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8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中心大厅内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一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10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二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一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二层平面图
2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五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七层平面图
4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5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鸟瞰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外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华盛顿美术馆老馆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由于用地范围仅限于“梯形”内,无法在地面上直接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老馆建于1941年,与美国国会大厦 通过建筑物表达新老建筑的关系,故采用开发地下空 相邻,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老馆东面白宫前最 间的方式,直接交通联系移置到地下,通过地下大厅, 后一块梯形空地上,国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东 既不影响地面的交通和人的活动,又恰当地将两馆联 馆,于1978年落成。东馆建筑体型由多个棱柱体和三 系起来。一方面保证了参观路线的连续性,另一方面 角体组成,内部几乎全是六角形或三角形的空间,在 也给观众创造了一处良好的休憩交流空间。而且,这 其中参观,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 个2.7万m2的新馆与旧馆只有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才能 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旧馆,并以东馆 达到体量上的均衡,又满足面积上的要求。地面上两 主体部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之呼应,与旧馆构成轴 者之间的大型铺装广场通过中央不对称的喷泉、瀑布 线,很好地确立了两者的主从关系。 和散落的晶体状玻璃天窗,营造出一种内敛的空间氛
8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中心大厅内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一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10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展厅之二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一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二层平面图
2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五层平面图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七层平面图
4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5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鸟瞰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外景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华盛顿美术馆老馆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第六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6.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由于用地范围仅限于“梯形”内,无法在地面上直接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老馆建于1941年,与美国国会大厦 通过建筑物表达新老建筑的关系,故采用开发地下空 相邻,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老馆东面白宫前最 间的方式,直接交通联系移置到地下,通过地下大厅, 后一块梯形空地上,国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东 既不影响地面的交通和人的活动,又恰当地将两馆联 馆,于1978年落成。东馆建筑体型由多个棱柱体和三 系起来。一方面保证了参观路线的连续性,另一方面 角体组成,内部几乎全是六角形或三角形的空间,在 也给观众创造了一处良好的休憩交流空间。而且,这 其中参观,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 个2.7万m2的新馆与旧馆只有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才能 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旧馆,并以东馆 达到体量上的均衡,又满足面积上的要求。地面上两 主体部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之呼应,与旧馆构成轴 者之间的大型铺装广场通过中央不对称的喷泉、瀑布 线,很好地确立了两者的主从关系。 和散落的晶体状玻璃天窗,营造出一种内敛的空间氛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细致)PPT

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具有很强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认为:“建 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 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4/11/2020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贝聿铭
4/11/2020
20
卢浮宫改扩建工程中玻璃金字塔的光线运 用同样体现出贝聿铭对光的理解
4/11/2020
21
三角形元素的呼应运用
室外广场三角形的 体块构成
穿插的走廊过道形成丰
富的成角空间,地上的
同样饰以三角形面砖
4/11/2020
22
新老馆之间的关系
统一关系
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 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 。
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这是一 种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 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 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 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4/11/2020
23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 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 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 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 得无比精致细腻。
4/11/2020
19
“众所周知,光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机 遇也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个设计中,正是有 机会可以探索光线的丰富变化,以及形态和 空间的神秘性,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具有很强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认为:“建 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 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4/11/2020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贝聿铭
4/11/2020
20
卢浮宫改扩建工程中玻璃金字塔的光线运 用同样体现出贝聿铭对光的理解
4/11/2020
21
三角形元素的呼应运用
室外广场三角形的 体块构成
穿插的走廊过道形成丰
富的成角空间,地上的
同样饰以三角形面砖
4/11/2020
22
新老馆之间的关系
统一关系
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 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 。
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这是一 种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 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 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 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4/11/2020
23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 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 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 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 得无比精致细腻。
4/11/2020
19
“众所周知,光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机 遇也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个设计中,正是有 机会可以探索光线的丰富变化,以及形态和 空间的神秘性,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博物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案例分析

特殊要求
一、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 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 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因此,他要求东 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品 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 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 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 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 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 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 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 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 态雕塑。
两者之间的广场中央不对称地设了喷泉和人造小瀑布此外还有布局灵活的晶体状玻璃天窗但它们都组织在一个中心位于中轴线上的圆形之内不仅加强了新老两馆的共同轴线而且活跃了广场内的即西馆)的扩建 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 的展览馆、视觉艺 术研究中心和行政 管理机构用房。贝 聿铭设计。
钢网架天窗
自然光经过天窗上 一个个小遮阳镜折 射、漫射之后,落 在华丽的大理石墙 面和天桥、平台上, 非常柔和。
二、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 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 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 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 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 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 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 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 静的气氛。
东馆共有七层外加一层地下室。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 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 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东馆平面图(不全):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美国国家美术馆 东馆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
在 「 东
究 和
建
间 处
理
造 型
与
的 建 筑
介 绍
: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二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
在 「 东
究 和
建
间 处
理
造 型
与
的 建 筑
介 绍
: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二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空间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分析

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主要成就:
2.学术 1.荣誉 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 1940 池奖章 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 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会奖章」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 生院士 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 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希总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 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 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美术东馆简介
2014-3-1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位于美国 首都华盛顿市中心,1978年向 公众开放。 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 家美术馆的扩建,新老两馆在 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 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 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 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 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 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 造型既清新简洁而又庄重典雅。 东馆的建筑用地地形是个直角 的梯形。
模 型
采光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上方有25个天窗,是用60平方米 的三棱锥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每当风和日丽,明媚的阳 光就从那里倾泻下展览室围绕它布置。 观众通过纵横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步移景随,空间景象 变化万端。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通道
2014-3-17
场地环境的分析在对场地环境分析之前我们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下美术馆所处的环境请见下页东西共享轴线直角三角形与道路平行与等腰三角形平行呼应整体直角梯形与基地呼应新旧馆主入口相对而设而且在一条轴线上中间由一鹅卵石铺就的铺地广场显得和谐统一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主要成就:
2.学术 1.荣誉 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 1940 池奖章 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 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会奖章」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 生院士 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 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希总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 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 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美术东馆简介
2014-3-1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位于美国 首都华盛顿市中心,1978年向 公众开放。 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 家美术馆的扩建,新老两馆在 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 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 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 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 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 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 造型既清新简洁而又庄重典雅。 东馆的建筑用地地形是个直角 的梯形。
模 型
采光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上方有25个天窗,是用60平方米 的三棱锥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每当风和日丽,明媚的阳 光就从那里倾泻下展览室围绕它布置。 观众通过纵横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步移景随,空间景象 变化万端。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通道
2014-3-17
场地环境的分析在对场地环境分析之前我们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下美术馆所处的环境请见下页东西共享轴线直角三角形与道路平行与等腰三角形平行呼应整体直角梯形与基地呼应新旧馆主入口相对而设而且在一条轴线上中间由一鹅卵石铺就的铺地广场显得和谐统一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浅谈建筑形式
(二)式的外部特点 “形式”的外表性表现为: 具体的建筑空间、建筑实体 造型及构成的建筑氛围。建 筑形式包含了二维平面、三 位体形或某些典型的建筑元 素,这些元素经过不同的建 筑基地环境的制约以及建筑 师的思考,出现了不同的建 筑形式。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东馆的基地条件独特,它北 侧是宾州(Pennsylvania Ave),南侧是华府最大的 开放空间陌区(The Mal)l, 东接第三街(3rdStree)t遥 望国会山庄,西侧隔着第四 街与国家美术馆西馆对峙, 基地成梯形。
平面分析
中层
这一层的展览区域 用一座桥连通了两 个平台
平面分析
高层
这一层有广阔的展 览空间,和一个展 示纪念绘画作品和 雕塑的平台,一座 桥连通自动扶梯和 到露天咖啡吧,这 个咖啡吧可以、远 眺林荫大道。
平面分析
塔楼
在南塔的顶部,美术 馆从事现代和当代特 殊的工作需求收集的 房子。
浅谈建筑形式
浅谈建筑形式
华盛顿国家美 术馆东馆首先是属 于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西馆的扩建工程, 其二它肩负着美术 馆以及艺术研究中 心两重的任务。作 为美术馆建筑,它 具有美术馆的功能 要求,因此在建筑 的空间上,有其独 特的特点。而华盛 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还是西馆的扩建工 程,它对旧馆的呼 应,也应在设计的 考虑当中。
浅谈建筑形式
一)形式的内部特征 建筑的“形式”的内在性表现为创作的规律、依据。这包括了专业、行业 “规范”、“功能载体”创作的基本规律、专业技术的原则和建筑师的建 筑观。而建筑功能的设计是功能的类型化———同一性与象征性过程,并 由此创造出所谓的典型建筑和“标准”建筑,“功能”的抽象化、典型化 与类型化,形成所谓建筑的标准和设计范例。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是这样 认为的:“……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要求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我们怀疑,满 足所有这些随心所欲的功能,并赋予它们一定的形式,到底是不是我们的 责任。……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使用功能的典型化这个词。其中最重要的, 也许就是从构成这座建筑的各种随心所欲的功能中,抽出那些最根本的、 并将在将来继续起作用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功能之典型化 这个词,依靠它,我们从对这一类建筑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功能中,选出最 符合要求的、最基本的和最有长远观点的功能。”这些“功能”,通过建 筑的“形式”表达出 来,并赋予建筑内涵。
建筑形式美实例分析

建筑的内部犹如由 几个长方体拼接而成, 有着极其的穿插感。楼 梯和柱子的运用则丰富 了内部空间。
Rachofsky住宅设计于1991年至1996年之间,是 迈耶后期设计的住宅,Rachofsky住宅的场地是一个 平缓的小山坡,坡下是迈耶之前设计的Richard Meier House。
二维形态分析
整个平面由两个正方形控制,在控制线的内 外穿插不同的图形,构成一个富于变化的图形。 特别是圆形的引入,使这个平面构成“运动”起 来。
三维形态分析
整体结构呈正 方形,却不是传 统的一体化,其 细部有相当多样 的变化,多种形 体的组合,产生 整体的灵动性, 充满现代气息。
外部空间体验
化体为面,增强了建筑的表现性和层次感
虚实对比,并将形体进行穿插
在长方体中插入圆柱,打破单调性
内部空间体验
大面积的开窗将光线 引入,并在白色的墙面上 反射,让人感到开阔活泼。
内部空间体验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 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 射入,造成丰富的光影 效果,自成一幅美丽的 图画。
纵横交错的楼 梯,平台,天桥。
内部空间处理的独到之 处在于巧妙地设置和利用 夹层、廊桥而使数层空间 相互穿插、渗透,从而极 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变化。 当人们自下往上看,视线 穿过一系列的楼梯、廊桥、 楼梯、挑台而直冲顶部四 面锥体的空间网和架天窗, 阳光从这里倾泻而下,使 整个大厅显示出活泼,轻 快而又热情奔放的意趣, 宛如一个室内庭园。
建筑的形式美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Rachofsky住宅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 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 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外表是雕塑般的美感,内部则是虚实变换的空间。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分析详解

建筑材料
▪ 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 大理石饰面,外表光洁柔和。
▪ 玻璃质感,把东馆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来
▪ 东馆门口的铜雕塑
平面图与功能流线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特殊角的利用。从平面图可以看出,设计 师更多的将尴尬的锐角使用为旋转楼梯。
▪ 交通分析
▪ 建筑中有很多斜楼梯出现,但是由于尺度 比较大而且斜角比较小所以不会让人觉得 不舒服。
▪ 四层平面图 ▪ 中庭使空间更富有变化
交通分析
▪ 东馆的研究中心一侧为八层楼,第一层和 第四层与展览馆相通,有一个三角形阅览 大厅。
四.建筑系馆各部分设计
▪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 在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
贝聿铭
▪ 空间变化
▪ 东馆的内部空间与西馆不同,西馆空间是 新古典式的,而东馆的空间完全不同,是 非轴对称的空间。
入口的处理
▪ 东馆是旧馆的一部分所以大门开向旧馆
▪ 进研究中心的门设在两个三角形的夹缝之 间,这个门可分可合,并与旧馆遥相呼应。
建筑系馆设计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解析
目录
▪ 建筑设计概念 ▪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 功能分区及流线 ▪ 建筑系馆各部分设计 ▪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 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 聿铭突出奇想,落笔一挥而就,画了一个 草图: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 点,将这片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 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 妙发端。
▪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为西馆的对称线的延伸 ▪ 东馆的檐口高度都与西馆相同,高度变化
的韵律都与西馆相同。 ▪ 东馆外立面使用的建筑材料与西馆相同,
又增加使用了桁架等结构,产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
三角母体的加减法
立面分析
西馆的延续
19度的模矩
丰富的南立面
地下一层平面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四层平面
五层平面
三角形角隅处六边形的处理
• “众所周知,光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机 遇也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个设计中,正是 有机会可以探索光线的丰富变化,以及形 态和空间的神秘性,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 试。” • ——贝聿铭
美国国家美术馆 东馆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 料是 建 聿建 的色 考空 筑 铭筑 体在 究间 造 的介 现「 和处 型 建 。东 建理 与 筑绍 : 馆 筑独 所 设建 」 内具 处 计筑 的 部匠 环 有界 设 设心 境 三人 计 计。 自 个士 中 精三 然 特普 得 巧是 融 色遍 到 。建 化 :认 了 这筑 。 一为 充 些材 二 是贝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轴线的呼应 • 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 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 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 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地下通道的处理
喷泉
瀑布
存有争 议之处:1, 展览室的面 积只占东厢 总面积的 12%。2, 作为一个博 物馆,建筑 设计太抢眼。
The end ~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天窗的由来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 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树的独特处理方法
纵 横 交 错 的 楼 梯 , 平 台 , 天 桥
动 态 雕 塑
动态的空间体验
中庭的空间,向四周和上 方延伸,它给各展览空间创造 了变化和衔接,给你的眼睛换 个花样,因为你会感到疲劳的, 不只是游客的脚,还有游客的 情绪。 ——艾佛森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