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原理
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

电源故障
输入电源缺相、电压过高或过 低,影响整流电路的正常运行
。
பைடு நூலகம்
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
外观检查
观察整流电路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烧 毁、断裂等故障现象。
电阻测量
使用万用表测量整流电路中各元件的电阻值, 判断是否正常。
电压测量
测量整流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判断是否 在正常范围内。
的电压和电流。
电路优化方法
降低损耗 选择低阻抗的元件,以减小电路的导通电阻和漏电流。 采用合理的散热设计,确保元件温度不超过额定范围。
电路优化方法
提高效率
1
2
优化电路布局,减小线路损耗。
3
选择适当的触发延迟角,以平衡输出电压和电流, 提高转换效率。
电路优化方法
01
增强稳定性
02
加入适当的反馈控制,如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以提高电 路的稳定性。
稳定性
确保电路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
设计原则与步骤
• 可靠性:选用可靠的元件,确保电路的长 期稳定运行。
设计原则与步骤
1. 明确设计要求
确定输出电压、电流的规格以及电路 的效率要求。
2. 选择合适的元件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晶闸管、二 极管、电容、电感等元件。
设计原则与步骤
3. 设计主电路
03
优化元件参数匹配,减小参数失配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
06
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的 故障诊断与维护
常见故障类型与原因
晶闸管损坏
由于电流过大、电压过高或散 热不良等原因,导致晶闸管烧
毁或击穿。
触发电路故障
pwm控制电路与相控电路的区别

急!!!!pwm控制电路与相控电路的区别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8-6-13 10:49电力电子论文要用.要简洁点的!越快越好提问者:wubansanyecao - 兵卒一级最佳答案PWM控制电路CPLD VHDL 在直流伺服控制系统中,通过专用集成芯片或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的传统PWM控制电路往往存在电路设计复杂,体积大,抗干扰能力差以及设计困难、设计周期长等缺点 因此PWM控制电路的模块化、集成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它不仅可以使系统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且功耗降低,同时可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技术的日趋完善,数字化的电子自动化设计(EDA)工具给电子设计带来了巨大变革,尤其是硬件描述语言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工程的诸多不便。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PWM控制电路设计和它的仿真波形。
1 PWM控制电路基本原理为了实现直流伺服系统的H型单极模式同频PWM可逆控制,一般需要产生四路驱动信号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切换控制。
当PWM控制电路工作时,其中H桥一侧的两路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但相位相反,同时随控制信号改变并具有互锁功能;而另一侧上臂为低电平,下臂为高电平。
另外,为防止桥路同侧对管的导通,还应当配有延时电路。
设计的整体模块见图1所示。
其中,d[7:0]矢量用于为微机提供调节占空比的控制信号,cs为微机提供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信号,clk为本地晶振频率,qout[3:0]矢量为四路信号输出。
其内部原理图如图2所示。
该设计可得到脉冲周期固定(用软件设置分频器I9可改变PWM开关频率,但一旦设置完毕,则其脉冲周期将固定)、占空比决定于控制信号、分辨力为1/256的PWM信号。
I8模块为脉宽锁存器,可实现对来自微机的控制信号d[7:0]的锁存,d[7:0]的向量值用于决定PWM信号的占空比。
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引言1.1 概述线控驱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控制系统,它通过线控设备对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控制和传输指令。
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等。
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线控设备通过信号传输控制器或执行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操作。
线控驱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信号传输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通常,线控设备通过电线或光纤等媒介将控制指令传输到控制器或执行器。
控制器或执行器接收到信号后,根据指令的要求对被控对象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线控驱动系统中,线控设备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
控制器或执行器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输出设备,如电机、灯光、音响等。
线控设备和控制器或执行器之间通过电子信号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控制指令的传输和被控对象的操作。
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线控设备将控制指令输入到控制器或执行器;然后,控制器或执行器接收到信号后对指令进行解析和处理;接着,控制器或执行器根据指令要求对被控对象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被控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完成整个控制过程。
总之,线控驱动系统通过线控设备对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控制和传输指令,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信号传输和解析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线控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将会成为未来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重要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引言部分给出了对该系统的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线控驱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该系统的发展方向。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线控驱动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本文将重点探讨线控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和说明。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系统的运行机制。
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引言uln2003agp驱动电路是一种常见的驱动电路,其工作原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解析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对这一驱动电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概述uln2003agp是一种高压高电流驱动器件,其内部集成了七个开关管,可用于驱动各种类型的负载。
uln2003agp常用于步进电机驱动、继电器驱动等领域。
其特点是输入信号低电平触发、输出端带有电流型放大器,能够驱动负载电流高达500mA。
下面将详细介绍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主要特点1. 输入信号低电平触发:uln2003agp的输入信号是低电平触发型的,这意味着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相应的输出端会有电流通过。
2. 输出端带有电流型放大器:uln2003agp的输出端带有电流型放大器,能够驱动负载电流高达500mA,适用于许多电子设备的驱动场景。
3. 集成了七个开关管:uln2003agp内部集成了七个开关管,能够同时驱动多个负载,极大地提高了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灵活性和便利性。
四、uln2003agp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1. 输入信号低电平触发机制:uln2003agp的输入端采用低电平触发机制,当输入为低电平时,相应的输出端会有电流通过。
这是通过内部的晶体管开关实现的,当输入为低电平时,对应的晶体管会处于导通状态,导通的电流会流向相应的输出端,从而实现对负载的驱动。
2. 输出端电流型放大器:uln2003agp的输出端带有电流型放大器,能够承受高达500mA的负载电流。
这使得uln2003agp能够驱动多种类型的负载,包括步进电机、继电器等。
3. 多个开关管的作用:uln2003agp内部集成了七个开关管,可以同时驱动多个负载。
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使得uln2003agp成为众多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器件。
高效率的多相DC-DC控制器应用电路原理图

高效率的多相DC/DC控制器应用电路原理图概述近年来,随着因特网服务需求量的显著增长,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中心可编排网页、实现社会网络和流媒体服务、提供音乐和视频下载、提供互联网访问以及运行仿真。
另外,它们还为银行及其他金融业务的传统和私人用户提供了计算能力。
数据中心常常占据多间房屋、多个楼层甚至整幢大楼,包含计算机、存储和网络设备。
在2000 年至2005 年间,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翻了一番──从每年700 亿度增加到了1400 亿度,并继续以16.7% 的平均增长率逐年攀升,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远远超过该平均增长率的主要地区[资料来源:“Worldwide electricity used in data centers”,Jonathan Koomey 撰文,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2008 年]。
据估计,由于低效率和冷却系统所造成数据中心增加额外功耗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所消耗的功率量大致相等。
单台PC、工作站或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并不会把系统发热看作一个问题,但对于数据中心而言,管理这种热开销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服务器本身。
如果降低了系统功率,那么可用开销就能够处理一个更大的IT 负载并完成更多有用的工作,而功耗水平保持不变。
由于数据中心的功率需求持续增加,因此必需进行效率较高的功率转换以减少被作为热量而浪费掉的功率。
智能型多相控制器技术是一种适合大电流POL 应用的绝佳解决方案。
该架构使得大电流稳压器能够在满负载条件下实现大大超过90% 的效率。
然而,此类设计大多数不满足在轻负载到中等负载时实现较高效率的需求。
节省轻负载至中等负载时浪费的电力与节省重负载时浪费的电力一样重要。
大部分嵌入式系统通过48V 背板来供电。
这个电压正常情况下被降至较低的24V、12V 或5V 中间总线电压,用于向系统内部的电路板支架供电。
不过,要求这些电路板上的大多数子电路或IC 在不到1V 至 3.3V 的电压范围内、以数十mA 至数百 A 的电流工。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4
特点与优点
特点与优点
整流效率高:由于采用
了全控整流技术,三相
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整
2
流效率可以达到90%以
上
控制性能好:通过调节
触发角α的大小,可以
1
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 的连续和平滑调节,从
而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适用于大功率应用:三
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适
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可以实现大电流和高电
4
流电源的中性线N上
3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整流过程
当晶闸管的控制极有触发脉冲时,晶闸管导通,电流可 以通过它而从交流电源的一相流向负载,然后再通过另 外两只晶闸管返回交流电源的另一相。通过改变触发脉 冲的相位,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向和大小,从而实现对输 出电压和电流的连续和平滑调节
工作原理
控制原理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取决于晶闸管的触发角α。触发角α是指 从正弦波的正半周开始到触发脉冲出现的位置之间的角度。当触发角α越小时,输出的电 压和电流越大;当触发角α越大时,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越小 通过调节触发角α的大小,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连续和平滑调节。常用的调节方 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相位控制方式,通过调节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改变触发角α的大小; 另一种是采用移相控制方式,通过改变触发脉冲的移相角的大小来改变触发角α的大小
续和平滑调节
2
电路结构
电路结构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结 构由三相交流电源、六只晶闸管
以及负载构成
其中,三相交流电源为三角形接 法,提供三个相位相差120度的交
流电压
六只晶闸管分别连接在三相交流 电源和负载之间,其中三只晶闸 管的一端连接在A、B、C三相交流 电源上,另一端连接在负载的P、 N端子上;另外三只晶闸管的另一 端连接在负载的N、P端子上和交
驱动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

驱动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
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子元件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电路的功能。
它主要通过一些特定的电路设计,利用微电子元件(如晶体管、场效应管等)的特性,在输入信号的驱动下,控制电子元件的导通与关闭,以实现电路的正常工作。
一般来说,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
在输入阶段,驱动电路通过输入信号的控制,决定输出电子元件的开关状态。
输入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电阻等不同形式的信号,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就可以实现对电子元件的控制。
在输出阶段,驱动电路将经过控制的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实现对电子元件的驱动。
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电阻等,其具体形式取决于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的要求。
整个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如下步骤概括:
1. 接收传入的输入信号。
2. 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经过电路设计,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驱动电子元件的信号。
3. 将转换后的信号传送给电子元件,控制其开关状态。
4. 通过控制电子元件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电路的功能要求。
5. 输出经驱动电路处理后的信号。
驱动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常见的应用包括电机驱动、显示器驱动、LED驱动等。
不同的驱动电路根据具体要求采用不同的设计和元件,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控制,实现对输出信号的驱动。
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工作原理解析

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工作原理解析【文章主题: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工作原理解析】一、引言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机驱动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了解其工作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对该技术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1. 无刷电机概述无刷电机是相对于传统的有刷电机而言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刷子和整流器来实现转子的换向。
三相无刷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上的三个线圈按一定的间隔排列,转子上则包含多个磁极。
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使得转子在定子线圈的作用下转动,实现驱动效果。
2. 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组成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主要由功率电子器件、驱动电路和控制算法组成。
功率电子器件主要包括MOSFET、IGBT等,负责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功率电子器件的开关,使其按照预定的规律切换;控制算法则决定驱动器的工作模式和反馈控制策略。
三、工作原理解析1. 直流电压输入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通常采用直流电源作为输入源,输入电压经过滤波和变压等处理后,供给给驱动器使用。
通过控制输入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电机的转速控制和转向控制。
2. 电机的启动当电机刚开始运行时,需要通过特定的启动算法来使其转动。
常见的启动方法包括霍尔传感器启动和传感器空转启动。
霍尔传感器启动是通过检测转子位置来确定通电顺序,保证定子线圈与转子磁极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空间关系。
而传感器空转启动则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电机特性进行启动,提供适当的电流和占空比控制来实现。
3. 相依转子位置的换相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定子线圈与转子磁极之间的空间关系始终保持一致,需要根据转子位置来进行换相。
换相是通过控制驱动器中的功率开关,使相应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与转子磁极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转子的持续转动。
4. 电机速度及转矩控制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大小和频率来实现对电机速度和转矩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2
(1~ 6脚为6路单脉冲输入)
1 2 3 4 5 6 7 8
KJ041 (15~10 脚为6路双脉冲输出)
16 15 14 13 12 11 10 9
至VT 1 至VT 2 至VT 3 至VT 4 至VT 5 至VT 6
2 、集成触发器
KJ041内部是由12个二极管构成的6个或门。 也有厂家生产了将图2-57全部电路集成的集成块 (KC785),但目前应用还不多。 模拟与数字触发电路
KJ004
与分立元件的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相似,分为同步、锯齿 波形成、移相、脉冲形成、脉冲分选及脉冲放大几个环节。
R12 R1 R 3 R4 R6 R 7 R 8 VS 1 VS 2 VS 3 V1 VS 4 R5 V2 V3 5 R23 +15V RP1 R24 ub R2 VS 5 3 4 C1 R26 R25 uco R27 9 11 C2 12 13 R28 V4 V18 V19 V5 VD 1 R10 V20 R19 V6 R13 R11 R14
以上触发电路为模拟的,优点:结构简单、可靠; 缺点:易受电网电压影响,触发脉冲不对称度较高,
可达3~4,精度低。
数字触发电路:脉冲对称度很好,如基于8位单片机的 数字触发器精度可达0.7~1.5。
3、触发电路的定相
触发电路的定相——触发电路应保证每个晶闸管 触发脉冲与施加于晶闸管的交流电压保持固定、正 确的相位关系。 措施:
VD5VD4
16 R15
VD6
+15V
V9 VS 6 R16 R18 VS 7 V8 R17 V14 R21 V13 V15 V10 V11 1
V17
VD3
R20 8 RP4 us 7
VD 2
V7
VD 7 VS 8 R20 14 +15V
VS 9 V12 R22
V16 15
2 、集成触发器
完整的三相全控桥触发电路
8 7 6 5 4 3 2 1
R21 RP6 R2 R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15 RP3 R18 R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up R3 R6 C3
R5 C6 C2
C7 +15V
R10 C8
R11 C9
8 7 6 5 4 3 2 1
KJ004
KJ004
KJ004
③
µs VD1 ①
VD2
V2
R9 C2
②
C1
R6
(偏移电压Ub) (控制电压)
Uc R10
X(去前相)
VD4 VD5
V8
RP2 -15V
-15V
接封锁信号
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控制环节
脉冲形成、整形放大、输出环节
µ①
0 ωt
µ⑤
0 -13.3V
-14V 240° 1.4v C1放电
14V
ωt
µ②
0
τ3=R14C3
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1 、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2 、 集成触发器
3 、 触发电路的定相
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引言
相控电路: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通过控制触发角a的大小即控制触发 脉冲起始相位来控制输出电压大小。 采用晶闸管相控方式时的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为保证相控电路正常工作,很重要的是应保证按触发角a的大 小在正确的时刻向电路中的晶闸管施加有效的触发脉冲。
三相桥各晶闸管的同步电压(有R-C滤波滞后60)
晶闸管 主电路电压 同步电压 VT1 +ua +usb VT2 -uc -usa VT3 +ub +usc VT4 -ua -usb VT5 +uc +usa VT6 -ub -usc
V4、V5 —脉冲形成 V7、V8 — 脉冲放大 控制电压uco加在V4 基极上
TS R
VS
R3 V1
R1
I1c
脉冲前沿由V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电回路时间 常数R11C3有关。
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 在V8集电极电路中。
1、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2)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1) 脉冲形成环节
+15V RP2 R9 A VD 4 V3 VD 1 VD 2 Q uts C1 R2 R4 V2 R7 C2 R5 R8 up RP1 uco -15V XY -15V 接封锁信号 R6 R11 C3 V5 R10 V4 R17 C3 VD 10 V6 VD 5 VD 6 R12 R13 C5 V7 V8 R15 VD 11~VD 14 220V 36V VD 7 R14 VD 9 R16 C7 + C 6 VD 15 B TP VD 8 +15V R18
锯齿波是由开关V2管来控制的。
V2开关的频率就是锯齿波的频率——由同步变压器所接的交流 电压决定。 V2由导通变截止期间产生锯齿波——锯齿波起点基本就是同步
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
V2截止状态持续的时间就是锯齿波的宽度——取决于充电时间 常数R1C1。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4) 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内双脉冲电路 V5、V6构成“或”门
当V5、V6都导通时,V7、V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 只要V5、V6有一个截止,都会使V7、V8导通,有脉冲输出。 第一个脉冲由本相触发单元的uco对应的控制角a 产生。 隔60的第二个脉冲是由滞后60相位的后一相触发单元产生 (通过V6)。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情况?
VD11~VD14
+50V
+
R19 C7
强触发电源
+
~220V
+15V V9
C8 N
VD10 +15V
30V
RP1 R3 R11
R14 R15 R16
VD7
R18
⑥
C3 V5 C5
VD9
TP
G
VD8
R1
R4
④
V1 V3 R2 R5 VD3
K
⑤
R17
VD6 R13 R7 R8 V4 R12 C4 Y(来自后相) V6 V7
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锯齿波电压形成的方案较多,如采用自举式电路、恒流 源电路等;本电路采用恒流源电路。
恒流源电路方案,由V1、V2、V3和C2等元件组成
V1、VS、RP2和R3为一恒流源电路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3) 同步环节
同步——要求触位关系确定。
同步变压器原边接入为主电路供电的电网,保证频率一致。 触发电路定相的关键是确定同步信号与晶闸管阳极电压的 关系。
u2 ua ub uc
O t1 -u a
t2
t
图1、三相全控桥中同步电压与主电路电压关系示意图
3、 触发电路的定相
变压器接法:主电路整流变压器为D,y-11联结,同 步变压器为D,y-11,5联结。
3个KJ004集成块和1个KJ041集成块,可形成六路双脉冲, 再由六个晶体管进行脉冲放大即可。
usa -15V R19 uco RP4 RP1 R16 C4
8 7 6 5 4 3 2 1
usb
usc
R13 R1 R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20 RP5 R4 C5 C1
R14 RP2 R17
2.1V
ωt
µ⑥
0 -13.7V
C1充电
µ③
Q Q
+U’c
-U’b
ωt
ωt
0
µN
50V
µb4
0
0.7V
ωt
1V
0
14.3V
ωt
µ④
15V
µTP
ωt 0
14V 49.7V ~14v
0
µ⑤
0 -13.3V
-14V
ωt
ωt
τ3=R14C3
2 、集成触发器
可靠性高,技术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调试方便。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集成化已逐渐普及,已逐步取代分立式 电路。
晶闸管相控电路,习惯称为触发电路。
大、中功率的变流器广泛应用的是晶体管触发电路, 其中以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应用最多。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输出可为双窄脉冲(适用于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 的电路),也可为单窄脉冲。 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形成与放大、锯齿波的形成 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此外,还有强触发和双窄 脉冲形成环节。
晶闸管 主电路电压 同步电压 VT1 +ua -usa VT2 -uc +usc VT3 +ub -usb VT4 -ua +usa VT5 +uc -usc VT6 -ub +usb
为防止电网电压波形畸变对触发电路产生干扰,可对同 步电压进行R-C滤波,当R-C滤波器滞后角为60时,同 步电压选取结果如表2-5所示。
uA uB uC UAB Ua Usa TR D,y 11 ua ub TS D,y 5-11 uc - usa - usc - usb - usb - usa - usc Uc Usc -U sa
-Usc
Usb Ub
-Usb
图2、同步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的接法及矢量图
3 、触发电路的定相
三相全控桥各晶闸管的同步电压(采用图2变压器接法时)