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上)

对 方 右 面 颊 或 其脑 下 大 动 脉 或
,
回 撤 然 后 向右前 侧 方 进 步 左 脚
然 身体 力 求 稳 固
,
。
三
体 式 的具 体
劈击 其右 侧锁 骨 均 可 致 敌 重 创
,
。
尖 向外 摆 步
时
,
,
右 脚保 持 不 变 的 同
要求
,
读 者 可 以 参 考 相 关 的形 意
,
若对 方 以左 顺 步拳攻 我 中上 盘
, ,
由 身体 两 侧 腕 部 外 翻 转 钩挂之 中
, , ,
并 向前
统八 字 连 环 拳 和 金 刚 八 字 锤 外
尚有 八 字 战 锤 等技 法
。
上 方托起 掌心 朝上 两 手小 指 微
但是这些
把 敌 斩 上 步横 肘 是 截 意 退 步 裹
向上 翘 高 与 鼻 平 目视 前 方 ( 图
,
,
均 属 于 奇 门八 字 功
脚跟 并拢 左 脚 尖朝前 右脚 尖 向
, ,
(图 4)
5
习 练 不 敢稍有懈 怠 虽 无 大成
,
,
,
右撇
45
,
度 呈 八 字形 两 腿 膝
, ,
, ,
“
”
、
紧接 上 动 然 后 左 臂 内旋
, ,
,
但 亦获 益 匪 浅 今 值 国 术 昌盛 之 际 余不 揣 浅 陋 将 其 整 理 成 文
。
, , 。
,
,
口
向上
,
经 口 前 向前 上
,
吸 落 呼 莫 等 闲 ;易 筋 易 骨 加 洗 髓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1、龙形:(15 式)2、虎形:( 8 式)3、猴形:(15式)4、马形:( 8 式)5、鼍形:( 8 式)6、鸡形:(18式)7、燕形:(17式)8、鹞形:(15式)9、蛇形:( 8 式)10、骀形:( 8 式)11、鹰形:( 8 式)12、熊形:( 8 式)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形意拳拳谱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其形似闪,有如闪电,一指敏捷快速之意。
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向前。
(自上而下打)(由下往上打)(水平向前直打)(转而向前平打)(左右螺旋前打)1、起势(三体式)2、进步右崩拳3、退步左崩拳4、顺步右崩拳5、白鹤亮翅6、进步左炮拳7、撤步劈拳8、跃步鼍形9、进步横拳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11、拗步崩拳12、顺步崩拳13、狸猫倒上树(回身14、进步右崩拳15、退步左崩拳16、顺步右崩拳17、白鹤亮翅18、进步左炮拳19、撤步劈拳20、跃步鼍形21、进步横拳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23、拗步崩拳24、顺步崩拳25、狸猫倒上树(回身)26、进步右崩拳27、退步左崩拳28、收势三、形意八式拳(42式)四、八字功连环拳(30式)1、出式2、鹞子束身3、鹞子入林4、进步右马形5、退步左横拳6、右劈拳7、金鸡啄水8、金鸡食米9、退步勒拳10、右顺步炮拳11、进步左横拳12、龙虎相交13、左顺步崩拳14、掩肘右顺步炮拳15、白鹤亮翅16、翻身炮17、鹞子钻天18、鹞子翻身19、鹞子束身20、鹞子入林21、进步右马形22、退步左横拳23、右劈拳24、金鸡啄水25、金鸡食米26、退步勒拳27、右顺步炮拳28、进步左横拳29、龙虎相交30、左顺步崩拳31、掩肘右顺步炮拳32、白鹤亮翅33、翻身炮34、鹞子钻天35、鹞子翻身36、鹞子束身37、鹞子入林38、回身左顶肘39、上步右横拳40、左背步三盘落地41、退步左劈拳42、收式1、起势2、进步右崩拳3、上步虎托4、上步右展5、抡劈横展6、左双截手7、右双截手8、顺水推舟9、摇身双裹10、上步双撞掌11、撤步合肩12、上步左跨式13、上步左劈拳14、上步右鹰捉15、白蛇缠身16、上步右挑掌17、撤步左劈18、上步右挑19、退步双掩肘20、上步顶式21、捋手膝撞22、上步右顶肘23、捋手右崩拳24、右云式25、拗步左钻打26、左领式27、上步左炮拳28、回身虎托29、推窗望月30、收式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中)

山西 史 明/ 文 胡 顺/ 练 演
( 上期 ) 接
的同时 , 出右拳攻我 中上盘时 , 我右 划一 立 圆裹 肘 ,力 达右 小臂 内侧 ,
手顺势 回落 , 向内搂拿 对方右小臂 , 拳 心朝 内 , 与 口平 , 高 目视前 方 ( 图 紧接 上式 , 手外 旋 , 右 右掌 捋 并 向我 右下 侧搂 带使 其重 心 前移 。 1 ) 1。
此 式 主 要 表 现 了形 意 门拿 打
跌 摔相 合之 法 。
其一, 当我用右斩劈手反背劈 击 对方 时 ,对方 用右 手 向上托 架 ,
随之准备 后撤 以避 我连 击 。 右手 我
迅 速 内旋 腕捋 拿 对方 的 右小 臂 或 腕 部 ,并 向我 右侧 方捋 带 的 同时 , 立 即进左脚 直 踏对 方 中宫 , 屈左 肘 向前 截打 对方 胸部 或 咽喉
。
_0
二
其二 , 当对方用左臂往上格挡
图 1 0 图 1 1 图 1 2 图 1 3
形 意 / 卦 \
3 紧 接 上 动 , 脚 向 前 落 步 、 左 后, 右脚迅速 向前进步 , 左脚跟步 呈右三体式的同时, 右拳由腰 间向 左前 方 挫 折 滚 , 心朝 上 , 胯 随 拳 右 之 向外 拧劲 ,左 拳顺 势 收 回腰 问 , 拳 心 向下 , 目视 右前 方 ( 1 ) 图 。 7 注意要 点 : 盖拳要利用拧腰转胯之力 , 像
注意要 点 :
蓄劲似 弯 弓 , 展劲如放箭 。 手肘合一 侧 , 心朝 内 , 与 口平 , 拳 高 目视前方 体 , 定成功 。手缠 肘撞力要猛 , ( 1 ) 挑撞 图 。 2 3 紧 接 上 动 , 脚 向后 退 一 、 左 步 , 体 仍 呈 三 体式 , 拳 顺 势 经 下 左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及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及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及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形意拳打法,素有“八门”之称。
何谓“八门”?即人体头、肩、肘、手、脚、膝、胯与臀尾八个部位是也。
此八个部位,在技击上各有其特殊的用法,实战中又往往是综合运用,互补互。
然对日常练功,尤其是对初学者,还是以分别锻炼为宜下,将此八门打法之歌诀、解释及具体用法,作简明介绍。
歌诀: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他意,舒展二字一命亡。
时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是裹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钻横裹拨随机变,手到劲发妙无穷。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须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合身辗转不停势,左拨右转任意行。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
臀尾全凭灵气精,起落二字要分明。
注解俗活说:“蛇无头不行”,又常说:“马首是瞻”、盖头为百骸之主,头顶项领,而躯干四肢乃得随之运动。
头之发劲最大最整,竖项、塌腰、蹬后脚,自顶至腰而至后脚跟,成一条直线.气自涌泉可直贯百会,而浑身之整劲亦自然从百会发出,又直又整。
但头打之前提是身要钻进去,而进身之前提是脚踏中门而人,如蛇吸食,故头打必须占中央.击对方之“中”,方为得法。
但用头打亦颇不易,要以手之拨拦打开门户,以腰之转侧为之钻身,以足之蹬蹚抢占地位,然后才可头一发而成功。
若盲目胃进,也有相当危险,不可不慎重。
肩打为靠打之一种,又叫阴阳膀,肩向里扣为阴,肩尖向外开发劲为阳;发力时一扣一开,力为得力。
将对方胳膊向下捋,顺势进身以肩向前击去,谓之“犸肩靠”拨开对方手臂,束身而进,以肩击对方峋部,谓之“隐身靠”,伏身以肩击对方双臁(即小腿骨).谓之“七寸靠”。
晃腰、紧背、开肩,以两肩递次回击背后靠近之敌,谓之“背身靠”此外如燕子抄水、白蛇抖身等.皆可以用肩打。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八步连环拳共计有七种拳法,三种掌法,四种腿法,两种拿法,一种靠法,以及一个守势,一个诱势,一个侍势,两个重复势。
每势每法都具有技击的实战意义。
当头炮猛撞双拳,连环势左右击掌。
封喉势截手锁喉,窝心脚直踹心窝。
硬拉弓马步侧击,连珠炮急打三拳。
倒骑驴回身便走,披身锤翻身劈砸。
开弓势四平架打,沉香劈推倒泰山。
弹腿势惊破敌胆,擒拿势捉将擒王。
射箭势旁冲侧打,斜飞势挨傍挤靠。
起飞脚直踢下颏,拽横拳单风贯耳。
抛兜拳黑虎掏心,悬脚势金鸡独立。
挂面脚踢打头脸,拗单鞭单掌推碑。
左右炮冲前撞后,琵琶势护守中门。
练法(1)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端;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关;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方平视(图1)。
【要点】头要端正,项竖顶平,下颏内收;身要正,腰要直,肩要沉,两肘自然微屈向身前微微牵引;内虚全消,气沉丹田,把精神贯注到行拳意境之中去,为行拳走势做好准备。
(2)并步抱拳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迅速;2.身体微向前倾,使两腿感到着力,两脚五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第一段(1)当头炮猛撞双拳身躯左转,左脚向正东方向上步,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两拳一起从两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均朝下;眼向两拳前方注视(图3)。
【要点】冲拳时,肩肘臂须放松使双拳轻快地向前冲出,切忌使用僵劲;在两拳向前进行的过程中,还须使两臂内旋,边进边旋,使双拳成螺旋形向前冲出。
身法须沉肩、直臂、塌腰、坠胯、前腿屈平,后腿蹬直,两脚踏实,防止掀脚、拔跟。
(2)连环势左右击掌①两拳扳掌,左里右外在身前交叉上举,肘微屈,掌指均朝上,小指一侧均朝前;同时,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离地屈膝向左腿里侧提起,脚尖翘起(图4);②上动未停,两掌直臂向上、向左右两侧弧形绕环,至两侧斜下方时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与此同时,右脚在左脚侧旁踏脚震步落地,膝微屈;左脚随即屈膝向身提起,眼视前方(图5);③上动未停,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视前方(图6);④上动未停,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即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弓箭步不变,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7)。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各大拳种皆有桩法练习,不同拳种的桩法外形虽相似,但心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尚派形意拳站功八法由陈子江老先生秘传,是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掌握开阖呼吸,调节内气升降运行,外静而内动的功法。
深厚的内功是靠桩功的修练而获得的,这也是区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标准。
然而站桩非一朝一夕之功。
桩法掌握正确与否对功力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八式站桩都是平步桩,即两足外侧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属于双重,每一势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站桩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持中正,另外一方面,如果失去中正,就会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斜,或前俯后仰,这样机体的受力状况就不一样,如向左偏,则左侧承力大,久练成习惯后易造成肢体的畸形。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述:“尾闾中正顶头悬”,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形成的人体中轴垂直于地面,且左右对称。
另外,还需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练功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平整的地面,如地面倾斜或不平,也难以保持练功时身体的中正及姿势正确。
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力避开人多喧哗的地方,练功时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空气也要清新,不可到污水河畔及空气污浊的地方去练习。
因为呼吸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吐故纳新的过程,要尽力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人们虽不可能远避尘嚣,隐于山林,但也应找一片净土,宜人的环境可使人内心清静自然,有利于内气的修炼。
站功八法也应归于气功一类,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了培补元气,冲关通络等内容,古人讲: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类所固有的三宝是与生俱来,由先天所获,人之初生,其元精、元气、元神秉受于父母,它们决定了人的生命。
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精神的刺激,过度的劳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元精、元气、元神便因此而日渐耗损,于是人便由此而病。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拳经云:“练法有八字,展、截、跨、挑、顶、云、领是也。
”此练法八字,后人称“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前辈在长期锻炼与攻防实战中,总结提炼出的八个单式,做为个人单独练功操手之用。
此八个字,一字一种练法,一字一种用法,正所谓“一字一功”。
其中有打顾,有刚柔。
既有将对方劲引进落空的柔化之法,也有求乘虚而入,直踏中门迅直刚猛之举,如能长期反复操练,既长自身功力,又可掌握应敌之用的技巧。
但不要把“八字功”练成套路,要有速度、劲力。
八字功一、展字功:1、起势: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两手握拳,两臂同时一起往里裹劲,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右臂向前伸,两小臂交叉置于胸前,拳心向胸,与臂同高,前腿稍弓,身向前倾,眼前看;两胯要向里合劲,两肩向前松劲,两肘向下垂劲,身体如同被捆住一般,这是个合劲。
3、腰向右转,右手向上挑翻,到额正前上方停住,拳心朝外(或散开拳用掌亦可),左拳自胸前向对方胸或心直打,至肘中节伸直为度,(也可用拳和用掌)同时左腿蹬劲,左肩向里合劲,眼向左看,这个动作应注意打好一个“开劲”。
4、左脚尖向外摆,腰向左转,同时左臂向左,向上画一个圈(用转腰回身之力带动),左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亦钻拳),右手握拳下落,置于胸前,拳心朝上再上右腿打右拳(亦黑虎出洞);再换右式,一左一右回身单换掌。
注意:动作一气呵成,打出弹抖劲。
二、截字功:1、起势: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左脚向前垫寸步,同时左手抽回经面前向前划弧,至正前方时,左小臂外旋,翻至手掌心向上,高于眉平与口、肘向下垂,肘弯曲约130—150度右脚向前进半步或一步,双脚成子午步停住,同时右拳从心至口打出钻拳,左掌则从右拳下撤回,至于口下心口上变拳,拳心斜向前下方。
同时右拳打出自然收回面前方。
拳心斜向左后方。
3、右脚向前垫寸步,同时右手抽回经面前向前划弧,至正前方时右小臂外旋翻至掌心向上,高于眉平与口,肘向下垂,肘弯曲约130-150度,右脚向前进半步或一步,双脚成子午步停住,同时左拳从心与口打出钻拳,右掌则从左拳下撤回,至于口下心口上变拳,拳心斜向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就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与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就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就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
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
技法说明:三体式就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就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
也就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
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
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
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
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
在临阵实战中,若对方以双撞捶击打我胸部时,我立即以双盖掌向下盖扑对方双拳以化解来势,速以右钻拳冲打对方下颏,敌要后退则随之上钻,对其喉或头部钻打。
若敌用手来接,则用前手采带敌之来手,左掌劈击敌侧脑下大动脉;或对敌面部或胸部钻劈,两手合力要猛。
上步的脚可踢敌迎面骨,或踩敌之脚面。
正如拳谱云:“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得。
”若对方以右顺步拳向我中上盘攻击时,我速起右拳从对方右腕外侧钻起,立即翻腕刁拿对方右腕,并向我右外下侧捋带,来破坏对方重心的同时,疾向前进左步,于对方右前锋腿外侧管套之,迅速以左掌向前劈击对方右面颊,或其脑下大动脉,或劈击其右侧锁骨,均可致敌重创。
若对方以左顺步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则立即用右手起钻于对方左腕内侧,翻腕捋扣之,并向我右下侧捋带;疾迈左脚直踩对方中宫。
拳谱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左掌借进步进身之势,疾若闪电般向其头面部或其胸前劈击,使对方受重创败北。
左右势法相同,读者可仔细参阅体悟即可。
一、鹰捉把由三体式始,下肢三体式脚步保持不变,身体稍往前探,双手掌稍向前伸,双手掌心朝左。
然后,两手掌同时由前向右下侧捋采,力达双掌,目视左前方(图6)。
注意要点:双手前伸时,右手腕稍向内旋,左手腕向外旋,双手要有抓物之意;双手向下捋采时,须用寸劲;身稍前倾要保持平衡,以助双手捋采之势。
技击剖析:当对方以右顺步拳攻我胸部或头面部时,我双手捋掳其右手腕与右肘部,立即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拔其根基,迫其倾跌于我右下侧。
此式若加右卷地风,以右腿截打对方右前锋腿则效果更佳。
拳经云:“脚踩正意勿落空,出招好似卷地风;双手捋带似鹰爪,沾实发劲虎夺羊。
”从此式中可体会到“起手鹰捉把,回手抓拿打;出势虎扑羊,回手火烧身”之拳理。
拳经云:“动为作用,静为本体;上下相连,内外合一;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手脚齐施,所向披靡。
”二、斩劈手1、紧接上式,左脚由前稍向回撤,然后向右前侧方进步,左脚尖向外摆步,右脚保持不变的同时,左掌由下从右肩处往上往前成反臂掌劈出,掌心斜朝右前方,力达左掌外缘。
右掌稍向下捋带,五指朝前,掌心斜向后,目视左掌前方(图7)。
2、紧接着,身体重心前移,右脚迅速向前迈进,继而快速向前刮踢,高不过膝,脚尖朝外。
左腿支撑身体,呈左独立式的同时,由前动之右掌由下向后,呈向上向前向下抡劈立掌式划圆劈出。
右掌劈至右膝前,掌心向左,力达掌外缘;左掌由左向右附于右肩前,掌心朝右,目视前方(图8)。
3、紧接上动,右脚迅速由前向后于左脚前回绕,并向左前方进步,脚尖外摆的同时,右掌由下向上经左肩处反手斩劈右掌,力达掌外缘,高与眉齐;左掌顺势回落于左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右掌前方(图9)。
注意要点:斩劈手有正斩劈手与反斩劈手之分,但着力部位均在手掌的外缘,左手反斩要快速迅猛;右手正斩要劲雄力沉,势如劈竹。
右脚的刮地风要短促有力,快而不乱。
整个动作要求刚劲雄猛,快速有力。
手法的斩劈,腿法的刮踢,步法的摆进,手脚要相辅相合,配合巧妙,协调一致,一气呵成方为妙。
技击剖析:形意门的斩劈手与八卦门的风雷劈掌有异曲同工之妙,俱在“束展”二字上下功夫。
在临阵实战中,我双手捋采住对方手臂后,迅速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对方必极力回挣以求稳固其重心,我则顺其势借其力,双手往前顺势一送,将对方送出。
若对方反击时,也可以进步以左斩劈手,反掌劈击对方的头面部或其肩部之肩井穴。
而右脚顺势向前刮踢对方前锋腿的迎面骨。
对方必急撤步招架,我则用左手顺势拨其臂,立即上右步直踩其中宫。
拳经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再抡圆右臂,以右掌从上向下猛劈对方肩井穴,并迅速以掌外缘寸劲塌打对方的云门、璇玑二穴。
此即形意门中秘不外传的“一掌应三穴”手法。
或上用斩劈手攻敌上部以扰乱对方视线,下用卷地风刮踢对方的前锋腿,上惊下取,上下效征,敌自败无疑。
拳经云:“踏踩莫有形,有形都就是空;劈砍莫带势,带势招不成。
”所谓“起如蛰龙升天,踏如霹雳击地;起打、踩踏如水之翻浪,汹涌向前,势不可挡”。
三、横截紧接上式,右手外旋,右掌捋扣由掌变拳收于右腰间,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跟进半步,身体向右旋转,下体呈左三体式的同时,左掌变拳借左脚进步拧腰转胯之势,迅速由右臂内向左前方横肘截出,拳心朝下,高与胸平齐,力达左小臂外侧,目视左前方(图1O)。
注意要点:右掌变拳回收,左掌变拳向前横肘截击,须与左脚向前上步及拧腰转胯相互配合一致,一动齐动,连贯协调,手脚齐到,快速有力。
周身上下一体,一枝动百枝齐摇。
刁手回扣握拳要卷紧,拳紧气力增;进步横肘势要威,势威气力加。
技击剖析:此式主要表现了形意门拿打跌摔相合之法。
其一,当我用右斩劈手反背劈击对方时,对方用右手向上托架,随之准备后撤以避我连击。
我右手迅速内旋腕捋拿对方的右小臂或腕部,并向我右侧方捋带的同时,立即进左脚直踏对方中宫,屈左肘向前截打对方胸部或咽喉。
其二,当对方用左臂往上格挡的同时,出右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右手顺势回落,向内搂拿对方右小臂,并向我右下侧搂带使其重心前移。
对方必欲回挣以稳固重心,我则顺势进左步走偏门,屈左肘向前截打其胸部的同时,配合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将其击倒。
亦可用左反背捶甩打对方的面门,使其败跌。
拳经云:“动时似崩墙倒,落时如树生根:蓄劲似弯弓,展劲如放箭。
手肘合一体,挑撞定成功。
手缠肘撞力要猛,个中神妙仔细演;步到身到一起到,就就是铜墙也推到。
”四、退步裹肘1、紧接上式,左脚向后退步,右脚亦随之向后撤步,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左臂外旋经胸前收回抱拳于左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1)。
2、紧接上动,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随之后撤,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右拳顺势向左向下回落抱拳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左向上向右,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左肘前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2)。
3、紧接上动,左脚向后退一步,下体仍呈三体式,左拳顺势经胸前回落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目视前方(图13)。
4、紧接上动,右脚随之向前迈进一步,左脚跟进,左转体屈膝下蹲呈马步的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右经右臂外侧向上穿臂,挑架于头顶左上侧。
右臂屈肘从左臂内侧迅速向右前方顶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力达右肘尖,目视右肘前上方(图14)。
注意要点:退步裹肘速度要快而不乱,手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干净利落,发力干脆,力达肘之外侧,两肘划圆,劲力雄浑,不可僵滞呆板。
挑架顶肘要快速有力,劲猛势雄,身步合一,手到脚到,可借拧腰转胯之力顺势顶打。
歌诀曰:“左右洗脸化气力,扭腰转跨不止息;内顺外逆朝回捋,当心一肘敌归阴。
”技击剖析:此式乃形意门中顾打相合之术的妙用。
退步裹肘应用时,既可用于顾,又可用于打。
若对方快速凶猛地连续攻我中上部时,我可用退步裹肘式连顾之。
若对方出拳攻我上中盘时,可用右手顾之并顺势翻腕捋带破坏其重心,起左肘由左向右截击对方肘部,此亦谓之截肘。
就是谓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之技法。
后一动挑架顶肘技法更明显属顾打相合之法。
无论对方出右拳还就是左拳攻打我中上盘,速用左臂向上挑架,上领其臂,以拔其根基,进右步走偏门或踩中门,右肘可顶打对方胸部或肋部。
亦可变成用右拳向前向上钻打对方头部或胸部,使其败北。
拳经所谓“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拔草”,速度要快,劲力要猛,肘如弹簧。
拳经又云:“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铁网也难顶;进身上绕顺敌劲,手起肘至定成功。
”所谓“拳打上风,脚踩中门;肘裹肘撞,所向无敌”。
学此技者,当仔细体悟其中的神妙。
五、挎打1、紧接上式,右脚稍向前进步,右转体,左脚随之跟步呈右三体式的同时,左拳由右上方向下按压,收回至腹前的同时,右手握拳从左手内侧自下而上向右前方盖拳,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前方(图1 5)。
2、紧接上动,右拳自前向左向下裹压,拳心朝下,待收至右腰侧时拳心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