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十二形

合集下载

形意拳十二形,十二种动物及动作特点(图片展示)

形意拳十二形,十二种动物及动作特点(图片展示)

大家都知道,形意十二形指的是根据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作所变化出来的招式。

龙形:特点是飞腾纵横。

动作名称:蛰龙伏地(探爪击面,侧身击裆)、反身龙形(上攻下踹)、老龙卧道(踩脚、切肘)、跳步龙形(抓探抓目、越身剪腿)、蛰龙反身(咬腿反踹)、青龙出水(折手反击)、乌龙翻江(快拳加脚)、龙形式(切肘、踹腿、踢裆)虎形:特点是威猛气势。

动作名称:纵跳以扑,托抱称雄。

劲起臀尾,通督聚精。

虎形共有六种练法,即虎扑、虎托、虎抱、虎拦、虎截、虎撑。

猴形:特点是活泼灵动。

动作名称:猴形挂印式、猴形捯绳式、猴形爬竿式。

马形:特点是蹄踢冲劲足。

动作名称:马有迹蹄功,弹跳逞威风。

越冲劲越大,越变拳越烈,真如烈马难挡,惊马莫拦。

龟形:特点是龟尾支撑,踏实厚重。

动作名称:龟尾抖绝,一通百通。

鸡形:特点是机敏好斗。

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成英雄,试看鸣鸣有虚实,才知羽化有通灵动作名称:金鸡独立、后金鸡独立、金鸡食米、金鸡抖翎前式、金鸡抖翎后式、金鸡上架式、金鸡报晓。

燕形:特点是轻盈轻巧。

动作名称:燕形跃身、燕形抄水、燕子衔泥、双展翅。

鹞形:特点是凶猛。

动作名称:鹞子束身、鹞子人林、鹞子钻天、鹞子翻身。

蛇形:特点是尾巴利器,变换多形。

动作名称:白蛇吐信、白蛇抖身、白蛇甩尾。

鸟台形:(鹤形)特点是长腰竖尾,翅膀轻盈。

动作名称:白鹤升天、白鹤亮翅、白鹤冲天。

鹰形和熊形:特点是鹰熊竞智,取法为拳,阴阳相合,形意之源。

动作名称:鹰熊合演,必须头顶项竖,全身贯注,两拳上顶,裹身叉步,鹰捉下抓,筋梢用力,如下抓有物。

吸气时出熊形,呼气时出鹰形。

久练此拳可使目光敏锐,手脚灵活,力达筋梢而使周身气血畅通,精力充沛。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1)龙形拳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凝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2)虎形拳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源,此脉一通,诸脉皆通。

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经常练习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练习,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3)蛇形拳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交替挑拔、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拔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4)马形拳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张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5)猴形拳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以启动;因此,久练此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6)鸡形拳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十二个基本招式,即十二形。

每个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意义,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战斗中。

形意拳的十二形包括:开门式、单鞭式、风火轮、拧捏右手、云逢险、侧踢、观峰式、弯弓射虎、左上肘右锤、跺脚狠拍、双贯梁、收门式。

开门式是形意拳的起始动作,代表开门迎客的意思。

单鞭式则模仿了扬手擦脸的动作,可以用来避开对方的攻击并进行反击。

风火轮是一种快速旋转并扫射对手的招式,非常适用于近身搏斗。

拧捏右手则是通过扭动身体和腰部的力量来产生威力强大的挥击。

云逢险是一种高级的防御技巧,可以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反击。

侧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招式,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造成打击。

观峰式模仿了观赏高山流水的动作,可以让拳法更加稳健。

弯弓射虎是一种迅猛的攻击技巧,可以将对手击倒。

左上肘右锤则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非常实用。

跺脚狠拍模仿了踩踏地面的动作,可以产生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是一种旋转和打击结合的动作,可以使拳法更加灵活。

收门式则是形意拳的结束动作,代表收招的意思。

通过这十二个基本形式,形意拳能够练习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此外,这些形式还是应用于实际战斗的基础。

在实际战斗中,形意拳的十二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充分发挥其威力。

比如,单鞭式可以用来躲闪对方的攻击,并配合反击技巧来打击对手。

风火轮可以快速旋转来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拧捏右手可以利用腰部的力量来加强打击的力量。

云逢险可以用来躲避对方的攻击,并反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侧踢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观峰式可以用来稳定身体和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

弯弓射虎可以用来迅速地攻击对手,并将其击倒。

左上肘右锤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

跺脚狠拍可以利用地面的力量来产生更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可以通过旋转和打击来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总的来说,形意拳的十二形非常重要,它们是形意拳的基础,并且可以用于实际战斗中。

形意拳十二形的练与用

形意拳十二形的练与用

形意拳十二形的练与用形意拳乃内家拳系的一大主流,该拳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内涵极深,如不明拳理,不懂阴阳,不知脉络格式,不晓气窍劲诀,不依法勤练,很难掌握个中奥妙的。

形意拳其特点以散手为主,套路辅之。

其动作形式虽简单,然而要求严谨,不以虚招花架炫人耳目,注重健身与技击之实际效果。

根据人体生理之特点和内经有关气机与脏象的理论,通过练拳可调节脏腑之气血,加强其活动功能,以强身健脑,修残补缺;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因势利导,以出奇制胜。

此拳种内外兼修,气形合一,健身与技击并行不悖,乃是形意拳之真谛。

十二形拳系摹拟龙虎鹰熊马鲐燕猴鹞鼍蛇鸡等动物的动作形象特点,作为技击方法,编成拳套的,大多由五行拳手法演变而来,故称子拳。

如龙虎鹰马鸡等手法自上而下打击,系由劈拳发展演变而来。

熊鼍是顾法,由横拳演变而来。

另一些专打下节,如鲐、燕、蛇形以肩靠为主,鸡形则专练打击之准确性与鸡腿步法轻捷稳重之功,形意一般走鸡步。

一、龙形拳此拳采取龙升盘旋之能的特点。

练时拗步,右手起钻落翻,左腿后退,右腿前进,两腿剪形交叉,纵身跃起,同时左手从右手背上向前伸展,随即全身下降,成坐盘之势。

纵身时,应凝神静气,气沉丹田,以免呼吸急迫。

身法方面应注意升降伸缩之能,起时胸腹吸劲,胴势空穹,有拔背之功,俾敌手落空;降时束缩坐盘,前手极力前伸,后手极力后引,成拉弓之劲。

两手左前右后侧身向右后方牵引,前手控制敌肘,后手控制敌腕,使其向侧后跌出。

手法似鹰形,惟鹰形重打,龙形重顾,腰际旋转,抽身掉膀之功,至为重要。

纵身而起可增强坠落下压之力,前后换步,身向自可左右变换,使敌手落空;而且因未退步,仍能紧沾敌身,使其不易走脱,便于牵引。

龙形纵身跳跃较难,也可改为右腿提起,脚尖外摆,前踹而下,成坐盘势。

前腿稍提,顺步而下,踹敌趾骨,或踹其脚面。

意拳一般不用踢腿,恐其导致失重,或腿高容易被敌擒拿,所谓'脚踢浑身是空'。

而龙形脚不高,又以双手控制敌臂,可保无虞。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形意拳又称心意拳、行意拳,这种拳法象形思意,是根据拳法的特点而得名,是由形拳和意拳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拳法。

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创编出的十二行拳;意拳则是依据古代阴阳五行原理编创而成的五行拳。

显现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为意,以意为主,形为协同,形与意配,内外相合,由此得名形意拳。

那么,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到底是吸收了哪十二种动物的特长?每一形拳都有哪些特点呢?十二形拳是根据龙、虎、熊、马、猴、鼍、蛇、鸡、燕、鹞、鸟台、鹰十二种动物的特长编创而成的。

龙形打法具有隐现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点,主要练习身法的灵活和矫健;手法的钻翻屈伸;步法的盘屈转换,要求一起一落,沿直线伸缩往来,跃起要两脚腾空,落地时下肢盘坐收缩,身体贴近地面。

虎形打法模仿百兽之王老虎的抖毛之威、捕食之勇、纵跳山涧的技能,动作要足蹬有劲,纵步既快又远,落步稳健,虎扑动作身体与两掌要协调一致,向前向下扑要走弧线,显现出猛虎扑食之威。

熊形打法注重力量的训练,要有熊的甩膀之劲,竖顶之力,又要有雄踞旷野的威严,从气势上就吓到对手。

马形打法注重马猛烈向前有冲力的急蹄之功,实战搏击中要周身运力,在步法上的后蹬和远纵之力要协调配合。

练习时着重于气沉丹田和丹田抱气,所以拳势内柔而外刚猛。

猴形打法主要体现猴子的轻巧、灵活、闪躲、腾挪的特点,主要练习前进后退,纵跳旋转等身法,既要灵活敏捷,又要稳定有力。

练好猴形可在实战搏击中转背刁打,躲闪灵便,得心应手。

鼍形打法练习手、眼、身、法、步的上下相随,全身要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做到周身协调,要有翻江鼓浪的气势,也要有浮水漫游的轻灵之势。

蛇形打法主要练习实战中的首尾相应,做到全身配合协调,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技能,练习时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

鸡形打法根据雄鸡的站立、闪躲、蹦跳、啄食、腾飞等灵活的动作及鸡搏斗时的形态,通过训练各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来锻炼全身的灵活劲,要求拳势紧凑连贯,劲力瞬间爆发,势猛力强,体现出抓、啄、点、叉、削等特点。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义传的,是薛颠从山西学来的。

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臀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武林里讲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指的是他的猴形。

他身法快、比武时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里有他,但确定不了他的角度。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

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

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

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

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

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

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

所以崩拳微妙。

对于蛇形,薛颠说:“一动手,就是这事,没旁的事。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

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

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

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弛,只不过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展开剩余53%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做掩护。

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

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伎俩。

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

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的方寸。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足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

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马形对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

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古拳谱:十二形拳歌诀!附练法!

形意古拳谱:十二形拳歌诀!附练法!

形意古拳谱:⼗⼆形拳歌诀!附练法!⼗⼆形拳歌诀: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能,左右跃步⽤柔功。

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勇猛,跳涧搜⼭它最能。

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

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

丹⽥抱⽓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中,左右拨⽔是真形。

⼜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

鸡形飘诀:⾦鸡报晓独⽴能,抖翎发威争⽃勇。

独⽴先左后右意,⾷⽶夺⽶上架⾏。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能,向后展翅快如风。

上托提撩三抄⽔,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林能,⼜有翻⾝钻天功。

先从束⾝后⼊林,钻天翻⾝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

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

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拳⾏。

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

左右⾏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猛,外阴内阳升降中。

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两边。

钻时提⾜须含意,落时劲贯毫发间。

⼗⼆形拳练法龙有搜⾻之法、虎有扑⾷之勇、猴有蹬⼭之能、马有迹蹄之功、鮀有浮⽔这灵、鸡有欺闯之勇、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项之⼒、骀有竖尾之才、蛇有拨草之巧、鹞有⼊林之精、燕有抄⽔之灵。

束⾝⽽起,藏⾝⽽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不放松。

论⾝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往前⼀直⽽出,往后⼀直⽽落。

论步法,⼨步、快步、践步不可缺。

论⾜法,⾜起⽽钻,⾜落⽽翻,不钻不翻,以⼨为先。

肩要催肘,肘要催⼿。

腰催胯,胯催膝,膝催⾜。

肩催胯,胯催膝,膝催⾜,⾜催肩,肩催肘,肘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十二形第一节龙形一、龙形说明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

传说龙身很长,能直能屈,能伸能缩,能大能小,有的还善于变化。

头上有一对似鹿角之物称龙角,虎目猪吻称龙目龙口,鼻翼两侧有曲直的长须称龙须,身上有鳞称龙鳞,龙有四脚,似鹰爪似虎掌,刚劲有力,舞动吓人称龙爪,龙有尾,能摆动称龙尾。

传说龙是司雨之神,所以古时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于是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龙王或龙神。

它们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

人们乞求龙王爷普降甘霖,造福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的正月十五耍龙灯,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要赛龙舟,来赞颂龙的神奇和伟大。

在封建社会中,龙更是权利的象征。

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所以要戴龙帽,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

大殿内的屋顶上要雕着龙,柱子上要盘着龙,横梁上要画着龙,殿外的屋脊上要坐着龙,台阶、桥栏、水缸、轿子等等无处不见龙。

北京北海公园内有一座九龙壁,壁上雕刻着9条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龙。

它们张牙舞爪、昂首摆尾、腾云驾雾,双龙戏珠,真是活灵活现、形态动人,叹为观止,令人无限遐想与神驰。

这座九龙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人民的无价瑰宝。

总之,龙的传说太多了,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传就是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深刻在我们的心灵中。

我们赞佩龙,我们喜欢龙,我们歌颂龙。

所以形意拳老前辈在创编十二形时以龙为首,第一形就是龙形。

其实龙是不存在的,龙形是凭借着人民印象中的龙的样子和动作创编的。

龙能张牙舞爪,于是龙形中就编有"游龙探爪",练时要刚劲有力;龙能盘绕屈伸,于是龙形中就编有"金龙盘柱",练时身体要柔韧,双手要屈伸自如;龙能兴云布雨,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二龙出水",练功时要双拳从颏下穿出,仿佛龙在吐水; 龙能摆尾,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乌龙摆尾",练时要刚柔相济,抖出爆炸力;龙能升天能人海,于是龙形中就有"贽龙升天"和"懒龙卧道",练习"蛰龙升天" 时要双足蹬力,全身节节贯通,抬头仰视,腾身而起,蹿得越高越好,练习"懒龙卧道"时要双膝交叉,俯身而伏,11/1得越低越好,要练出龙的"搜骨之能"。

总之,练习龙形,一定要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力起于足、劲源于腰,在纵落起伏中周身关节节节贯通,刚柔相济中六合归一、形神一气。

动作要矫健,腰身要柔靱,起落要迅捷,伸缩要自如,这才是"龙有搜骨之能"。

二、龙形基本套路(一)动作名称1.起势2.懒龙卧道3.蛰龙升天4.苍龙人海5.拗步崩拳6.懒龙卧道7.贽龙升天8.苍龙入海9.拗步崩拳10.懒龙卧道11.收势(二)动作说明1.起势立正开始,握拳蹲身,双拳按于腹部。

随之,右拳拳心向上向面前钻出。

上左步,左拳变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向胸前劈出,二目前视,成三体式。

(图5-1)要点: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准备练习"懒龙卧道"。

2.懒龙卧道(1)双臂外旋,拳心向上,右拳前左拳后,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

同时右腿提膝,足心朝前,向右掌之下踹出,二目前视。

(图5-2)(2)随之,右足落地,两腿交叉屈膝下坐成歇步。

同时,双臂内旋,当拧成双掌掌心向外时,分别向身体前后按出。

右掌要高,左掌要低,尽力向前俯身,目视左掌前方。

(图5-3)要点:起腿要高,尽力手脚贴在一起踹出,俯身要低,左掌掌指按在地面,仿佛獭龙卧于大道当中,任何人休想过去,十分霸道。

3.蛰龙升天(1)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前。

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昂首上视。

(图5-4)(2)随之,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右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下,左掌自然落于身后。

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右掌。

(图5-5)(3)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

随之,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昂首上视。

(图5-6)(4)随之,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左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落,右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左掌。

(图5-7)(5)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

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昂首上视。

(图5-8)(6)随之,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右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落,左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右掌。

(图5-9、图5-10)要点:一共3个"蛰龙升天"。

动作要敏捷、矫健、连贯,一气呵成。

长身而起时,蹿得越高越好,束身而落时,俯身越低越好。

起如蛰龙升天,落如浔雳击地。

空中换脚要快而干脆,落地要沉实平稳。

4.苍龙入海(1)左足前进一步。

随之,双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当拧成拳心向上时,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向面前钻出。

同时,左足向前垫步,纵身而出,同时,右腿屈膝,足心朝前向前踹出。

二目向前平视。

(图5-11)(2)随之,右足向下踩落成半歇步。

同时,左掌掌心向下,向胸前弧线劈落,右掌自然落于胸前。

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

(图5-12)要点:左掌劈落,右掌回收与右足踩落同时完成。

踩落之足力达足跟,左掌劈落刚劲有力。

5.拗步崩拳(1)向前上左步。

同时双手握拳,右拳虎口向上,向左拧腰的同时向胸前崩出成"拗步崩拳"。

左拳收于脐部,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

(图5-13)(2)在右足前扣左足成丁字步,右转回身。

同时,右拳拉至脐部,双拳按于腹前,目视前方。

(图5-14)要点:右拳崩出时要借助腰力,打暗劲,其形似箭。

6.懒龙卧道(1)双臂外旋,拳心向上,右拳前左拳后,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

同时右腿提膝,足心朝前,向右掌之下踹出,二目前视。

(图5-15)(2)随之,右足落地,两腿交叉屈膝下坐成歇步。

同时,双臂内旋,当拧成双掌掌心向外时,分别向身体前后按出。

右掌要高,左掌要低,尽力向前俯身,目视左掌前方。

(图5-16)要点:起腿要高,尽力手脚贴在一起踹出,俯身要低,左掌掌指按在地面,仿佛懒龙卧于大道当中,任何人休想过去,十分霸道。

7.贽龙升天(1)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前。

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昂首上视。

(图5-17)(2)随之,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右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下,左掌自然落于身后。

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右掌。

(图5-18)(3)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

随之,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昂首上视。

(图5-19)(4)随之,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左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落,右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左掌。

(图5-20)(5)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

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

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昂首上视。

(图5-21〕(6)随之,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右掌掌心向下,向身前地面劈落,左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右掌注视。

(图5-22)要点:一共3个"婪龙升天"。

动作要敏捷、矫健、连贯,一气呵成。

长身而起时,蹿得越高越好,束身而落时,俯身越低越好。

起如蛰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

空中换脚要快而干脆,落地要沉实平稳。

8.苍龙入海(1)左足前进一步。

随之,双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当拧成拳心向上时,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向面前钻出。

同时,左足向前垫步,纵身而出,同时,右腿屈膝,足心朝前向前踹出。

二目向前平视。

(图5-23)(2)随之,右足向下踩落成半歇步。

同时,左掌掌心向下,向胸前弧线劈落,右掌自然落于胸前。

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

(图5-24)要点:左掌劈落,右掌回收与右足踩落同时完成。

踩落之足力达足跟,左掌劈落刚劲有力。

9.拗歩崩拳(1)向前上左步。

同时双手握拳,右拳虎口向上,向左拧腰的同时向胸前崩出成"拗步崩拳、左拳收于脐部,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

(图5-25)(2)在右足前扣左足成丁字步,右转回身。

同时,右拳拉至脐部,双拳按于腹前,目视前方。

(图5-26)10.懒龙卧道(1)双臂外旋,拳心向上,右拳前左拳后,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

同时右腿提膝,足心朝前,向右掌之下踹出,二目前视。

(图5-27)(2)随之,右足落地,两腿交叉屈膝下坐成歇步。

同时,双臂内旋,当拧成双掌掌心向外时,分别向身体前后按出。

右掌要高,左掌要低,尽力向前俯身,目视左掌前方。

(图5-28)要点:起腿要高,尽力手脚贴在一起踹出,俯身要低,左掌掌指按在地面,仿佛懒龙卧于大道当中,任何人休想过去,十分霸道。

11.收势(1)上左步并右步,合膝蹲步。

同时,双掌握拳收于脐前,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

(图5-29)(2)身体正立,肩膀放松,双掌掌指向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目向前平视。

(图5-30)要点:动作缓慢,心平气和,松静自然。

三、龙形精典套路(一)动作名称1.起势2.游龙探爪3.懒龙卧道4.蛰龙升天5.苍龙人海6.二龙取水7.神龙献爪8.云龙戏珠9.金龙盘柱10.青龙缩尾11.乌龙摆尾12.游龙探爪13.懒龙卧道14.蛰龙升天15.苍龙人海16.二龙取水17.神龙献爪18.云龙戏珠19.金龙盘柱20.青龙缩尾21.乌龙摆尾22.收势(二)动作说明1.起势立正开始,握拳蹲身,双拳按于腹部。

随之,右拳拳心向上向面前钻出。

上步,左拳变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向胸前劈出。

二目前视,成三体式。

(5-31)要点: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准备练习龙形。

2.游龙探爪(1)上右步与左足并步,屈膝蹲身。

同时,双掌五指弯屈,右掌向面前抓出,落于腹前,同时左掌掌心向前,五指弯曲向面前抓出,二目前视。

(图5 -32)(2)随之,左掌落下,右掌抓出,气沉丹田,二目前视。

(图5-33)要点:左掌落右掌出要同时,右掌落左掌出同时。

动作要连贯快速,一气呵成。

掌掌有力,力在掌和指。

3.懒龙卧道(1)小臂外旋,拳心向上,向面前穿出,右拳在前,左拳在后,高与眉齐。

同时,右腿提膝,足心朝前,向右拳之背下踹出,二目向前平视。

(图5 -34)(2)随之,右腿横足落地,两腿交叉屈膝下坐成歇步。

同时,双臂内旋,当拧成掌心向外时,双掌分别向身体前后按出,右掌高左掌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