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光疗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光照来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本文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光疗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和护理措施以及光疗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对光疗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全面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安全及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临床观察、综合护理、作用机制、操作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疗效分析、护理工作、进一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发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过多导致的,通常在出生后的1至2天内开始出现,多在出生后的第3至5天达到高峰。
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和口腔黏膜发黄,严重者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光疗的作用机制是利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激活皮肤表层胆红素的光解作用,使其转化为无毒的异构体,进而经尿液、粪便排出体外。
光疗操作简便,但患儿在接受光疗后需要特别细致的护理,以确保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了解黄疸的临床特点、光疗的作用机制和操作方法,以及光疗后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旨在通过对光疗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光疗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经验。
通过对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以及护理工作在光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了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然后详细介绍了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通过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得出了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综合性护理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
结论指出综合性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综合性护理、病因、影响、实施方法、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综合性护理是以新生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医疗、护理和康复等综合手段,通过对新生儿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关注,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
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探讨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通过对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深入了解黄疸的发生机制。
2. 介绍综合性护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及意义。
3. 分析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评估其疗效与效果。
4. 探讨综合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操作指导。
5. 对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并评价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1~2天,血清胆红素浓度即可上升到5~7 mg/dl,到第三天可上升到10 mg/dl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20 mg/dl,即为新生儿黄疸。
过高的胆红素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出现可逆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一、蓝光治疗的原理蓝光治疗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的波长在400~480 nm之间,能有效刺激人体内色素细胞的代谢,促进胆红素从皮肤中转移出来,防止对神经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蓝光还能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二、蓝光治疗的实施1、环境准备:蓝光治疗室应保持光亮舒适,噪音较小、不易引起婴儿惊醒的环境。
为避免交叉感染,治疗室内需保持清洁。
室温较高,应适当降温,以减少婴儿的水分流失。
2、掌握治疗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由医生根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应等因素进行制定,一般为5~7天。
治疗效果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后即可停止治疗。
3、保证治疗安全:蓝光治疗时间一般在2~4小时,婴儿全身暴露在治疗设施下,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随时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三、护理措施1、缓解焦虑情绪:蓝光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婴儿的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哼一段温馨的歌曲或轻抚宝宝安抚其情绪。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正常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因宝宝暴露于大量光照下,会出现大量汗液及肠胃中水分丧失,容易引起体液的失衡。
护理人员应及时喂养,避免婴儿出现脱水现象。
3、减缓皮肤敏感:由于婴儿皮肤幼嫩不耐受,蓝光照射会导致婴儿皮肤敏感、红肿等情况。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使用蓝光照射期间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更快,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保证患儿的舒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96-02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导致。
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通过荧光灯照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1]。
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舒适程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十分重要。
我院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的护理干预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黄疸,且符合蓝光照射指征。
对照组患儿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
观察组患儿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做好准备,检查好灯光和暖箱,定期消毒,注意患儿照射期间的情况,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出现。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2.1光疗前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护士要耐心地向患儿家属讲解蓝光照射的效果,并告知其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家属的信任。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
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以期对同行朋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以巩膜、皮肤黄染为特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1]。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及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着眼等舒适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患儿的身心不舒适,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2]。
所以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1患儿蓝光治疗前的护理1.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裸体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1.2 光疗箱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调节病室温度至24℃~26℃,湿度55%~65%。
预热消毒处理过的蓝光治疗箱温度至30℃~32℃,夏季将光疗箱置于自然通风处,并用软布覆盖并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儿活动时撞伤。
2患儿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新生儿在光疗箱中,全身暴露,时有烦躁、哭闹或出汗,丢失水分多,因此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采用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
护理人员给新生儿翻身1次/h,左右侧卧位交替,单面蓝光者还须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同时对新生儿头部、背部以及手部等处进行皮肤抚摸,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1.3.4.3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 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 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的胃内容物 易呛入气管收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 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 的速度不能太快,患儿每次喂食不宜太饱,不超过30ml, 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 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 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体位在新生儿 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闹中因吸入过多 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 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接触,尽量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 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 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108例治愈出院,其 中显效65例、有效43例,1例疑似胆道闭锁 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ABO溶血由于 自身家庭问题停止治疗。其中15例出现轻微 皮疹,29例出现绿稀便,停止光疗后自行消
失。
3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
1.3.4.4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 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 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 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 要接触须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臂部、脐部 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 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 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 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 备用。光疗时戴的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 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min,晾干备用。
祝大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光照疗法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而
新生儿黄疸照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新生儿黄疸照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是由于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明显增加,从而引起皮肤黏膜以及患儿巩膜出现黄疸,其中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消退,甚至会出现黄疸加重的情况,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临床针对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过程中,患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影响治疗效果,这就证明了对其实施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本院20XX年11月至20XX年11月收治的100例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按照护理措施的不用,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日龄2~19d,平均(10.3±1.0)d;其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34例;剖宫产23例,顺产27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日龄2~22d,平均(11.4±1.3)d;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儿35例;剖宫产21例,顺产29例。
所选患儿均由临床确定诊断。
所选患儿在日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且患儿家属在知晓本次研究的详情情况下,均已同意本次研究。
入选标准: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研究所选患儿黄疸指数在205.36~319.305μmol/L。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除了出现病理性黄疸外未合并出现其他疾病。
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措施为,遵医嘱每天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措施,在患儿治疗期间实施护理措施时,完全按照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发表时间:2014-01-09T11:39:2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付卫国[导读] 一般持续光照24 h,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黄疸消退不明显。
刘付卫国(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 537799)【摘要】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蓝光照射并配合药物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70 例患儿光疗1 d~3 d,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染消退。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及时采取光疗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效果明显,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中给予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81-02 新生儿黄疸在生后2d~3d出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在生后 2周~4周,血清胆红素浓度在85μmol/L~103μmol/L,一般性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
若黄疸出现在24 h以内,每日胆红素增加大于85μmol/L 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1]。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70 例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 1 月至2012年 12 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70例,均为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男38 例,女32 例;日龄 2 d~33 d;黄疸出现在 24 h 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μmol/L,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1.2 蓝光治疗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经异构化作用形成几何型和结构型 2 种水溶性异构体,二者从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液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8257 临床医学论文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治疗中观察和综合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治接受?S疸光疗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治疗3d和5d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接受光疗的黄疸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且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的疾病。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胆红素增高并未与血清结合,最终发生皮肤和巩膜黄染[1]。
情况严重的新生儿还会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上胆红素脑病[2]。
随着现代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逐渐升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
注,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为光疗法,同时结合优质的护理能提高黄疸的治愈率[3]。
本文就针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综合护理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xx年7月-20xx年7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有的新生儿家长对光疗缺乏认识,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向患儿家属教育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
②光疗前的护理:将光疗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准备齐全,并将光疗箱的水槽注入2/3高度的水,然后在电源接通之前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和灯管的亮度是否适宜,光疗箱中的温度保持在30-32℃,根据新生儿的大小及日龄将湿度控制在55%-65%,护理人员同时也要注意手指甲不宜过长,以免划伤患儿皮肤,将患儿的私处用纸尿裤遮挡、眼睛用眼罩遮住。
③观察患儿:护理人员要及时关
注光疗箱的温度,间隔2~4h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现象出现,如有患儿发热应当立即停止照射蓝光,体温正常后再继续。
同时增加巡视的次数和频率,患儿出现抽搐、皮肤青紫及嗜睡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④抚触护理:按照脸部、头部、胸部、腹部、肢体、臀部及背部的顺序对新生儿抚触护理,注意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干净,动作轻柔和室内温度,抚触1次/d,20min/次。
⑤喂养护理:新生儿应当尽早得到母乳,早期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尽快将胎便排出。
除此之外,初乳中含有多种抵抗细菌和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新生儿发生肠道疾病发生率等。
母乳喂养应当按需哺乳,人工喂养至少间隔3h再进行喂养,此外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时患儿胆红素水平;②黄疸消退时间;③不良反应,如发热、皮肤损伤及哭闹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3.5±2.0)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9.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热、皮肤损伤、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出现障碍,其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的含量增加,而引发的皮肤黄染的疾病,即黄疸偏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4]。
临床治疗黄疸的方式是光疗法,因新生儿在接受光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需要特别护理。
本文主要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接受光疗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的效果。
首先,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转变患儿家属对光疗治疗及黄疸相关知识的错误认识,对消除患儿家属不良情绪具有
促进作用;其次,对患儿进行光疗之前的护理,避免光疗过程中因设备问题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然后进行光疗过程的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不仅促进护患之间的信任,还能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与孔艳霞的研究结果类似[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能很好地解决光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新生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