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与工笔
工笔和白描的名词解释

工笔和白描的名词解释工笔和白描是中国绘画中的两种常见技法,它们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工笔和白描不仅代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和风格,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不同追求和表现手法。
工笔绘画,又称精密写实画,是一种注重细节、细腻和精确表达的绘画方式。
这种绘画技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绘画作品注重描绘人物的面部特征、服饰细节和环境背景。
工笔绘画强调对事物的形态、纹理和光影的准确表现,使用有色的颜料以及勾边、填色的方法来描绘形象。
工笔绘画的材料通常选用高质量的宣纸和优质的颜料,比如蚕蛹、矿石等。
艺术家们运用细腻的笔法和严谨的构图来表现自然景观、花鸟虫鱼等主题。
工笔绘画的绘画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每一个细节,所以画面通常显得精密、细致、工整。
著名的工笔画家王鑫泉、吴冠中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精美而受人赞赏。
与工笔绘画不同的是白描,白描是一种以线条来描绘事物形态的绘画方式。
这种画法追求表现事物的轮廓和形态,注重无色彩的表达。
白描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唐代的画家张僧繇的作品中就能看到白描的影子。
白描的特点是通过线条勾勒描绘事物的轮廓和纹理,通过线条的粗细、弯曲的变化来表现形态、色彩和空间。
白描通常使用黑色或深灰色的颜料,在纸上表现出类似铅笔勾画的效果。
艺术家们通过精确的线条、疏密有致的勾画来表达形态和细节,不需要使用色彩来增加表现的层次。
与工笔绘画相比,白描更注重形态的表达,更强调艺术家笔触的自由和灵活性,它与工笔画相比更为简约、灵动。
在白描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常运用各种线条的粗细和变化来描绘事物的形体,通过线条的交错和勾勒来表现事物的体积感和质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主义绘画中,工笔和白描也常常结合运用。
艺术家们会在使用工笔描绘细节的同时,运用白描来表现更广阔的空间感和自由的笔触。
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总之,工笔和白描是中国绘画中两种常见的绘画技法。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工笔、白描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白描一、什么是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还叫“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顏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但决不加彩。
它相当于西洋画的速写、素描。
写文章时,借鉴国画中白描技法,不设喻,少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写作对象的特点,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白描手法。
具体来说,把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作精雕细刻、不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之感受。
其特征是:用简练的笔墨,简练的语言,不加铺叙、不大渲染或烘托,简单几笔,描摹写作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或描摹景物的特征,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白描手法,常用于写诗歌、小说和通讯。
二、怎样正确运用白描手法?运用白描的方法“有三”:一是,写人、叙事、绘景时,不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要视野开阔,摄取事物细部,选择最有特征的东西,加以概括集中,勾勒出形象或画面,要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
二是,落笔追求精简,粗线勾勒。
不要在细节上停留,而是要表现出快速、流动的笔调。
三是,素描淡彩。
用朴素平直的语言,描摹事物,表现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请注意:运用白描手法看似容易,落笔却不那么简单。
白描手法,并非是把内容写得越简单,越好,那样便是“喝了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白描手法,也不是要写成一个模子里浇铸出的铸件——“万物一形,千人一面。
”而是运用白描手法,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来。
三、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三求”)我国古代作家施耐庵和现代作家鲁迅,均堪称白描大师。
那么,到底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做到“三求”:一、求逼真:如《孔乙已》中,孔乙已出的形象。
二、求简洁:用画眼睛法刻画人物,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刻画。
三、求神似:古代文学家就有“白描入化,骨相俱出”;“白描入骨,毛发皆动”等说法,即白描传神。
诗歌工笔与白描的区别

诗歌工笔与白描的区别
白描:修辞方法之一,主要是指不用任何修饰语,“原生态”的语言,只是写出事物的特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表现事物的本质,具有一种自然美。
粗笔勾勒:指的是对事物描写出大概的“轮廓”,不作细节的描写,就像美术中的铅笔稿,很模糊的概念,但不失真实,同时可以把事物描写清楚。
区别:白描工笔比粗笔勾勒更细致,它可以有细节的描写,甚至细致如入微,而粗笔勾勒只是写出大概。
联系:都是没有修饰成分的写作方法,体现诗歌的自然美,更加真实,但可能有失形象性~。
白描与工笔的不同风格与特点

白描与工笔的不同风格与特点绘画是一门细致而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而白描和工笔是绘画中两种常见的技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本文将就白描和工笔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绘画技法。
一、白描的风格与特点白描是一种以线条和轮廓为主导的绘画形式,注重描绘对象的形态和结构。
在白描中,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线条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能够表现出形体的变化和纹理的特点。
此外,白描通常以素净的线条为主,着重于形式的表现,追求简约而富有张力的效果。
白描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用笔,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画家需要准确地把握对象的比例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表达其特点。
此外,白描也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线条的运用来传达出画面的节奏与动感。
另一个特点是侧重于形象的表达。
白描作品通常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外形,只注重形象的描绘,而不太关注细节和纹理的刻画。
这种简约与精确的表达方式使得白描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张力,给人以清晰而生动的视觉感受。
二、工笔的风格与特点工笔是一种注重细腻和精细表现的绘画技法,强调色彩的层次与细节的描绘。
在工笔中,画家采用细小的笔触和稠密的色彩覆盖,以逐渐增加画面的质感和层次感。
工笔作品常用的颜料是颜料块,能够更好地控制颜色的鲜艳度和均匀度。
工笔的特点之一是绘画的细腻性。
通过精确的笔触和色彩叠加,工笔作品可以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和纹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质感与立体感。
同时,工笔着重于色彩的准确描绘,追求真实而生动的效果。
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光影的表现。
在工笔作品中,画家通过精细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来表现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逼真感。
这种细致的描绘和精确的色彩运用使工笔作品具有细腻而华丽的视觉效果。
三、白描与工笔的异同白描和工笔作为两种绘画技法,在风格与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白描着重于线条的描绘,注重形态的表达,追求简约而富有张力的效果;而工笔则注重色彩的表现,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色彩叠加来描绘细节和纹理,强调真实与细腻。
白描手法与工笔手法

白描手法与工笔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如: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描,简练单纯,客观描述,不加渲染烘托的手法。
多用名词工笔,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多用形容词、动词渲染烘托。
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例3:<<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2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白描,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手法。
工笔,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2.实战分析《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判断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中,“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一句是白描还是工笔细描写?并且给出简单的分析理由。
(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诗歌易混手法区分

寓情于景,重在于景,情隐藏在景中,需要结合语境细 细斟酌方能悟出。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 中寓情,含蓄蕴藉。再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 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 舟自横。”寓情于景,读者要知人论世,方能披文得情,悟 出其间不得其用的无奈伤感之情。
触景生情,重在于触,即诗人见到景物后所触发的联想 和情感,其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跳跃或转换。如王昌龄的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属于典型的触景生情,少 妇看到杨柳春色,突然想到自己戍守边疆的丈夫,触发了 思念之情和后悔之意。
诗歌易混手法区分
白描与工笔的区别:
工笔与白描是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之中正面描写的两种方法。古 诗鉴赏之中常出现这两个概念,需要進一步厘清它们的含义,才 能正确判断两者的区别。
概念区分:
■ 工笔,是细节描写的另一 说法,指用细腻的笔触作 精细地刻画和重点描绘, 以突出它的特点,使读者 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古 代诗人常用工笔着意于动 作、外貌和心理的描绘, 突出细节的重点,进一步 强化情感。
1.D 尾联意思是此地颇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诗人也兴起了 在桃花源投宿的愿望。诗歌中并未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2.①运用白描手法,近处写景,勾勒出一幅山家幽居图。②鸟雀因 山中人烟稀少、无人惊扰而落在草房之上,写出山家的幽静。③篱笆 中种满象征高洁的松、菊,写出山居者的幽趣。 解答怎么表现“幽”,要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幽”字对颈联加以分析阐 释。从居住的地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分别解说“幽”的特点。“鸟 雀”“茅茨”“藩篱”“松菊”四个意象都没有细节刻画,属于白描。鸟雀依 茅茨,十分悠哉,可见无人惊扰,以意象的特征来营造“幽”的氛围, 侧面衬托出山家的幽静。松、菊象征高洁,借以衬托山居者的幽趣。
细节-白描-工笔分析

色彩的渲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观察角度的变化
角度——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感官:视听嗅触味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山远景-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近景-下)
诗歌中的叙事和描写的结合
白描叙事 细节叙事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 绕如篆文。 1)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 析。(4分) 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课堂演练2.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 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画堂春
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 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 【注】捻(niān)持取、捻弄。 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 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 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 三步,表达效果,人物情态或景物意境)表现了词中人 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 4 分) 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 四步,作者情感)
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 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 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 闲雅的情趣(2分)。 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 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 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 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 答对即可。)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 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真 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 亲人的深切怀念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 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色彩渲染、裂锦。 (2)雨后生机勃勃。体现在樱朱、豆青、草绿、水满、蚕动。
பைடு நூலகம்
1、白描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回乡偶书二首⑴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描写景物,不尚修饰与渲染烘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白描与细描
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
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 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 动的形象。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 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 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 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 染烘托,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 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 ,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角度任选, 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的最大亮点。它不再是“问 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给了考生答 题的充分自主权。角度不外乎四个:形象、语言、技 巧、情感。答案: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 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 炼字的精妙恰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 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 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 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 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 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 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言之成理也可。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4、答案:⑴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 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 (惜春)的无奈之情。 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 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 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 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细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 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 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 感情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