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阅读试卷
四年级成语故事检测卷一四

四年级成语故事检测卷(一) 一、成语填空按图索()百步穿()半途而()兵不厌()草木()兵赴汤()火门可()雀名落()山石()天惊一毛不()天衣无()世外桃()怒发冲()望梅止()()在旦夕一败()地二、成语故事人物连连看爱屋及乌乐广百发百中韩信杯弓蛇影姜太公背水一战公明仪病入膏肓扁鹊对牛弹琴养由基囊萤映雪车胤怒发冲冠蔺相如三顾茅庐武则天名落孙山孙山请君入瓮刘备守株待兔宋人三、判断题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缺乏自知之明,显得愚蠢可笑。
()2、草船借箭这则成语出自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3、高山流水这则成语用以比喻乐曲高妙,也比喻知己或知音。
()4、“乐不思蜀”的意思是现在感到很快乐,不再思念蜀国,表示乐而忘返或者了而忘本。
()5、“青出于蓝”讲述的是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6、“鹬蚌相争”经常和“渔翁得利”联用,比喻两败俱伤。
()四、成语含义知多少: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1、画蛇添足:A、多此一举B、雕虫小技C、不学无术()2、滴水穿石:A、石破天惊B、锲而不舍C、精卫填海()3、惊弓之鸟:A、风吹草动B、打草惊蛇C、风声鹤唳()4、栩栩如生:A、入木三分B、惟妙惟肖C、生花妙笔()5、趾高气扬:A、自相矛盾B、卧薪尝胆C、有恃无恐()6、悬梁刺股:A、闻鸡起舞B、以卵投石C、与虎谋皮()成语故事检测卷(二)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在日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成语故事》阅读试卷附答案。A4版

成语故事》阅读试卷附答案。
A4版成语故事》阅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研究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2.___被___逼得走投无路,只有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胜!3.因为他认真研究,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啊!4.只要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5.我们要多研究,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没什么见识。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___。
7.“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___。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___和___的___两个人说话时口吃的毛病。
9.“成也萧何,败也___”说的是___经历。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一种官职。
11.___、___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草木皆兵。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狐假虎威。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形影相随。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___夜入吴,___送客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___在玉壶。
”中得出来的成语是一片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___这三种植物。
2.√ 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 “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 “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四年级语文(下)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注释;鸟打光后,弹弓就被搁置不顾。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废弃或遭迫害。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忍辱负重,终于击败吴国。在庆功宴上,范蠡不辞而别,隐居起来。文种依然在朝中任职。一天,文种受到范蠡的信,上面写道:“飞鸟被打完了,弹弓就被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现在敌国已被灭掉,越王不会让您同他一起共享安乐,请您赶快离开,否则有杀身之祸。”文种不相信。结果,越王对他产生疑忌,迫使他自尽。
束之高阁
注释:束:指绑、捆。阁:放置东西的橱柜。指捆绑起来放到橱柜上。比喻放在一边弃置不用。也作“置之高阁”。
杜乂、殷浩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们喜爱老庄之辈,读了很多有关玄学的书,成为东晋有名的玄学家。但当时的大将庚翼认为他们是徒有虚名,不能重用。他常对人说:“杜乂、殷浩这类人,只宜把他们收藏起来,放在高阁上面,等天下太平了,再考虑让他们出来做事。”他的评价是对的。后来,殷浩被任命为将,结果,屡战屡败。
桃李满天下
注释: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可以培植的优秀人才。比喻一个到处都有学生或者由他推荐出来做官的人。
唐朝大臣狄仁杰,在武则天当政时,多次向她提出举贤选能的确主张,并将自己的门生多人推荐给武后。有人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却正色回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投笔从戎
注释:弃文从武,为国立功。指文人从军。
识时务者为俊杰
注释:时务:指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潮流。俊杰:指才智杰出的人物。能认清当时形势和时代潮流的人,才是杰出的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刘备虽然声望很高,但力量很弱。他听说司马徽很有名望,便拜访他,并问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怎能认清天下大势?看清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是些杰出人物。只有这里的卧龙和凤雏。”刘备一听,赶忙问道:“卧龙和凤雏是谁?”司马徽说:“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成语表示“做事要适可而止”?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守株待兔D. 刻舟求剑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努力B. 要善于观察C. 要耐心等待D. 要抓住机遇三、简答题4. 请简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判断题6.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
A. 正确B. 错误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意外的收获。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狡猾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A3. A三、简答题4.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的栅栏坏了,导致羊丢失。
他的朋友建议他及时修补栅栏,以防止更多的羊丢失。
牧羊人听从了建议,及时修补了栅栏,从此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判断题6. A7. B。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形声字?()A. 跑B. 桌C. 琴D. 鸟2.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A. 跑步B. 快乐C. 美丽D. 大海3.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拟人手法?()A. 雪花飘飘,北风呼啸。
B. 小草绿了,春天来了。
C. 雨滴答滴答,敲打着窗户。
D. 太阳露出了笑脸。
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A. 三顾茅庐B. 精卫填海C. 画龙点睛D. 对牛弹琴5. 下列哪个字是“三点水”结构的字?()A. 江B. 河C. 湖D. 海二、判断题1. “山”字的笔顺是:竖、竖折、竖。
()2. “的、地、得”三个字在句子中的用法是相同的。
()3. “狼狈为奸”这个成语中的“狈”是指一种动物。
()4.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5.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事物。
()三、填空题1. “不以规矩,______方圆。
”2. “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 “______,独钓寒江雪。
”5. “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四、简答题1. 请简述“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请列举出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简述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背景。
5. 请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手法写一个句子。
2.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个句子。
3. 请用“拟人”手法写一个句子。
4. 请用“对偶”手法写一个句子。
5. 请用“夸张”手法写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请分析下面这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七、实践操作题1. 请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小古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小古文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恭勤不倦.:疲倦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C.过是.溪:这D.还.卒业:归还【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选项A意思“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这里“倦”意思是“疲倦”。
选项B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这里“通”意思是“通晓、明白”。
选项C意思是“(他)路过这一条小溪”,这里“是”意思是“这”。
选项D意思是“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这里“还”意思是“回去”。
故答案为D。
2.(2021春·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天刚亮B.过是.溪是:这C.博学多通.通:明白D.未成,弃.去弃:丢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C解释正确。
D.“未成,弃去”句意为:没读完,就抛下书离开了。
弃:离开。
二、诗文阅读(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遇到)C.问之.,曰:“欲作针。
”(这里指李太白)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5.“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我还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成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语文成语试题答案及解析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8分)雄心()()手不()()知()知()碌碌()()()其不()鹏()万()()向()敌自()不()【答案】壮志释卷己彼无为果然程里所无强息【解析】略2.数字成语趣味多。
【答案】一丝不苟二分明月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解析】略3.补充词语。
(8分)金( )辉( ) 神( )气( )南( )北( ) 若( )所( )( )( )欲试 ( )( )约约( )( )而起久经( )( )【答案】碧煌清爽征战有思跃跃隐隐腾空沙场【解析】略4.把成语补充完整。
不假( )索 ( )( )盈眶与( )长( ) 栩栩( )( )重见( )( ) 夺眶( )( )( )( )其来不( )自( )【答案】思热泪世辞如生天日而出突如由主【解析】略5.我能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1)()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2)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3)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4)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
【解析】略6.补充成语(或四字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7分)()不在乎水()不通人山人()()不绝口欢呼()跃自投()网(1)选词填空。
(2分)①2011年清明文化节在开封举行,清明上河园,各种文艺表演让观众们。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装出会吹的样子;和大家一起吹;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3.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不久;船靠岸了.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B.立即跳下河去捞.C.不管不顾.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B.江心C.剑鞘3.“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音序.A.JB.BC.b4.短文有个自然段?熟能生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希奇!”陈尧咨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个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子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也不沾在钱上.”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下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1、短文共有()节.第节写练习射箭;箭箭都;就十分 . 第3节写()能把油从()灌进葫芦;而油().2、写出近义词:经常—()特别—()希奇—()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表示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划出来.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坐井观天()A.jǐng B.jǐn 弄错()A.lòng B.nòng2、填合适的量词. 一()井一()话一()路一()朋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B.青蛙不爱动脑筋.C.天是无边无际的.4、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B.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C.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二、选择题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 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成语故事》选择题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A.曹操 B.曹丕 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的就是成语()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孔子 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 B.书 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A. 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 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 B.子路 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就是成语()的意思.A.半途而废B.玩物丧志C.运筹帷幄22、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A.不学无术B.不耻下问C.妄自菲薄23、人们常用成语()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A.走马观花B.杞人忧天C.五十步笑百步24、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A.贪生怕死B.不学无术C.卧薪尝胆25、成语()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也含犹未为晚之意.A.磨杵成针B.亡羊补牢C.呕心沥血26、全国人民();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A.万众一心B.贪生怕死C.守株待兔27、“图穷匕见”讲的是()刺杀秦王的故事. A.李广B.荆轲C.李陵28、()比喻言语、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A. 无所畏惧B.自相矛盾C.见异思迁29、成语()比喻此类人非常吝啬小气.A.胆小如鼠B.一毛不拔C.贪生怕死30、我们做人、做事要名副其实;表里如一;不能().A.有名无实B.乐极生悲C.奴颜婢膝31、成语()来自于西汉贾谊写的奏章《论政事疏》.A.自相矛盾B.投鼠忌器C.玩物丧志32、成语()形容争着向前;唯恐落后.A.争先恐后B.一鸣惊人C.一毛不拔33、孔子最厌恶那些没有独立的节操;常与坏人()的“好好先生”.A.不伦不类B.不孝之子C.同流合污34、姜太公钓鱼——() A.专心致志 B.愿者上钩 C.一心一意35、人们常用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处理事情、考虑问题周到全面.A. 不学无术B. 天衣无缝C. 天下无双《成语故事》阅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A.声东击西B.草木皆兵C.郑人买履D.三顾茅庐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A.含沙射影B.三顾茅庐C.狐假虎威D.拔苗助长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A.三言两语B.程门立雪C.东施效颦D.一刀两断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形影相随B.开门见山C.诲人不倦D.游刃有余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得出来的成语是().A.同甘共苦B.一片冰心C.单刀直入D.千辛万苦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尺”和“丈”是具体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三、连线题(5分)滥竽充数李白胸有成竹南郭先生画龙点睛周兴妙笔生花张僧繇请君入瓮文与可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_________.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11.出自寓言的成语、、 .12.出自历史的成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三、连线题(10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1分)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4分)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分)
3.游客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请想象他们的语言。
(3分)
六、本期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故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分)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A 15.A 16.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连线题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妙笔生花:李白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龙点睛:张僧繇
请君入瓮:周兴
退避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纸上谈兵——赵括;破釜沉舟——项羽
四、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11.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12.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乌云密布:满天都是乌云,表示快要下雨了,天色不大好。
2.惊叹不已:十分惊讶,不停地赞叹。
3. 一霎那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
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