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剖析共25页

合集下载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
建筑外观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 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 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 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 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 两个三角形。
建筑构造分析
• 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 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 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 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 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 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 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 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 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 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 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 静的气氛。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 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 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 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 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 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 体。
组成
建筑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 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 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 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 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 隅,这两个入口由一个棱 边朝外的三棱柱体分开。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8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中心大厅内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一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10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二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一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二层平面图
2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五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七层平面图
4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5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鸟瞰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外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华盛顿美术馆老馆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由于用地范围仅限于“梯形”内,无法在地面上直接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老馆建于1941年,与美国国会大厦 通过建筑物表达新老建筑的关系,故采用开发地下空 相邻,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老馆东面白宫前最 间的方式,直接交通联系移置到地下,通过地下大厅, 后一块梯形空地上,国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东 既不影响地面的交通和人的活动,又恰当地将两馆联 馆,于1978年落成。东馆建筑体型由多个棱柱体和三 系起来。一方面保证了参观路线的连续性,另一方面 角体组成,内部几乎全是六角形或三角形的空间,在 也给观众创造了一处良好的休憩交流空间。而且,这 其中参观,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 个2.7万m2的新馆与旧馆只有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才能 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旧馆,并以东馆 达到体量上的均衡,又满足面积上的要求。地面上两 主体部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之呼应,与旧馆构成轴 者之间的大型铺装广场通过中央不对称的喷泉、瀑布 线,很好地确立了两者的主从关系。 和散落的晶体状玻璃天窗,营造出一种内敛的空间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第一篇: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

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称又不完全对称。

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

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

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

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精品PPT
(dàshà), 100
筑 。
多 是 古 典 风 格 的 重 要 公 共 建
余 米 正 对 西 馆 东 翼 。
附 近
3.64 ,
面 斜 靠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道
西 隔
南 临 林 荫 广 场 , 北
形 地 段 上 , 东 望 国 会 大 厦
东 馆 位 于 一 块
公 顷 的 梯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东馆草图(cǎotú)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竖起东馆的西立面, 它正好座落在原美术馆的东西轴线上,为新 老两馆建立了对话关系。两者之间的广场中 央不对称地设置了喷泉和人造小瀑布,此外 还有布局灵活的晶体状玻璃天窗,但它们都 组织在一个中心位于中轴线上的圆形之内, 不仅加强了新老两馆的共同轴线,而且(ér qiě)活跃了广场内的气氛。广场下面是连通东 西两馆的公共大厅,它被广场中央的玻璃天 窗照亮。大厅布置有餐厅、咖啡厅、商店以 及一条自动廊道,此外还有厨房、机房、车 间、卡车卸货台等辅助空间。 东馆的外部形体虽大大有异于老馆,但作为 外饰面材料的大理石与老馆的完全相同,其 大部分檐口高度与老馆亦协调一致,因此两 者堪称一对“好邻居”,又是一对“忘年之 交”。
精品PPT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 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 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 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 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 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 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 (qiánbèi)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 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 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 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 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 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 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美国国家美术馆 东馆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在 「 东
究 和

间 处

造 型

的 建 筑
介 绍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空间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分析

空间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分析
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主要成就:
2.学术 1.荣誉 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 1940 池奖章 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 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会奖章」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 生院士 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 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希总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 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 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美术东馆简介
2014-3-1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位于美国 首都华盛顿市中心,1978年向 公众开放。 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 家美术馆的扩建,新老两馆在 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 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 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 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 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 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 造型既清新简洁而又庄重典雅。 东馆的建筑用地地形是个直角 的梯形。
模 型
采光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上方有25个天窗,是用60平方米 的三棱锥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每当风和日丽,明媚的阳 光就从那里倾泻下展览室围绕它布置。 观众通过纵横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步移景随,空间景象 变化万端。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通道
2014-3-17
场地环境的分析在对场地环境分析之前我们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下美术馆所处的环境请见下页东西共享轴线直角三角形与道路平行与等腰三角形平行呼应整体直角梯形与基地呼应新旧馆主入口相对而设而且在一条轴线上中间由一鹅卵石铺就的铺地广场显得和谐统一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浅谈建筑形式
(二)式的外部特点 “形式”的外表性表现为: 具体的建筑空间、建筑实体 造型及构成的建筑氛围。建 筑形式包含了二维平面、三 位体形或某些典型的建筑元 素,这些元素经过不同的建 筑基地环境的制约以及建筑 师的思考,出现了不同的建 筑形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东馆的基地条件独特,它北 侧是宾州(Pennsylvania Ave),南侧是华府最大的 开放空间陌区(The Mal)l, 东接第三街(3rdStree)t遥 望国会山庄,西侧隔着第四 街与国家美术馆西馆对峙, 基地成梯形。
平面分析
中层
这一层的展览区域 用一座桥连通了两 个平台
平面分析
高层
这一层有广阔的展 览空间,和一个展 示纪念绘画作品和 雕塑的平台,一座 桥连通自动扶梯和 到露天咖啡吧,这 个咖啡吧可以、远 眺林荫大道。
平面分析
塔楼
在南塔的顶部,美术 馆从事现代和当代特 殊的工作需求收集的 房子。
浅谈建筑形式
浅谈建筑形式
华盛顿国家美 术馆东馆首先是属 于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西馆的扩建工程, 其二它肩负着美术 馆以及艺术研究中 心两重的任务。作 为美术馆建筑,它 具有美术馆的功能 要求,因此在建筑 的空间上,有其独 特的特点。而华盛 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还是西馆的扩建工 程,它对旧馆的呼 应,也应在设计的 考虑当中。
浅谈建筑形式
一)形式的内部特征 建筑的“形式”的内在性表现为创作的规律、依据。这包括了专业、行业 “规范”、“功能载体”创作的基本规律、专业技术的原则和建筑师的建 筑观。而建筑功能的设计是功能的类型化———同一性与象征性过程,并 由此创造出所谓的典型建筑和“标准”建筑,“功能”的抽象化、典型化 与类型化,形成所谓建筑的标准和设计范例。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是这样 认为的:“……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要求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我们怀疑,满 足所有这些随心所欲的功能,并赋予它们一定的形式,到底是不是我们的 责任。……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使用功能的典型化这个词。其中最重要的, 也许就是从构成这座建筑的各种随心所欲的功能中,抽出那些最根本的、 并将在将来继续起作用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功能之典型化 这个词,依靠它,我们从对这一类建筑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功能中,选出最 符合要求的、最基本的和最有长远观点的功能。”这些“功能”,通过建 筑的“形式”表达出 来,并赋予建筑内涵。

城市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

城市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

19
从图底关系可以看出,东馆 的存在对于整个城市结构与 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建筑不存在的时候,整个 序列就不完整。而贝聿铭设 计的对角线的分隔不仅满足 业主对于亲切的外表,活泼 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 感的要求,同时南面的道路 结构相呼应,创造出良好的 视觉秩序。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关联耦合理论
东馆以中庭空间为主,四周小空 间为辅的大小空间对比,体现主 次之分。中庭的开敞与周边空间 的封闭产生对比。菱形空间的重 复与直角三角形空间的对比。中 庭走廊空间与中庭空间的交织。
美国国家美术馆馆—平面和空间
最新课件
15
比例的概念是与建筑中的节奏、秩序相联系的。在建筑立面上通过菱 形造型的突出模拟古典建筑比例,是建筑立面优美而纯粹。
美国国家博物馆
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最新课件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背景
最新课件
8
西馆由约翰·雷塞尔·波普设 计的,外墙使用田纳西州粉 红色花岗石,外形上采取古 罗马式结构,中央大厅以大 理石铺地,中央穹顶较低而 两翼较长,中央圆厅略暗一 些,然而两翼展厅天花板是 直达天庭的透明玻璃,可以 充分利用自然光,光线充足 ,形成对比。南北大门前以 长长的圆立柱,使整个建筑 显得气度恢宏,典雅不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 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 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 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 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背景
最新课件
2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总体规则框架由皮埃尔·查尔斯·朗方提出的。他的方案是 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 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 公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并 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征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 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即 现在的白宫。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天华 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仁金斯山(也就是今天的国 会山)向东西两边延伸,分别抵达西边的波托马克河和东边的安那科斯蒂阿 河的中轴线(如下图)。东馆就位于图中6号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