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赏析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主旨】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
建安文学,三曹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 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 的特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 形象。大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也 正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影写。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 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游行,人多短 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 粲、徐干、应瑒、刘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 一、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丁廙先 后被曹操、曹丕所杀。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 大。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两 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 (刘桢 《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 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 (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 高飞”(阮瑀《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建安诗歌带 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其诗“或述酣宴,或伤羁 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 (刘勰 《文心雕龙· 乐府》),曹操诗“悲凉”(钟 嵘《诗品》),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 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 平原侯植诗序》), 王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刘 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卷 二)。
现存诗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其诗反映汉 末社会动乱的经过,慷慨悲凉;散文则多切政 事,清峻通脱。他的诗对后代影响深远。原集 已散佚,今人重辑为《曹操集》。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梁〕钟嵘《诗 品》卷下) 嵘《诗品》以丕处中品,曹公及睿居下品。 今或推曹公而劣子桓兄弟者,盖钟嵘兼文质, 而后人专气格也。然曹公才力实胜子桓。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
建安风骨说三曹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 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
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
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
创作情况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 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 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 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 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有《曹子健集》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
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这裏「淮南」、「北方」 并举,是因袁术割据淮南(今 安徽省六安、巢湖一带,汉初 为淮南国属地),袁绍屯兵淮 河以北的河内(今河南省武涉 县西南)。 诗人特以袁氏兄弟所作所 为为例,一方面说明诗人对他 们僭越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 还因为他们是当时淮河南北两 个最大的军事豪强,他们给社 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更大。 通过两例,说明联军将领早就 各怀异心。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 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 起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 惨重,尸体无人收殓掩埋,任 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 百骨纍纍。这是一幅多麼令人 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 把笔锋伸向广阔的地区,
曹植的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的诗翻译及赏析曹植的诗翻译及赏析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植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诗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2]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
《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
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曹植代表作品:《七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
其古诗全文如下: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曹植古诗词赏析白马篇

曹植古诗词赏析白马篇曹植古诗词赏析——白马篇曹植(约190年-232年),字子建,东汉末年文学家。
作为“三曹”之一,他以其才华横溢的古诗词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赏析曹植的一首代表作品——《白马篇》。
《白马篇》是曹植所作的一篇赋体古诗,描绘了一幅鲜活而动人的画面,情感丰富而意境深远。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植的艺术才华和思想情感。
诗的开头四句即为整首诗的写景部分,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白马的形象:白马飞蹄出万里,汗血旋飞凝九秋。
骏马才偏世所钦,马归何处不成羞。
这四句描绘了白马飞驰而来的场景,以及它身上的血汗凝结在秋天的寒气中。
其中“白马”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高贵和纯洁,是一种象征。
同时,这四句还隐喻着曹植自己的意志和追求,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曹植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比喻这匹白马,彰显了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来的八句以“马”为线索,表达了曹植对自己才华和境遇的反思:行与才高心自傲,名仕蹈舆谁敢嫌。
钟鸣鼎食之家子,粒食豪家之骨肉。
不果汤沐中山陵,晨夜引军拜冲霄。
信哉王度艺山田,名垂青史策功勋。
这部分诗意味深长,反映出曹植对自己才华的自豪和自信。
他在这里提到了自己受到的赞誉,以及自己的名家背景。
然而,尽管他有这样的资本和才能,他却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通过“不果汤沐中山陵,晨夜引军拜冲霄”这两句,曹植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和追悔。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但依然以“信哉王度艺山田,名垂青史策功勋”作为自我安慰,表达出他对将来的期盼和对成就的渴望。
最后的两句起到了总结和承接的作用,表达了曹植的壮志和对自己才华的坚定信心:性茂兼不绝,劲秀何曾作。
这两句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曹植对自己才华的坚信,也是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白马篇》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古诗词才华,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他以鲜明的形象、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心灵感悟,塑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背景】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主旨】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背景】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主旨】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小学 四年级语文第15讲:赏析陶渊明和“三曹”经典诗文(学生版)

第15讲赏析陶渊明和“三曹”经典诗文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 曹 赏 析
一、建安文学及其特色
1、时间断限
建安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 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2、创作概况
作家众多,诗作丰富,主要是五言,七言处 奠基阶段,我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 形成了所谓“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3、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予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 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的感叹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华易失的苦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比喻
比喻 起兴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求贤难得的惶恐 —访求贤才的态度 —难觅贤才的孤独 —广纳人才的真诚 —爱才之情的殷勤
(3)后期也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 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 边海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野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 共存诗90余首,五言诗就有60余首。其 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有明显的创造 发展:
首先是有鲜明的个性,能灵活地用乐府 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各种感情,把乐府以叙事 为主,转向以抒情为主; 其次,改变了乐府诗古朴的语言风格, 辞藻丰富华美。《诗品》:“骨气奇高,词 采华茂。” 另外,十分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如比 喻、对偶的运用、警句的安排、炼字等。
长子在战争中牺牲。25岁时做了无官中郎 将即皇帝的侍卫官。31岁立为太子,34岁 时曹操死,废汉献帝,自立皇帝,称魏文 帝,称其父为魏武帝。丕在位七年。政治 上无甚起色,搞“九品中正制”,比较重 视农业生产,后人对他评价不如曹操。同 曹操一样,文学上有成就,留下40多首诗, 反映社会现实性方面不如曹操。出色诗作 多是一些描写男女离情别恨的。
曹植虽然是贵族,但他那种怀才不 遇之感,与后来出身寒门的人是相通的, 再加上他对五言诗的贡献,所以他在南 朝诗人的心目地位很高: 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 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 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诗品》:“陈思之于文章也 ,譬人 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前期作品的内容是:
1、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以《白马篇》《虾蟮篇》为代表,《白马 篇》写一个少年性格刚毅,有勇有谋,有爱 国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虾蟮篇》(虾、蟮篇)把小人比作虾蟮, 把自己比为天鹅,能展翅高飞。 2、反映了乱离的现实。如《送应氏》 3、也有反映贵公子生活的。如《箜篌引》 写大家一起饮酒作乐的景象,反映贵公子的 生活。
曹
植(190-232)是在建安作家中最负盛
名的,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诗歌80余首(辞赋、 散文),钟嵘《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他性格豪放 自任,不能节制自己,(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失父宠。)(胸怀大志而弃置不用。身为藩王而陋同匹 夫。”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一个失意个性之内心世界。使建 安诗歌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上大大进了一步。)在和曹丕 争斗中失败,曹丕当皇帝后,他是“名为王侯,实为囚 徒”,十分忧郁,41岁死去,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可以以曹 丕当皇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9岁以前是前期过着 贵族公子的生活。后期过着囚徒的生活。因而创作上 风 格内容也不一样。
曹丕的诗歌有两方个较明显的特点: 1、描写男女爱情的游子思妇题材的作 品很多,而且写得较好。 2、是形式多种多样,四、五、六、七、 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五言和七 言诗。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在文学上地位比较突出: (1)作品《典论》现在只留下二篇: 《自叙》《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中的种 的内容,也是较早的比较完整文学理论著 作,是我国第一篇文理专着文章,开了文 学批评的先河。 (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 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 的。
• 1、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 梁· 萧子显《南齐书· 文学传论》:“魏 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 • 但它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说明七言形 式还未成熟。 2、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 • 明胡应麟:“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 境。”(《诗薮》内编卷三) • 3、语言清丽,音节和谐。
《短歌行》创作背景
•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 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 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 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 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 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 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 赋此《短歌行》。
毛宗冈评《三国》 三绝:
孔明智绝 关羽义绝 曹操奸绝 三奇: 孔明乃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 关羽乃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 曹操乃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似伪;
壮诸葛之多智而今于妖”。倒是曹操显得 真实 评论家: 刘备奸而不雄; 孙权雄而不雄; 曹操奸而又雄。 曹操有时特别宽容人:灭袁绍而未杀 其手下人。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 保,况他人乎?”
曹操个人档案
曹操:字孟德,小 字阿瞒,一名吉利, 汉族,沛国谯(今安 徽亳州)人。中国东 汉末年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和诗人,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 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后为魏王。其子曹 丕称帝后,追尊他 为魏武帝。
2、诗歌内容 描写了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如 《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等;也表现了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如《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操是三国时许多罪恶得制造者,同时 又为三国的政治作出贡献。多才多艺,雄才 胆略,有勇有谋。谋臣如雨,战将如云。 曹操有四借: 借天子以令诸侯;借诸侯以攻诸侯; 借人头以定军心;借头发以明军令。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 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 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 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反七步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2)描写妇女不幸遭遇,实质上寄托自 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感情。如: 《七哀》表示曹丕当皇帝以后和他疏远, 尘埃本来一样。 《美女篇》比喻志士怀才不遇,自己有才 华,但如美人无人问津。 还有杂诗《南国有佳人》。
后期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更为成熟。 主要内容(1)是写他在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如《赠 白马王彪》写他如何曹丕的迫害。《野田黄雀行》 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3、诗歌的意义
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拟古乐府 创作的端绪。如《蒿里》、《薤露》。杜甫 “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在诗歌形式上,创作了《短歌行》、《观 沧海》等优秀四言诗,使沉寂已久的四言诗再 一次放出异彩。 诗歌悲凉沉雄,强烈的腾发着时代精神。 对建安诗坛有开风气的作用。
曹
丕(187-226)字子恒,曹操次子,
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 了可能,激发了士人积极强烈愿望;另一方 面又是生命朝不保夕,给士人带来人生无常 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 美的风尚。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
二、曹操及其诗歌 1、评价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 不住的· · · · · ·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 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Biblioteka 一党, 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②
③
④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喻 比喻 类比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 意味深远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 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
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 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