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
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一、引言在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然而,幼儿音乐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幼儿音乐教育是指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1.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音乐训练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接受音乐教育的幼儿在数学、语言、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上表现更优秀。
2.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同时,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接触到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参加音乐会等社交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交技巧。
4.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音乐活动中的唱、跳、拍手等动作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发展。
音乐表演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5.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音乐活动也可以激发幼儿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幼儿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它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幼儿成长的艺术形式。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何益处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何益处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音乐教育尤为重要。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活动的形式,能够促进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包括认知、感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发展的益处。
首先,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通过参与唱歌、跳舞、打节奏等音乐活动,孩子可以学习到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等基本元素,并通过比较、辨认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辨识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运用声音、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感知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可以通过声音、节奏、旋律等刺激感官,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音乐,提高他们的感官觉知能力。
例如,孩子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感知不同的音色和音调,通过舞蹈来感知肢体的动作和空间,通过观看演出来感知舞台布景和表演者的形象等。
这些感知经验可以促进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此外,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还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直接、深刻的情感冲击力。
在音乐教育中,孩子可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到音乐给予他们的愉悦、悲伤、放松等情感体验,并学会通过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会通过音乐来寻找情感的宣泄和安慰。
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音乐教育还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幼儿的世界里,音乐更是承载着无尽的乐趣与想象。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幼儿调整呼吸、锻炼节奏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同时,音乐还能刺激幼儿的大脑神经,增强记忆力,促进大脑发育。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审美音乐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教育中,幼儿可以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教育中的歌曲、歌词等,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好材料。
通过演唱歌曲,幼儿可以锻炼发音、语调、语速等语言能力。
同时,音乐还能帮助幼儿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交流,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教育往往需要集体参与,如合唱、乐队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培养团队精神。
音乐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敢于在集体中展示自己。
这对于幼儿在未来社会中的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的空间。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
六、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与自律能力音乐教育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遵循一定的节奏和规律。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同时,音乐教育还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专注。
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远古时期人类最原始的歌谣、打拍、吟唱,到如今多样化的音乐形式,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变迁。
而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全方位地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音乐天生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唤起人内心最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通过音乐,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内心的想象与情感。
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帮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音乐教育还能有效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在音乐课上,幼儿不仅能够学习演奏乐器、唱歌等技能,还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通过音乐表演,幼儿能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定位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学习音乐能激活大脑多个区域,提高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运动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音乐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从而有助于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品德和情操。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促进智力提升,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每一个幼儿营造更加优质、多元的音乐学习环境,让音乐之美润泽他们的成长。
幼儿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幼儿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幼儿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活动和教学来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
它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他们的发展有许多好处。
1. 培养艺术表现力: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艺术表现力。
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表达内心世界。
2. 促进身体发展:幼儿音乐教育常包括唱歌、跳舞和打击乐器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肌肉发展和身体健康。
3. 培养社交技能:在音乐教育中,幼儿通常要与其他幼儿一起参与合唱或合奏,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音乐,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友谊。
4. 提高研究能力: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帮助他们提高研究能力。
研究表明,参与音乐教育的幼儿在研究语言和数学等学科时更具有优势。
5. 促进情感发展:音乐可以带给幼儿各种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通过音乐,幼儿可以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6. 培养耐心和毅力:研究音乐需要坚持和练,这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言放弃,追求进步和完美。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许多好处。
它培养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了身体发展、培养了社交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促进了情感发展,同时培养了耐心和毅力。
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得到重视和推广。
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

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那些事儿。
一、音乐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1.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音乐训练可以让幼儿的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对声音的辨识能力得到提高。
这对于幼儿在语言、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音乐创作和表演过程需要幼儿运用想象力,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在其他领域如绘画、手工等活动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音乐学习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这种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音乐有助于幼儿情感发展1.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时,可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对于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己具有重要意义。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音乐表演可以锻炼幼儿的勇气和自信。
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活动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如合唱、乐队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音乐有助于幼儿社交发展1.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共同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友谊有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相处。
2.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音乐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提高社交能力。
这对于幼儿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幼儿的领导力音乐表演中,有些幼儿可能担任指挥、领唱等角色。
这些角色可以锻炼幼儿的领导力,为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奠定基础。
四、音乐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1.缓解幼儿的压力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音乐欣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音乐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音乐教育,幼儿不仅可以获得音乐技能的训练,更可以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探讨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音乐与情感密切相关,能够唤起幼儿内心的感受。
通过音乐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美学体验,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音乐教育通常会结合一些肢体动作,如跳跃、旋转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他们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
音乐节奏的变化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时间概念,对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配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通过音乐互动,幼儿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倾听他人,增进同伴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这种团体合作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纪律性。
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音乐活动通常需要幼儿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注意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音乐的重复性和规律性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音乐具有抒情和情感宣泄的功能,可以帮助幼儿表达内心世界,宣泄不同情绪。
通过音乐,幼儿还可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从而促进他们的情绪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通过音乐活动,幼儿不仅可以获得音乐技能的训练,还能在感受力、表现力、身体协调性、社交能力、专注力、记忆力以及情绪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将音乐教育融入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益处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益处音乐素来被视为人类最美好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不仅能带来心灵愉悦,更能促进个人在多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教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就美好的前景。
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音乐是一种充满魔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唤醒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的世界。
在音乐的熏陶下,孩子们能更敏锐地发现事物的色彩、形状、质地等特征,并学会用多种感官去体验。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能增强他们对周遭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调节他们的情绪状态,使他们更加放松、快乐。
音乐活动还能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协调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从而提升身体素质。
可以说,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healthy成长的重要支撑。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身心健康,还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课堂上,幼儿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种类的音乐作品,这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欣赏力和想象力。
幼儿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如即兴演奏、编曲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艺术天赋都大有裨益。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除了上述益处,音乐教育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默契配合,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
音乐还是一种优秀的情感交流载体,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增进与他人的互动。
这对于幼儿未来的社会交往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
它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身心健康,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让我们携手共建幼儿美好的成长之路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奥尔夫的“元素教育”理论以及柯达伊的“儿童自然发展法”的理论对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他们的共同教育观点是:“音乐教育应开始在关键的学前期”,“唱歌、听音乐,随音乐做动作与幼儿成长经验相联系”等等。
一、音乐活动是学前儿童美育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美育的主要载体。
美育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让好的事物辐射出使人产生美感体验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形成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化作品的正确审美观点。
学前儿童音乐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活动。
国家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教育是教育内容的五个领域之一(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人类认识世界,除了用科学方法、逻辑思维外,艺术熏陶、音乐技能训练及形象思维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艺术形象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映象深刻,因为它与人的兴趣直接相联,特别是对幼儿而言。
例如:抽象思维训练: 7+1=8;8-1=7借助音乐形象:“亲爱的小朋友,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处非常漂亮的小房子,里面住着鹅妈妈和她的(八个)孩子们,她的(八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呢?他们的名字是:“***”,鹅妈妈给孩子们每人搭一个小窝(即五线谱固定的间和线)。
鹅妈妈每天认真的数她孩子的时候,都骄傲地唱道: 请问,鹅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呢?对,是八个。
有一天,她最小的一个孩子不顾妈妈的劝说,偷偷跑到森林的小河玩耍去了,妈妈非常着急,反复数了好几遍:声音越来越低的数了三遍,唉!鹅妈妈剩下几个孩子了呢?噢,是七个。
鹅妈妈着急的对七个孩子说:“快,帮妈妈把你们的小弟弟找回来吧。
”大家急急忙忙的跑到森林里,终于在小河边找到了小弟弟,如果再晚一步,就会被凶恶的老狼吃掉了呢。
小宝宝诚恳地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乱跑了。
”鹅妈妈开心极了,又得意洋洋的数起了她的孩子……。
亲爱的小朋友,让我们来算算:8只鹅-1只鹅=? 7只鹅+1只鹅=?进而以此类推:8个板凳-1个板凳=? 7个板凳+1个板凳=?可以预见:通过艺术形象进行的教育,由于有音乐兴趣的陪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包括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乐器及音乐欣赏等,这些都是美育的内容及手段。
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能引发喜爱之情,并能升华为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高尚感情。
健康的审美观点也就形成了。
二、音乐活动在开发幼儿大脑右半球活动、增进大脑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
科学家们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高度的专业化:左半球主要掌管语言的学习,数字的理解,概念的构成,对时间的连续性感受以及分析能力等;右半球则侧重在音乐、图画和图形的感受,认识面孔的能力,空间知觉及距离的判断、综合的能力等。
虽然语言能力属左半球掌管,但神经生理学教授斯佩里还发现,大脑右半球的潜力很大,也懂得(掌管)很大一部分词汇,并能阅读,有许多高级功能。
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并非相互割裂,它们通过大约四亿根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及其它连合纤维而密切联系,互相合作。
整个大脑在两半球共同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与功能。
但传统的教育过于重视读书、识字、算术等,忽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无形中大力发展了左脑,而右脑却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的托马斯·埃·里格尔斯基在《音乐教育与人的大脑——一定不要忽视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的传统教育曾经致力于左半球,使它过分地发展到了损害“整个”人的程度,而且倾向于轻视右半球,甚至使右半球的思维能力衰退。
这种右半球思维能力是负责音乐、音乐行为和音乐刺激输入的加工……”。
“这‘次要'的大脑半球不能再长久的被忽视了……。
”在《爱因斯坦的音乐脑》一文中,讲到了美国的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发现其“棘突触”比普通人多(大脑神经发达的表现),这与他从小弹钢琴拉小提琴有关,这些音乐活动发展了爱因斯坦的音乐脑,即右脑,扩展了他右脑的能力。
由于左右脑的并进发展,给他带来了最佳的思维能力,增多了许多的科学灵感,他在科学领域才获得了伟大的成就。
幼儿音乐活动的一个实在的补益是:使幼儿大脑的右半球就会处于积极状态,左右半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心理活动、智能的开发就奠定了良好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音乐活动能促进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离不开认知活动。
内容多样化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幼儿音乐认知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以下7大心理过程的发展。
1、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幼儿的听觉不仅是进行口头语言交往所必须的器官,也是感受音乐的基础。
儿童的听觉在一生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衰退,到老年时更明显;听觉能力除先天因素外,后天的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的教育与技能训练;音乐欣赏等能使儿童的听辨能力迅速的提高。
在训练培养之下,有的儿童就有绝对音高的辨别力。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列昴节夫在那些缺乏音乐才能的儿童中采用特殊的方法,训练他们形成了音乐听觉。
2、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由于兴趣使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不仅喜欢听,更喜欢记,他们记的内容有歌词、曲调、律动的动作、舞蹈动作顺序、音乐游戏要求及规则等等。
音乐记忆能力发展了、增强了,自然促进了整个记忆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音乐记忆测验表明:他们在音乐活动之后,重复再现“小猫咪”“小白兔”“小鸭子”等音乐,幼儿会立即作出与主题相应的反应。
3、幼儿音乐活动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歌唱活动更是直接触进语言的发展;幼儿歌曲,每首歌词都是十分容易上口的儿歌,儿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就学习着一首首好的儿歌,无形中,就增加了词汇量,也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
唱歌要求吐字清楚,这对培养幼儿语音的正确发音有很大的帮助。
曲调中的轻重缓急的变化,都是来自语言表达的需要,这些变化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言是直接表达,而音乐是间接表达(音乐通过旋律让人感受某种意境),二者结合起来的影响力,将直接作用于幼儿言语发展及副言语的发展。
(副言语:人们泛指的音调、响度、速度、停顿、升调降调的位置都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成为人们理解言语表达内容的线索,这些伴随言语的线索称为副言语。
同一句话,加上不同的副言语,就能有不同的含义。
言语水平和副言语水平常常是同步发展,缺一不可的,作为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其言语水平副言语水平必须要高,它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 音乐对幼儿副言语的发展的促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在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上更有其特殊的作用。
这一年龄段正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段,也是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
例如:钢琴弹奏一个欢快的小乐曲《小火车》,许多儿童会想起奔驰的火车,随之手舞足蹈;如果弹奏一曲伤感的乐句,许多儿童会收敛笑容。
再如: 钢琴的几组琶音连续的弹奏,让幼儿想象:是大象?是小白兔?还是大海的波浪?凡是见过大海(大河)的儿童几乎百分之百的答对。
儿童在表演唱歌、跳舞时,有时即兴发挥,自己哼唱小曲,自己创作舞蹈。
有人认为:音乐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的源泉。
教者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于学习科学理论和开展研究工作是极为有力的,因为科学不能离开想象的翅膀。
(我国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重视音乐,认为搞科学的人应该懂得一点音乐,懂了音乐对科学研究有好处)5、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美好的旋律能直接能触动人的情感;所有的美好的音乐作品都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
人类的情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野生儿、狼孩与动物居住在一起,失去了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机会,虽然遗传中具有发展人类感情的生理机制,但由于缺乏后天的人类环境,他们的情感就比正常儿童的情感贫乏很多,他们不会笑,不会哭,没有羞耻感,常常出现发怒和攻击行为。
幼儿期正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
富有情感性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幼儿歌曲,如“龟兔赛跑”、“骄傲的小白兔”、“大象妈妈的故事”、“世上只有妈妈好”“大雁的故事”等等,能很好的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健康的情感必然转化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幼儿便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大意是:玲玲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有一天,玲玲在小河边玩,忽然游过来一只孤单的小蝌蚪,它哭着问:“玲玲,我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帮我吗?”玲玲说:“别急,让我来帮你找。
”玲玲问鱼儿:“你是小蝌蚪的妈妈么?”鱼儿说:“对不起,我不是。
”玲玲问河蟹:“你是小蝌蚪的妈妈么?”河蟹说:“对不起,我不是。
”玲玲要急哭了,这时,玲玲的外公走过来说:“玲玲,你到岸的那边去问问青蛙吧,它们会告诉你的。
”玲玲急急忙忙的找到了青蛙问:“你是小蝌蚪的妈妈么?”青蛙说:“哦,我是的,它在哪?”这时,那只小蝌蚪已经变成了一只小小的青蛙,它跳着说:“我在这,是玲玲把我带到这里的。
”青蛙妈妈高兴极了,说:“哦,亲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谢谢这位玲玲姑娘吧!”玲玲说:“不用谢,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啊!” ……这种音乐训练对幼儿的心灵肯定有很大的触动。
培养幼儿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对待世界的态度,也是幼儿音乐教育目的之一。
6、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个性,心理学的定义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经常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差异很大,它表现在各个方面。
如:能力,兴趣爱好,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等。
个性上的差异受遗传的影响,但又受后天的生长环境及教育水平的制约;个性虽有一个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和谐的教育,触动美感的音乐训练,肯定对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7、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是对事物的定向活动,是对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是不集中的,但如果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和发展注意力,是很好的途径。
到了学龄前,幼儿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也可能基本完成。
幼儿对有兴趣的事物是能引起注意的,兴趣越浓注意的持久性可能越长。
比如,我们编排《小蝌蚪找妈妈》的儿童歌舞剧,由于有趣,他们可能连续几节课注意力不减退,中间的短时溜号的次数也可能大大减少。
类似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特别是有意注意作用是巨大的。
音乐教育还能使幼儿注意的范围不断增大。
(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所能知觉的客体的数量)。
例如:幼儿钢琴教育,注意的范围是有较高要求的,同时要读大谱表,左右手的两行乐谱,加之指法(所标注的指号),就单单此项训练就将大大拓展幼儿注意的范围。
音乐教育也能促使幼儿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