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故事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有趣的谚语故事

有趣的谚语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谚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们通常由简短的句子组成,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谚语不仅传承着民间智慧,而且能够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乐趣和启发。
1.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到一只老虎的洞穴里做客,老虎对它非常礼遇。
有一天,狐狸得意忘形地对其他动物说,“我有老虎做靠山,谁敢惹我?”结果,其他动物发现了狐狸的虚伪,纷纷不再相信它。
从此,狐狸成了众矢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靠着权势欺压别人,但这种假大空的威风终究是不得人心的。
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而不是靠着别人的威胁和欺骗。
2. 狗急跳墙。
有一只狗不小心跌进了一口井里,它急得四处乱跳,结果跳得越急,越是跳不出来。
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先冷静下来,然后顺着井壁慢慢爬上去,终于成功逃出了险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寻找正确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盲目的急躁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3. 画蛇添足。
有一位画家被人请去画一幅蛇的画,画家心想蛇已经很完美了,于是他在蛇的身上又画上了一双脚。
结果,人们看到后都笑话他不懂得“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再多此一举。
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美好。
4. 井底之蛙。
有一只蛙住在一口井里,它以为井口就是整个世界,因此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有一天,一只从外面来的蛙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广阔和美好,井底的蛙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通过这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智慧的谚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愿我们都能成为心胸开阔、智慧超群的人。
中国谚语故事

中国谚语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中不乏许多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谚语。
这些谚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民族智慧的传承和延续。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一些关于中国谚语的故事。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先哲,他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立志要成为一名有德行有才能的君子。
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一个人要想实现伟大的目标,就要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脚下每一步都是通向伟大目标的起点。
2.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韩信的将军,他是汉代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韩信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商店当过伙计,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客人买了一匹布,但由于商店老板疏忽,没有给客人找零钱,客人不耐烦地离开了。
韩信看到这个机会,立刻拿起了客人的零钱追了出去,成功地将客人找回来,并且赢得了客人的信任。
后来,韩信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是机智过人,因为他懂得把握时机,不失时机。
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老人,他养了一匹马。
有一天,这匹马不小心跑丢了,邻居听说后都来安慰他,但老人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果不其然,过了几天,这匹马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事难料,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4.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农夫,他在自家的果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结果果园里来了各种各样的鸟。
有的鸟吃果实,有的鸟吃虫子,有的鸟在树上筑巢。
农夫看到这个情景,感慨万千,他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之大,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要学会包容和接纳。
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经常在河边教人们捕鱼。
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分鱼给大家吃,老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中国传统谚语故事中国传统谚语故事 1贪心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
“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吗?这还有个典故:相传宋仁年间,深泽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两个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儿子王妄,三十岁,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旧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象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能可爱,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点小小的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
忽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象根大梁,这情形被老娘看见了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
”王妄说:“不行,地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
”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
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
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
谚语故事

1、瞎子打灯笼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
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
”盲人一想,对呀!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
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2、哥伦布的鸡蛋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
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
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
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
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
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3、青蛙现象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很快。
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
一旦温度上升70~80度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第一,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谚语故事有哪些

谚语故事有哪些谚语是一种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们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谚语故事则是以谚语为主线,通过故事来阐释谚语的含义和教诲。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的谚语故事。
1. 《卧薪尝胆》。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武丁的国王,他年轻时曾经被逐出国门,为了报复,他立下誓言一定要重返国门。
于是他开始了“卧薪尝胆”的修炼,每天都躺在炉火旁边,以薪为食,以铁为饮,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最终,他不负众望,成功夺回了国王的位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故事发生在一个老人家里,他的一匹马逃跑了,邻居们都来安慰他,但老人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果不其然,过了几天,那匹马带回了一匹野马,使得老人家的家庭财富得到了增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我们不要过于悲观,要学会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3. 《顺其自然》。
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块地,每天都很用心地照料,但是却总是丰收不了。
他很苦恼,于是向邻居请教。
邻居告诉他,“顺其自然,不要太过于执着。
”农夫听从了邻居的建议,不再过度干预,结果收获了一片繁茂的庄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吃一堑,长一智》。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他受到了教训,从而吸取了教训,以后在工作中更加谨慎,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一堑,长一智,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5. 《守株待兔》。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他在田间耕作时,看到了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根上死去。
他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赐的好运,于是决定守株待兔。
然而,他守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等到兔子,最终错过了最佳的耕种时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愚蠢的行为,我们要学会主动去争取,而不是等待幸运降临。
谚语故事大全

谚语故事大全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生道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谚语无处不在,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着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谚语故事吧。
1. 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他种了一块地,每天都去看。
一天,他看见一只兔子撞到了树上,栽倒在地上。
农夫高兴地把兔子抓住,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去种地了,而是每天都守在那棵树下,等待着更多的兔子撞到树上。
可是,兔子再也没有撞到树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换来丰收,守株待兔是不可能成功的。
2. 画蛇添足。
有一个画蛇的人,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就在蛇的身体上又加了几条腿。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奇怪而难看了。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个度,适可而止,不要画蛇添足。
3.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杞国人,他整天担心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天塌下来了,我就会被压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没有道理的,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对待事物的态度。
4. 井底之蛙。
有一只蛙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海鸥来到井口边,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和美丽。
可是井底的蛙却不相信,认为海鸥在说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成为井底之蛙。
5.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怕别人听到钟声,就把耳朵捂住。
别人问他为什么捂住耳朵,他说,“我怕别人听到钟声,知道我偷了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愚蠢的行为,只会暴露自己。
6. 望洋兴叹。
有个人站在海边,看着远处的彼岸,感叹自己无法到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没有用的,要有勇气和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7. 虎头蛇尾。
有个人开始做事很有干劲,可是做到一半就不想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虎头蛇尾。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谚语的故事,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道理和哲理。
希望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借鉴这些谚语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更好的人。
谚语故事成语寓言故事

谚语故事成语寓言故事1. 谚语故事: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蛤蟆,它住在一个小池塘里。
它一直以为自己住在世界的中心,因为它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小池塘。
有一天,一只青蛙跳到了池塘里,它告诉蛤蟆,世界很大,还有很多其他的池塘和河流。
但是蛤蟆不相信,它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就是全部。
最终,蛤蟆被其他动物嘲笑为“井底之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事物。
2. 成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一群羊。
有一天,他不小心把一只羊弄丢了。
他很担心,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找回这只羊,他的家庭将会遭受损失。
于是他开始寻找这只羊,最终他找到了它。
他意识到他应该更加小心,于是他修建了一个更牢固的围栏,以保护他的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情变得更糟。
3. 谚语故事:狗咬吕洞宾从前有一个人,他被一只狗咬了。
他非常生气,于是他找到了吕洞宾,请求他帮助。
吕洞宾告诉他,狗咬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应该原谅狗,并且不要让这个小事情影响他的心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小事情影响我们的心情,要学会宽容和原谅。
4. 成语寓言故事:破釜沉舟从前有一个将军,他率领一支小队军队与敌人作战。
他们被敌人包围了,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将军下令将所有的锅都砸烂,以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们最终打败了敌人,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没有退路,只有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必须采取极端措施,才能取得胜利。
5. 谚语故事: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个人,他很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身上加了一些线条。
最终,他发现他画的蛇不再像蛇了,因为他画的线条让蛇看起来很奇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度追求完美,否则我们可能会破坏原本的美丽。
6. 成语寓言故事:杀鸡取卵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只能每天下一个蛋的母鸡。
他想要更多的蛋,于是他决定杀了母鸡,取出所有的蛋。
但是他发现,他失去了每天都能得到的蛋,因为他贪心地想要得到更多。
民间经典的俗语谚语故事有哪些

民间经典的俗语谚语故事有哪些谚语故事1、农夫与蛇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
那蛇受了惊吓,被吵醒了。
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
”故事寓意在没有知道别人身份,不知道别人心底是否真诚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轻信别人,坏人不会因为你的热心而感动。
我们应谨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给好人的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谚语故事2、狼与小羊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要喝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道:“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恩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道:“即使这样吧,你总是个糟家伙!我听闻,去年你在背地里说道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呐!”狼不敢再争论了,龇着牙,迫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大坏蛋!说道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说道着就往小羊身上挥回去。
故事寓意为了满足用户自己的利益,坏蛋们总是千方百计打听借口,即使借口多么荒谬。
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讲道理谈正义就是比较的,存有实力就可以存活。
规则永远就是强者制订的,历史永远就是胜者抒发的,所谓弱国并无外交也就是这个道理。
从长远来说,正义必将战胜恶魔,但从局部来说,实力才就是同意输赢的关键因素。
在战略上,我们秉持正义,深信真理,从战术上谈,我们秉持策略,深信实力。
另外,用精妙的嘲讽笔法,揭发了当时统治者的暴虐与高傲。
谚语故事3、狼来了从前,有个放牛娃,每天都回去山上放牛。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谚语故事-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经典的谚语故事6则
1.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
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
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
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
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
不知所措。
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
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
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
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
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
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谚语故事
2.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
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3.凡事学大丈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
“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
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
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
”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
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
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
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
谚语故事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
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
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
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
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
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4.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
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
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
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
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5.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
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
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