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形意五行连环拳

合集下载

形意五形连环拳实践教学(3篇)

形意五形连环拳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形意五形连环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之一,融合了形、意、气、力、神五要素,强调内外兼修,动作连贯,攻防兼备。

本文旨在通过对形意五形连环拳的实践教学,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其内涵,掌握其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武术素养。

二、形意五形连环拳概述形意五形连环拳,以五形(金、木、水、火、土)为基础,通过连环动作的串联,达到内外合一、攻防一体的境界。

五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攻防特点,金形刚猛、木形灵动、水形柔韧、火形炽热、土形沉稳。

练习者需在实战中灵活运用五形,以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步骤1. 基本姿势训练(1)马步:双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重心下沉,臀部下沉,两臂自然下垂。

(2)弓步:一腿前弓,一腿后绷,前腿膝盖微屈,后腿膝盖伸直,身体重心前移。

(3)虚步:一腿抬起,脚尖点地,身体重心放在另一腿上。

(4)扑步:一腿向前猛冲,膝盖微屈,身体重心前移。

2. 基本手法训练(1)拳法:练习者需掌握正拳、勾拳、冲拳、推拳等基本拳法。

(2)掌法:练习者需掌握抓掌、推掌、劈掌、拍掌等基本掌法。

(3)肘法:练习者需掌握冲肘、撞肘、劈肘等基本肘法。

3. 基本步法训练(1)前进步:练习者需掌握前进步、退步、侧步等基本步法。

(2)跳跃步:练习者需掌握腾空步、跳跃步等基本跳跃步法。

4. 五形连环拳套路训练(1)金形连环拳:以刚猛为主,练习者需掌握冲拳、劈拳、推拳等动作。

(2)木形连环拳:以灵动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抓掌、劈掌、拍掌等动作。

(3)水形连环拳:以柔韧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推掌、抓掌、冲拳等动作。

(4)火形连环拳:以炽热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抓掌、劈掌、拍掌等动作。

(5)土形连环拳:以沉稳为主,练习者需掌握冲拳、劈拳、推拳等动作。

5. 实战技巧训练(1)进攻技巧:练习者需掌握如何根据五形特点,灵活运用拳、掌、肘等手法进行攻击。

(2)防守技巧:练习者需掌握如何根据对方的攻击,运用步法、身法进行有效防守。

[转载]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转载]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转载 ]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原文地址:形意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 作者:
五行连环拳是在形意拳中五行拳与三体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形意拳套路。一般是在五行拳和三体式练习极熟时再学习的一种套 路,它的动作很简单,十来个动作,反身重复练习,动作教学如下: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一节 由三体式起,起点时,两手攥上拳。进步与崩拳同式。如行军之阵形之理。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节 退步与崩拳收式剪子股式同,如行军出左冀,谓之青龙出水。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三节 再换式为黑虎出洞。出右手右足,右足出去要直,左足随后跟步,足仍斜着,后足里踝骨相对右足脚后根。右手从右胁为心口平 着直出,拳仍与崩拳相同。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左手腕朝里扭劲,手心朝上,与右手同时往后拉,拉至左胁停住。两手出拉之时, 两肩里根均往回扭劲,进步之时,两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劲。此式名黑虎出洞,与行军出右冀同理。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四节 先将右手屈回,在心口下边与左拳相对,两手心紧靠腹,再将两手腕向外扭至两手背向里,一起徐徐往上起,至头上边,再往前 后如同一条线分开到极处,两拳如同画一上半圆形,伸至两拳前后相对、均与肩平时停住。然后左足极力往后垫步,两拳一齐往下 落,如同下半圆形落至小腹处,两肘靠胁,左手张开,右手仍是拳,手背落至左手掌中。手起时两眼看两拳,手落时两眼看右手随着 下落。右足同时与两手往回撤至左足处,右足仍直着,足后根紧靠左足里踝骨。身体要三曲折形,惟腰极力塌下劲。头仍顶住劲。身 要稳住,两眼再往前看。此谓如行军阵图两翼翕张之式,故名白鹤亮翅。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五节 再变为炮拳。将右手往上钻,钻至头正额,手腕向外扭劲,手背仍靠正额处,左手亦同时钻至心口直往前出。右足同时往前进 步,左足亦随后紧跟步,与单习炮拳均皆相同,惟此式直往前进步,不斜着走步,停住。此谓两翼合一直进,名为锐形,故名曰炮 拳。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六节 再变为劈拳。左手往下落似半圆形,如劈拳劈物形式,落至小腹处。左足极力往后垫步要直着,左手心朝里,顺着身子往上直钻 至心口,右手再直往前往下劈去。伸到极处,左手仍似劈拳撕开。右手拉至右胁停住,右足也同时退至左足,后边相离远近与劈拳式 相同。两眼看左手拇指根食指梢,两肩两胯均松开抽住劲。此时身子阴阳相合之式,腹内如同空洞相似为妙。此式取金方之义,故名 劈拳式。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七节 变为包裹式,亦名为横拳。两手皆先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极力一起卷回,两手拇指、食指均皆伸直,两手心均暗含与两肩相合 着抽劲,不可显露,再将左手往下落至小腹处,手腕向里裹,左肘紧靠左胁,手上钻至口处。手腕再向外扭劲,斜着往前拧着劲出 手,到极处手心朝下,虽然胳膊斜出,总是与心口出去之意。朝里裹手时,左足与左手同时回至右足踝前边。足尖着地,足后根欠 起,再一齐同左手出去仍回原处。似落未落之时,右手手腕人右胁朝里裹劲。从心口至嘴往前钻出,到极处手心朝上。食指伸着,与 嘴相对又平着,左手俟右的出时即往回拉,拉至左胁仍手心朝下停住,右足同时随后跟步。此式亦错综着,身子三折形式,小腹放在 左腿根上为度。此名为包裹之式,亦名圆形,属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八节 换为狸猫上树之式。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起左手、右足,一齐极力前进,右手回时拉至心口右边,左足亦同时随后紧跟步,两 腿仍为剪子股式,两手皆张开,两肩两胯均齐抽劲,不可有一舛错不齐,使内气不得中和,丑态百出,拙气尽生,人虽有勇敢之心, 亦不能有所得也。学者慎之。此谓狸猫上树之式,如阵图瓜牙之形,又剪子股式,如擒拿是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九式 变崩拳式。先垫右足,再极力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至心口左边,右足随后紧跟步,手足用劲与两足相离远近仍与崩拳相同,不 可相差分毫,停住再回身。此谓直形,亦追风赶月不放松之谓也。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式 回身狸猫上树之式,仍与崩拳回身剪子股式相同,停住。此式如同行军败中取胜之式,故名狸猫倒上树。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一式 回演仍垫右足,进左足,出右手,左手拉回,右足后跟步,形式用劲皆与第一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二式 退步出手。与第二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三式 出洞。与第三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四式 亮翅。。与第五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六式 劈拳。与第六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七式 包裹。与第七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八式 上树。与第八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十九式 崩拳。与第九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十式 倒上树。与第十节式相同。 五行连环拳动作教学第二十一式 收式。仍与崩拳收式相同。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薛颠)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薛颠)
至行拳方向,左脚随之进步, 两脚前后并拢,左手回手于腰部成拳,右 手打出右崩拳(见图 51)。
图 49
五十式 转身狸猫上树三式 右脚落地外撇,左手打出左劈拳,右手拉 回小腹处待发(见图 50)。
五十二式 退步横拳(青龙出水)
9
右脚退一步脚尖外撇,随之左脚退到右脚 后侧一大步,右手随之回收于腰部成拳, 左手随身体中线钻出左横拳(见图 52) 。
四式 劈拳 左脚超过右脚前进一步,进步间与右脚脚 胫相磨,此之谓“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也。脚尖向前,右脚在后,抱胯,膝盖内 收,右脚外撇,形似夹剪之步,重心前三 后七。与此同时,左手沿胸之中线贴右手 手臂钻劈可出,停于身前与胸平齐之处。 右手随劈出左拳而回扣手,收于腹前与脐 平齐,此乃形意拳门之三体大式也(见图 4)。
十式 猛虎蹲穴 接上势,左脚后移动小半步,右脚同时回 收,双脚并立身下束,同时左右手回收于 腹前,在丹田两侧相抱成拳,手心朝上, 两目平视前方,有龙盘虎踞之意。此式与 猛虎归洞略有不同,要体味身形束展守洞 之威(见图 10)。
图 11
十二式 单展翅 右脚后退一寸,左脚同时回收于右脚旁, 身下束之,同时左手拳回收于小腹处成拳, 手心朝上,右手拳自头前处成弧形劈砸而 出,高与咽喉处平。此式谓之“单展翅” 是也(见图 12)。
10
二十式 顺步崩拳(亦名黑虎出洞) 右脚向前行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一小 步,两脚间距离为一步。同时左手翻拧收 回小腹处待发,同时擦肋打出右手崩拳。 此式与上两势追风赶日一样,为疾步追风 三拳连击,要打出连环崩劲(见图 20) 。
二十一式 步步鹰熊一式
图 20
右脚向右斜前方行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
一小步,左手随之打出左横拳,右手成拳
十一式 顺步炮拳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劈拳 pi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图2,7)。

要点: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

三.劈拳右落式: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实用形意五行连环拳

实用形意五行连环拳

形意五行连环拳新法命名通用拳谱名称1、分手起式2、丁步虎坐3、并步右钻拳4、左虚步左劈拳进退三崩拳5、跟步右崩拳6、退二步左崩拳7、跟步右崩拳骀形变炮拳8、坐身右压肘9、白鹤晾翅10、丁步虎坐11、上右步左炮拳接打鸵形式12、坐身右包裹13、退右步左钻拳14、并步右钻拳15、上左步左劈拳寸步龙采再崩拳16、跟右步右横拳17、右蹬腿18、右盖步左劈掌19、上左步右崩拳20、转身狸猫上树21、落右步左劈拳旧拳谱名称对照1、分手起式(雄鹰探爪)2、丁步虎坐(金刚捣坠)3、并步钻拳(猛虎出洞)4、虚步劈拳(青龙出水)进退三崩拳5、跟步崩拳(猛虎出洞)6、退步崩拳(青龙出水)7、跟步崩拳(猛虎出洞)骀形变炮拳8、坐身压肘(猛虎归山)9、白鹤晾翅(白鹤亮翅)10、丁步虎坐(金刚捣坠)11、上步炮拳(鹞子展翅)接打鸵形式12、坐身包裹(黑熊伸臂)13、退步钻拳(一熊争食)14、并步钻拳(二熊争食)15、上步劈拳(雄鹰探爪)寸步龙采再崩拳16、跟步横拳(乌龙翻江)17、右蹬腿(金鸡过涧)18、盖步探掌(青龙潜水)19、上步崩拳(猛虎出洞)20、转身提膝(金鸡上架)21、落步劈拳(青龙潜水)进退三崩拳22、上左步右崩拳23、退二步左崩拳24、跟右步右崩拳骀形变炮拳25、坐身右压肘26、白鹤晾翅27、丁步虎坐28、上右步左炮拳接打鸵形式29、云手四度30、丁步提按31、左弓步虎撑32、坐身右探指寸步龙采再崩拳33、蹬右腿34、盖步左劈掌35、上左步右崩拳36、转身狸猫上树37、盖步左劈掌38、丁步右崩拳39、退步左劈拳40、分手亮掌41、合手收式歌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鸵形式,寸步龙采再崩拳。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连环拳连环拳也称五行合一,是练完五行拳后的一个综合套路。

一、起式:按规矩步骤站好三体式。

1、先做好标准站立;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编者注);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上立起,两手均做到位。

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

二、拗步右崩拳:和练崩拳时完全一样,先两手攥上拳准备打崩拳;上左脚打右崩拳,右脚马上跟进。

一切要求都和崩拳时完全一样。

三、崩拳收式(青龙出水):由上式的拗步右崩拳开始,撤右脚再撤左脚成标准的剪子步时打出左拳。

动作要求请参见崩拳学崩拳收式一节。

按理讲,你现在应当能完全标准的掌握这个动作,没有再参照前边的理由。

此动作在老拳书中称为青龙出水。

四、顺步右崩拳(黑虎出洞):在上式青龙出水的基础上,左脚努力蹬地使身体前进,右脚也往前迈步。

右脚落地时,打出的右崩拳也正好到位,然后左脚跟进——这是右脚在前边的顺步崩拳。

左脚跟进和以前讲的规矩是一样的,一定注意脚下的两条线:右脚踩在右线上,左脚外展45°,脚后跟的圆切在右线上,两脚相距一拳远。

这个动作的感觉应当是,左脚一蹬,身子一拧,顺步右崩拳就完成了。

所有的规矩都依然如故,如含胸拔背…等等。

这个动作在老拳书上称为黑虎出洞。

五、白鹤亮翅:这个动作是一个组合动作,全身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都很强。

为了能讲清楚,我把这个动作分解开,分别讲述。

然后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以保证动作的规范、协调与连续。

5.1.腹前对拳:这是白鹤亮翅的准备动作。

由上式顺步右崩拳将右拳收回与左拳相对,身体其它部位全都不动。

两拳相对方法是两拳都转成手心朝下,两拳的大指在脐下贴着身子。

两拳食指关节在腹前相接触。

应注意的是右拳往脐下回的同时左拳也在转成手心朝下。

右拳也是一边往回来一边转成拳心朝下。

当右拳到位、右拳食指与左拳食指相碰时,两拳也都正好是手心向下。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之练法劈拳者,数金,是人体中一气之起落。

总纲第五节三体式站好后,是天地人三体重生而万物生长,在拳中是头手足三体合为一气而再造人生,人的气质也由此而开始变化。

三体式站好,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其实又是上下内外合为浑圆一气,所以其形象为太极。

太极是气静的形态,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即产生意),这个横便是形意拳有名无形,即有名而外形不显示出来的横拳,也就是横为起的横。

横为万物之始,所以横数土,内含四德(《易经》中所讲元、亨、利、贞为四德,拳中劈、崩、钻、炮为四德)。

按其五行循环的规律是土生金,所以先练劈拳。

形意拳万法皆由无极式——含一气——太极式——两仪式——三体式起式,是由无极式至含一气的静到太极浑圆一气分为阴阳两仪的动,到三体式立定内外合为一气的静,是由静(含一气)到动(太极式、两仪式),再由动到静(到三体式站好意沉丹田的静),静极而心中再动(长时间站三体式便能感到心中真意萌动),这个动就是练精化气的气动,是道家内练丹的意动(产药),形意拳的虚无一气之动,也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内劲,人的生命中枢产生的真意的萌动。

由着这个真意的萌动再以五行十二形练去,便是以后天之形,容先天之意,这就是形意拳要锻炼的根本,所追求的宗旨。

劈拳,是身体内萌动的真意即一气的起落,劈拳练习时上下运用这一气,有劈物之意,按五行则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数肺(劈拳属金,中医肺属金,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之首,劈拳与其经运行相合,所以属金),在拳中即为劈。

劈拳的劲锻练的和顺,则肺气和润;劈拳的劲锻炼的谬误,则肺气不和顺。

人的生命以气为主,气和则身体强壮,气不和则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则病生,而拳也必然不会练好,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首先要练习好劈拳。

(劈拳要天天练一练,以葆肺气和润。

)第一节劈拳起点式起点为三体式(以后各拳式起点均由无极式、含一气、太极式至两仪至三体式站好,然后起点操练)。

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即小腹)处,左手下落时由手掌握成拳,再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颏一样,再与左足一起同时往前起钻。

尚派五行连环形意拳

尚派五行连环形意拳

尚派五行十二形连环形意拳简介尚云祥师承李存义,虽可归属为河北派形意拳套路,但却与其他河北派形意拳比,动作上则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也就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派练习走势风格特点,以及理论和理念,尚派形意拳很着实际,练习不提倡练拳只有华丽的外表,那种虚空飘渺花拳绣腿。

其初衷中心环节就体现一个打字,也就是拳式的技击使用价值,它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抛开种种神秘,此拳自始至终以扎实的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身法、步法欺人取胜,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义自形生。

本躺拳法,动作特点仍是由起钻落翻变为俯掌而成三体式,拳势组合有鹰捉、五行、十二形、六合拳、连环拳、等拳势套路。

有言,起为钻落为翻,打起打落如云翻掀浪,不知起落,何谈形意拳。

出势虎扑,起手鹰捉;崩拳冲撞看人如蒿草,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劈拳为斧刃,有刃有捶,发力着意点是应放在前臂的拳和小臂上,要养成练成前小臂中节打人的特殊技击技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炮横乃至形意拳扩展到十二形,毎一式、毎一招,要求四肢松开,松得上来,沉得下去,处处合乎拳法既循规蹈矩;摆扣步,动中发力,迅疾刚实,才有了铁胳膊尚,铁脚佛武林之美称赞誉,尚真算得上,称得起是倾毕生磨砺,终成身怀绝技的一代当代形意拳宗师。

第一段目录一、劈掌二、踢腿三、右钻拳四、上步崩拳五、左钻拳六、右崩拳七、右外摆钻拳八、上步崩拳九、炮捶(猫洗脸)十、横拳动作顺序说明第一段第一式、顺步劈掌、图(一)——(五)1(一)(二)(三)(四)(五)动作一、预备式、图(一)(一)面西自然并步齐步站立,两臂松垂身体两侧,眼光平视正前方。

动作二、起势、图(二)(二)两臂从身体两侧向胸前举臂上抬,两腿就地屈膝下蹲。

动作三、劈掌、图(三)——(五)(三)右手前探,左手后拉,两腿继而沉右胯坐右腿。

(四)右手下落,踏掌置于右小腹前下侧。

(五)前上右腿,前后与左腿成三七步,继而左手落置于左胯侧,掌心朝下成踏按掌,上右步,前后成三七步,右拳过左拳虎口后变掌照前劈掌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五行连环拳
新法命名通用拳谱名称
1、分手起式
2、丁步虎坐
3、并步右钻拳
4、左虚步左劈拳
进退三崩拳
5、跟步右崩拳
6、退二步左崩拳
7、跟步右崩拳
骀形变炮拳
8、坐身右压肘
9、白鹤晾翅
10、丁步虎坐
11、上右步左炮拳
接打鸵形式
12、坐身右包裹
13、退右步左钻拳
14、并步右钻拳
15、上左步左劈拳
寸步龙采再崩拳
16、跟右步右横拳
17、右蹬腿
18、右盖步左劈掌
19、上左步右崩拳
20、转身狸猫上树
21、落右步左劈拳旧拳谱名称对照
1、分手起式(雄鹰探爪)
2、丁步虎坐(金刚捣坠)
3、并步钻拳(猛虎出洞)
4、虚步劈拳(青龙出水)
进退三崩拳
5、跟步崩拳(猛虎出洞)
6、退步崩拳(青龙出水)
7、跟步崩拳(猛虎出洞)
骀形变炮拳
8、坐身压肘(猛虎归山)
9、白鹤晾翅(白鹤亮翅)
10、丁步虎坐(金刚捣坠)
11、上步炮拳(鹞子展翅)
接打鸵形式
12、坐身包裹(黑熊伸臂)
13、退步钻拳(一熊争食)
14、并步钻拳(二熊争食)
15、上步劈拳(雄鹰探爪)
寸步龙采再崩拳
16、跟步横拳(乌龙翻江)
17、右蹬腿(金鸡过涧)
18、盖步探掌(青龙潜水)
19、上步崩拳(猛虎出洞)
20、转身提膝(金鸡上架)
21、落步劈拳(青龙潜水)
进退三崩拳
22、上左步右崩拳
23、退二步左崩拳
24、跟右步右崩拳
骀形变炮拳
25、坐身右压肘
26、白鹤晾翅
27、丁步虎坐
28、上右步左炮拳
接打鸵形式
29、云手四度
30、丁步提按
31、左弓步虎撑
32、坐身右探指
寸步龙采再崩拳
33、蹬右腿
34、盖步左劈掌
35、上左步右崩拳
36、转身狸猫上树
37、盖步左劈掌
38、丁步右崩拳
39、退步左劈拳
40、分手亮掌
41、合手收式
歌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鸵形式,寸步龙采再崩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