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宋史研究的特点
宋代的历史学与历史研究

宋代的历史学与历史研究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和历史研究也备受瞩目。
宋代历史学家以其独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宋代历史学的特点、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宋代历史学的特点宋代历史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历史学家注重考证,追求史实的准确性。
他们重视收集、整理与比较历史资料,严谨地进行文献研究,以确保历史研究的可信度。
其次,宋代历史学家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历史演变的规律性。
他们试图从历史事实上找出规律性的因果关系,以便深入剖析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趋势,并进而预测未来的走向。
此外,宋代历史学家还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认为人物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政治思想,来探讨历史的演变和决策的形成过程。
二、宋代历史学的发展宋代历史学在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首先是史学理论的进步,宋代历史学家开始形成了以“史”为核心、注重实证研究的学术观点。
他们倡导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历史文献研究,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创新。
宋代历史学家首次提出了史事分期、建构历史年表的方法,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例如,司马光创立了“续资治通鉴”一书,系统地整理了自唐代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分期和整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宋代历史学家还注重历史地理的研究,将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提出“世界地证学”和“中国城邑学”等学说,对历史演变中的地理因素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宋代历史学的影响宋代历史学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为后世历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影响了后世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并与之形成了学术传统。
其次是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推动。
宋代历史学家以其深入研究和广泛整理历史文献的工作,为后世的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思路。
古代文献学家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古代文献学家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古代文献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后人保存、整理和解读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他们的工作不仅让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为学术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古代文献学家的研究方法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注重版本考证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版本。
这些版本在内容、文字、编排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古代文献学家非常注重版本考证。
他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收集、比对和分析,试图找出最接近原著的版本,或者确定各个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
这种考证工作需要文献学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要熟悉历代的图书出版情况、书籍的流传脉络,还要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有深入的了解。
比如,在研究《论语》时,文献学家会收集各种传世版本,如汉代的《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以及后世的各种刻本、抄本等。
通过对这些版本的细致比对,他们可以发现文字的差异、章节的顺序变化等,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训诂与注释训诂是古代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
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代文献中的很多字词在含义和用法上都发生了变化。
文献学家通过研究古代的字典、词典,以及参考前人的注释,来准确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
注释则是对文献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包括对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典故等的解释。
注释工作不仅要求文献学家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例如,对于《诗经》的研究,文献学家会对其中的生僻字、古字进行训诂,解释其在当时的读音和意义。
同时,还会对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进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目录学的运用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编制和利用的学问。
古代文献学家通过编制目录,对文献进行分类、著录和提要,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文献的基本情况和价值。
目录学的工作包括确定文献的分类体系,如经、史、子、集四部;著录文献的书名、作者、卷数、版本等信息;撰写提要,对文献的内容、价值、优缺点进行简要评价。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期,它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同时,在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及其史学研究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唐代历史文献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历史文献也有着极大的价值。
唐代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史书和其他资料。
其中史书最为重要。
唐代的史书一般分为官修史和私修史两种类型。
官修史主要是指唐代由官方机构所编写的史书,这些史书多为其政治目的服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治通鉴》。
该书是唐代司马光在北宋时期所编写的一部历史书,是一部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权威性以及普及性的史书,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被誉为“史学巨著”。
私修史则是指由一些有志于编写史书的个人所编写的史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社会需求。
其中著名的有《新唐书》、《旧唐书》等。
二、宋代历史文献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光辉的时期,它的历史文献也十分丰富。
宋代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官修史、私修史、断代史和方志等。
官修史仍然是宋代历史文献的重头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宋史》,是由宋代政府编写的一部全面反映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书。
该书体例严谨,史料丰富,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私修史也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续资治通鉴》。
该书是南宋端康年间由司马光的后人司马光基编撰的,它是对史书《资治通鉴》的续编,对于完善唐代及宋代历史的记载有积极的作用。
三、唐宋史学研究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展。
唐代史学主要是历史探究,自帝王、官僚、文人、武将、宗教等各个角度描摹历史图景,对宋代史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宋代史学则相比唐代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实证性,重点是考证和梳理史料。
主要表现为“新传统”、“经籍学”、“史学方法论”等流派。
其中,“新传统”注重对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涉及角度、史料选择、史料解释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而“经籍学”往往以往人所著经史子集资治通鉴等传统书目为研究对象,强调文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文学和历史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细致的探讨。
古典文献学的学科特点

古典文献学的学科特点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性古典文献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汇集了文学、历史、语言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研究古代文献需要对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地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2. 古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古代的文献资料。
古代文献往往分散在各种古籍中,有时还需要对残损的文献进行修复和重建。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分类,可以建立起文献资源库,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利用。
3. 文献批评和校勘古典文献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批评和校勘,帮助我们理解文献中的问题,纠正文献中的错误。
批评的目的是评述和解释古代文献中的思想、艺术特点、实用性等方面的内容,而校勘则是修订文献中的错误、字迹不清等问题,确保古代文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文献学的方法和理论古典文献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
比如,通过对文献的文字、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献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此外,对文献的比较研究、考证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也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手段。
5. 文献的影响和传承古典文献学重视研究文献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研究文献的影响力、流传状况和后世学者对其的引用、发扬等情况,可以了解文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它们对于后世文化的贡献。
6. 与现代学科的联系和互动古典文献学与现代各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比如,古代文献常常成为历史、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同时,现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古典文献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古代文献的理解和解读。
总的来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智慧。
古典文献学的学科特点包括跨学科性、收集和整理古代文献、文献批评和校勘、文献学的方法和理论、文献的影响和传承,以及与现代学科的联系和互动。
宋代传世文献的研究与评价

宋代传世文献的研究与评价宋代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有许多著名文化人物,还留下了大量的文献。
这些文献不仅是文化史的重要史料,也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宋代传世文献的研究与评价两个方面探讨这些文献的价值。
一、宋代传世文献的研究宋代传世文献包括历史书籍、诗歌、散文、笔记等。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宋朝的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首先,历史书籍是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宋史》是对宋代历史最为全面系统的概述,《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而《續資治通鑑長編》、《大宋宣和遺事》、《宋會要輯稿》等也都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其次,宋代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以苏轼、黄庭坚、文天祥、陆游、杨万里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他们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宋代称雄,也在后世被广为传颂。
此外,宋代还留下了大量的笔记、私家集。
这些笔记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文化、民俗、风土等方面的资料,对于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私家集则反映了华北地区百姓的诗、词、曲等民间文学形式和文学风气,是研究宋代文学史和民间文化史的重要来源。
二、宋代传世文献的评价宋代传世文献的评价,必须从历史的维度和文学的维度进行分析。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宋代传世文献在文献材料的丰富性、匠心独具的叙事风格和朴实无华的文笔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历史书籍存在着见证不足、偏重太多政治手段等问题,不同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观点的左右。
从文学的维度来看,宋代的文学在传世文献的价值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宋代的文学成就历经千年,至今依旧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这其中,苏轼的诗词风华绝代、黄庭坚的楚辞功底堪比屈原,文天祥的《正气歌》、陆游的《钱塘湖春行》同样是千古留传的名篇。
虽然宋代文献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其在继承和发扬唐代文化、构建中国文化的基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文学的传承,宋代传世文献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学记文研究

宋代学记文研究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宋代,学者们对文献和学术的记载非常发达,形成了大量的学记文献,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宋代学记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宋代学记文献的特点1. 多样性:宋代学记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经典、史学、经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献包括了经史子集及其评论、注疏、考证等,内容涵盖了古代经学、诗文、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学术性强:宋代学记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其中包含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这些文献不仅是对经典文献的整理和注解,还包括了许多学者的书信、笔记、随笔等,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宋代学术思想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3. 体裁多样:宋代学记文献中的体裁种类丰富,既包括了正式的经学注疏、经典考证,也包括了私人笔记、家谱、文集等。
这些文献体裁的多样性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途径。
4. 理论思考:宋代学记文献中,除了对古代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外,还涉及了一些学术理论的构想和探讨,这些理论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宋代学记文献的意义1. 传承古典文化:宋代学记文献对古代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传承,为后世学者深入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素材。
这些文献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学术研究价值:宋代学记文献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记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学者的学术思想和成就,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3. 社会历史意义:宋代学记文献还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风貌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可以为研究宋代社会历史提供重要的史料和资料,对于了解宋代社会结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三、宋代学记文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目前,在学术界对宋代学记文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对于部分学记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宋代的历史文献与史书
宋代的历史文献与史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史书,这些文献和史书在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宋代的历史文献与史书,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宋代的历史文献1. 官修史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修史书盛行的时期,官府通过修撰史书来总结和记录历史。
其中,《宋史》是最为著名和权威的一部官修史书,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从宋太宗赵光义到宋度宗赵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宋史》的编纂工作从1084年开始,历经三十余年才完成。
《宋史》内容详实翔实,对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地方志书宋代的地方志书也是很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尤其是《宋会要辑稿》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它们记录了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这些地方志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还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料,对研究宋代社会全貌有着重要意义。
3. 宋代诗词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这一时期涌现。
宋代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了宋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具有代表性的有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众多文学巨匠创作的作品。
这些诗词作品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文人的情感,对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宋代的史书特点1. 完整性和系统性宋代的史书相对完整,官修的《宋史》就是代表之一。
这些史书几乎涵盖了宋代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到军事、经济到文化,都有详细的记载。
它们所涵盖的范围广泛而全面,对于了解宋代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变迁非常重要。
2. 文风清丽宋代的史书在文风上追求清丽和简洁,避免繁琐和庸俗之言。
这种文风让史书更加优雅动人,也为后世文人所称道。
例如,《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字句优美、行文流畅的史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史书之一。
3. 记事详实宋代的史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些记载往往详实准确,包括官职、年号、对仗等方面的细节,使得史书的内容更加可靠和丰富。
宋代论文_??????
宋代论文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化作品和学术论文被写就。
本文将探讨宋代论文的特点、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论文的特点1.思想丰富:宋代论文在不同领域中探讨了广泛而丰富的主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这些论文不仅呈现了时代特点,还涉及到了人性、道德、理念等深层问题。
2.文笔优美:宋代论文以文思敏捷、语言优美而闻名。
论文的言辞清新、简练,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见解。
例如,王安石的《聚贤草》论述了政治改革,充满了动人的诗意。
3.多样化的体裁:宋代论文的体裁非常多样,包括议论文、诗词、骈文等等。
不同的体裁展示了作者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写作技巧。
这些论文充分展示了宋代人文思的广度和深度。
重要的宋代论文1.《资治通鉴》:这部论文是司马光撰写的宋代重要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通史之一。
《资治通鉴》系统概括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政治、军事和社会方面的变迁。
2.《聚贤草》:这是王安石的一篇政论文,被认为是他政治理念的重要代表作。
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提出了他的新政思想,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这些思想对宋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草堂诗余》:这是苏轼的一本诗文集,收集了他的许多重要诗歌和散文作品。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感情和哲理,取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命运。
宋代论文的影响1.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宋代论文的丰富多样给后世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明代和清代的文学和思想。
2.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宋代的政论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一些政治思想和制度改革的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政策。
3.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宋代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来的学者在研究、写作和思考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宋代论文的影响。
中国宋代文献方志研究
中国宋代文献方志研究中国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方志作为一种记录地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书籍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
宋代方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从地理科学到历史文化、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对宋代方志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宋代社会,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宋代方志的特征宋代方志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样的形式。
宋代方志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文言文本、白话文本、地图本、注释本等。
其中,文言文本是当时主要的方志形式,因为其语言优美、考究、体现了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学水平,而白话文本则更加直白、通俗易懂,方便普通百姓收集和阅读。
地图本则最能直观地反映出地理环境情况,同时也使方志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注释本则突出了方志内容的考证和注释,更有利于学者的研究。
二、内容广泛。
宋代方志的内容包括了地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
其中,地理方面涵盖了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山川、河流、地名等相关信息;社会方面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情况,如官制、军务、税制、房屋、田地等方面的情况;文化方面则包括了历史、名人、传说、地方风物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宋代方志不仅是一部地理学的著作,也是一部对各个领域的描述和记录。
三、注重实证考察。
宋代方志的撰写注重实证考察,也就是写实主义的精神。
方志作者通常会亲自到达所描述的地区,实地进行考察和调查,以保证方志内容的真实可靠性。
例如《太原志》作者王禹偁就亲身前往晋南、太行山等地进行考查。
同时,方志的编写也要遵循新旧史料的核实和考证,以保证其学术价值。
四、地域性强。
宋代方志强调地域性,讲究逐级区分、重点地域等方面的记录和描绘。
因此,同一地区的方志往往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特色和差异。
宋代学记文研究 -回复
宋代学记文研究-回复什么是宋代学记文?宋代学记文是指宋代时期为了记录和研究学术成就而撰写的文献。
学记文多为学术论文的形式,旨在探讨经学、史学、哲学等领域的问题,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就宋代学记文的特点、内容、主要作者等方面进行逐步阐述。
一、宋代学记文的特点宋代学记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注重研究方法:宋代学者在撰写学记文时注重提出问题,并借助逻辑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剖析。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推动学术进步。
2. 强调历史文献研究:宋代学者广泛查阅各类历史文献,包括古籍、典籍等,并注重研究其形成背景、文化内涵等,以准确理解和解读历史。
3. 关注实际应用:宋代学者重视学术与实用相结合,他们的学记文往往同时呈现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力图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
二、宋代学记文的内容宋代学记文的内容主要涵盖了经学、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问题。
其中,经学是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宋代学者对经典著作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解读。
他们探究经书的文献版本、文本校勘等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经书的作者、时代背景等。
此外,史学也是宋代学记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代学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历史事件,重建历史真相,并通过对古代史籍的考证发掘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此外,宋代学记文还包含了对哲学理论的探讨、对逻辑学、音韵学等学科的研究等。
三、宋代学记文的主要作者宋代学记文的主要作者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1. 朱熹:朱熹是宋代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撰写了大量的学记文,对宋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经学方面的研究特别突出,主张“理学”思想,被后来的学者奉为宗师。
2. 周敦颐: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学者,他注重思辨和哲学研究,提出了“气质天人”、“理通天人”等重要理念,并以此解释了宇宙、人性等问题。
3. 张载:张载是北宋时期的学者,他提出了“性即理”的学术观点,主张通过理性认识来解决人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 从史 书编 纂 上看 , 宋代 在 编 纂 当代 史 的历
史著作 方 面 , 是历 代最 好和较 为 完整 的 。《 中 国大
百科 全书 ・ 辽宋 西夏金 史分 册 》 的编纂 者说 “ 新史
体 先 后创 设 , 长 篇 巨著 之 多 , 史学 家 成 就 之大 , 各 种 地理 志 的纂修 , 以及 把 史 学领 域 扩 大 至金 石 学
余种 ; 笔 记 小说 今 存 五六 百 种 , 四库 收近 4 0 0种 ;
基本 史料《 宋史 》 《 续资 治 通 鉴 长编 》 《 建 炎 以来 系 年要 录 》 《 文献通 考 》 《 玉海 》 《 三 朝北盟 会 编》 、 重要 方志 、 野史 、 别史 以及 子部所 收宋 代类 书更是 遗漏 不多 。重要 的文 献 只差《 宋 会要 》 。
宋 史研 究在 方 向 、 路径 乃 至议题 的选 择方 面 , 许 多
是 受海外 学 界 的影 响 , 在 国际 汉学 界 宋 史 研 究交
于 国 际宋 史 学界 , 几 乎没 有 中国大 陆学者 的声音 。
嫩 稿 日期 :2 o 1 3 —1 I 一2 5
流 的平 台上 , 中国学者 能够 主导 潮流 , 影 响研究取
第 1期
瞿林东 , 等 :中 国史 研 究 的 理 论 、 方 法 与 学 科发 展
文献 与宋 史 研 究 的特 点
李 华 瑞
( 首都 师范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9 )
一
、
以传世 文 献为主 的宋 史研 究
但 在改 革开 放 以后 3 0多 年 迅 速 赶 了 上来 , 从 2 O
作 鲁简介: 李华瑞( 1 9 5 8 -) , 男, 四 川绵竹人, 教授, 博士 生导师, 主要研究辽宋夏金史和中国古 代经济史。
引 用格 式 :李 华 瑞. 文献 与 宋 史 研 究 的 特 点 [ J ] . 安徽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1 4 , ( I ) : 0 1 1 —0 1 2
世纪 8 O年代 后 期 以来 , 宋 史 学 界 在经 济 史 、 典 章 制度 史 、 财政 问题 与部 门经 济史 、 城市史 、 人 口史 、 货 币史 、 区域 经 济史 、 法制史、 社 会史 、 家 族史 、 妇 女婚 姻 、 文化思 想 等都有 颇见 功力 的专 著 问世 , 这 些专 著 既代表 着 宋 史研 究 的真 实 水 平 , 也 记 录着 宋史 研究 者们 在不 同时 期走过 的 心路历 程 。而且 重复 选题 较少 , 这 在各 断 代 史 中较 为 突 出 。这 种 状况 的 出现与 宋代 史 料 较 适 中 , 易 于 做 专题 研 究
库 的收 录 , 明代文献 因清 人有偏 见 收录不 多 , 如 明
关 于考 古新 材料 , 总 的来说 , 宋 代考古 新 材料 有 两 个特 点 , 一 是 没 有 出现 如 先秦 、 秦汉 、 魏 晋 隋 唐、 西 夏那样 引起 史学 研究 变革 的新 材料 , 如 甲骨 文、 简牍 、 敦煌 吐鲁番文 书 、 黑水 城文 书 , 也 没有 有 待 开发 整理 的 明清档案 那样 一类 资料 。二 是 已有 的考古新 材料 尚不 足 以推 翻传世 文献 的记 载 。宿 白《 汉唐 宋元 考古 —— 中国考古 学 ( 下) 》 对 宋代 城 市遗 迹 、 五代 两 宋墓 葬 、 农 业 手 工业 遗 迹 、 宗 教 遗 迹 等五个 方 面有较 为详 细 的术 新 发 展 主 要有 两 个 要素 , 即新 材 料 和新 问题 。2 O世 纪 初 以来 , 因为 甲骨 文 的发现 带 动 了先 秦 史 的研 究 ; 因 为 简牍 的 发现 , 带动 了秦 汉史 的研 究 ; 因为敦 煌 吐鲁番 文书 的发 现 , 带 动 了北 朝 、 隋唐 的研 究 ; 因为 黑 水城 文 献 的出土带 动 了西 夏 史 研 究 的新 生 ; 因 为 内 阁大 库 档案 的发 现 , 带 动 了明 清史 学 的研 究 。而 宋 代 没 有这 样 的类似 的新 材 料 , 因而 在传 世文 献 成 为 中西学 者都 可 以径 直 摄 取 的 背景 下 , 中 国学 者 的
是密 不可分 的。
从数 量上 看 , 汉 唐 资 料 太少 , 明 清 资 料太 多 , 宋代 传世 文献 处 在 较为 适 中的 范 围 。刘琳 等 《 现 存宋 人著述 综 录 》 ( 巴蜀 书社 1 9 9 5年 版) 著 录经部
4 1 6种 , 史部 8 8 9种 , 子部 2 1 8 0 , 集部 1 3 7 0种 , 丛 部9 2种 , 总计 4 8 5 5种 。实 际上 作 为 可 利 用 的史 料剔 除重复 大 致 只有 1 0 0 0多 种 。有 学 者估 计 穷
等, 足 以凌驾 汉 唐 , 睥睨 明 清” 。特 别 是 出现 于 前
代 的《 实录 》 《日历 》 《 国史 》 编纂 制度 在宋 代制 度化
和 系统 化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前 , 宋 史 研 究 在 各 个 断 代
史 中不仅 落后 于 国 内各 断 代史 研 究 , 也 大 大 落 后
一
生 之力可 以 阅读 一遍 。
邓 广铭 先生 说 四库 全 书 最有 利 于 宋 史 研 究 。
四库全 书主要 收 录清乾 隆 以前 中国古代 的重 要著
作, 尤 以元代 以前 的 书籍 收 辑 更 为完 备 。汉 唐 典 籍 因多 种原 因到 清初 时流 传 有 限 , 大 大影 响 了 四
二、 缺少 新材 料对 宋史研 究 的不 利影 响
人 文集 流传 比宋 多数 倍 或 十 数倍 , 而 实 际 收录 就 没有 宋人 的多 , 而清代 只收录至 乾 隆以前 。
四库 收 录宋代文 献 约 占现 存宋代 主要 文献 的 六七 成 。现 存 宋 人 文 集 约 8 0 0余 种 , 四库 收 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