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岳麓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直接打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第2单元 核心知识点清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核心知识点清单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课程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识清单: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
一、古希腊文明的开端1、爱琴文明分为:克里特文明(前2000年-----前1400年)迈锡尼文明(前16世纪------前12世纪)2、黑暗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3、城邦形成:前8世纪—前6世纪二、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的时间、概念: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2、城邦居民主体: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群体3.古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地理环境的特点:①山多地少、多岛屿;②三面环海、港湾多(2)、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形成。
②经济上:航海业发达,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奴隶制工商业发展。
③思想上:有利于古希腊人形成自由、平等的观念④文化上:具有包容性,扩大眼界,适于吸收东方文化,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⑤民族精神:有利于古希腊人形成勇于进取和探险的民族精神三、古希腊城邦的政体(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1.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城邦的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3.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典型代表:民主制——雅典贵族寡头制——斯巴达4.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格了解即可本质:无论何种政体,都是公民政治,奴隶主的统治影响: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力。
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第2课时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标要求: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秦(1)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3)确立: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岳麓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复习纲要)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1、爱琴文明:(存在时间——前2000 年 ~前 12 世纪;地理地点——爱琴海诸岛及其四周地域;历史地位——古希腊文明的初步;概略——包含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①克里特文明(时间——前2000 年 ~前 1400 年,前 1600 年进入繁华阶段;地址、出现标记——君主制国产业生,王宫建筑群,线形文字 A )②迈锡尼文明(时间——前16 世纪 ~前 12 世纪,前 14 世纪 ~前 12 世纪进入繁华阶段;地址、出现标记——新的君主国家盛行和王宫、王室陵墓、线形文字 B 出现)③两个文明的不一样特色散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四周地域的文明。
它包含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①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文雅明”。
②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色是:充满好战尚武气味试剖析造成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不一样特色的原由。
——迈锡尼文明地处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克里特文明地处孤岛,在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的状况下,可能能够免受外来冲击2、古希腊城邦:出现时间、古希腊城邦的特色:①政治(自治、权益归属、公民政治②经济(商品生产、国外贸易)③对外关系(殖民扩充)④文化(宽泛汲取东方文化成就)①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含周边若干乡村。
②盛行时间:公元前8 —前 6 世纪③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④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国外殖民扩充3、古希腊城邦政体:(①主要形式——贵族制和民主制;②区分依照——各邦国公民大会中参政权益的大小来区分;③本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己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形式;④评论)①主要特色:小国寡民,各邦长久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足的政治权益。
②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联合教材第33 页的“知识链接” ,试剖析造成东西方不一样政体的原由。
——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差别、血缘纽带的强弱、价值观点的不一样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①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②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一样:是集体领导;推行同等磋商、少量听从多半的法治原则;推行任期制和选举制③民主制确实立: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A 、取销债务奴隶制,确定公民自由权益;B 、建立民从法庭,老百姓成为司法主人;C、新选举法抽签选举任何公职;D、取销贵族世袭官职,按财产多少区分公民等级与权益义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梳理.doc

1、民主帝〈意义: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一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奠基) 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古希腊城邦1、 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2、 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3、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特点:岛屿港湾众多,海岸线曲折;山地多,耕地少(三多一少) 影响:A 、 对政治:有助于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该状况为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的实施提供了 可能。
B 、 对经济:平原少、土地贫瘠,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并且 古希腊海岸曲折,拥有众多海湾良港,为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对文化:古希腊处于亚欧非三洲的交汇处,有利于吸收三洲的先进文化,尤其是东方的 先进文明。
D 、对外关系:开展殖民运动,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 海外贸易,使古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等先进文化成 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E 、 对价值观念: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需要相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古希腊 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F 、 对民族精神:开展殖民运动练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4、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5、 希腊城邦政体:分类依据: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 中最为流行)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社会基础)设立新的司法机关一民众法庭(制度基础)实行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公职(制度基础)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打破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社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是维 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扎的工 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1、古希腊的早期文明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700年特点(标志):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无城墙),象形文字A、氛围祥和安定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前12世纪特点:君主制国家、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泥版文书B、尚武好战 黑暗时代(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9世纪特点:沉寂、封闭与贫穷2、古希腊城邦时代(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城邦定义: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若干村社构成。
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城邦更多是蕞尔小邦。
城邦形成的原因:山岭纵横、河流交错、三面环海、港湾众多的地理环境;各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政治条件;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进行殖民扩张的经济模式;商品经济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兴起奠定的阶级基础;商业发展带来的文化交流共同促成了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发展。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古希腊城邦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最流行)城邦制度的影响:实行公民政治,保证享有政治权利;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巩固城邦体制;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制度的实质(局限):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P·S: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排除在外)3、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君主制: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贵族制(1)出现:公元前8-前7世纪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2)特点:①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②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③实行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3)意义: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民主制(三个人的改革)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岳麓版历史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1第2单元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专题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比较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差别国家经过城邦间摩擦、战争,成立新的经过吞并战争扩大领土,在继承希文明的拓展城邦,汲取外面文明来拓展希腊文腊文明、汲取外面文明的同时拓展方式明罗马文明国家形式分别的城邦制,小国寡民,长久独军事帝国,由元首制度过渡到帝制,立自治并进行法制建设政治系统及由君主制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实贵族共和国转变成帝国,皇帝掌握统治方式现公民广泛参加,轮流而治的民主国家大权制度国家主要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众法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老百姓庭保民官等机构对文明的民主制、人民主权与轮流而治以《十二铜表法》为初步、《民法大贡献全》为总结的罗马法专题二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比较内容中国古希腊、罗马特色适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理性、个体、同等、主宰等发展趋势趋势专制走向民主政治改古希腊进一步推行民主,并以法增强君主专制,法制是保护专制主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革、法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律限制其专横,后是专制,使君律制度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文明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续与否缺少强有力的威望,国家不统地推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与政治一,常常土崩瓦解,易摧毁文明,进步,并成为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制度的损坏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力保障,促进文明进一步持续关系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认识代、阶级的限制性专题三罗马法的历史特色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中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齐备的法律系统;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发源之一。
2.从形式上来看:表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局势需要而演变的特色。
3.从内容上看:保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富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富神圣不行入侵,拥有时代性的特色;内容丰富、系统完美,波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领域。
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稳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代影响深远。
岳麓版必修一知识框架

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㈠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2、商朝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制度特点:①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⑴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周朝统治,加强管理。
②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③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
④影响:A、扩大统治范围。
B、巩固周王统治,确立“天下共主”地位。
C、控制诸侯。
D.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⑵宗法制:①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②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③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④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把“国”和“家”结合起来。
⑶礼乐制: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遗存的特点。
㈡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形成原因:⑴经济上: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
⑵政治上:秦的统一和强盛。
⑶思想上: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两千多年政治制度。
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选官及考核官员制度和秦律。
①皇帝制:表现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和太尉(管理军务,未设)。
③地方官制:郡县制。
皇帝任命郡县官员。
④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⑤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⑵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⑶影响:彻底打破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
修
一
第
二
章
主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必修一第二章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气温高低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及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2.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4.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2)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3)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并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以北半球为例,大陆性气候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性气候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二、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充足的水汽;(2)凝结核;(3)上升动力使水汽达到过饱和(根据上升动力不同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气旋雨(台风雨是气旋雨典型类型)等类型)
3、降水多少的分析及分布
(1)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为主
(2)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为主——降水少(大陆东岸例外)
(3)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4)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5)其它成因分析: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迎岸风)——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
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
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1、七个气压带(上升湿润,下沉干):
(1)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2)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六个风带(西风湿润,信风干)
3、季风环流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
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四、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
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地区。
它的识读方法如下:1.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
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2.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
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是暖锋。
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五、气候
(一)气候成因分析:形成气候的因子(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
)
1.纬度——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
2.海陆位置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
归纳如下: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6.人类活动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基本方法:“以温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见讲与练P53)
2.利用自然景观判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发育的典型景观不同。
(注意:不同的气候类型也可以对应相同的自然带。
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根据地理位置推断气候类型
(1)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以及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分布的特殊性①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②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3种):三种季风气候
③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亚洲10种。
⑤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高山气候(除南极洲和大洋洲外)。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见高二所发表格)
(四)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见讲与练P53)
六、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