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十二形拳

合集下载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希望你们喜欢。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一:龙形1、劲力龙形的劲力,向上向前向下劈按,有向怀里的裹送劲。

在动作过程中,拳有向前向上外旋的钻劲,肘含有向怀里的裹送劲;由拳变掌往下劈按时,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和手腕的内旋劲和下塌劲;最后向前下按时,有肩的探劲,肘的催劲,掌的顶撑劲,食指的上挑劲和其余四指的扣劲;后手有回带下采的劲;头有上顶劲;胸有内含劲;背有拔撑劲;腰有塌挺劲和拧转顺肩的劲;胯有(回)缩劲、坐劲、裹劲。

前脚有摆扣劲和顶撑劲,后腿有膝的跪劲等等。

2、用法与对方交手时,我跳起来以前手变拳上钻对方咽喉或头部。

若对方用手接挡,我则迅速变拳为掌,内旋前臂向下回带其手腕的同时,左手朝对方头部劈按,后脚向前跳换蹬踏对方前腿膝盖,并顺势下採其脚面。

若对方朝后猛抽被带之手,我后手立马松其腕,前掌顺其劲朝前下方猛劈推送的同时,后脚向前踩踏对方前脚背,使之后倒。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二:虎形1、劲力在虎扑的发劲过程中,两掌变拳,有向下回勾的牵带劲,随即有由小腹向上经胸前外旋钻的劲,肘向怀里的裹送劲;而后翻腕内旋变掌,有腕的螺旋钻劲和塌劲,形成向前下方的劈按劲;最后有向前上方的拱劲和前推劲。

往前下方按扑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往前上方的拱劲是发于腰腿的长拔劲和挺劲,往前的推力发于后脚跟半步的催劲。

最后这三个劲是虎形劲力的关键所在,但后两个劲力不明显,取决于自身的意念活动和身法活动;其次还有头的上顶劲,颈的挺劲,背的拔撑劲,胸的内含劲,腰的塌劲、挺劲,臀部的敛劲,膝的微扣劲,脚趾抓地的平扣劲和八面的支撑劲等等。

2、用法如对方以双手朝我头部击来,我则以双拳上钻滚化来拳,随即翻腕内旋变掌,瞬间以劈、拱、推三劲扑击对方胸部。

同时以气催力,增加虎扑的内含力和爆发力。

形意拳十二形方式

形意拳十二形方式

形意拳十二形方式形意拳十二形方式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形意拳十二形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十二形:意拳系的传统套路之一,是取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排而成,既是精妙的攻防技巧,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在十二形中,由戴龙邦传下的有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来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又添加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的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较五行拳的练习,十二形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八字功:八字功是形意拳系的'套路之一,由于其传承者将这套拳法的拳路要诀概括为八个字,因而得名“八字功”。

而这八字分别是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形意拳讲究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体用兼备,八字功就是致用的功拳。

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功法和用法。

八字功既可每一字功法单独往返左右练习,也可八字功法串连起来练习,串连练习被称为八字功连环。

练习八字功可以学到五行拳和十二形之外的招式用法,对于丰富形意拳的技法,提高自身的技击能力有很多促进作用。

撕扒:撕扒又称为“搓手”,总的做法是,相互在对方身上找空档,见机攻手,相互吞化;高跳、低压、平扒拉,顺其自然变化;寻找最佳发力点,锻炼自身;足踏中门抢地位,贴身靠打;手如两扇门,全凭腿胜人;手护外。

五行,肘蔽内五脏;起钻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后顺,敢吞会化,手去不空回,随收顺势攻。

搓手的动作、制肘、缠绕、点化是必用的。

其手法是“点点化化不许击”,腿法是“勾挂拌扫示意踢”,近身技击法是“盘肘与揉膀”。

技用功法主要有:手法:包括慢手、快手、缠手、乱手、喂手、顾手、拿手、破手、闪手、化手、一手顾两手、转环手、阴阳手。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1)龙形拳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凝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2)虎形拳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源,此脉一通,诸脉皆通。

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经常练习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练习,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3)蛇形拳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交替挑拔、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拔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4)马形拳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张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5)猴形拳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以启动;因此,久练此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6)鸡形拳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形意拳十二行,十二种动物及动作图示

形意拳十二行,十二种动物及动作图示

形意拳十二行,十二种动物及动作图示大家都知道,形意十二形指的是根据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作所变化出来的招式。

龙形:特点是飞腾纵横。

动作名称:蛰龙伏地(探爪击面,侧身击裆)、反身龙形(上攻下踹)、老龙卧道(踩脚、切肘)、跳步龙形(抓探抓目、越身剪腿)、蛰龙反身(咬腿反踹)、青龙出水(折手反击)、乌龙翻江(快拳加脚)、龙形式(切肘、踹腿、踢裆)虎形:特点是威猛气势。

动作名称:纵跳以扑,托抱称雄。

劲起臀尾,通督聚精。

虎形共有六种练法,即虎扑、虎托、虎抱、虎拦、虎截、虎撑。

猴形:特点是活泼灵动。

动作名称:猴形挂印式、猴形捯绳式、猴形爬竿式。

马形:特点是蹄踢冲劲足。

动作名称:马有迹蹄功,弹跳逞威风。

越冲劲越大,越变拳越烈,真如烈马难挡,惊马莫拦。

龟形:特点是龟尾支撑,踏实厚重。

动作名称:龟尾抖绝,一通百通。

鸡形:特点是机敏好斗。

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成英雄,试看鸣鸣有虚实,才知羽化有通灵动作名称:金鸡独立、后金鸡独立、金鸡食米、金鸡抖翎前式、金鸡抖翎后式、金鸡上架式、金鸡报晓。

燕形:特点是轻盈轻巧。

动作名称:燕形跃身、燕形抄水、燕子衔泥、双展翅。

鹞形:特点是凶猛。

动作名称:鹞子束身、鹞子人林、鹞子钻天、鹞子翻身。

蛇形:特点是尾巴利器,变换多形。

动作名称:白蛇吐信、白蛇抖身、白蛇甩尾。

鸟台形:(鹤形)特点是长腰竖尾,翅膀轻盈。

动作名称:白鹤升天、白鹤亮翅、白鹤冲天。

鹰形和熊形:特点是鹰熊竞智,取法为拳,阴阳相合,形意之源。

动作名称:鹰熊合演,必须头顶项竖,全身贯注,两拳上顶,裹身叉步,鹰捉下抓,筋梢用力,如下抓有物。

吸气时出熊形,呼气时出鹰形。

久练此拳可使目光敏锐,手脚灵活,力达筋梢而使周身气血畅通,精力充沛。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

形意拳十二形及应用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十二个基本招式,即十二形。

每个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意义,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战斗中。

形意拳的十二形包括:开门式、单鞭式、风火轮、拧捏右手、云逢险、侧踢、观峰式、弯弓射虎、左上肘右锤、跺脚狠拍、双贯梁、收门式。

开门式是形意拳的起始动作,代表开门迎客的意思。

单鞭式则模仿了扬手擦脸的动作,可以用来避开对方的攻击并进行反击。

风火轮是一种快速旋转并扫射对手的招式,非常适用于近身搏斗。

拧捏右手则是通过扭动身体和腰部的力量来产生威力强大的挥击。

云逢险是一种高级的防御技巧,可以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反击。

侧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招式,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造成打击。

观峰式模仿了观赏高山流水的动作,可以让拳法更加稳健。

弯弓射虎是一种迅猛的攻击技巧,可以将对手击倒。

左上肘右锤则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非常实用。

跺脚狠拍模仿了踩踏地面的动作,可以产生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是一种旋转和打击结合的动作,可以使拳法更加灵活。

收门式则是形意拳的结束动作,代表收招的意思。

通过这十二个基本形式,形意拳能够练习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此外,这些形式还是应用于实际战斗的基础。

在实际战斗中,形意拳的十二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充分发挥其威力。

比如,单鞭式可以用来躲闪对方的攻击,并配合反击技巧来打击对手。

风火轮可以快速旋转来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拧捏右手可以利用腰部的力量来加强打击的力量。

云逢险可以用来躲避对方的攻击,并反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侧踢可以用来摧毁对手的平衡,并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观峰式可以用来稳定身体和灵活地躲避对手的攻击。

弯弓射虎可以用来迅速地攻击对手,并将其击倒。

左上肘右锤可以同时攻击对手的上半身和下半身。

跺脚狠拍可以利用地面的力量来产生更强大的威力。

双贯梁则可以通过旋转和打击来制造出攻击的机会。

总的来说,形意拳的十二形非常重要,它们是形意拳的基础,并且可以用于实际战斗中。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传统武术中能打的拳法,形意拳之十二形拳形意拳又称心意拳、行意拳,这种拳法象形思意,是根据拳法的特点而得名,是由形拳和意拳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拳法。

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创编出的十二行拳;意拳则是依据古代阴阳五行原理编创而成的五行拳。

显现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为意,以意为主,形为协同,形与意配,内外相合,由此得名形意拳。

那么,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到底是吸收了哪十二种动物的特长?每一形拳都有哪些特点呢?十二形拳是根据龙、虎、熊、马、猴、鼍、蛇、鸡、燕、鹞、鸟台、鹰十二种动物的特长编创而成的。

龙形打法具有隐现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点,主要练习身法的灵活和矫健;手法的钻翻屈伸;步法的盘屈转换,要求一起一落,沿直线伸缩往来,跃起要两脚腾空,落地时下肢盘坐收缩,身体贴近地面。

虎形打法模仿百兽之王老虎的抖毛之威、捕食之勇、纵跳山涧的技能,动作要足蹬有劲,纵步既快又远,落步稳健,虎扑动作身体与两掌要协调一致,向前向下扑要走弧线,显现出猛虎扑食之威。

熊形打法注重力量的训练,要有熊的甩膀之劲,竖顶之力,又要有雄踞旷野的威严,从气势上就吓到对手。

马形打法注重马猛烈向前有冲力的急蹄之功,实战搏击中要周身运力,在步法上的后蹬和远纵之力要协调配合。

练习时着重于气沉丹田和丹田抱气,所以拳势内柔而外刚猛。

猴形打法主要体现猴子的轻巧、灵活、闪躲、腾挪的特点,主要练习前进后退,纵跳旋转等身法,既要灵活敏捷,又要稳定有力。

练好猴形可在实战搏击中转背刁打,躲闪灵便,得心应手。

鼍形打法练习手、眼、身、法、步的上下相随,全身要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做到周身协调,要有翻江鼓浪的气势,也要有浮水漫游的轻灵之势。

蛇形打法主要练习实战中的首尾相应,做到全身配合协调,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技能,练习时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

鸡形打法根据雄鸡的站立、闪躲、蹦跳、啄食、腾飞等灵活的动作及鸡搏斗时的形态,通过训练各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来锻炼全身的灵活劲,要求拳势紧凑连贯,劲力瞬间爆发,势猛力强,体现出抓、啄、点、叉、削等特点。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

薛颠形意拳——十二形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义传的,是薛颠从山西学来的。

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臀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武林里讲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指的是他的猴形。

他身法快、比武时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里有他,但确定不了他的角度。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

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

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

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

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

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

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

所以崩拳微妙。

对于蛇形,薛颠说:“一动手,就是这事,没旁的事。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

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

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

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弛,只不过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展开剩余53%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做掩护。

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

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伎俩。

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

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的方寸。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足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

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马形对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

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十二形拳中文名称:形意十二形拳
英文名称:12 animal forms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
猴、马、鸡、燕、鹞、蛇、鹰、熊。

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一——龙形
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

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

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

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

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

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

务从起伏柔
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諦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虎形
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

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

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

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

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三——猴形
猴性敏且精灵。

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

我们学练猴形不论进退晃闪转换中,还是纵跳腾挪时,不论是“挂印”、“倒绳”,还是“爬竿”都要意动身随,手脚合一,以求一动周身俱动,并能一发即到,磨砺习久,则不难得猴形之精微
形意十二形之四——马形
拳经曰:“马有疾蹄之功、奔驰之勇“。

因之我们在学马形时,就是学它风驰电掣的特点。

练马形不能离开形意技法之本,要从“身似弩弓”,“行如槐虫”的训练中逐步悟出来,它绝不是瞎跑滥蹦,只有将“槐虫步”从轻灵合协及稳实中练出“劲疾步大”的技法劲力才对。

不管是单马形还是双马形,都要充分发挥形意的腰劲和下肢作用,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风”正说明其两腿前趟后蹬作用,只右这样才能体现“践拳似马奔”的高超技法。

马形中的两臂在演练中含里搂、前冲的疾蹄之劲,其腕关节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体现“拳打三节不见形”的精微所在。

形意十二形之五——鮀形
拳经曰:“鮀有浮水之精,拨转之妙”。

鮀,近代人着书因鼍与之同音,并且会水、凶狠,便误认为是学它。

实际鼍是扬子鳄,又叫猪婆龙,它凶狠、贪睡、且会泅水,在水中仅头背处露水面。

游水时是直线前游,掌是大巴掌形,并不显轻灵。

我们所练的鮀形是浮于水面,做曲线前进的,掌形是拇食指分开,其她三指卷曲,这掌分明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而不是学鼍的大巴掌。

实际鮀形是前人谐音会意的自选字,在老拳谱注明为“剪字股”,人们俗称“香油”,也有叫“卖油郎”的灰褐色。

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虫,雨后在水面上常见到它。

动物界称它为“水上游客”,译音叫“银芦”,它才我们要学的浮游水上,曲线游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动物。

形意十二形之六——鸡形
拳经曰:“鸡有独立之形,欺斗之勇”。

鸡形有称鸡形撕把:反映其欺斗之勇:或鸡形四把:反映其独立之形:的。

叫法不同,是因为要追求的侧重点不同。

鸡形因其动作变化大,劲力丰富而被列入形意传统套路之一。

加之具有劲力顺达,衔接紧凑等特点,故被形意前辈们所珍视。

鸡形套路中有许多技法应掌握,如:“独立”之稳整,“上架”之轻灵,“食米”之速脆,还有“报晓”、“抖翎”,既有“抻拔筋骨”之巧,又有拧腰抖身之爆发劲,特别是鸡的“欺斗之勇”更别具形威。

它不畏强暴、不惧异类,眦裂目突、翅羽猬张、忽腾忽落、亦抓亦啄,真可谓声威骇人。

这些充分表现雄鸡的神与气,勇与智的作用,有待于格物致知为我们所用。

形意十二形之七——燕形
拳经曰:“燕有抄水精,击水之巧。

”它矫捷低掠,扶摇高翔,灵活速敏,在鸟类中堪称独步。

我们学练燕形不论是“抄水”、“啄泥”还是“击水”都要在轻灵合
协中去求得,练习时要求动作活而不浮,实而不滞,在一气贯串中能纵得远,起得快,落得轻,以达到跳跃的轻灵,起伏的流畅,劲力的实整和追求目的。

形意十二形之八——鹞形
鹞为猛禽,体积小但灵敏,“有束身之捷,入林之巧”。

它的“形”与“意”已为练形意者溶入常用技法之中,拳经曰:“束身而起”,起是去也,束身而起既是蓄力待发,又是亦顾亦打。

特别是“鹰鹞回头”这一动作,是掌握“望眉斩夹反肩臂”之捷径所在,从中既练鹰鹞回头之神,又能唤发周身抖擞之劲。

已成为形意爱好者练神发劲的经典动作,希望各位从鹞形式简且变化少中,深入体验,以求习而能精。

形意十二形之九——蛇形
拳经曰:“蛇有拨草之能,缠绕之巧。

”通体曲伸柔韧,周身节节贯串。

用之于拳,活动在腰,劲发于胯。

故在传统技击上有“蛇形胯打”之说。

可惜个中窍要人多不知,竞误认为“肩打”实大谬也,在学练蛇形时,虽是翻转变换前进,但必须柔中寓刚,动作柔韧、灵活,开合束展鲜明,周身节节贯通,在曲折中力求用劲完整,方得窍要。

如能得劲得意,则沾身发劲之妙自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十——鸟台形
经曰:“鸟台有竖尾之能。

”误有骀(劣马)、鸽之写法。

故说类似驼鸟,而驼鸟只善走并无竖尾之能,故不知是何物。

鸟台,又名兔鹘,是一种尾短的小鹰,人们叫它“秃尾巴鹰",猎户得之,幼时磨其爪:因原爪过尖锐,以免捕捉时损伤野兔皮毛:,喂养以捕野兔。

野生的tai多站高枝,头常向下,尾向上倒立着(即竖尾),为俯窥狡兔、野鸟,以便疾下捕捉。

因为一般不知,才出现多种猜测。

在拳的击法上,因人是用双臂在身前学其用尾,是借肋腹发劲,形成前挤上撑而发竖尾之劲,故它用的是“肋腹打”因为形意拳的技法达到高超境地时哪沾哪打,而在它的14处打法中,惟有人的“肋腹”处不能发劲打人,故李洛能才予以增补之,使形意拳的技法更全面形意十二形之十二——鹰熊合演
鹰为猛禽,常盘旋高空,俯视兽禽,瞥目一瞬,禽兽难逃,因飞速,爪锐,力猛,锋不可抗,故练形意的学其捉拿之精,瞥目之锐。

熊是猛兽,虽性迟钝,但力大称雄。

故做人立,项竖肩垂,两膀一晃,树木折断,故人们学练它的竖项之力,甩膀之能,训练长久提神增力。

鹰熊二形因其特能单一,故没有单练套路,昔有鹰熊半智取法为拳,曰:“起为熊,落为鹰,”形意才有拗步鹰熊合演的练法,使其俯仰阴阳相合,又使起落钻翻相应,尤利于一气之开合与收放,故传统多练鹰熊合演,亦一拳两得也。

邸国勇,河北蠡县人,1948年9月生人。

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国家一级武术裁
判员,中国武术七段,八卦掌转掌八式教练员:由中国武协评定:。

1963年师从赵忠
老师学练少林长拳和形意拳。

1973年由赵忠老师介绍,拜北京吴斌楼为师,学练戳
脚翻子拳。

1975年师从中国八卦掌名家李子鸣老师习练八卦掌,是李子鸣第一批入室弟子。

1983年发起筹备创建北京市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任首届秘书长,第二届付会长兼秘书长,第三、四届付会长,第五、六届会长至今。

通过40年的武术生涯和20年的教拳经历,对武术、对形意拳有着深入和独到
的理解和体会,做为形意拳代表人物,经常被国内外爱好者邀请演示和讲解中国传统形意拳套路、器械及对练等。

曾在《中华武术》、《武魂》、《武林》等多家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发表武术论文多篇,获优秀论文一篇,入选上海体院武术论文集。

他先后出版了《形意拳械精解》(上下两册),参加了《中国形意拳竞赛套路》的编写,并出版了10盘《形意拳教学》VCD专题教学片。

计划在,,,,年出版发行《形意拳内功》一书,并
将陆续出版一系列用科学观点论述武术、技击方面的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