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切面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锁阳锁阳科锁阳肉质茎表面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断面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7.穿心莲 VS半枝莲品种来源性状穿心莲(广东)爵床科穿心莲地上部分节稍膨大,味极苦半枝莲唇形科半枝莲全草味微苦8.青蒿品种来源性状青蒿菊科黄花蒿地上部分茎具纵棱线;叶两面被短毛茵陈菊科滨蒿或茵陈蒿地上部分绵茵陈: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9.石斛 VS铁皮石斛——兰科品种来源性状石斛(四川)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鲜石斛: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一一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止匕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 (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此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主产地(6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包括: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根全草(细辛)。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实。
如: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
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分草质茎。
如:石斛2.草质茎的构造:3.麻黄类茎横切面: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外韧型维管束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髓4.学的药:石韦、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淡竹叶。
树脂类中药1.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苏合香、乳香、血竭。
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分。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1)单树脂类: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通常又可分为: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
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动物类药1.学的药:地龙、水蛭、珍珠(以广西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称为“南珠”)、全蝎、僵蚕、蟾酥、蛤蚧(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砖红色)、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牛黄、羚羊角。
中成药类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1、茎节膨大。
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
2、根或根茎:断面黄棕或红棕色。
3、异常构造:星点、云锦花纹。
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
5、蒽醌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
6、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
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石斛(Herba Dendrobii)
[来源]木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t Lindl.或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中药鉴定学
叶粉末:鲜绿色。
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 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 直径32~67μm,较大端有脐 样点痕,层纹波状。
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 小悬殊,少数为不定式。
③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 细胞,直径27~33μm,柄仅 3μm。
④非腺毛:圆锥形,1~3细胞, 长至144μm,先端钝圆,基 部直径至40μm,具角质线纹。
[采收]绵茵陈苗高6-10cm时采收,茵陈蒿秋季花 蕾长成时采收。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绵茵陈:
①多收缩卷曲成团块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被灰白茸毛, 绵软如绒。
②茎细小,一般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绒 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
③茎上或由基部着生多数具叶柄的叶,长0.5-2cm,叶柔软,皱 缩并卷曲,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
有纵皱纹,多节, 节上有膜状叶鞘, 叶片有时残存,肉 质,多汁,易折 断,断面绿色, 平坦,气微,味 微苦而回甜,嚼 之带粘性。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2.金钗石斛:为金钗石斛 的干燥品,茎直径0.4~ 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 面较平坦,味苦。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ppt课件共164页

41、俯仰 终 宇 宙 , 不 乐 复 何 如 。 42、夏日 长 抱 饥 , 寒 夜 无 被 眠 。 43、不戚 戚 于 贫 贱 , 不 汲 汲 于 富 贵 。 44、欲言 无 予 和 , 挥 杯 劝 孤 影 。 45、盛年 不 重 来 , 一 日 难 再 晨 。 及 时 当 勉 励 , 岁 月 不 待 人 。
上部分。 ❖ 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 ❖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二、性状鉴别
❖ 茎呈圆柱状,不分枝;长 40~60cm,直径0.2~0.7cm, 中空,有节
❖ 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茎枝 互擦发出沙沙响声
❖ 节明显,节上着生筒状鳞叶 ❖ 孢子囊穗顶生,椭圆形,有
尖头,无柄
❖ 气微,味淡。
三、理化鉴别
❖ 主要成分含石松碱、棒石松碱、石松灵碱、香 荚兰酸、阿魏酸、石松宁等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木贼的鉴定
Equiseti Hiemalis Herba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来源鉴别
❖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
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的干燥 地上部分。 ❖ 节节草 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的干燥地上部分。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麻黄的鉴定
Ephedrae Herba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来源鉴别
鳞叶
2裂
3裂
先端反曲,锐△形 先端锐尖,钝△形
种子
2粒
3粒
木贼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